靈魂的事優秀讀後感受閱讀感悟

《靈魂的事》講述了史鐵生作者對於生命、愛情和信仰的沉思,看了《靈魂的事》讓我感觸良多。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靈魂的事》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靈魂的事優秀讀後感受閱讀感悟

  《靈魂的事》讀後感篇一

初讀這本書,我被史鐵生優美的語言所吸引,而讀完這本書,我被史鐵生堅強的人格與睿智的人生所折服。

史鐵生用自己殘缺的身體,用他生命中最精華的思考,回答了一些關於“靈魂的事”——生、死、愛、性、記憶、信仰、寫作、故鄉……那是一個經歷了一次次死亡的人在面對生命時最真實的話靈魂的事讀後感作文。

有一回記者問到史鐵生的職業,他說是生病,業餘寫一點東西。鐵生的幽默與樂觀令我爲之震撼,他用無比堅定的信念支撐着殘缺的身體,他用超羣的智慧詮釋了生命的意義。

書中不止一次提到“人爲什麼要活着”和“人究竟要怎麼活着”,史鐵生給出的答案是:因爲死是一件不必急於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定會降臨的節日,所以活就顯得必要了;至於該怎麼活,就要用一生的時間去想去做了。

?好運設計?這個章節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了。書中寫道:“所謂好運,所謂幸福顯然不是一種客觀的程序,而完全是心靈的感受,是強烈的幸福感罷了。”作者是這樣設計好運的:出生在普通知識分子的家中,佔住聰明、漂亮和一副好身體的先天的優勢,擅長功課、音樂、美術、體育,有一個完美的戀人,有一大羣好朋友,有一個錦繡的前程……總之,你是一個幸運的人,你萬事如意。但是,如果這樣,那麼人生就失去了挫折、坎坷、企盼、煎熬,那麼成功又有什麼價值?好運又有什麼意義?所以,如此的好運設計是毫無幸福感可言的。史鐵生說過這樣一段話:“我常以爲是醜女造就了美人,我常以爲是愚氓舉出了智者,我常以爲懦夫映照了英雄,我常以爲是衆生度化了佛祖。”沒有不幸,何來幸福?所謂的好運設計就是要過好每一天,一步步走向幸福。

史鐵生自從二十一歲時便被禁錮在了輪椅上,一個“狂妄”的青年突然失去了人類進化出的獨有的行走能力,但是他的生命並沒有結束,他的生活並沒有暗淡。他用一支筆書寫着自己殘缺的軀體中的完美的靈魂,正如一位名人所言,“他(史鐵生)似乎比我們攀登的更高。”

多少人提劍縱馬,說詩酒趁年華,可這年華不過是彈指一剎。我們無法預見自己生命的長度,但我們可以決定自己生命的寬度和厚度,以樂觀的態度面對困難甚至苦難,以淡然的眼光看待成功抑或失敗。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讓我們堅強、睿智、幸福的過好每一天。

  《靈魂的事》讀後感篇二

《靈魂的事》是史鐵生關於生命、愛情和信仰的沉思的散文集。我總覺得一本好書,從來就是一個世界。一本好書,一部電影,一種信仰,乃至一個宗教,當推崇者足夠多,當共鳴足夠濃烈的時候,就可以形成一個無形的平行世界的。表現在話的投機,階層,圈子感,共同語言……一直特別喜歡杜甫的“文章憎命達”這句話。因爲真正有思想有哲理的東西十之八-九來自於生活,而於生活,更多的是來自與困頓,潦倒,多難的人生經歷。史鐵生用殘缺的身體,說出了最爲健全而豐滿的思想。有人說用身體的殘缺來領悟生命太過殘忍,而同時身受者肯定不再達觀不再明媚,但史鐵生不一樣,他雖然體驗到的是生命的苦難,表達出的卻是存在的明朗和歡樂。他睿智的言辭,照亮的反而是我們日益幽暗的內心。當不少作家在消費主義時代裏放棄面對人的基本狀況時,史鐵生卻居住在自己的內心,仍舊苦苦追索人之爲人的價值和光輝,仍舊堅定地向存在的荒涼地帶進發,堅定地與未明事物作鬥爭,這種勇氣和執着,深深地喚起了我們對自身境遇的警醒和關懷。我恨自己沒有更早的看到這本書。我恨自己居然看到這本書時,他卻永遠離開了我們。

“誰說我沒有死過,在我出生之前,太陽,已經無數次起落,悠久的時光被悠久的虛無吞併,又以我生日的名義捲土重來義。

——《重病之時》

特別喜歡這句話,不死哪得生,生死不過是靈魂在更換載體而已。叔本華認爲人的一生就是和痛苦以及厭倦做鬥爭:貧苦與睏乏給人帶來痛苦,大得意時,人又生厭。下層階級無休止地與睏乏也就是痛苦掙扎時,上流社會卻和厭倦在打持久戰。這句話未免給人如鋼鐵的漠然感和無情。而在史鐵生的這段話裏,他對生命確實那樣的達觀和釋然,猶如心靈務必強大的觀者,處於廟堂之上,默默凝視,這個紛繁的世界……他認爲愛是人類唯一的救贖,與叔本華較來,這缺少現實性毋庸置疑的冷漠,多的是明朗和慈悲……一個智者不應該僅僅指出人性的弱點,更要爲人提供一盞燈,不至於人們迷惘。

史鐵生散文思想意境的深邃與語言表達的明朗、他肌體的疾病與靈魂的崇高,使我爲之敬佩。在《靈魂的事》裏,史鐵生用詩一樣的語言,詩一樣的邏輯,回答了一些關於“靈魂的事”——生、死、愛、性、記憶、信仰、寫作、故鄉……那是一個經歷了一次次死亡的人在面對生命時最真實的話。在《輕輕地來與輕輕地走》中,史鐵生說,他聽多了死神的聲音,但依舊堅毅地活着,爲了“一心向往的自由的夜行”,“去到一切心魂的由衷的所在”。一個身體的殘者卻是生命的強者。他在輪椅上呆了30多年,30多年,半輩子最曼妙最瀟灑的年華在冰冷的輪椅上桎梏,他自稱“職業是生病,業餘在寫作”,因爲心中懷有光明,所以也予人以光明。他心中的光明就是對於生活中一切美好事物的感知與感恩。在《好運設計》中,作家寫道:不妨在背運之時,遙想一下自己的好運。所謂好運,其實是一種強烈的幸福感。喜劇中的他,悲劇中的他,愛情中的他,重病中的他……因爲作家靈魂的厚度,作品的語言便擁有了力度。史鐵生對幸福的感受與體驗,怎麼不給我們以感染、啓迪與震撼!

對生命的樂觀與喜悅,是智者的境界。人永遠不可能圓滿,但人可以追求思想上的圓滿。所以史鐵生在書的後記裏說:人的殘缺證明了神的完美。“午後,如果陽光靜寂,你是否能聽出,往日已歸去哪裏?在光的前端,或思之極處,在時間被忽略的存在之中,生死同一”。

有些書,有些文字,當你觀看的時候,無論你身處鬧市,還是囂鄉,你周圍會突然的變得剎那平靜而安然的。你的肉身與靈魂、你所有的情緒將在這些清澈透明的文字面前無處遁形,你對你自己的存在與處境再也無法視而不見,你因此陡然變得清醒,你的肉身與你的靈魂相視而立,旁若無人,你的肉身熱愛你的靈魂,你的靈魂訂製你的肉身,四周空曠,內心孤獨,生命寧靜致遠。史鐵生的文字恰好有這種力度與厚度,《靈魂的事》,向我們昭示生命的祕密,書中每一段文字似乎都散發着他的精神體溫,樂觀又溫情。我喜歡玉,因爲玉暖身。而史鐵生的文字就是這樣的一塊玉。

雨果曾說,人在面對自己的靈魂時,會黯然神傷。我想,當史鐵生面對一次次的死亡威脅時,也會脆弱也會憂傷,不過,這種憂傷也許是因爲,“我真的又活過來”,妻子在一邊“淚水漣漣”。衆生孱弱的身體,也許要經過苦難纔有可能最終擁有自由的靈魂。史鐵生對生命的思考,超越個體肉身的苦痛,超越個體經驗的侷限,一下子就抵達精神的普遍處境:精神苦難,乃至,生存縫隙中的少許精神慰藉。在這個疾病叢生的生存年代裏,也許,與靈魂靠得最近的人,纔會與神、與信仰距離最近。

曾經看過這樣一個故事,有兩個很有名的人曾爲文學是該給人心以安慰還是給人心以打擊爭論不休。我想,這其實是真正的文學將要長期面對的問題,儘管我們正漸漸將它們忘卻。史鐵生用這本書做了有力的回答。韓少功說,即使那一年文學青黃不接,但是隻要有了史鐵生的地壇文學的涌起,那年的文學已經算是莫大的豐收年。我極爲承認這句話,因爲史鐵生用語言給我們的靈魂給以撫慰,讓我們靈臺有了等待飛翔的期望。這份期望,或者說是信仰,於生命是如此重要。

在《靈魂的事》中,史鐵生爲自己設計了好運。所謂好運,其實是一種強烈的幸福感。喜劇中的.他,悲劇中的他,愛情中的他,重病中的他,悲喜交織的他,書寫出靈魂的重量與厚度,營造出幸福的心靈感受,給人心以慰藉與震撼。

正是有這一“樂觀的倚仗”,史鐵生纔有“不知死,安知生”之嘆。每個人生而有缺陷有遺憾,從某種意義上講,每一個人從出生那一刻起,世界給予他的個性都是殘缺不堪的,但由於醫學、法律、道德倫理、文化風俗等因素的介入與干預,健康與疾病被嚴格區分,不同的身體被區分被隔離被放逐,瘟疫般的神經質到處生長,處於強勢的人們總在設法不斷爲自己的同類設置屏障,不斷製造“愚人船”。在史鐵生的思考視線裏,人永遠不可能圓滿,哲學和宗教永遠不可能結束。因爲,如果人類完滿了,人類也就結束了。所以,上帝不可能只單單給你愛,你得同時接受苦難,連愛本身也是求助,愛是軟弱,它常常陷入艱難窘境。同樣的,也不可能讓你長生不老,永遠不走向死亡。“人的殘缺證明神的完美”當無所謂神的那天,我們離末日或許就真的不遠了。正如叔本華認爲人的本性就在於卑鄙自私與憐憫慷慨,愚鈍無能和天賦智慧的無限比較性的輪迴,這種間歇性出現的“輪迴”總會給人一種意外而新鮮的驚喜,他們不會轉瞬即逝,而是像一道劃破萬籟俱寂的浪漫長夜的曙光,照亮我們陰暗的心靈。我們應當把它們當作一種保證,即正式這種永恆的“輪迴”抑或可說是不完美的現實與完美神之期待的輪迴蘊涵着一種善的救贖的原則;這一原則有力量衝破阻礙,慰藉我們的心靈,並去解放整個世界。史鐵生此書闡發的正是這個道理。

“愛才是人類惟一的救助。”我一向認爲,優秀的作家,不該只在黑暗的極端徒步中不斷涉險,還該看重黑暗中沿途的救贖,一種更深遠的悲憫、同情與寬厚。正如羅曼羅蘭說的對愛情的渴求,對知識的追求和對勞苦大衆最慈悲的憐憫是人生最重要的三件事。這不是什麼光明的尾巴,也不是追索意義的終極意義,而是文學應該有勇氣賦予人性尊嚴,並尊重愛的尊嚴與權利。“史鐵生用殘缺的身體,說出了最爲健全而豐滿的思想。”他是消費主義盛行年代裏,少有的文學清醒者。他那些源於苦難體驗的清澈文字,那些充滿愛的關懷的文字,將照亮並拯救我們日益陰鬱沉淪的心靈。

  >>>下一頁查看更多“《靈魂的事》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