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生數學教案-統計

一、教學內容

國小生數學教案-統計

本單元教學扇形統計圖,衆數與中位數。

在前幾冊教材中教學了條形圖和折線圖,學生初步瞭解這些統計圖的特點,能夠有選擇地使用。扇形統計圖與條形、折線圖不同,它反映部分與整體的關係,表達各部分佔總數的百分之幾。因此,教學扇形統計圖,使呈現統計數據的形式更多樣了。

衆數與中位數是常用的統計量。在許多場合,平均數不能確切地反映一組數據的基本情況,經常使用衆數或中位數來顯示。因此,教學衆數與中位數能提高數據分析的能力。

全單元編排4道例題、兩個練習,把內容分成兩段。

例1和練習十五,教學扇形統計圖;

例2~例4和練習十六,教學統計量。例2講衆數,例3、例4講中位數。

二、教材編寫特點和教學建議

1.看懂扇形圖,利用數據解決問題。

扇形統計圖的教學要求是看懂圖的內容,理解圖上的每個百分數的具體含義,能利用圖呈現的數據進行分析、比較、計算。不教學制作扇形統計圖,因爲畫扇形比較麻煩,不必把教學精力耗費在畫圖上。

學生有圓的認識,有百分數的概念,能夠看懂扇形統計圖。

看圖、交流,理解圖裏的信息。例1讓學生看我國陸地地形分佈情況統計圖,在小組裏交流看到了什麼,看懂了什麼。教材呈現了交流的場景,雖然學生的講述不完整,但都說出了從圖中獲得的信息和自己的理解。有人說得具體些,有人說得概括些,通過交流可以整理出以下三點:這幅統計圖用一個圓表示我國國土總面積;圓被分成大小不同的5塊,每塊表示一種地形,哪種地形的面積大(小),統計圖裏相應的那塊就大(小);標註的五個百分數,分別表示五種地形的面積佔國土總面積的百分之幾。

計算、填表,體會圖的特點。例題告訴學生,我國國土總面積是960萬平方千米,讓他們算出各類地形的面積分別是多少。計算要利用圖中的各個百分數,從而體會扇形統計圖表示的是各個部分數量與總數量的關係,知道它與條形、折線統計圖的不同。

比較、估計,利用圖的特點。扇形統計圖通過各個扇形有大有小,反映各個部分數量有多有少。圖的直觀形象,容易引發比較、估計和判斷。練一練第2題,看着統計圖,學生會想到我國的人口多,人均佔有的國土面積少。練習十五第1題的兩幅扇形統計圖裏能清楚看出哪天的食物搭配比較合理。第2題把果盤看成一幅扇形統計圖,根據花生米所佔的面積,能估計出其他幾種乾果所佔的面積。解答這些題利用了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又進一步體會了它的特點。

2.整理數據,認識衆數。

例2教學衆數的知識,包括衆數的含義,得到衆數的方法,以及衆數的實際應用。

衆數是一組數據中出現次數最多的那個數據,由於出現的次數最多,因而有一定的代表性。

觀察表格,初步感受衆數。表格呈現9人做黃豆發芽試驗的數據,學生最感興趣的是哪些人的試驗做得最好。例題因勢利導,讓學生找出發芽幾粒的人數最多,有幾人。通過發芽17粒的人最多,感受17是這次實驗發芽粒數的衆數。

排列數據,理解衆數的意義。教材把表格裏9人的發芽粒數依次排列,指出這些數據中17出現的次數最多,叫做這組數據的衆數。在這句話裏講了衆數的意義:出現次數最多的那個數;還含有求衆數的方法:在一組數據中尋找出現次數最多的數。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意義建構衆數的概念。

求平均數,區別新舊概念。衆數和平均數都是統計量,平均數是三年級教學的。教材要求學生算出這組數據的平均數,通過計算回憶平均數的知識,體會平均數與衆數的意義不同,求法不同,從本質上區分這兩個概念。

聯繫實際、應用衆數。第79頁練一練第2題,如果把上週銷售男鞋的尺碼一雙一雙地記錄下來,在這組數據中25.5出現的次數最多,有48次,因此25.5是衆數,這個衆數會影響鞋店今後的進貨。

3.分析數據,認識中位數。

例3和例4教學中位數,前一道例題以形成概念爲主,後一道例題教學算法。

創設情境,產生需要。例3呈現一張九名男生的跳繩成績記錄單,對7號男生的成績進行分析。有人利用平均數,指出7號男生跳的比平均數少,意味他的成績不夠好。有人把九名男生的跳繩下數從多到少排列,發現7號男生處在第三名,認爲他的成績不錯。不同分析出現不同的評價,而且差異明顯。爲什麼跳的比平均數少,成績還是第三名?是許多學生的疑問,教學中位數就能解開這個疑。

排列數據,講解概念。一組數據的中位數,是指這組數據按大小順序依次排列,處於最中間的那個數。這既是中位數的概念,也是找中位數的方法。教材把九名男生的跳繩成績從大到小排列,很容易找到中間的數,理解它就是中位數。

評價7號男生的成績,用中位數合適。九名男生中有2人的成績十分突出,分別是182下和170下,這兩個優異成績拉高了全組的平均成績。事實上,九人中只有2人的成績在平均數之上,其餘7人的成績都低於平均數。可見,平均數在這裏並不反映一組數據的實際狀況,用中位數表示這組男生的跳繩水平比較合適。

一組數據的個數如果是偶數,按大小順序排列,正中間有兩個數。求這組數據的中位數的方法,是例4的教學內容。

適時指點算法。例3初步教學中位數的意義和求法,例4尋找十名女生跳繩成績的中位數,學生會主動把這些女生的跳繩下數按大小順序排列。在找中位數時,發現這組數據一共10個,正中間有兩個數,於是產生疑問中位數是幾呢?教材適時指出:正中間有兩個數的,中位數是這兩個數的平均數。在教材的指點下,學生通過計算正中間的104和102的平均數,得到這組數據的中位數是103。

用中位數分析、評價數據。求得中位數103,把10號女生的成績同中位數相比,可以看到略小於中位數,表明這名女生的成績在整體中的位置是較偏後的'。仍然用中位數評價其他女生,可以判斷各人的成績在整體中的大致位置。

像這樣用中位數進行數據分析,比平均數方便,有時比平均數合理。

4.選用合適的統計量,反映數據的實際狀況。

到現在爲止,陸續教學了三個統計量,分別是平均數、衆數、中位數。有些時候,三個統計量都能確切反映數據的基本情況。也有些時候,統計量會引起誤解,有誤導作用。所以,選擇合適的統計量是十分重要的。

選用統計量又是比較複雜而困難的。本單元只是初步教學選用,要求不高,難度不大。

如果一組數據的衆數出現的次數很多,這時的衆數具有代表性。第82頁練習十六第1題裏,十名男生身高數據的衆數是153,衆數在這組數據裏出現了3次。十名女生身高數據的衆數是148,衆數在這組數據裏出現5次。顯然,女生身高的衆數更具有代表性。

如果一組數據裏有極端數據,這時的中位數具有代表性。這裏所謂的極端數據,是指和其他數據相比,明顯大許多或小許多的數。極端數據影響了平均數的代表性,會把平均數拉大或者拉小。第81頁練一練2位同學家庭住房面積分別是43平方米和50平方米,比其他同學家庭住房面積小得多。因此,九位同學家庭平均住房面積只有77平方米,低於中位數84。如果選一個統計量表示這九位同學家庭的住房情況,中位數是比較合適的。第81頁第2題裏,A飛機的飛行時間特別短,是一個極端數據。這個數據使八架飛機的飛行時間的平均數明顯小於中位數,也使平均數失去了應有的代表性。如果A飛機不飛,其餘七架飛機的飛行時間裏沒有極端數據,平均數和中位數應該比較接近,都可以用來表示七架飛機的飛行水平。第3題裏工資的平均數、中位數和衆數分別是1800、1100、1000,平均數遠遠大於中位數和衆數,是由於總經理與副總經理的工資遠遠高於其他人。反映員工工資實際情況的統計量應該選中位數或者衆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