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三年級數學教案噸的認識教學設計(通用11篇)

作爲一名老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國小三年級數學教案噸的認識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國小三年級數學教案噸的認識教學設計(通用11篇)

國小三年級數學教案噸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1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創設情境:出示4個動物過橋圖:小熊、小馬、小牛和小鹿是好朋友,一天,他們來到一條小河邊,發現小橋邊有一個標誌,是什麼呀?(限重1噸)

師:“限重1噸”表示什麼意思?

師:你對“噸”有什麼瞭解?

2.同學們說得對不對呢,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噸的認識”(出示課題,板書)

(二)新授:

1.直觀感受一噸水的重量

(1)估計:剛纔每個同學都提了這樣的一桶水,你估計這桶水有多重?爲什麼?(10千克)

(2)經歷:現在我把這樣的4桶水倒入這隻桶內,這隻桶中的水大約有多少千克?誰認爲自己能提起這40千克的水?

(3)學生排隊嘗試

(4)這樣的一桶水是10千克,4桶這樣的水是40千克,100桶這樣的水是1000千克,也就是1噸。

(5)誰聽清楚了1噸就是( )千克?(板書1噸=1000千克)

(6)想象一下,如果裝了1噸的一桶水讓你提,你能提得起來嗎?

2.直觀感受學生體重,加深對1噸的印象。

(1)找個喜歡的同學相互做背一背的遊戲,瞭解對方有多重。

(2)彙報:你背的是誰?有多重?

(3)如果按每個同學25千克計算,4個同學有( )千克,( )個同學就有1000千克重,也就是1噸。

(4)讓40個學生站立,相互觀望,感受40名學生的羣體。

3.聯繫生活,強化對“噸”的認識

(1)生活中有很多物體的重量用“噸”作單位。下面這些物體的重量都是1噸,你能用噸來說一句話嗎?

一頭牛重500千克,2頭牛重1000千克,也就是1噸。

一袋水泥重50千克,20袋水泥重1000千克,也就是1噸。

一桶油重200千克,5桶油重1000千克,就是1噸。

一頭豬重100千克,10頭豬重1000千克,也就是1噸。

(2)想想,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的重量用噸來作單位?

(3)老師也蒐集了一些用噸作單位的東西。課件出示:

藍鯨 大象 大型機牀

萬噸貨輪 一車皮的煤 一大堆木材

出示:計量較重或大宗物品的重量時,一般用噸來作單位名稱。

4.在具體情景中進行單位化聚(注意讓學生說出推理過程)

(1)常見的拖拉機載重2噸,也就是( )千克。

(2)T是“噸”的國際單位制符號。有段路路口有一個限載重5T的標誌,這個路口最多能讓一輛載重( )千克的車通過。

(3)當年曹衝稱得大象是6000千克,也就是( )噸。 (4)(課件出示地磅、車輛衡圖片)由於科學技術的發達,我們現在可以用地磅、車輛衡直接稱出一些很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再也不用向曹衝當年那麼麻煩了。

(三)解決問題

1.我們一共學了幾個質量單位?他們分別怎樣使用?填上合適的單位名稱:

(1)一塊橡皮重約10( )

(2)1頭豬重約120( )

(3)1袋水泥重約50( ),1拖拉機水泥約重2( )

(4)中國舉重運動員張國政在雅典奧運會上將160( )的槓鈴舉過了頭頂。

2.課件出示情境圖:“還記得熊老弟、牛大哥、小鹿和小馬一同來到了一座小橋邊想過橋的事嗎?他們能同時過橋嗎?怎麼過橋?”

3.課堂小結:今天你有什麼收穫?

4.如果我們全班同學每人每天節約1千克水,大約多少天就能節約1噸水?

5.節水教育:在我國西北地區,是嚴重缺水的地區,出示圖片。倡導學生“節約用水。”

(四)課堂作業

教學目標:

1.知道1噸=1000千克,能進行噸和千克間的簡單換算。

2.藉助生活中的具體物體,感知和了解噸的含義,通過想像和推理初步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想像能力、推理能力和估計重量的能力。

3.學生能在數學實踐活動中,積極主動地與同學合作交流,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獲得學習成功的體驗。並通過學習滲透節約用水的環保意識。

國小三年級數學教案噸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2

【 教學案例】

一、激趣導入

師:小朋友,在假日裏你們常會跟媽媽上市場買東西嗎?(電腦出示情境圖)

師:看!星期天,媽媽帶着小明去水果批發市場,走進市場,看到一袋袋、一箱箱的蘋果,(出示圖片蘋果一個、一箱蘋果)。看一個蘋果有多重,約重 150( );那一箱蘋果約重10( ),能填上什麼單位呢?

生:一個蘋果約重 150(克),一箱蘋果約重10(千克)。

師:“克”、“千克”這些質量單位我們已經認識了,知道了一個蘋果的重量用“克”做單位,一箱蘋果的重量用“千克”做單位。這些蘋果都是用大卡車運來的,大卡車能裝很多很多的蘋果,一輛大卡車能裝多重是蘋果呢?就要用比“千克”更大的質量單位“噸”,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噸”。

二、自主探索

1、教學噸的認識

師: 1噸到底有多重呢?

生: 1噸是1000個1千克。

生: 1噸有10袋大米那麼重。……

師:你們想體驗一下嗎?老師準備了一大桶水,現在請同學們推舉出我們班的一位大力士,先來提一提這桶水,展示一下你的實力。提得困難,再請一個來提!

師:請問你感覺重不重?重!(不重!那就請你從這兒提到教室後面來返 10趟,行嗎?)到底有多重?我們來稱一稱。(20千克)

師:大家都提過水,這兩位也是大家推選的大力士,看他倆提這桶水的樣子,你們覺得這桶 20千克的水重嗎?

生:重!

師:這桶水的質量是 20千克,50桶這樣的水大約重1噸,想象一下一次提得起1噸嗎?可見1噸是很——重!50桶這樣的水才大約重1噸,說明1噸=()千克?你是怎樣想的?

生:我想一桶水重 20千克,50桶重多少千克?就是用20千克乘50等於1000千克,也就是1噸。

(師板書: 1噸=(1000)千克)

師:爲了讓每個同學都能感受一下。有哪些同學的體重大約重 25千克的?好!現在請你們互相背一背,感受1個同學的體重有多重,請問大約多少個同學的體重合起來纔夠1噸重?

生: 40個同學。

師:你能一次背起 40個同學嗎?

(學生都做出了驚訝的表情,笑了起來。)

2、教學“千克”與“噸”的換算

師:填數並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5噸=( )千克 2000千克=( )噸

生: 1噸就是1000千克,5噸就是5個1000千克,就是5000千克。

生: 1000千克就是1噸,2000千克就是2個1噸,就是2噸。

3、歸納小結

師:剛纔我們認識了“噸”,到現在爲止我們學過的質量單位有哪些?

(板書:噸——千克——克)

師:比較這三個質量單位,你想到了什麼?

(板書:很重、很輕)

師:“噸”用來表示很重的物體質量,想想生活中哪些東西在什麼情況下要用“噸”做單位?

學生先自由發表看法。

(電腦顯示:四幅圖)卡車、橋頭的標誌(能承受的物體質量),電梯、火車上標的載重 60噸。

師:許多物體的載重量用“噸”表示。

師:計量較輕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常用“噸”做單位。

三、趣味練習

1、填空。

一隻雞約重 2( ) 一條鯨魚約重48( ) 一個足球約重250()

6000千克=( )噸 ( )千克=3噸 3000克=()千克

2、(電腦顯示)師:早兩天我看到淘氣的一篇日記挺有意思,請一位同學來讀一讀!

早晨,我從 2分米長的牀上起來,刷牙、洗臉後,坐在8米高的餐桌前喝了一杯150克的牛奶,吃了一個65千克的雞蛋。然後,背起3噸重的書包向學校跑去。在路上,一輛大貨車滿載7克左右的水泥從我身邊飛馳而過,把我下了一跳!

師:聽了這篇日記,大家爲什麼會笑?

師:日記的最後——“在路上,一輛大貨車滿載 7克左右的水泥從我身邊飛馳而過,把我下了一跳!”看到這點你有什麼感想?

生:注意交通安全!

3 、(電腦顯示)拓展應用。

師:最後老師需要你們幫幫忙。看!小明家裏每月用水約 7噸,當他知道我們國家也是一個嚴重缺水的國家後,決定每月少用一噸水,怎樣節約水呢?請你們幫他想想辦法好嗎?

師:剛纔大家介紹了幾個好辦法,希望大家也去試試,更希望將來,你們能用所學的科學知識想更多的節水和處理污水的辦法。

【 教學反思】

一、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創設好的情境,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而源於生活的教學情境,能使學生置身於日常生活當中。看到、聽到、想到的都是平時熟悉的事物,更能很快將學生的思維調動起來,進入參與學習的狀態。如:激趣導入中,我創設了和媽媽上水果市場買東西的生活情境,學生對這既是熟悉,又感覺親切,很快就使學生把注意力集中起來,更引發了他們對新知識“噸”的求知慾望。因此,教學時教師可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創設生活情境,提出問題,點燃學生探究學習的熱情,給思維以動力。這樣安排,將數學與生活、學習有機地聯繫起來,使學生感受到今天就學的知識來源生活,有利於激發學生認知的興趣和情感,喚起學生探究學習的慾望。

二、聯繫生活實際,探究數學知識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習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教師要勇敢地從教科書裏跳出來,把教材內容與生活實踐結合起來,在更廣闊的天地間開展數學活動,讓學生通過主動積極地獲取知識,將感性的實際活動與內心的感受、體驗結合起來。在教學“噸” 這個單位時,由於“噸”在日常生活中學生很少接觸,遠遠脫離了學生的生活實際。怎樣將“噸”這個抽象的事物,以具體的、可感知的形象呈現在學生的面前,從而拉近“噸”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因此,我在設計時充分考慮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常見的,能感受到的事物中選取事物。例如:通過“選大力士提水”、“同學互相背一背”的活動,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課堂內能提供的條件來感知體驗一噸。把教材內容與生活情景結合起來,使數學知識成爲學生看得見、摸得着、聽得到的現實。教師要善於挖掘數學內容中的生活情景,讓數學貼近生活,學生就會真正體會數學原理的奧祕就是對生活的感悟。生活有趣,數學更有趣。

三、聯繫生活實際,解決實際問題

在學會了新知以後,學生就會產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慾望,以獲得成就感。否則就會產生知識無用的想法,對學習失去興趣。因此,教師要緊緊地把握好這一大好時機,設計出貼近生活,使學生感興趣的練習,滿足學生的願望。如在練習中我設計了一篇有趣而又貼近學生生活的數學日記,由於是單位的錯用鬧出了一系列的笑話,這樣的練習既有趣又聯繫生活,同時也鞏固了新知識。在拓展應用的練習中,更體現了把數學知識生活化,把現實問題數學化,讓學生體會對數學從生活中來,又到生活中去,數學知識能夠在生活中發揮威力。這集基礎性、應用性、趣味性、開放性相結合的數學問題,不但鞏固了簡單的基本方法,提高了學生參與生活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性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日常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運用數學的“本領”,使他們認識到“數學是生活的組成部分,生活離不開數學”。調動他們主動學習數學、創新性運用數學的積極性。

總之,教師要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繫,將書本知識活學活用。使小小的課堂走向更廣闊的生活天地,激起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數學必須貼近生活,變抽象爲具體,變無味爲有趣。讓數學生活化、情境化、趣味化,讓學生在生活中感悟數學、運用數學,讓數學課富有生活氣息,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同在的樂趣。讓學生不但學到知識,還能掌握解決實際問題的技能,勝任社會的需要。

國小三年級數學教案噸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學生在生活經驗的提煉和重組中認識質量單位噸,知道噸在實際中的應用,初步建立1噸重的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

2、學生在認識噸的過程中逐步完善質量單位這一系統。學會區分質量單位,靈活運用質量單位,會進行單位換算。

3、學生在體驗感受和學習過程中培養初步的觀察能力、估計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加強數感訓練,將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繫。

教學重點:

1、學生在體驗感受活動中建立“1噸”的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

2、學生能獨立地進行質量單位間的換算。

教學難點:學生在體驗感受活動中建立“1噸”的觀念。

課前準備:課件、課前調查實踐卡、一袋25千克的大米、一桶礦泉水

一、通過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共同認識質量單位“噸”

1、開門見山,直接揭題:

師:小朋友,我們已經學習了克和千克,今天我們來認識一個新朋友——噸!(板書課題:噸的認識)

2、師:上課之前你們收集了許多與噸有關的信息,誰願意和大家交流交流。(3—4個)

(例:一頭大象的質量約重8噸)誰還想說?

聽到這裏,你覺得什麼時候用噸作單位比較合適?(很重很重的物品用噸做單位)

師:對呀!很重很重的物品用噸做單位比較合適,小朋友再迅速地看一下收集的信息,是不是都這樣,你還有什麼想說的嗎?

(如果學生介紹中有介紹,)則順勢介紹大宗物體:(課件)在生活中,還有一些象一堆煤、一堆鋼材、一堆大米等很多物體聚在一起叫大宗物體,它們有很多也很重,通常也用噸做單位。

出示:計量較重或大宗物體的質量時,通常用噸做單位。

二、創設情境,充分感知“噸”

師:看來小朋友都對噸有了初步的認識了,現在我們就進一步來研究它:

(一)、初步感受“1噸”。

1、瞭解噸與千克之間的關係:

師:(點擊大米:局部放大10袋100千克的大米)這是一堆大米,重1噸(出示1噸)關於1噸你知道什麼呢?是嗎?我們來看看。(分開)對嗎?你是怎樣知道的?(1袋100千克,10個100千克是1000千克)(1噸=1000千克)(板書)我們也可以說 1000千克=1噸(讓生齊讀一遍)

2、師:1噸大米究竟有多重呢?我們一起來試試:課前老師準備了1袋25千克重的大米,你們都拎過?(拎過了)那老師來了解一下。你是怎麼拎的(一個人拎不動,2人拎)你感覺怎樣?(重,很重)那和他情況一樣的人有嗎?(有)舉手看看。哦!看來很多小朋友都是幾個一起才把他拎起來呢。那其他人呢?你們這些人的力氣真大啊!還有呢?那1袋25千克的大米,看來我們班的小朋友一般都是2(3)個人一起才拎起來的。體驗:那我們就請兩個人來拎拎,感受一下這25千克的大米有多重。拎的過程中教師評價:1、25千克2比較重

那兩袋有多重呢?(50千克)(課件出示疊加上去)那需要這樣的幾個小朋友來拎呢?(4個)在請2個學生走上)這4個人一起合作才能拎得起50千克的大米。繼續看!(電腦出示:4袋)那現在有幾千克了?(學生邊數邊回答:100千克)(出示集合圈用箭頭與100千克1袋聯繫起來)那要幾個人拎?(8個)(再請4個小朋友上來)哦!8個小朋友齊心協力才能拎得動(100千克)出示200千克?要幾個?(16個人)用口訣幫助計算(教師手勢圍8個)哦16個了。300千克?要幾個啊!(教師手勢圍8個)直到500千克,我們全班同學才拎得起500千克的大米,那1000千克就是1噸呢?要幾個人啊?(要80個)那我們需要請外援了,再來1個班,師:1、1噸大米有這樣40袋,需要我們兩個班80個小朋友一起努力才能拎起來啊! 3、調查天數:從自身出發:關於大米,課前我們做了一個小調查,來了解一下。(學生回答)我們一起來算一算。讓學生了解1噸米大約吃4年,引出食堂600人1噸要吃多少天。

國小三年級數學教案噸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藉助生活中的具體物體,感知和了解噸的含義,通過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某些物體1噸重的觀念,培養用噸這個單位估計物體質量的能力。

2.知道1噸=1000千克,並能進行噸與千克的簡單換算。

3.在實踐活動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教學重點:

初步建立1噸的觀念,能進行噸與千克的簡單換算。

教學難點:

通過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某些物體1噸重的觀念。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每袋25千克的大米4袋。

教學進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估計教師的體重。

學生自由估計教師的體重。教師提問:你在估計老師體重的時候爲什麼用“千克”作單位而不用“克”呢?

指出:計量比較輕的物體的重量,通常用“克”作單位,計量一般物體的重量,通常用“千克”作單位。

2.引入“噸”。

教師出示幾種比較重的動物的圖片,提問:你能估計下面幾種動物的體重嗎?

學生估計後,教師出示它們的體重,提問:如果這幾種動物的體重也用“千克”作單位,會怎麼樣?

教師出示教材中的輪船、火車、集裝箱圖片,讓學生想象這些物品的重量。

指出:計量比較重的或大宗貨物由多重,通常用“噸”作單位,“噸”一般用t表示。

二、親身體驗,感受並想象1噸的重量。

1.搬25千克的大米,感受其重量,並以此想象1噸的重量。

學生分組搬25千克的大米,感受其重量。小組內交流感受。班級內彙報。

計算:1袋大米25千克,4袋大米多少千克?40袋呢?

教師指出:1000千克,也就是1噸。

(板書:1噸=1000千克)

學生讀,教師提問:2噸是多少千克?5000千克是多少噸?10噸是多少千克?

想象:如果把1噸重的大米裝成一大袋,這一袋你能搬得動嗎?

2.利用想象和推理,進一步感受1噸的重量。

計算:同學們的平均體重是30千克,全班學生的總體重有沒有1噸?

指出:33個同學的體重接近1噸。

33個同學起立,學生觀察、想象33個同學的體重。

3.利用常見的物品,想象1噸的重量。

(1)出示圖片(教材第48頁第2題),先在小組裏說說圖片的意思,再在班級內交流彙報。

(2)出示幾種常見的物品的圖片,學生自由選擇其中的某一件,想想需要這樣的多少個物品,總重量纔夠1噸。

學生在小組內自由說,再在班級內交流。

三、實際應用,深化認識。

1.你在生活中見到過用“噸”作單位的嗎?在哪裏見過?

2.說說下面圖中的牌子表示什麼意思?

3.選擇合適的單位填在下面的括號裏。

(教材第49頁第5題)

4.小明的數學日記中使用的單位準確嗎?請幫他改正。

指名讀,改正用錯了的單位。

指出:雖然小明在數學日記中用錯了一些單位,但是小明還是有些方面值得我們學習,比如經常觀察生活,有寫數學日記的好習慣。

四、總結全課,拓展延伸。

這節課有什麼收穫?把收穫寫道今天的數學日記中。

小組內交流。

國小三年級數學教案噸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生活情境中感受1克的實際重量,建立1克的實際概念.

2.在具體生活情境中,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克,初步建立克的質量觀念,知道稱比較輕的物品的質量要用克作單位。

3.通過操作活動,瞭解用天平稱比較輕的物品的方法,在觀察、操作活動中,培養初步的估計能力。

4.通過從實際生活引出質量單位,認識到質量單位與日常生活是緊密聯繫的,瞭解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獲得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

教學重難點:

重點:在具體生活情境中感受1克的實際重量,建立1克的實際概念.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克,知道稱比較輕的物品的質量要用克作單位。

難點:初步建立克的質量觀念,會進行估測,

教具、學具:

教師準備:一個2分硬幣,一些大豆、花生米、圖釘、乒乓球等實物,或其他能表現1克有多重的實物。給每個小組準備一袋護膚霜(用膠布把質量標識貼住)。

學生準備:一個2分硬幣及一些到商場裏購買的標有重量的物品或食品。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師:同學們喜歡看書嗎?說一說你喜歡看什麼書?三年級二班的同學們正在一起閱讀《動物趣聞叢書》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吧。(出示課本情境圖,學生觀察、激發興趣)

2.仔細閱讀你能發現什麼?學生可能發現:這些動物的重量是以克、千克、噸爲單位的。

3.激發學生質疑:你還有什麼疑問嗎?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有:克、千克、噸是什麼?1克有多重?1千克有多重?1噸有多重?

師:這節課帶着這些疑問我們一起來學習。

二、自主學習,小組探究

1.介紹質量單位

平時我們常說的物品有多重,實際是指物品的質量有多少,像克、千克、噸這樣的表示物品有多重的單位叫做質量單位,表示較輕的物品的質量,通常用克作單位,今天我們就先來認識質量單位--克。

板書課題:質量單位--克的認識

2.猜一猜1克有多重?

根據自己的認識,結合身邊常見的物品來猜一猜。(板書:猜一猜)

學生可能說大概和一粒花生米差不多,和一個乒乓球差不多,和一顆QQ糖差不多等。

怎樣才能知道到底誰的估計更準確?(學生可能會想到稱一稱。)

(板書:稱一稱)

我們常用天平稱比較輕的物品的質量。(出示天平,介紹天平的'構造及使用方法)

3.體驗、操作:1克有多重?(先指導,再體驗)

(1)“1克有多重”?我們先來稱一稱。(用鑷子夾起1克的砝碼)這個砝碼是1克重。把1克的砝碼放在右盤裏面,再把1個2分幣放在左盤裏面,讓學生觀察這時標尺的指針處在什麼位上?(經過學生觀察,使學生明確1個2分幣大約重1克)

(2)讓學生拿出一個2分硬幣放在手上掂一掂體驗1克有多重。

(3)掂一掂,比一比,加深對1克的體驗。

用手掂一掂:一枚二分硬幣、1粒黃豆、一枚一元硬幣、一根羽毛、一片樹葉、一把尺子。比一比哪些物品比1克重?哪些物品比1克輕?

(4)“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物品大約重1克,哪些物體比1克輕?

三、彙報交流,評價質疑。

1.感受幾克的輕重。

(1)掂一掂,估一估。

請同學們先掂一掂2分硬幣,再掂一掂5角硬幣和一元硬幣,估一估它們各重多少克。

(2)小組合作稱一稱

學生小組合作用天平稱出5角(4克)、1元(6克)硬幣的質量,再掂一掂分別有多重。

(3)遊戲--比比誰的感覺準。

規則:兩人一組,一人閉上雙眼,伸出左手。另一人把1枚硬幣放在他的手心上,讓他說出硬幣重幾克。兩人交替做,比比誰的感覺準。

2.感知並建立10克、15克、20克…的質量觀念。

(1)大家再來掂一掂硬幣。請在手上放10枚2分硬幣,閉着眼睛掂一掂,感受10克有多重;再加5枚現在是15枚,大約重15克,再閉着眼睛感受15克有多重;再加5枚現在是20枚,大約重20克,再閉着眼睛感受20克有多重。(學生掂量並感受)

(2)遊戲左手右手小天平

每個小組的桌面上有一袋護膚霜(用膠布把質量標識貼住),請大家左手放2分的硬幣,右手放護膚霜。當你認爲兩邊一樣重時,看一看硬幣多少枚,再估一估這袋護膚大約重多少克?

請各小組彙報,然後揭開膠布,看質量標識(誤差在±2克內),算估對。

(3)掂一掂,猜一猜、估一估

我們桌子上還有一些物品(小包裝標識爲10~100克左右的袋裝或盒裝物品),你們從中任選一樣,掂一掂,猜一猜、估一估有多重?然後再看標識是多重。

3.感知幾十克、幾百克的質量。

想知道你們課前到超市裏買的袋裝食品有多重嗎?請小朋友們找一找包裝袋上的標識,再掂一掂感覺有多重。小組內再交換物品找一找、掂一掂。

四、抽象概括,總結提升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經歷了猜一猜--掂一掂--估一估--稱一稱的過程,認識了質量單位--克。秤比較輕的物品,常用“克”做單位。我們常用天平秤比較輕的物品。用天平秤物品時,需要用砝碼。你知道下面這些砝碼各重多少克嗎?教師用實物投影向學生出示砝碼:10克、20克、50克、100克、200克等等。

五、鞏固應用,拓展提高。

1.新課堂第1題,說一說它們的質量。

2.火眼金睛判對錯。

(1)一袋麪包250克。()

(2)一根火腿腸重100克。()

(3)一個西瓜重30克。()

(4)一包話梅重80克。()

3.新課堂第2題,你知道這些物品的質量嗎?

引導學生學會從稱上和包裝上讀出質量,讓學生獨立觀察,相互交流。注意最後一題盤中稱的是2個雞蛋共200克,問題是一個雞蛋的質量是多少克?

4.資料拓展--你知道嗎?(播放音頻,同時課件出示圖片和內容)

不同的食物含有不同的營養,合理的飲食搭配有利於身體健康。國小生一天這樣搭配食物比較好:米飯、饅頭等穀類食物375克,肉75克,魚蝦25克、雞蛋50克、牛奶200克、、豆製品200克、水果75克、蔬菜250克、食用油15克、食糖10克。

總結

同學們,表示較輕物品的質量,通常用克作單位,那麼,較重的物品用什麼作單位?1千克有多重?1噸有多重?它們之間有什麼的關係呢?有興趣的同學下課後可繼續研究,這節課上到這,下課!

板書設計:

質量單位--克的認識

1克有多重?猜一猜

一枚2分硬幣掂一掂

一個花生米估一估

稱一稱

使用說明:

1、教學反思:回味課堂,我感覺亮點之處有:

(1)創設情境自然有趣,以學生查閱資料爲背景,以幾種動物的質量爲素材,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瞭解了查閱資料的學習方法。同時將學生帶進神奇的動物世界,在瞭解動物質量的過程中,把數學與生物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開闊了學生的視野。

(2)經歷學習的過程,注重學法指導。學生在估一估、稱一稱、掂一掂的過程中建立質量觀念,學生經歷了猜測--驗證--體驗的學習過程,重視彰顯解決問題的策略方法,重視學生的親身經歷和體驗,遵循有感性到理性的認知規律。

(3)在實踐操作中昇華知識。學生們對克的認識如果僅僅停留在“1個2分硬幣重1克”的認識上,是遠遠不夠的。爲了有機地把教學內容與生活中物品的質量建立聯繫,把抽象的質量單位更形象具體化。我讓學生將自己熟悉的花生米、在超市買的食品、以及數學書、鉛筆盒等,先估一估有多重,再用秤稱一稱驗證估計的是否正確。學生通過這些操作,對克的質量觀念是越來越清晰,越來越深刻。學生由最初的表象“克很輕”、逐步發展到用手掂物品、估測物品、用天平稱物品的質量,並漸漸形成了一定的技能,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最後還佈置他們課外到超市瞭解各種物品的質量。把我們的數學小課堂和社會這個大課堂聯繫起來,使學生在實踐中進一步鞏固和昇華質量概念。

在這堂課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凸現了,真正親歷知識形成的全過程。在自主學習、自主活動的樂趣中昇華了對克的理解。學生學得主動、學得開心,真正成爲了學習的主人

2、使用建議。

本教案是按照質量單位克的認識--千克的認識--噸的認識3課時的思路設計的,爲使課堂更加開放生成,教學時也可以全部放給學生,實行更開放的數學課堂。

3、需破解的問題。

質量的知識比較抽象,特別是估計常見物體的質量有很大難度。如何幫助學生建立質量觀念?值得繼續探討。

國小三年級數學教案噸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認識噸

2、知道噸與克、千克之間的關係

3、初步感受1噸有多重

重點難點:

初步感受1噸有多重

教學方法

探究研討法、講解法、談話法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上節課我們認識了兩個常用的質量單位,誰記得是什麼?

2、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呢?

3、小練習,看誰做的又對又快。

3千克=()克

5000克=()千克

()千克=8000克

()克=4千克

4、下面的物品可能有多重?填上合適的質量單位。(自主練習2)

二、新授

1、出示:1912年在大西洋捕到的一條藍鯨重15噸,它的腎重1噸。你知道1噸有多重嗎?(可以引導學生說說自己知道的關於噸的知識。)

2、出示小博士的話:1000千克就是1噸。計量很重的物品或大宗物品的質量,通常用噸作單位。噸用t表示。1噸=1000千克

3、感受1噸

4、請幾位學生擡一袋大米,感受一下,這袋大米重25千克,那麼40袋大米大約重1噸。

5、什麼物品一般用噸作單位?

三、鞏固練習

1、自主練習4先看圖,弄清圖意再回答。

2、自主練習5學生自己完成練習同位互相你問我答。補充類似練習,適當擴展延伸。

3、自主練習6指名說說圖意自己完成:這艘船能一次將貨物運完嗎?全班交流

4、自主練習7出示圖畫:認識它們嗎?自己試着填一填說說爲什麼填寫這樣的單位說說你對這些動物的瞭解。

作業

課外小調查:調查常見物品的質量

板書設計:

認識噸(t)

1噸=1000千克

國小三年級數學教案噸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重量單位噸,知道噸在實際中的應用,初步建立1噸重的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

2.能進行質量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3.通過觀察、比較和猜想推理等活動,培養學生對物體質量估測意識和能力,能在實際生活中解決一些相關的問題。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建立質量單位“噸”的概念及噸與千克的換算。

2、難點:建立質量單位“噸”的概念。

教學準備:

主題圖、多媒體課件,課前讓學生測量自己的體重。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猜老師的體重。

教師讓學生猜一猜老師的體重,猜完後教師提問:剛纔同學們在猜老師的體重時都用了同一個質量單位——千克,你們爲什麼不用“克”作單位?

2、 師:你們知道世界上體重最大的動物是什麼嗎?它的體重大約是多少?(課件出示藍鯨及有關資料的介紹。)

師:藍鯨的質量要用“噸”來作單位,今天我們就要來認識這個新的質量單位(板書:噸的認識)。你能舉例說說生活中用噸作單位的物體嗎?

3. 教師課件出示一些以“噸”爲單位的物體及其相應質量。

教師提問:以噸爲單位的物體,有什麼共同的特點?

教師指出:噸是比千克大的質量單位。計量比較重或大宗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噸作單位。噸可以用符號“t”表示。

設計意圖:從猜老師的體重和藍鯨這一世界上體重最大的動物導入,讓學生初步感知噸是一個大計量單位,並通過讓學生舉例、教師圖片展示等途徑,初步建立噸的觀念。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索

1、初步認識噸。

(1)教師用課件出示第11頁的主題圖。

師:你們看誰來了?這一天陽光明媚,天氣晴朗。小熊、小馬、小牛和小鹿相約到河邊去玩。它們走到一座小橋邊,小馬提議:“這裏有橋,咱們一起過吧。”小熊說:“等等,這裏有個牌子,上面寫着‘限重1噸’呢!”

教師啓發學生思考:限重1噸是什麼意思?1噸有多重呢?“噸”和“千克”有什麼關係?4個小動物能同時過橋嗎?

師:誰知道1噸等於多少千克?

學生憑生活經驗可以說出:1噸=1000千克。

師:那4個小動物能同時過橋嗎?

[學情預設:因爲學生知道了1噸=1000千克,很可能會想到把幾個數加起來試一試的方法。接着教師還可以進一步提出開放性的問題:它們可以怎樣過橋?啓發學生思考:它們可以一個過去後,另一個再過;也可以一次過兩個,還可以??通過學生相互間的交流、補充,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體現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圍繞小精靈的“能同時過橋嗎?”的問題,引導學生將動物們的體重加起來,與1噸作比較。

400+300+500+100=1300(千克)

1300千克比1000千克重,也就是比1噸重,從而得出結論。

2、充分感受噸。

(1)學生擡每袋重25千克的大米感受1噸。

學生以小組爲單位,每個人都用力抱一抱一袋大米,感受25千克大米有多重,力氣小的同學也可以兩個人擡一擡。

學生操作後彙報自己的感受。

自己推算:1袋大米重25千克,多少袋大米重1噸?(40袋)

教師藉助多媒體演示:每次呈現4袋大米(因爲4袋爲100千克),學生一邊看一邊數:100千克、200千克、300千克、400千克??1000千克。當40袋大米佔滿整個屏幕時,學生會感嘆:哇!1噸有這麼重呀!

(2)再次感受1噸。

師:課前你們都自己測量了自己的體重,互相說一說你的體重多少千克?再互相背一背,感受1個同學的體重有多重。最後再算一算或估一估,多少個同桌這樣體重的小朋友質量纔是1噸。

國小三年級數學教案噸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8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11-12頁例6、例7。

二、教學準備

學生了解自身體重課件

三、教學目標與策略選擇

本節課的重點與關鍵是讓學生建立1噸的物質概念。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可利用主題畫創設問題情境。圍繞“能否同時過橋”引導學生開展討論,讓學生迫切想知道1噸有多重。然後通過體驗、計算、感悟1噸的重量,並聯系身邊物體的質量,形成感知。同時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力求展現學生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據此,制定本課的教學目標:

1.認識質量單位“噸”,初步建立噸的物質概念,知道1噸=1000千克並能進行質量單位的換算;

2.通過體驗、觀察、比較、猜測等活動培養學生對物體質量估測意識與能力,能在實際生活中解決一些相應的問題;

3.通過主題畫問題的解決,並聯系生活,使學生樹立安全意識。

四、教學流程設計及意圖

教學流程

設計意圖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猜體重

(1)你知道質量的單位有哪些嗎?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呢?

(2)你估計老師的體重是多少?你是怎麼估的?

2.創設情景(出示主題畫)

你們看誰來了?這天陽光明媚,牛大哥、熊大哥、馬大哥和鹿老弟相約去遊玩,走着走着,他們來到一條小河邊。你們看,他們在討論什麼呢?他們遇到什麼麻煩了嗎?

學生:馬大哥要大家一起過橋,但橋邊有個牌子寫着“限重1噸”,他們不知道1噸有多重,大家能同時過橋嗎?

3.提出問題

老師:你認爲他們能同時過橋嗎?你是怎麼想的?小組討論

(學生有的認爲行;有的認爲不行,橋可能會斷掉。)

師:從哪看出橋可能會斷掉?

生:因爲橋邊寫着“限重1噸”。

師:“限重1噸”是什麼意思呢?

生:“限重1噸”就是不能超過1噸的意思。超過1噸就會斷掉。

師:那1噸又是多重呢?(學生茫然)

師:看來要知道大家能否同時過橋,首先要知道1噸有多重。

揭題: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噸”。噸也是一個質量單位,那麼1噸有多重呢?噸與千克有什麼關係呢?

(二)探索新知解決問題

1.1噸有多重

(1)讓學生在小組內相互說說自己的體重是多少千克;

(2)讓學生相互背一背,感受1個同學的體重有多重;

(3)1個同學的體重約是25千克,4個這樣的同學約重多少千克?(約100千克)

(4)40個這樣的同學大約重多少千克?(約1000千克)

(5)師:1000千克也就是1噸。板書:1噸=1000千克

(6)聯繫班中40個體重約是25千克的同學,讓學生感悟1噸的重量。

2.哪些東西大約有1噸

(1)一袋大米重50千克,幾袋大米重1噸?

(2)一頭豬約重200千克,幾頭豬約重1噸?

(3)你能說說生活中什麼東西大約重1噸嗎?請在小組內相互說說。

(4)你認爲什麼樣的物體要用噸作單位呢?

小結:我們在計量較重物品或大件物品的質量時,常用噸作單位。

(5)你平時在哪些地方看到用噸作單位的嗎?(貨車的載重量、電梯的載重量、橋的載重量等)

3.能否同時過橋(出示主題畫)

(1)現在你們知道它們能同時過橋嗎?爲什麼?

(2)可以怎樣過橋呢?(小組討論)

(3)小朋友的方法真多、真好,牛大哥它們用了你的方法都安全地過橋了,它們非常高興。

(4)如果我們全班同學也去這個地方遊玩,我們能同時過這個橋嗎?爲什麼?

4.單位換算

3噸=千克6000千克=噸

學生嘗試完成,並說說你是怎麼想的。

(三)鞏固、應用

(1)估一估,連一連(課件展示)

大象鯨山羊

50噸60千克4噸

(2)在一輛載重是2噸的貨車上,裝6臺重300千克的機器,超載了嗎?爲什麼?

通過“猜體重”激發好勝心,複習舊知,培養學生的估測方法與能力。

由學生喜愛的故事引入,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

在情境中提出問題並展開討論,學生迫切想知道1噸有多重。

使學生主動、自覺地參與到學習、探究新知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中。

利用學生熟悉的體重,通過背一背、算一算讓學生體驗、感悟1噸的重量,初步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並培養學生對物體質量的估測意識和能力。

聯繫生活,進一步感悟噸的大小。

在學生了解1噸有多重的基礎上,通過問題的解決,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

讓學生自主完成,鼓勵學生多想,用自己的方法解決。

國小三年級數學教案噸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9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堂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31—32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使學生認識重量單位噸,知道噸在實際中的應用,初步建立1噸重的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

2.過程與方法:能進行質量單位間的簡單換算,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概括、推導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觀察、比較和猜想推理等活動,培養學生對物體質量估測意識和能力,能在實際生活中解決一些相關的問題。

教學重點:

建立質量單位“噸”的概念及噸與千克的換算。

教學難點:

建立質量單位“噸”的概念。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課前讓學生測量自己的體重。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複習舊知

師:同學們,前面我們已經學過的質量單位有哪些呢?

生:克、千克、斤

師:那麼千克和克又有什麼關係呢?

生:1千克=1000克

師:很好,下面我們一起來看。(PPT出示:填適當的單位)

2、創設情境

師:前段時間正是國慶放假,牛大哥、熊大哥、馬大哥和鹿老弟約好一起出去遊玩,走着走着,他們來到一條小河邊。你們看,他們在討論什麼呢?他們遇到什麼麻煩了嗎?

生:馬大哥要大家一起過橋,但橋邊有個牌子寫着“限重1噸”。

師:那“限重1噸”是什麼意思呢?誰來告訴我?

生:不能超過1噸。

師:“限重1噸”就是隻能是1噸,不能超過1噸的意思。

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新的質量單位“噸”。(板書課題:噸的認識)

二、活動體驗、建構新知

1。建立質量單位“噸”的概念

師:我們一起來想想,生活中有哪些物體的重量是用“噸”來作單位?

生1:大象的重量

生2:飛機的重量

生3:鯨魚的重量

生4:一座房子

生5:一座山

生6:輪船的重量

......

師:看來同學們觀察都很仔細,很好,給自己鼓掌吧!

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PPT出示用噸作單位的物體,引導學生說出物體及其重量。)

小結:那麼,我們在計量較重物品或大件物品的質量時,常用噸作單位。(噸可以用字母t來表示)。接着讓學生把這句話畫出來,再齊讀一次。

2。感受1噸有多重

師:課前,我讓同學們回去稱自己的體重。現在,體重大約是25千克的同學,請舉手。(接着,我讓4位同學上來)

下面,我們請4位同學上來感受25千克的重量,背一背,說說背完後的感受。

師:好,你先來說說

生1:沒問題,我能背得動。

師:你呢

生2:我也行,感覺很輕。

......

師:那現在讓你們把這4位體重約爲25千克的同時背起來,你們能做到嗎?

生:不能,太重了。

師:我們知道,一個同學的體重是25千克,那4個同學的總體重是多少呢?

生:100千克。

師:誰來說說是怎麼得來的?

生:4個25千克就是100千克。

師:很好,我們給他鼓掌。4個25千克,也就是4乘25,就等於100。

師:那照這樣計算,40個同學的體重和又是多少呢?

生:1000千克。

師:說說你是怎麼算的?

生:40個25就是1000。

師:那1000千克也就是......

生:1噸。

3、單位換算

接着,讓學生試着說出1噸=1000千克(板書:1噸=1000千克)

師:那麼,反過來1000千克也等於1噸。

(板書:1000千克=1噸)(讓學生齊讀)

師:我們一起來看,生活中,像這樣1袋大米是100千克,那幾袋大米重1噸呢

生:10袋。

師:爲什麼呢?

生:1袋100千克,10個100就是1000,1000千克也就等於1噸。(引導學生說出1噸=1000千克,1000千克=1噸)

師:1頭牛重500千克,那幾頭牛重1噸呢?

生:2頭,500+500=1000(千克)

1000千克=1噸

師:(PPT出示教材第32頁)同學們試着完成課本32頁例8。

(邊巡視邊指導)

師:好,寫好的同學請舉手,看看哪一組完成得最快。

很好,手放下。好,我們一起來說說,4噸等於多少千克呢

生:4000千克。

師:很好,那誰來告訴我你是怎麼想的?

生:1噸是1000千克,4噸是4個1000千克。

師:4個1000千克也就是4000千克。

師:那3000千克又等於幾噸呢?

生:3噸

師:爲什麼呢,誰來說說你是怎麼想的?

生:1000千克是1噸,3000千克裏面有3個1000千克。

師:3個1000千克也就是3個1噸,也就等於3噸。

同學們,都能聽明白嗎?

生:明白。

三、聯繫實際,學以致用

教材第32頁“做一做”

1。一隻大象重6000千克,也就是()噸。

一輛卡車載質量5噸,也就是()千克。

2。把合適的體重與對應的動物連起來。

50噸80千克6千克4噸

3。解決情境問題

師:剛纔大家知道1噸有多重了。那你們現在你們知道它們能同時過橋嗎?爲什麼?

生:不能同時過橋,因爲他們的體重總共有1300千克,超過1噸了,他們一起過去。這橋就會斷了,他們就掉到水裏淹死了。

師:說得真棒,他們如果同時過橋的話,他們的總體重是多少呢?

生:400+300+500+100=1300千克

師:那1300千克等於幾噸幾千克呢?

生:1300千克=1噸300千克

師:你是怎麼想的呢?(引導學生把1300拆成1000和300)

生:1000千克等於1噸,剩下的300千克就是300千克,所以1300千克=1噸300千克

師:那1噸300千克>1噸,也就是超過1噸了,橋就會斷掉。

師:那他們應該怎樣過橋呢?大家可以先在小組內討論一下,看哪個小組的方法最多、最好。

生1:他們可以一個人先過去,另一個再過去。

生2:也可以兩個人一起走。

生3:還可以讓牛大哥先過去,然後他們三個一起過去。

師:你們的方法真棒,牛大哥他們用了你的方法都安全地過了橋,都很高興。

你們想得真周到。我們過橋時一定要注意安全。

四、全課總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師生交流後小結:這節課認識重量單位噸,體驗1噸的重量,計量較重物品或大件物品的質量時,常用噸作單位。還有1噸=1000千克,1000千克=1噸。

教學反思:

新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教師是要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探索、合作交流等學習方式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思想和方法。”

《噸的認識》一課的教學中,通過讓學生觀察體驗,自主探究,讓學生經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反思這節課,我具體概括爲以下幾點:

一、注重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

在教學設計方面,選取學生生活實際的素材。本節課裏我採用了大量生活實際的物品,如大象、輪船、貨車等,讓學生易於接受,使抽象的問題一下子變得直觀、有趣。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有助於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審視生活,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和數學的興趣。

二、注重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

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數學課程的內容是現實的,學習的過程也應該是一個充滿生命力的過程,學生要有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的時間和空間在自主探索、親自實踐。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將知識發生、發展過程與學生的體驗活動統一起來。由於“噸”是一個比較抽象的質量單位,首先讓學生建立質量單位“噸”的概念,然後感受1噸有多重,把抽象的知識在實際操作中去理解。在初步瞭解了1噸大概的重量後,我又以一名25千克重的學生的體重爲例,讓40名同學站起,再次感受1噸的重量,學生對1噸有多重層深入地理解。從具體到抽象,從物化到內化的學習過程,提供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三、注重學以致用

在練習的設計上,緊密圍繞本節課的重難點進行有層次、針對地練習,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我根據新課標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在本節課中力求體現:激發興趣讓學生樂學,聯繫生活使學生要學,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學生會學,教學效果良好。

國小三年級數學教案噸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10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認識重量單位噸,知道噸在實際中的應用,初步建立1噸重的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

2.能進行重量單位間簡單換算。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估計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使學生經歷觀察、操作體驗、歸納推理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在他人的鼓勵與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夠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數學活動。

2.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二、教學流程

(一)教學模式、方法和策略

本節課採用雙主合作教學模式,教師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最大限度地給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機會,讓學生在探索中感悟,體驗,掌握新知,並且把所學知識與生活聯繫起來,與語文學習聯繫起來,讓數學與語文,與生活真正地整合。

(二)具體內容

1.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首先觀看投影《恐龍》,談話:這是什麼動物?你熟悉它們嗎?

你能跟大家簡單介紹一種你熟悉的恐龍嗎?再出示1只恐龍,問:這隻恐龍的體重是多少?(1噸)然後問:對於1噸你想了解多少?

(由投影導入,創設了情境。再讓學生自己談想要了解的內容,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了他們探索新知的慾望。)

2.感受體驗,探究新知。

(1)電腦出示噸的形象,並且賦予噸生命,以噸的語氣展示50千克1袋的大米,20袋。揭示噸在生活中的應用,明確1噸=1000千克。

(藉助直觀演示,瞭解生活中的數學,生活中的噸,調動學生探索新知的興趣。)

(2)讓兩名學生搬50千克1袋的大米,並且提問:如果1噸大米得搬幾次?

(學生親自體驗,再次直觀演示,充分調動學生動手操作的積極性。)

(3)讓學生出示課前調查,即金班同學的體重表。從中選一位體重接近25千克的學生爲例,看看金班誰的體重接近25千克。問:有多少個這樣的同學約爲一噸?(讓學生估一估,答出40)然後請40個同學出來,手挽手,一起跳一下,感受1噸的東西掉下來的聲音。

(這些活動,培養了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而且在這一實踐中,不但學生的估算能力、探索能力得到了鍛鍊和提高,情感體驗也得到了和諧發展。)

(4)學生自讀,小組交流對噸的認識。

(5)學生質疑,釋疑。

(6)小組合作,用各種方法找找噸和千克的關係。

(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人人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7)用“……是……千克,……爲1噸”的形式造句。

(讓學生積極動腦思考。挖掘生活中噸的問題,既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又開拓學生的思路。同時也鍛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

3.拓展認識,。加深印象。

(想一想,在下面每幅圖旁的括號裏填上什麼數,它的重量是 1噸。)

(2)電腦出示兩幅卡車圖,小卡車的載重量約是1000千克,大卡車的載重量約是5噸。

問:這兩句你能換個說法,使它意思不變嗎?

(3)出示兩幅動物圖,大象體重4噸,鯨魚的體重是大象的3倍。你能提個數學問題考考大家嗎?

國小三年級數學教案噸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使學生認識質量單位噸,初步建立1噸的概念,知道1噸=1000千克,並能進行質量單位的簡單化聚。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對物體質量估計的能力,能在實際生活中解決一些相應的問題。

情感目標:加強數感訓練,將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繫起來。

教學重點教學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質量單位噸,瞭解1噸的具體質量。

教學難點:掌握不同質量單位之間的簡單換算,會選擇、運用質量單位。

教學準備:課件、桶裝礦泉水

教學教程:

一、複習舊知

1.我們以前學過的重量單位有哪些?(板書:千克 克)

2.千克和克之間有怎樣的關係?(1千克=1000克)

二、創設情境,導入新知

1、今天,老師要帶同學們去水果市場逛一逛。看,這裏到處可見一箱箱的水果,真熱鬧啊!讓我們拿一個大蘋果看看能有多重吧!

[ 出示:一個蘋果重200( 克 );]

問:那一箱蘋果呢?[出示:一箱蘋果重10(千克)]

2、[ 出示:一卡車蘋果重3();]

問:一卡車蘋果的重量是3克,還是3千克?都不恰當,是吧?因此,人們就又規定了一個新的,較克和千克大的重量單位——噸。

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噸的認識”(板書課題:噸的認識)

三、實際體驗、學習新知

(一)建立“1噸”的概念

1、瞭解“1噸”的物品有多重。[ 出示桶裝礦泉水(實物)]

①請幾名學生親自搬動礦泉水,體驗1桶水的重量(20千克)(搬運很吃力)

②請你算一算5桶水的重量是多少?(板書:100千克)

師:把5桶水裝在1個袋子裏,是100千克。這麼重的東西,就是老師也搬不動它。可是,即便這麼重的東西,它的重量也沒達到1噸;得10個和它同樣重的大袋子合在一起後,總重量才爲1噸。(板書“1噸)

2、鞏固對“1噸”的理解(以學生體重爲例)。

師:爲了更好地認識“噸”這個重量單位,老師再打個比方。

咱們班有56名同學,有誰能說一說你自己的體重是多少千克。(生彙報)

師:假設平均一個學生的重量是25千克,那就需要把咱們班40個同學都擺在大秤上,總重量纔是1噸。

總結:每個袋子裝的礦泉水的重量是100千克,10個袋子的總重量是1噸;每個學生的體重是25千克,40個學生的總重量是1噸。根據這些內容,你能說出噸和千克的進率關係嗎?(板書:1噸=1000千克)

3、瞭解重量單位“噸”的應用範圍

①在計量較重的物品的重量時,會用“噸”作單位;

②在計量許多物體的重量的總和時,會用到“噸”作單位;

③除了上面這些,還有交通工具的載重量也常常用“噸”來作單位。 “噸”的國際單位符號是“t”。請看,在這輛卡車上有“4 t”的字樣(放大)。問:這表示什麼意思啊?(4噸)

(二)加深對“噸”的理解

出示情景圖:怎樣理解限重一噸,能想辦法幫助小動物們過橋嗎?(學生思考,多種方法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三)在生活中找“1噸”

學生自由發言,再次建立“噸”的概念

四、鞏固知識,將數學還原回生活

1、完成教科書1題

2、判斷下面說法是否正確,用手勢表示出來.

(1)一瓶墨水重150克。()

(2)一頭鯨重2噸。()

(3)數學課本重18千克 ()

(4)一桶水重10釐米。()

3、請選擇合適的答案,把序號填在()裏。

火車裝貨( ) A、60噸 B、600千克 C、6000克一隻雞重( ) A、2噸B、200千克 C、2千克 小明體重( )A、4噸B、30千克C、800克 每個蘋果重( ) A、2克B、1千克 C、150克

4、請在( )裏填上合適的單位名稱

一艘輪船重50( ) 一個西瓜約重3( ) 一支鉛筆重30( ) 一頭大象重7( ) 一把梳子重50( )小明體重35( )

5、課後延伸:讀一讀這篇日記,再回答提出的問題。

2012年9月18日 星期二

今天清晨9點鐘,我就從30噸重的牀上起來。很快地刷了牙洗了臉,然後吃了約200噸重的早飯。背起2克重的書包,飛快的奔向學校,路上碰到了載重量8克的大卡車。中隊長檢查了我的日記後,竟然在我的日記上寫了“可笑”二字,同學們,你們知道可笑在哪裏嗎?

五、總結: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噸的認識教學反思:

本節課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自然地引出“噸”的概念、讓學生知道“噸”這個質量單位的產生是生產生活的需要。在學生掌握了噸和千克的關係後再出示並解決主題圖中提出的問題,學生的思路就會很清晰,對“噸”的概念及應用豁然開朗。

本節課的練習設計貼近生活,使學生感興趣。如在練習中出現的一篇有趣而又貼近學生生活的數學日記,由於是單位的錯用鬧出了一系列的笑話,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笑得前仰後合。做這樣的練習既有趣又聯繫生活,同時也鞏固了新知識。調動了學生主動學習數學、運用數學的積極性。

同時,本節課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調動學生各種感官積極參與,通過看一看、想一想、算一算、說一說、背一背等方式突破本課的重、難點,也是本課的亮點所在。

而在小組合作方面,應該大膽放手,給學生更大的空間去思考,去創造。另外,多媒體課件的製作和使用也應考慮到學生的可視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