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廂記讀後感800字

元雜劇《西廂記》在這方面可謂其典範之作,它的語言,文字工麗,無論敘事抒情,都富於概括性和形象性,令前人一致讚歎。下面是小編爲您整理的關於西廂記的800字讀後感,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西廂記讀後感800字
  西廂記讀後感800字一

《西廂記》說的是“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這樣一個又俗又濫的故事:張生與崔鶯鶯一見鍾情而崔母出於家族利益和封建禮法的考慮百般阻撓最後在紅娘的幫助下經過一系列鬥爭崔張終成眷屬。作品表達了男女青年要求戀愛自由、婚姻自主的願望顯示出一種所謂反封建的主題。

今天崔張們自由結合的障礙早就不復存在造成他們當初離合悲歡的社會條件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生活在現代社會裏的青年人爲什麼還要讀《西廂記》呢?《西廂記》又憑什麼去打動生活在今天這樣一個物質極大豐富、兩性結合空前自由的時代裏的年輕人呢?

當然《西廂記》的故事曲折生動文辭優美華豔寫景寫情寫人寫事無不妙筆生花令人心曠神怡。我們讀《西廂記》的確應該細細潛玩元曲文采派最傑出的代表王實甫的如“花間美人”般的絢麗詞章但更應該充分調動自己的閱讀經驗和生活體驗來揣摩體味曲詞中人物的思想感情這種揣摩體味又會反過來豐富自己的閱讀經驗和強化自己的生活體驗。這樣閱讀就同生活聯繫起來了就同人生和生命聯結起來了閱讀活動就在精神上、心靈上影響人、改變人。林黛玉讀西廂時的所謂“詞句警人滿口餘香”不是僅就《西廂記》的作者融化百家、文采斑斕的語言藝術來說的我的理解“警人”者乃是指它的思想意蘊“餘香”者則是情到濃時氤氳飄香薰陶漸染怡情養性。

文學作品是寫人的寫人之情、人之性寫人情之美、人性之真。《西廂記》寫出了張生的鐘情之美、鶯鶯的深情之美、紅娘的熱情之美情之美基於性之真。人活着不只是一種物質的存在更是一種精神的存在精神的美在於率性縱情而任何破壞這種美的勢力必然是醜惡的。《西廂記》寫出了這種美與醜的較量寫出了人性的被束縛和被壓抑更寫出了人性終於衝破束縛如驚雷如春筍自由伸張的勃勃生機。愛情是什麼?愛情是兩性相悅是世間最美好的感情是最值得追求和珍視的感情在她面前什麼功名利祿什麼仕途經濟什麼門第財產什麼父母之命什麼倫理道德均不足掛齒不值一文因爲它們是作爲一種外在力量強加於人的自然本性之上的東西。封建社會最大的罪惡就是摧殘人性。爲什麼要不遺餘力地最大限度地摧毀人的自然本性?因爲人性的`本質是自由自由的人性對封建秩序構成嚴重的威脅動搖着封建大廈的根基。

  西廂記讀後感800字二

我從西廂走過,撲鼻一陣愛的清香。

普救寺的大鐘樓,兀立於峨嵋塬的半坡上飛檐崔嵬。佛院的第一縷晨光通曉,鐘聲咚咚響起。相國千金崔鶯鶯隨母在此靜心休齋,偶遇赴京趕考的窮書生張珙,雙方一見傾心。恰此時,叛將率兵圍寺,索要鶯鶯,張生挺而出身,解決了一切危難。一段難捨的愛戀便展開了。

吟詩賦誦,醉酒賞花,在婢女的幫助下,兩人不顧封建禮俗,結爲夫妻。2個人心與心的碰撞,情與情的交流,充滿了愛的芬芳。

我又從西廂走過,滿懷憤恨這舊社會。

當這對癡情男女沉浸於幸福的漩渦中時,卻被崔母察覺。在門第高聳等級森嚴的社會裏,權力對於婚姻是格外慷慨的,它能讓諸公、貴胄子弟盡享人間豔福;權勢對於愛情又是極爲吝嗇的,它常使真心相愛的戀人陷入山險水惡的逆境。崔母的等級觀念是相當頑固的,她是不會允許女兒嫁給1個窮書生的,儘管這個窮書生還是她的親戚。於是便有了“蝸角虛名,蠅頭微利,拆鴛鴦在兩下里”的悲哀。面對昨夜成親今日別離的情感糾葛,一對心心相息的比翼鳥便在秋風蕭瑟,落葉紛飛的十里長亭外分別了。封建等級的壓迫,功名利祿的誘惑,將無數段曾今的真愛湮沒於世俗的悲哀中。

我再從西廂走過,感受到信念的震憾力。

長亭一別後,鶯鶯日夜苦思張生的歸來,張生也魂牽夢縈着自己的愛妻,努力苦讀,終於高中狀元。加封授官後便心急如焚地趕回,有情人終成眷屬。正是兩人彼此堅定真愛的信念,不畏外界給予的壓力,才贏得了愛情。尤其是鶯鶯,身爲官宦小姐的她,表現出了她是一名敢於追求婚姻自主和愛情自由的多情鍾情女子。她敢於衝破封建禮俗的束縛,對虛名微利表現出極大的蔑視與痛恨。作者對她形象的描寫完全是超前的新一代女青年。

我又一次走過西廂,我看見王實甫在寨前緊皺眉頭。他是在憤斥那些煩擾禁錮人們的封建禮教嗎?我悄悄地向前,他笑了。我從他手裏接過《西廂記》,我發現那既是一段完美的愛情故事,又是一篇輝煌的文學鉅著。我感受到了他的憤恨,他的信念,他的思想。

《西廂記》這樣一本不朽之作,難怪會納入“六才子書”之列,難怪賈仲明評價:“新雜劇,舊傳奇,《西廂記》天下奪魁。”

  西廂記讀後感800字三

古往今來,最真實的是親情,最深厚的是友情,最令人捉摸不透的是愛情。

愛情對於我們是陌生的,更是遙不可及的。但王實浦的《西廂記》讓我理解了他對愛情的詮釋,也讓我知道了一對青年男女堅貞不渝的愛情,他們敢於同封建勢力做鬥爭的行爲令我敬佩萬分。

初讀《西廂記》時,只因一個虛名,元雜劇壓軸之作。讀了之後我便後悔了,覺的枯燥無味無心再讀,於是我就把它棄擲一旁。後來我收拾書本時發現了它,一時興起便有讀了起來。讀完之後,我得出一個真理——什麼是好書,就是耐讀的書。

該書辭藻華麗,情節生動,文筆精湛,令人愛不釋手。長亭送別這一出是我最最喜歡的,該曲曲情悽婉纏綿,辭句清麗俊秀,聲調婉轉秀美。將鶯鶯的離愁別恨表現的淋漓盡致,使全文瀰漫着一種淡淡的和無法言說的哀愁。

該折主要描寫鶯鶯爲張生送別時的情景,以及分手後鶯鶯的傷別後憂慮的感受。該折不僅詞句優美,還借用了大量的曲調。“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堪稱爲當中的壓卷之作。.

前四句一句一景,巧妙的利用秋景來營造一種淒涼的氣氛,側面烘托了鶯鶯複雜的內心世界。後兩句一問一答,使得景物深含離人的主觀色彩,經霜樹葉如癡如醉,其實那是離人的血染就的。這兩句不僅說明時間季節,更是繪出鶯鶯的淚眼之情態,將離別之情描繪的更爲悽切,從而表現出一個多情女子的形象。

古往今來又何止一個崔鶯鶯,大家所熟知的梁山伯祝英臺至死不渝的愛情,以及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的故事。她們不畏封建勢力的迫害,敢於同封建勢力作鬥爭,因爲要實現自己的理想。我們應該學習她們這種執着的信念,堅持不懈的精神,爲自己的夢想抱負而奮鬥。至於感情,我們還沒有到享受它的年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