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的七年級上冊地理知識點歸納

必備的七年級上冊地理知識點歸納1

降水和降水的分佈

必備的七年級上冊地理知識點歸納

1、降水

(1)概念:從大氣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統稱爲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2)降水的等級劃分

根據單位時間內降雨量的多少,氣象部門把降雨劃分爲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不同的等級。測量降水量的儀器是雨量器。單位:毫米。

2、降水分佈

降水量的空間分佈規律:

1)赤道附近地帶降水多,兩極地區降水少。

2)在南北迴歸線附近,大陸東岸降水多,大陸西岸降水多。

3)在溫帶,大陸內部降水少,沿海地區降水多。

4)在山地,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必備的七年級上冊地理知識點歸納2

一、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1、地球是一個兩極部位略扁的不規則的球體。(赤道周長約4萬千米,赤道半徑6378千米,極半徑6357千米,平均半徑爲6371千米。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

2、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古代(憑直覺)——“天圓地方”;近代(觀察,麥哲倫環球航行成功)——“球形”;現在(測量計算)——不規則的橢球體。

3、由“站得高,看得遠”;“月食”;“站在海邊看遠方來的船,先見桅杆後見船身”;“地球的衛星照片”等可證明地球是個球體。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儀

1、地球儀的概念

2、地軸——假想軸

3、地軸穿過地心與地球表面的交點,指向北極星的爲北極(N),反之爲南極(S)。

三、經緯線和經緯度

1、緯線與緯度

(1)緯線的定義 在地球儀上,順着東西方向,環繞地球儀一週的圓圈。

(2)緯線的特點

A.形狀 所有的緯線都是圓,可稱爲緯線圈;

B.長度 長短不等,赤道最長,往兩極逐漸縮短,最後成一點。

C.方向 指示東西方向。

(有無數條)

(3)緯度的劃分 赤道(0°緯線)以北爲北緯,習慣上用"N"表示;赤道以南爲南緯,習慣上用"S"表示。南北緯各劃分90°;南北極分別爲90°S和90°N。

(4)低中高緯度的劃分

低緯度:0°~30°

中緯度:30°~60°

高緯度:60°~90°

(5)南北半球的劃分 赤道以北爲北半球,赤道以南爲南半球;所有北緯均位於北半球,所有的南緯均位於南半球。

2、 經線和經度

(1)經線的定義 在地球儀上,連接南北兩極並同緯線垂直相交的線叫做經線,也叫子午線。

(2)經線的特點

A.形狀 所有的經線都是半圓狀;

B.長度 所有的經線長度都相等;

C.方向 所有的經線都指示南北方向。

(有無數條)

(3)經度的劃分 從本初子午線(0°經線)向東、向西,各分作180°,以東的180°爲東經,習慣上用“E”爲代號,以西的180°爲西經,習慣上用“W”爲代號。

(4)經線圈 所有的經線均爲半圓形,故在地球儀上兩條相對的經線組成一個經線圈。組成經線圈之和等於180°,且兩條經線中一條爲東經,另一條則爲西經。

(5)東西半球的劃分 國際上習慣用20°W和160°E的經線圈,作爲劃分東西半球的界限。20°W以東到160°E爲東半球。20°W以西到160°E爲西半球。(切記:0°--20°W雖爲西經,但是東半球;160°E——180°雖爲東經,但是西半球。)

四、地球的運動

1、地球的自轉:地球繞地軸不停地旋轉,這叫做地球自轉

(1)方向:自西向東

(2)週期:大約是24小時

(3)產生的現象:產生了晝夜交替的現象。

2、地球的公轉:

(1)方向:自西向東

(2)週期:一年。

(3)產生的現象:四季的季節變化

(4)公轉的重要特徵:公轉的軌道平面與地軸總是保持着66.5°的夾角,並且北極總指向北極星附近。

(5)晝夜的長短:

陽光直射赤道(春分、秋分),全球各地晝夜平分。

陽光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晝長夜短,越往北去白晝越長,直射北迴歸線(夏至)時,北半球各地 白晝時間最長。

陽光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地晝短夜長,越往北去白晝越短,直射南迴歸線(冬至)時,北半球各地白晝時間達到最短。

五、溫度帶的形成與分佈

1、五帶的劃分:依據——地球表面獲得太陽光熱的多少。

2、範圍:0°~23.5°S(23.5°N)爲熱帶;23.5°N~66.5°N爲北溫帶;23.5°S~66.5°S爲南溫帶;66.5°N~90°N爲北寒帶;66.5°S~90°S爲南寒帶。

3、特點:熱帶——有陽光直射現象,無極夜極晝現象,獲得的太陽光熱最多;

寒帶——陽光斜射,有極夜極晝現象,獲得的太陽光熱最少;

溫帶——陽光斜射,無極夜極晝現象,四季變化明顯。

必備的七年級上冊地理知識點歸納3

1.氣溫的測量是用放在百葉箱裏的溫度計測得的。溫度計放置的高度,離地面1.5米。單位:℃(攝氏度)。日平均氣溫一般取8時、14時、20時、2時四個時刻的氣溫均值。

2.氣溫的變化:(見P51圖3.12、3.13,會做活動題1.2)。

⑴日變化指以一天爲週期的'氣溫變化。氣溫的日較差=(該天)最高氣溫-(該天)最低氣溫;一天中最高氣溫出現在午後2點,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後(南北半球一樣);

⑵年變化指以一年爲週期的氣溫變化。氣溫年較差=最高月平均氣溫-最低月平均氣溫;一年中北半球氣溫,大陸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北半球相反:一年中南半球氣溫,大陸上1月最高,7月最低;海洋上2月最高,8月最低)。

3.氣溫分佈規律:(見P53圖3.17)。

⑴世界氣溫由低緯向高緯逐漸降低(不同緯度)。

⑵同緯度相比,夏季陸地氣溫高於海洋,冬季相反(同緯不同海陸)。

⑶同緯度相比,海拔越高氣溫越低(同緯同陸)。

⑷世界最低氣溫分佈在南極地區,最高氣溫在西亞巴士拉。

4.將氣溫相等的各點連接成線即等溫線。在同一條等溫線上的各點氣溫相等。

5.等溫線呈封閉形狀,如果中心氣溫低,表示這裏是低溫中心,反過來就是高溫中心。

6.等溫線判斷:⑴等溫線密,溫差大;等溫線稀,溫差小。

⑵等溫線與緯線平行,說明氣溫主要受緯度影響。

⑶等溫線與海岸線平行,說明氣溫受海陸影響顯著。

⑷等溫線呈封閉曲線,氣溫內高外低爲盆地,低地;反之爲高原、山地。

⑸等溫線向北數值增大爲南半球,向南增爲北半球。

⑹等溫線向高緯凸起說明該地氣溫比同緯高;向低緯凸起氣溫比同緯低(若爲夏季,等溫線向高緯凸起處爲陸地,向低緯凸起處爲海洋;若爲冬季,等溫線向低緯凸起處爲陸地,向高緯凸起處緯海洋)。

7.兩地溫差=兩地相對高度/100×0.6℃。

必備的七年級上冊地理知識點歸納4

太平洋是世界海洋中面積最闊、深度最大、邊緣海和島嶼最多的大洋。據較多資料介紹,最早是由西班牙探險家巴斯科發現並命名的,“太平”一詞即“和平”之意。16世紀,西班牙的航海學家麥哲倫從大西洋經麥哲倫海峽進入太平洋併到達菲律賓,航行其間,天氣晴朗,風平浪靜,於是也把這一海域不約而同地取名爲“太平洋”。太平洋位於亞洲、大洋洲、美洲和南極洲之間,北端的白令海海峽與北冰洋相連,南至南極洲,並與大西洋和印度洋連成環繞南極大陸的水域。太平洋南北的最大長度約15900千米,東西最大寬度約爲109900千米。總面積17868萬平方千米,佔地球表面積的三分之一,是世界海洋麪積的二分之一。平均深度3957米,最大深度11034米。全世界有6條萬米以上的海溝全部集中在太平洋。太平洋海水容量爲70710萬立方千米,均居世界大洋之首。太平洋中蘊藏着非常豐富的資源,尤其是漁業水產和礦產資源。其漁獲量,以及多金屬結核的儲量和品位均居世界各大洋之首。

大西洋是世界第二大洋。位於南、北美洲和歐洲、非洲、南極洲之間,呈南北走向,似“s”形的洋帶。南北長大約1.5萬千米,東西窄,其最大寬度爲2800千米。總面積約爲9166萬平方千米,比太平洋麪積的一半稍多一點。平均深度3626米,最深處達9219米,位於波多黎各海溝處。海洋資源豐富,盛產魚類,捕獲量約佔世界的五分之一以上。大西洋的海運特別發達,東、西分別經蘇伊士運河和巴拿馬運河溝通印度洋和太平洋,其貨運量約佔世界貨運總量的三分之二以上。

印度洋是世界第三大洋。位於亞洲、大洋洲、非洲和南極洲之間。面積約爲7617萬平方千米,平均深度3397米,最大深度的爪哇海溝達7450米。洋底中部有大致呈南北向的海嶺。大部處於熱帶,水面平均溫度20℃一27℃。其邊緣海紅海是世界上含鹽量最高的海域。

海洋資源以石油最豐富,波斯灣是世界海底石油最大的產區。印度洋是世界最早的航海中心,其航道是世界上最早被發現和開發的,是連接非洲、亞洲和大洋洲的重要通道。海洋貨運量約佔世界的10%以上,其中石油運輸居於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