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美術課說課稿

作爲一名教職工,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小美術課說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國小美術課說課稿

國小美術課說課稿1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本課是“造型、表現”領域的一個內容,這個課題很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爲學生提供很大的想象空間。包含面廣,可以從其中三個方面入手,這樣就不會覺得內容空洞。引導學生對大樹的圖片展示、創作實踐、自編故事進行豐富聯想,從而使學生有創新精神和造型表現能力。本課內容可以非常自然地引導學生初步認識人與自然的關係,滲透可持續發展的思想,達到教學目標的多元化。所需課時一課時。

2、教學目標:

(1)美育目標:通過引導學生初步認識人與自然的關係,激發學生熱愛自然,保護綠色生命的情感。

(2)知識目標:鼓勵學生大膽地、有個性的用自編故事、繪畫方式等去表達對大樹的情感。

(3)能力目標:通過本課的學習,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兒童畫創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

3、根據本課教學目標,我將本課的重難點確定如下:

(1)在本課中,圍繞大樹的特點進行充分的想象和表現是重點

(2)在認知大樹的基礎上拓寬學生的視野,表現大樹的同時培養學生畫面構思的完整性,又是本課的難點。

4、教具準備:課件、畫紙、畫筆等。

二、學情分析:

二年級學生天真、好動、活潑可愛,思維獨特、個性鮮明。在教學中只有充分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創設一定的情境,激發他們的求知慾,並讓他們時時體驗成功的樂趣,從而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說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知。上課開始教師歌曲《好大一棵樹》導入,引出課題,把學生帶進樹的故事,並且感受到樹的重要性,讓學生初步形成保護樹的意識。

(二)教師引導、賞析圖片。我用課件展示繪畫中的大樹作品(1)欣賞繪畫中的大樹,讓學生知道大樹可以用不同的繪畫方式去表現(2)欣賞教材中的作品,讓學生了解不僅可以畫整棵大樹,還可以針對大樹的某一部分進行創作繪畫。

(三)討論交流,啓發思維。(2分鐘)我提出:“那你們喜歡大樹嗎?喜歡大樹那些地方?一起說說,小朋友們說出自己的想法:喜歡樹葉、樹根、樹枝、、、、、、爲下面的.繪畫打基礎。

(四)創作實踐活動。(7分鐘)學生體驗創作快感,其特點是讓學生選擇材料進行創作時還可以邀請其他小朋友一起合作,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創作能力,同時播放背景音樂,給學生創造一個快樂寬鬆的情境,讓學生在創作中獲得一定的創作靈感和快樂。

(五)課堂表演,自編故事。(7分鐘)讓學生髮揮想象,說說大樹的故事,表現自己的所思所想。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此目的是爲了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情感。

(七)播放學生作品(3分鐘)欣賞同齡人的作品,目的是增強學生的創造自信心,也讓學生賞析到美術語言表現的多樣性。

(八)課後拓展(1分鐘)有關大樹的用途有很多。小朋友們可以利用課餘時間查閱資料,發揮想象創作一幅屬於自己的大樹。

板書設計:

國小美術課說課稿2

我說課的題目是《誰畫的魚》,《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上冊)》的第九課。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重難點、教學過程、這幾個方面對我本課的設計進行說明。

一、教材分析

本課屬於“造型。表現”領域,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大膽,自由地把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現出來,體驗造型活動的樂趣。

爲欣賞內容,是讓學生了解魚的形狀和特徵,通過欣賞農民畫讓學生學會用對比的方法表現一條大魚。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1)通過觀察魚的外形、色彩、花紋,讓學生了解魚的形狀和特徵,能大膽的作畫,畫出一條大魚及魚身上美麗的花紋

2、能力目標:(1)培養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能力。(2)培養學生設計和裝飾的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觀察自然,瞭解自然的好習慣,同時激發起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瞭解魚的形狀和特徵,運用所學的知識,畫一條漂亮的充滿畫面的大魚。

難點:如何運用對比的方法把魚畫大。

四、教學方法

本着“高效課堂,快樂教學”的理念針對一年級學生小,好動愛玩,好奇心強,注意力分散的心理特點以及本課特點,課中注重教法的(cn-趣味性、多樣性。在本課我運用的教法有:情景導入法、直觀教學法、指導觀察法、啓發想像法等;引導學生在觀察比較中進行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實踐創造。

五、教學過程

欣賞海底世界的視頻:讓學生快速的融入到本課的教學中。(直觀瞭解魚的.形態各異;感受自然的美。)

講授新課

(一)首先通過圖片分析魚的外形結構

(二)接着出示很多美麗的魚,分析魚的外形,花紋,色彩,先讓學生說一說喜歡哪條小魚爲什麼,讓學生自己發現小魚的各種外形,花紋和色彩。

(三)接着讓學生思考如何在紙上畫一條大魚,出示兩條一大一小的魚,通過對比發現哪一條更適合,通過圖片對比讓學生更直觀的發現應該怎樣畫一條大魚?接着我示範如何畫?採用邊示範邊講解的方式讓學生了解作畫的步驟。

(四)接着出示一條更大的魚,再這條大魚的對比下我的魚就顯得小了,讓學生初步的瞭解對比。並讓學生思考如何將老師畫的魚變大?通過欣賞農民畫家的作品讓學生明白可以通過對比的方法添加小魚和人將大魚襯托的更大。

(五)出示我事先完成的一幅作品,再出示優秀學生的作品賞析,激發學生的創作慾望。

爲了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熱情,以比賽的方式讓學生參與海底繪畫比賽,將評選出最美的魚。

在評講環節,我讓學生做評委並評選出優秀評委,一是充分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其次讓學生在點評的時候學習借鑑其他學生優秀的地方。

最後讓學生投票選舉出本次比賽最美的魚,並頒發獎品以此作爲鼓勵。

六、小結

小結的部分我依舊通過欣賞海底世界的錄像來結束本科的教學,一是將學生從比賽創作中拉回到課堂中,引導學生保護環境保護人類的好朋友魚兒。

國小美術課說課稿3

一、 教材分析

我根據新課標內容,確定《xxxxxx》一課屬於"xxx"學習領域,即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與創造願望。

二、學情分析

國小生是想象力與創造力非常豐富和活躍的時期,國小階段學生已經認識了美術工具和材料,對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握,會用線條和色塊來表現他們所知道的東西。他們以自我爲中心,喜歡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的表現畫面;好奇心重,愛表現自己,但動手能力較差,只能用簡單的工具和繪畫材料來稚拙地表現自己的想法。這是學習本課的有利因素,結合國小生的學齡特點,使學生提高對美的感受能力和藝術創造能力,讓他們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無拘無束地表現自己的想法,符合學生髮展的特點。

三、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分析與學情分析我確定了: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是:xxxxxx。

教學難點是:xxxx。

五、教學準備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因此備好畫具是上好本課的前提條件。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畫具等。

學生準備:網上資料收集、畫具等。

六、 教法學法

衆所周知,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老師是學習的合作者、參與者、促進者、領導者。在新理念指導下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已進行了多年,廣大教師經歷了"初步認識—初步實踐—課改反思—再認識—再實踐"的課改過程。國小美術作爲藝術教育必修學科之一,使國小美術教師有着深刻的體驗和感受。在課改新理念的指導下,教師的教學方式發生了變化,從而使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了很大轉變。爲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體現課程設計注重人文關懷,側重學生的體驗過程,針對國小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我遵循"教爲主導,學爲主體"的教學思想,通過情景創設,引導學生主動探究,體驗學習的過程,培養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意識;通過評價激勵,引導學生積極互動,體會創作的快樂,發展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創造力。

七、教學程序

(1)組織教學:

注重學生的畫具準備與分組情況。

(2)創設情境 欣賞xx

我首先設計了"創設情景——欣賞xx"這一環節,因爲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我在教學一開始,播放了xxxx動畫片段,把學生帶入xx的世界中,讓學生欣賞造型各異、風格獨特的xx,爲後面設計xx做好鋪墊,引導學生通過體會xx的意義,懂得珍惜xx,引出本課課題—xx

(3)引導啓發 根據本課的

瞭解xx 其次由於每個學生的成長經歷、知識層面、生活環境的不同,觀察力與認識層面自然不同,因此,我設計了"引導啓發 瞭解xx"一環節。先出示一組圖片,通過"?"等問題引導學生觀察探索,瞭解。接着出示一組有錯誤的xx,讓學生觀察分析:設疑引路,歸納總結,突破難點,避免發生同樣的錯誤。這一環節的設計爲學生的製作設計了一個坡度,減低了難度。通過語言表述與語文課相結合,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教學活動中,以此調動學生勇於表現、釋放個性的積極性,讓學生真切體會到學習的成功與快樂。

(4)自主探究

折制xx 接着我設計了"自主探究——折制種表"一環節,因爲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課程標準特別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他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意識,所以在這環節我先用激勵的語言表揚學生的學習精神,x正當學生情緒高漲,產生積極的探究動機的時刻,我給學生5分鐘的時間,引導學生到書中尋找答案,鼓勵他們根據書中提示,相互交流,積極互動,講解自己的製作想法,瞭解不同的方法步驟,並大膽地展示出一個設計與衆不同的表面。通過這種安排,讓學生在小組中交流、在小組中合作、在小組中探討,使重、難點在小組合作、自主探究中得到了解決,教師只是組織者、引導者,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爲主體,使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

(5)大膽創作 製作xx 爲了給學生一個自由發揮、創造的空間,我設計了"大膽創作——製作xx"這一環節,鼓勵學生對自己的作品進行再創作,在再創作過程中,我強調學生注意色彩的搭配協調,鐘面指示明確。製作同時,並播放兒童歌曲x,營造輕鬆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優美的旋律中展開思路、大膽創造,體驗造型活動所帶來的樂趣。 在學生創作作品時,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諸如:材料的選用、顏色的搭配等問題。我引導學生相互討論,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學會解決問題。

(6)展示欣賞 評價xx 我接着設計了"展示欣賞——評價鐘錶"的環節,這樣就做到了問題由學生提,方法由學生想,思路由學生講,從而真正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在學生創作基本完成時,我讓學生採用自評爲主,互評與教師簡評爲輔的方法進行評價,

1、自評:讓學生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臺上展示,說說自己的作品名稱,覺得自己的作品什麼地方製作的棒?

2、互評:學生之間相互談談自己的看法,讓他們在共同的參與過程中產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提高審美能力。

3、教師評價:根據激勵性的原則,在學生互評的過程中,我相機結合學生作品的不同特點,肯定孩子們的各種表現,保護他們的積極態度和創新意識。點評時注意給能力較弱、性格內向的學生學生更多的'展示機會,找出其優點,甚至擴大其優點,併發自內心讚揚他們,使他們擺脫自卑心理,相信"我能行"。這樣,讓全體學生都成爲"學習的主人"。 使學生參與到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信心,體驗成功的喜悅。

(7)課堂小結 擴展延伸 科學精練的結束語能起到"課雖盡,但趣無窮"的效果,因此我最後設計了"課堂小結——拓展延伸"環節,在課程即將結束時,問學生:"這節課哪一點給你帶來了快樂?"學生學會從創作的快樂、成功的快樂、合作的快樂,甚至會從老師和同學的評價中體會到快樂。這一環節對快樂的回顧,既加深了對整個教學過程的印象和體驗,同時又是對這節課的總結和梳理。

最後,我給學生留了一個拓展延伸的作業:和家長共同創作一個更漂亮的xx拿到學校來,把自己的創作感想和樂趣跟大家共同分享。板書的設計 圍繞着突出重點展開。

總之,本節課通過精心設問、合作探討、動手探究,引導學生進行再創造,他強調把學生當成發現者、鼓勵學生積極思考,自行探究,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互助、參與合作意識,實現了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的培養,真正實現了知識與能力的同步提高,教學效果很好,一句話:只要教師轉變觀念,大膽的放手把課堂還給學生,滿足他們好奇、好動、好說的特點,教學效果一定會事半功倍。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國小美術課說課稿4

一、說教材

《童年》是國小美術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五冊中的一課。《童年》是人生中最難忘的階段,當人們回憶自己的童年時,童年總是充滿着無限的感慨。這節美術欣賞課向我們展示了六幅不同時期、不同藝術表現形式的關於童年的作品。看似簡單的作品,其實卻給我們展現了一部歷史的畫卷。從宋朝的《瑞陽嬰戲圖》、清朝的《歡天喜地》到抗日戰爭時期的《戰鬥中成長》,解放後的《翻身奴隸的兒女》,直到今天的《金色童年》。表現形式涉及年畫、雕塑、中國畫、油畫、攝影。其中不僅僅給了我們美術方面的信息,更爲我們創造了一種情景,一種通過美術作品瞭解社會生活變遷的學習情景。在這裏,美術活動不是知識的灌輸,不是技能的克隆,而是作爲一種文化生活學習,它根植於生活,表現於生活,讚美於生活,運用於生活,並給生活以導向和啓迪。童年鑑於此,我設計了以下童年

1、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回憶童年、觀察童年的生活,感受童年的快樂。

(2)能力目標

會表達自己對童年生活的感受,會描述不同時期童年生活的情況,學會通過觀察童年體裁的藝術作品,體會不同藝術表現形式的魅力。

(3)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珍惜現在,珍惜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2、教學重點

(1)通過欣賞、感悟不同歷史時期童年生活的差異性。

(2)認識中國畫、油畫、雕塑、攝影等不同藝術表現形式,體會不同表現形式給人的不同美感。

(3)描述童年的生活內容及自己對童年的理解,感受作品的思想內涵。

3、教學難點

童年,不同藝術表現形式的特點及對藝術作品相關歷史背景的瞭解。

二、說教法

根據三年級學生的知識儲備情況和接受能力,針對和利用國小生形象思維發達的特點,本節課我主要採取了創設情景、觀察欣賞、思考討論、延伸比較等方法進行教學,並運用多媒體課件這一國小生喜聞樂見的教學形式,充分調動童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把枯燥的講解變爲生動直觀的課件展示,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說學法

在欣賞美術作品時,形象是切入點,是關鍵,這節課我放手讓學生主動探究,自己提出問題,通過討論自己解決問題,教師作爲引導者,疑點難點師生一起研究解決。從而讓學生逐步走進作品,感悟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和藝術技巧。

四、說教學過程

1、遊戲引入,激發學習興趣

學生邊唱邊做《丟手絹》的遊戲,遊戲之後每人拿出自己最珍貴的童年紀念品,給同桌講講童年的故事,並請一兩名同學給大家講講自己童年的故事。

(這樣設計是創設情景,利用遊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通過同學之間的交流,引發學生對童年美好時光的回憶,爲後面對童年的深入理解做鋪墊。)

2、初步感受,提出欣賞要求

教師針對童年學生的發言進行小結:我們的童年生活是美好的、幸福的,藝術家們用他們特有的方法爲我們展現了一幅幅鮮活的童年景象。多媒體逐個出示教材中的作品。說說你最喜歡那幅畫。

(這樣做使學生很快的進入審美情景,對所欣賞的作品有一個大致的`瞭解。)

3、分組學習,交流審美心得

(1)學生根據自己喜歡的作品分成六個小組。

(這樣做,是爲了讓學生抓住第一感覺,爲自主學習做鋪墊,通過自願分組的形式,體現自主學習的初步嘗試。)

(2)分組之後,教師把每組的問題發給組長,由組長帶領組員討論。

A、《瑞陽嬰戲圖》組:作品最吸引你的是什麼?你想了解作品哪方面的知識?

B、《歡天喜地》組:你從作品中看到了什麼?你能表演一下嗎?你想了解這幅作品哪些知識?

C、《戰鬥中成長》組:作品中的主人翁是誰?你是怎麼看出來的?欣賞作品後你想到了什麼?爲什麼這麼想?

D、《翻身奴隸的女兒》組:作品中的小朋友是哪個民族的人?從哪兒可以看出來?他們在做什麼?他們會想什麼?爲什麼這樣想?

E、《冬天的陽光》組:你知道這是一件什麼形式的藝術作品嗎?你瞭解雕塑嗎?爲什麼起這個名字?

F、《金色童年》組:這是一組什麼形式的作品?你能用語言形容一下作品中的小姑娘嗎?她的笑容讓你感受到了什麼?

(所提的問題都很有針對性,比如說:你最想了解作品那方面的知識?欣賞作品後你感受到了什麼?這些問題涉及到了作品的內容和思想,可以通過引導學生觀察作品中人物的神態、動作、衣着來體會,另外,讓學生通過表演的形式,去揣摸人物的情感,還有些問題是關於作品的藝術形式,這些問題的設計突出了本節課的重點。)

(3)小組討論後,組與組之間交流,教師針對藝術形式重點引導,比如,國畫、年畫、油畫及雕塑的不同特點,爲了加深學生的認識,在欣賞《戰鬥中成長》,播放電影《小兵張嘎》片段,在欣賞《翻身奴隸的兒女》時播放《農奴》片段,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體會社會歷史的變遷。

(通過組級交流,使全體學生共同分享各組的學習體會,提高小組化自主學習的實效性。)

4、教學延伸,珍惜美好童年

(1)比較《歡天喜地》、《瑞陽嬰戲圖》和《翻身奴隸的兒女》這三幅中國畫在表現形式上有什麼特點?

(通過作品間的橫向比較,使學生初步認識到國畫的一般特點,從而使他們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珍惜優秀民族藝術的態度。)

(2)對比《戰鬥中成長》、《冬天的陽光》和《金色童年》表現形式的不同,他們對快樂的理解相同嗎?

(通過解讀作品中“快樂與幸福”的內涵,培養學生珍惜和熱愛美好生活的情感,體現美術教育的人文性。)

(3)試着把這六幅作品按年代排序、並說出理由。

(這是一種縱向排序,使學生透過藝術作品瞭解時代的變遷和社會歷史的發展,並使他們認識到藝術作品是時代的反映與生活的記錄。以上設計通過作品之間的對比,突破了本課的教學難點)

(4)聯繫自己的童年生活,談談感受。

(提升學生對美術作品的認識,培養學生珍惜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五、說板書設計

一個好的板書有“微縮教案”之稱,這節課我設計的是一種框架型的板書,把教材中要欣賞的六幅作品的名稱按年代排序寫下來,並在後面註明它的藝術形式,設計簡單明瞭,涵蓋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

國小美術課《童年》說課稿

國小美術課說課稿5

各位老師好!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人民美術出版社教材第一冊中的第7課《下雨啦》一課。下面,我着重從教材分析、教學方法、學法指導、教學程序和板書設計五個方面來談談我對本課的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根據《美術新課程標準》所確立的階段目標,《下雨啦》一課屬於“造型·表現”學習領域,即“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大膽、自由地把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現出來,體驗造型活動的樂趣。”本課教學時數爲1課時。雨是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象,它可以給人類帶來益處,也可以使人類蒙受災難。可是在兒童看來,下雨是一件有趣而令人激動的事情,它能夠給孩子帶來創造的靈感和真實的體驗。本課是一節繪畫練習課,創作的內容可以分爲兩類,一是表現雨,畫出自己對雨的感受;二是表現雨中的情景,可以是真實的回憶,也可以是建立於真實基礎上的想象。讓學生了解一些有關雨的科學知識。

二、學生情況分析

這節課要面對的是一年級的學生,這一學齡兒童是想象思維最爲活躍的時期,他們那快樂的、充滿童真、童趣的,有着不受制約的想象力。他們的想象力豐富,思維非常活躍,個性突出,具備初步的表現能力。

三、設計思路

通過引發學生的生活體驗,引導學生會議、觀察對下雨時的.感受,同時教師及時的與學生進行交流、討論,並進一步展開想象。鼓勵學生大膽的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激發他們的表現慾望和創作熱情,讓他們帶着不拘形式的去大膽繪畫。

四、教學目標

l、回憶下雨時的感受,表現出下雨時的真實情景或自己關於雨的想象。

2、選擇各種形態不同的線條表達出對雨的印象。

3、體驗用繪畫的形式表達自己感受的樂趣。

五、課前準備:

1、讓學生回憶下雨時的情景,及雨中人物、景物的特徵。

2、教師蒐集有關雨景的圖片、錄像、音樂等資料。

六、教學過程

(一)、組織、導入

1、 組織教學:課前學生做好準備。

2、 欣賞導入:播放歌曲《小雨沙沙》引起學生對雨的回憶。

3、 出示課件:讓學生觀看雨的圖片,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激發他們的繪畫興趣。

4、 引出本課課題――《下雨啦》。

(二)、創設情境、滲透知識

1、教師向學生簡單介紹“雨”的形成。

(學生對雨有了科學的認識。豐富了有關雨的知識,活躍課堂氣氛,爲學生創作奠定基礎。)

2、按照強弱程度,雨可以分爲小雨、中雨、暴雨。給學生放一段分別表現小雨、中雨、暴雨的音樂。(學生們感受出表現小雨、中雨、暴雨的音樂。)

3、在雨中,人、動物會是怎樣的?

4、下雨時你的心情怎樣?

(三)、繪畫練習

1、教師和學生一起分析教材中的學生作品。(構思自己的作品)

2、鼓勵學生在創作時要不拘形式,大膽表現。(通過練習,生動、大膽地表現出自己對下雨的真情實感。)

3、啓發學生畫出雨中的情景。(鼓勵學生大膽的說,這樣既能爲創作做鋪墊,又可以達到相互交流的效果)。

4、組織學生交流、討論自己的作品。

5、教師針對典型作業及時進行點評。提高學生的表現能力,豐富情感,增強自信心。

6、同學之間相互學習,取長補短。以此帶動全班學生整體表現水平的提高。

7、小結:讓學生知道萬物生長離不開水,爲了我們的生存環境更美好,應該學會利用資源。

課後總結:

學生嘗試用不同的工具和材料,大膽自由地把自己的所感、所想表現出來,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通過學生作業,可以看出學生們的思維非常活躍,充滿活力和自信,本課在激發學生的創造精神,發展美術實踐能力,陶冶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完善人格方面都有積極的作用。

國小美術課說課稿6

設計意圖

《快樂塗鴉》是遼寧省編教材幼兒園小班的美術活動。我注意到孩子們平時喜歡用筆自由塗畫,3—4歲的孩子正於繪畫發展的第一個階段——塗鴉期中的命名塗鴉階段。這個時期孩子們的畫面上經常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線條,在我們大人看來,這些線條是比較抽象、甚至是難以理解的,但它卻能表達出孩子們對生活中事物的理解和想法。在平時的繪畫活動中,一般都是老師規定主題,這往往限制住了孩子們想象的空間,他們不能隨心所欲的地表達自己的想法,甚至有的孩子不知該如何下筆。讓孩子們“喜歡參加藝術活動,並能大膽的表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快樂塗鴉,正是爲孩子們提供了這樣一個自由創作的機會,無拘無束的想象、隨意地塗畫,沒有統一的標準和固定的繪畫模式,讓孩子們在獲得快樂的同時,也增加了他們繪畫的自信心。

活動目標

1、能夠大膽畫線、塗色。

2、通過繪畫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想象。

3、增加幼兒繪畫的自信心。

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能夠大膽畫線塗色。

活動難點:會運用線條和色彩,通過想象進行創作。

活動準備

教具準備: 保羅克利的抽象畫,貼有彩色線條的場地及創意畫廊的'掛畫牆。

學具準備:圖畫紙、蠟筆、自制小畫框人手一份。

教法與學法

教法:在教學活動中,我運用快樂遊戲法、演示法、提問法等,激發孩子們的繪畫興趣,讓他們主動參與到活動中來。

學法:孩子們則通過欣賞、想象、表達,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展開想象的翅膀,大膽塗畫。

活動過程

活動分爲:欣賞—想象—繪畫—展評,四個環節

第一個環節:通過遊戲與欣賞,初步感知線條與色彩。

一、走線遊戲。

我是這樣引導幼兒的:“孩子們,你們看這裏有什麼?我們到這些有趣的線條上走走看好嗎?”

通過走線遊戲讓孩子們對線條有一個最初的感官體驗。

二、欣賞抽象畫。

在走線遊戲的基礎上,我向孩子們進一步提出問題:“剛纔你都過走什麼樣的線條?”

在孩子們充分描述之後,引導他們欣賞抽象畫。“老師這裏有一幅漂亮的畫,上面也有一些有趣的線條,我們一起來看看好嗎?”

老師出示瑞士畫家保羅克利的抽象畫,並提問:“小朋友,請你們說說在這幅畫上你都看到了什麼?這裏都用了那些顏色?你最喜歡那種顏色?畫裏的這些線條像什麼?”

通過欣賞與提問,讓孩子們對線條與色彩有了初步的感性認識。

第二個環節:運用想象,進一步理解線條。

有了以上的體驗和認識,我繼續引導孩子們對線條展開豐富的想象:“剛纔我們一起認識了線條寶寶,它可是一個可愛的孩子,在我們的周圍到處都能看到它,不過它最喜歡在我們的畫紙上散步,今天,它要和我們玩一個猜猜看的遊戲,請你們說說畫紙上的線條寶寶像什麼。”

一、 教師畫線條,請小朋友說說線條像什麼。

二、 請個別小朋友畫線條,請其他的孩子來進行想象。

這個環節充分調動了孩子們的積極性,他們運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對線條展開豐富了的想象,藉此也對線條有了進一步的理解。

第三個環節:幼兒隨音樂塗鴉繪畫,體驗繪畫的樂趣。

在上面兩個環節的基礎上,我請孩子們進行塗鴉繪畫。並且播放輕快的背景音樂。在指導的過程中,我關注孩子們之間的個體差異,肯定孩子們的獨特表現方式,鼓勵不自信的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大膽塗畫。

第四個環節:幼兒欣賞自己的作品。

我請完成作品的孩子自選一個小畫框,把自己的畫粘到上面並掛到創意畫廊中。欣賞着自己和同伴的作品,孩子們的眼中充滿了喜悅和自豪,就像一個真正的藝術家一樣。他們作品中,線條的勾畫和色彩的運用讓我驚歎,豐富的想象更是讓我自嘆不如。

活動反思:

看到那一張張興奮的表情和精彩的作品,讓我感受了孩子們的快樂,真正體現了這次活動的主題——快樂塗鴉。這次快樂體驗,超越了繪畫本身所固有的含義,它是孩子們一次情感上的宣泄。通過塗鴉,我也從另一個側面瞭解了孩子們的情感變化。在愉快得氛圍中自由塗畫是解決重點的關鍵所在,有趣的遊戲和輕快的音樂,讓孩子們始終保持着一種愉快的情緒,從而能夠放開手腳大膽塗畫,難點的解決則通過引導孩子們欣賞世界名畫。在對線條進行充分想象的基礎上,讓他們運用繪畫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想象。在活動指導的過程中,我充分尊重每個孩子的想法和創造,肯定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讓孩子們成爲活動的主體,我則是他們活動中的支持者和引導着,讓每個孩子都能在活動中體驗到創造的快樂。

國小美術課說課稿7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們:

大家上午好!

我是號考生,這天我說課的課題是《xx》,請先允許我將本課的課題寫上去。

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說明:首先是教材分析、學情分析,然後是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準備以及教學過程,最後是板書的設計說明。

一、教材分析

《xx》是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國小年級冊第課的課程資料。新課標推薦美術教師對新教材要構成單元意識,這將有助於我們擁有系統的教學思維,擺脫教材的禁錮,本課連同第課的《xx》、第課《xx》以及前面的第課《xx》、第課《xx》、第課《xx》一道構成了本學期美術課程中設計x應用領域的一個較完整的單元。(蔬菜和水果是學生生活中十分熟悉的事物。無論是從蔬果的外形還是色彩,以(及各部分的組成都是心中有數的,這些材料便於收集和整理,所以在造型表現的時候十分容易再次表現出來。)在年級設置本課有很高的可操作性和審美價值,本課在教材中起了一)

個承上啓下的作用。

二、學情分析

學生和教師一樣,是課程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交往中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爲教學中的主體,在學習各種課程之前,學生對客觀自然界中各種自然現象和事物已經構成了自己的看法,構建了超多樸素的概念。因此,教學務必貼合孩子的天性和身心發展的規

律。我將學生的狀況分析如下:年級的孩子好問、好動、好奇心強,他們有較強的表現慾望,有及豐富的想象潛力。但他們的觀察潛力、動手潛力、探索潛力和表現潛力以及和他人合作的潛力相對較弱。教師就應創設一個相對平衡、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能夠在課程教學中敢說、剛講、敢做,勇於表現自我。

三、教學目標

根據美術課程標準,根據第一階段設計x應用領域的學習要求,用身邊容易找到的各種素材,透過看看、想想、做做的方法來簡單體驗設計製作的樂趣,並結合我校的學生實際狀況和認知水平,我確定了以下目標:

首先是明白蔬果的名稱和特點,懂得粗淺的蔬果知識,並採集有關蔬果的材料。

然後是能夠利用蔬果材料進行設計、製作,使它成爲搞笑的新形象、新動物的形象。發現不同材質的美。提高他們的審美潛力和鑑賞潛力。

第三個是情感方面的培養,體驗蔬果造型設計製作中的樂趣,能夠在融洽的課堂教學氛圍中,延續對美術的持久興趣。提高自身的美術素養。

四、教學重點

用心對教材分析,爲本堂課的課堂教學能夠到達最優化,我將教學的重點確定爲:將收

集到的蔬菜水果想象成動物的某一個部分,用拼接或串聯的方法將蔬菜水果組成各種不同的動物。

五、教學難點

由於本課的可塑性較強,有太多的不可預見想和生成性,所以我將教學難點確定爲:能夠與衆不同的想象,找到適合自己的製作方法,完成一件獨具特色和品位的作品。

六、教學方法

教師的作用首先就是一個導向作用,美術課程標準提出,在教學過程中用各種生動搞笑的手段來提高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在講究素質教育的這天,教育不止在傳授,更在尊重和激勵,因此我選取情境教學法和演示法爲主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進入本課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設計製作的興趣,在興趣的引導下能夠主動參與到的教學活動中來。美術課程標準還強調,加強師生關係,既要重視教師的教,還要重視學生的學。倡導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和平等對話。結合我校年級學生的實際,我將學習方法確定爲:以感受、觀察、體驗爲重點,進行自主學習、合作交流,以到達本堂課的教學目的。

七、教學準備

美術課作爲一項操作性較強的課程,我們教師的教學準備就顯得個性的重要,學生的準備也十分重要。常言說得好,“巧婦難爲無米之炊”。

那麼要展開有效的教學,這一堂課教師首先要和學生一齊熟悉一下課本的資料,將我們課堂上所需要的材料進行一些收集的推薦。除了必要的畫具外,教師還要準備一個短小的多媒體課件,裏邊包含音樂、圖片等進行引導學生,進入到我們美術教學情境中。

那麼學生就應準備寫什麼呢?首先是必備的畫具,然後,推薦同學到自己家的廚房找一找,蒐集一些自己喜歡的蔬菜和水果。也能夠到網上搜集一些資料,因爲興趣纔是他們的。第一任老師。

八、教學過程

鑑於如上分析,我將我的教學過程作如下設計。

(1)第一個階段首先是組織教學階段,在這個階段我要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因爲待會兒我們要進行小組合作製作設計,幫忙學生整理好帶來的材料,檢查學生的準備狀況。

(2)之後是情景設置,素材導入階段。來感受的視覺之美。我將自己設計製作的一件

展示在他們面前。用比較直觀的方式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請同學們看一下,這上面有一個的造型,”這樣很容易引起同學的樂趣,他們肯定會好奇。那麼在這個階段之後呢,我就告訴同學們“其實有更多精彩的`設計,請看大屏幕。”這個時候即出現大屏幕上的一些圖片,讓同學們看一下別人設計的。讓他們先有一個情景,他們就能更容易的融入到學習氛圍中來。

(3)第三個階段講授新課探索新知,鑑賞製作的形式之美、色彩之美、造型之美,讓同學們將自己帶來的進行設計、小組討論、鑑賞他們的材料、分析他們的材料,看這些材料適合做些什麼。那麼學生就能夠根據各自材料的外形色彩選取適合的部分來進行利用。這個時候最重要的就是教師了。教師要引導學生採用不同的方法,教給他們製作的方法。這個時候出示課件,可見裏面涉及這樣的製作流程。首先是材料,然後是製作的工藝、流程,讓孩子能夠一目瞭然的,在短時間內學到這個方法。因爲課堂是要講求效率的,我們不能用太多的時間浪費到教師的課件中,讓我們的學生主動去尋求方法。

在這個時候,教師還就應把板書寫在上面,因爲這是重點部分,那就是方法的傳授,所

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個時候學生就明確了他們要使用的是哪些方法,這樣十分直觀。

(4)第四階段,要求學生髮揮想象、嘗試創作,注重自己的個性,創造的這些動物的造型之美。讓它體現孩子的個性,我們要尊重孩子的個性生成,不能一堂課之後出現的作品是一個樣貌,這樣的話就是一堂失敗的美術課。那麼在這個階段要播放課件中歡快的兒童音樂,讓他們在音樂的氛圍中來進行小組合作學習。這樣的話他們會十分的愉快,這樣能夠延續他們在學習美術時的興趣。

(5)最後一個階段,孩子在製作過程中就是一個動態評價的階段。在學生創作基本完成時,我讓學生採用自評爲主,互評與教師簡評爲輔的方法進行評價。

1、自評:讓學生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臺上展示,說說自己的作品名稱,覺得自己的作品什麼地方製作的棒?

2、互評:學生之間相互談談自己的看法,讓他們在共同的參與過程中產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提高審美潛力。

3、教師評價:根據激勵性的原則,在學生互評的過程中,我相機結合學生作品的不同特點,肯定孩子們的各種表現,保護他們的用心態度和創新意識。點評時注意給潛力較弱、性格內向的學生學生更多的展示機會,找出其優點,甚至擴大其優點,併發自內心讚揚他們,使他們擺脫自卑心理,相信“我能行”。這樣,讓全體學生都成爲“學習的主人”。使學生參與到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信心,體驗成功的喜悅。

(6)課堂小結擴展延伸科學精練的結束語能起到“課雖盡,但趣無窮”的效果,因此我最後設計了“課堂小結——拓展延伸”環節,在課程即將結束時,問學生:“這節課哪一點給你帶來了快樂?”學生學會從創作的快樂、成功的快樂、合作的快樂,甚至會從老師和同學的評

價中體會到快樂。這一環節對快樂的回顧,既加深了對整個教學過程的印象和體驗,同時又是對這節課的總結和梳理。

最後,我給學生留了一個拓展延伸的作業:和家長共同創作一個更漂亮的XX拿到學校來,把自己的創作感想和樂趣跟大家共同分享。板書的設計圍繞着突出重點展開。

總之,本節課透過精心設問、合作探討、動手探究,引導學生進行再創造,他強調把學生當成發現者、鼓勵學生用心思考,自行探究,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互助、參與合作意識,實現了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潛力的培養,真正實現了知識與潛力的同步提高,教學效果很好,一句話:只要教師轉變觀念,大膽的放手把課堂還給學生,滿足他們好奇、好動、好說的特點,教學效果必須會事半功倍。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國小美術課說課稿8

教學目標:

1、學習運用不同的材料進行刮畫的方法。

2、通過學習製作刮畫,體驗自主學習的樂趣。

3、培養學生大膽細心的創作習慣,學習勇於創新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習製作刮畫的方法。

難點:學習掌握運用不同的刮器,不同力度,產生不同效果的方法。

課前準備:

學生:刮畫紙、各種刮畫工具

教師:刮畫紙、各種刮畫工具、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小朋友們現在回憶一下,以前都學過哪些繪畫形式?(水彩畫、蠟筆畫、線描畫等)

課件展示:讓學生進行兩張範畫對比(蠟筆畫的效果和刮畫的效果),說一說這兩幅畫的繪畫形式有什麼不同?

生說,師小結:這是一種有非常特殊效果的畫,叫做刮畫。

請欣賞以下幾幅漂亮的刮畫(課件展示),小朋友們,漂亮嗎?想學嗎?(生:想)今天我們就來學學這種畫法。看看到下課的時候有哪十位小朋友可以獲得“刮畫大王”的稱號。出示課題:刮出來的畫。

二、賞析

1、刮畫底色的區別

課件出示圖片,讓生找出其中的.色彩有什麼不同?

師小結:刮畫的底色可以是有一種顏色和幾種顏色的,我們把只有一種底色的稱爲單色刮畫,把有幾種底色的稱爲彩色刮畫。

(在講解這個單色刮畫和彩色刮畫的時候,老師要注意說話的語氣和速度,讓學生有個思考的空間和時間。)

師隨機在兩個組各取一張刮畫紙,讓學生猜底色是單色的還是彩色的。

生觀察,無法給出確切的回答。

師引出:作品完成的時候大家就知道答案了,看哪些小朋友猜對了。

2、線條的變化

課件出示圖片

師:小朋友們在這幅刮畫作品中除了看到剛纔我們講到的色彩以外還有線條,這幅刮畫作品中的線條有什麼變化呢?

生觀察,小組討論後回答,師小結:有粗有細,有疏有密,有曲有直、有長有短……

師故做思考模樣,然後提問:這些線條是怎樣產生變化的呢?

師根據學生回答小結:使用不同的刮畫工具以及使用工具時的力度不同都可以使線條產生不同的變化。

三、體驗

師:我們知道了工具不同可以使線條產生不同效果,現在我們就來體驗一下這些變化。

師: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生活中有哪些物件可以成爲刮畫工具?

生:思考並彙報,師小結:可以在紙上留下刮痕且有棱角的物件。(課件出示各種刮畫工具,有牙籤、鑰匙、釘子、直尺、筆芯、梳子、硬幣、筷子……)

師:現在我們就來體驗一下這些工具所帶來的線條的不同效果。

每組派一個代表上臺,兩人一組,表現線條粗和細、長和短、疏和密、曲和直,學生自選工具進行繪製。(在實物展臺上演示操作)

師小結:通過剛纔的體驗,我們已經知道了不同工具產生的線條效果,對刮畫又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

我們瞭解了這麼多的刮畫知識,你們是不是想自己動手試一試了呢?(生:想)

四、創作

1、六人一組,根據要求各完成一幅作品。

要求:

(1)大膽去想,大膽去刮。

(2)工具多樣,線條多變。

(3)我的刮畫,我來取名。

2、遊戲

在進行創作之前讓學生完成一個遊戲,提出遊戲要求,必須安靜。

每個人各抽一張小組內的抽籤紙,看看是否是1-6這幾個數字,有沒有重複的。師提示:可別小看這幾個數字,它可是和我們每個小朋友要創作的主題有關。

課件出示創作主題:①海底世界;②茂密的花;③可愛的小動物;④童話城堡;⑤大樹的故事;⑥手型的聯想

每個小朋友找到數字對應的繪畫內容後,看誰最快開始創作,記得要大膽想象,大膽繪畫。

學生創作,教師巡視輔導,播放伴奏樂曲(宮崎駿動畫鋼琴合集)

五、展示

學生完成後把作品展示到指定位置,讓全班同學評選出10幅最喜歡的作品,並授予作者“刮畫大王”的稱號。

方式:先選取一人上臺,選出自己最喜歡的畫,問其他學生的意見,如果舉手的超過半數,就請該幅作品的作者上臺,授予“刮畫大王”的稱號,再由這位學生選出自己喜歡的畫……依次類推,評出10位“刮畫大王”。

六、總結

師:面對同學們這些作品,我只想說一個字:好!每一位小朋友都畫得非常不錯。希望小朋友們在課後能運用所學的知識嘗試着使用不同的材料,看一看我們靈巧的手又能刮出一幅怎樣奇妙的藝術品,來裝飾美化我們的生活。提示:在離開教室之前,小朋友們把工具整理好,桌面收拾整潔。

國小美術課說課稿9

這一天我說,本課的材料是一門藝術欣賞課《童年》。首先,我想談談對教材的理解。

一、教材

“童年”是國小美術義務教育的新課程標準。這是第五冊實驗教材中的一課。童年是人生最難忘的階段。當人們回憶自己的童年時,總是充滿無限的感慨。這門藝術欣賞課向我們展示了六幅不同時期、不同藝術形式的兒童作品。看似簡單的作品,卻向我們展示了一幅歷史的畫卷。從宋代的《瑞陽寶貝》,到清代的《天倫之樂》,再到抗日戰爭時期的成長,再到解放後奴隸的孩子,再到金色的童年。表現形式包括年畫、雕塑、中國畫、油畫和攝影。它不僅給我們提供了藝術的信息,而且爲我們創造了一種情境,一種通過藝術作品來理解社會生活變化的學習情境。在那裏,藝術活動不是知識的灌輸,不是技能的克隆,而是作爲一種文化生活的學習,它根植於生活,表達於生活,讚美於生活,運用於生活,給予生活指導和啓迪。鑑於此,我設計了接下來的童年

1、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回憶童年,觀察童年生活,感受童年的快樂。

(2)潛在的目標

我將表達我對童年生活的感受,描述不同時期的童年生活狀況,通過觀察童年題材的藝術作品,學會體驗不同藝術形式的魅力。

(3)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珍惜當下,珍惜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2、 教學重點

(1)欣賞和理解不同歷史時期兒童生活的差異。

(2)瞭解中國畫、油畫、雕塑、攝影等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體會不同表現形式的不同美感。

(3)描寫童年的生活材料和他對童年的理解,感受作品的思想內涵。

3、教學的困難

童年,不同藝術表現形式的特點和對藝術作品的歷史背景的理解。

二、教學方法

根據知識儲備和理解潛在的三年級學生,並針對發達的特點,國小生的形象思維,這節課主要採用創建場景的方法,觀察和欣賞、思考和討論,擴展和比較,並使用多媒體課件,一個受歡迎的教學形式的國小生,充分調動幼兒的學習意願,把枯燥的講解變成生動直觀的課件展示,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理論

在藝術作品欣賞中,形象是出發點和關鍵。在這門課上,我讓學生積極探索,主動提出問題,通過討論解決問題。作爲指導,教師和學生一起解決問題。讓學生走進作品,瞭解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情感和藝術技巧。

教學過程承運

1、 遊戲介紹激發學習興趣

學生們邊唱邊玩“丟手帕”的遊戲。遊戲結束後,每個人都拿出自己最珍貴的童年紀念品,向同學們講述自己的童年故事,並讓一兩個同學向他們講述自己的童年故事。

(本設計是爲了創造一個場景,利用遊戲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通過學生之間的交流,激發學生對童年美好時光的回憶,從而爲進一步瞭解童年鋪平道路。)

2、 初步的經驗和欣賞要求

老師總結了孩子們的話:我們的童年生活是完美而快樂的。藝術家們用他們獨特的方法向我們展示了一幅生動的童年畫面。多媒體將課本中的作品一一展示。告訴我你最喜歡的畫。

這樣,學生可以快速進入審美場景,對自己欣賞的作品有一個大致的瞭解

3、小組學習,交流審美經驗

(1)根據學生喜愛的作品分爲六組。

(讓學生掌握第一感覺,爲自主學習鋪平道路,體現自主學習的初步嘗試,通過志願分組)

國小美術課說課稿10

一、教材分析:

《玻璃水彩》是湘教版國小美術教科書第七冊中第六篇課文。《玻璃水彩》旨在讓孩子們體驗應用多種材料作畫的樂趣,根據玻璃不吸水的特性,在玻璃上作畫能產生許多特殊效果,產生許多肌理,這會讓孩子們感到特別新奇,讓學生在學習中發現美,體驗美,創造美。在平整的玻璃板上用水彩顏料進行水與色的趣味性點畫稱之爲玻璃水彩.是一種探索性繪畫方式。與紙上水彩畫不同,它強調碰合效果的偶然性,只要有水與色的浸潤、滲化、交融並能產生意想不到的色彩肌理效果就行。它便於學習,易於掌握,有趣、好玩。教材在編排上從欣賞畫家作品進入,創設了色彩美的情境。

教材上的水彩畫《春山》是用水彩顏料加水在玻璃上適當點畫之後用專門水彩畫紙覆蓋轉印而成,稍用畫筆添加便成了這幅春意盎然、生機勃勃的畫。

本着使學生提高對美的感受能力和藝術創造能力,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

1.掌握在玻璃上點畫轉印水彩畫的方法,探索玻璃水彩的多種美妙效果。

2.感受水色的浸潤、滲化、流動、變化,增進對色彩美的審美體驗。

3.培養學生善於發現美、探索美的精神和創造形式美的能力。

明確了教學目標,本課的重難點就顯而易見了:掌握在玻璃上點畫轉印水彩畫的方法,探索玻璃水彩的多種美妙效果。

教學準備:玻璃、水彩顏料、筆、鹽等。

二、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審美能力和美術素養。在美術課堂上,除了掌握基本知識技法,最重要的就是培養學生的觀察習慣,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充分地感受創作的靈感往往來源於生活。

三、教法學法

在教學中,爲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體現課程設計注重人文關懷,側重學生的體驗過程,針對國小四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我遵循“教爲主導,學爲主體”的教學思想,通過情景創設,引導學生主動探究,體驗學習的過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意識;通過評價激勵,引導學生積極互動,體會創作的快樂,發展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創造力。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學生欣賞一組圖片。①張家界風光②一塊奇石③一個樹根

2、教師提問:這是什麼?

學生回答:山峯、石峯;教師提問:像什麼?

學生討論;

小結:對,像老人,像;從“山峯”到像“老人”是同學們在已有的生活經驗基礎上去想像的結果,使人信服.從這裏讓我們認識到:美需要我們去發現、去想像。在我們的繪畫中,有時沒有用往常的方法卻在不經意間發現和創造美的形象。

(二)、新授

1、請同學們再看一張圖片,聽老師作簡要介紹。這是在一塊玻璃板上塗的色,灰紫色濃淡相間,略有變化,然後將畫紙覆蓋上,輕抹,揭起來,玻璃上的彩色轉印到了紙上。

2、教師提問:請同學們思考,畫面上有什麼具體形象或者說經過稍微加工後,可以成爲一張什麼圖畫?

學生討論:

小結:剛纔同學們各抒己見,討論熱烈。請看第六課加工後的作品《春山》。樹幹挺拔,枝葉斑駁,溼霧繚繞,小鹿乖張,表現了春天的勃勃生機。這種運用玻璃板(塑料片或有機玻璃)抹印色彩,製造紋理的'繪畫方法,又好看,又好玩,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玻璃水彩”。(板書課題)

3、教師演示,請學生髮現形象或命題。(師生共同完成)

a.在玻璃上塗色,稍濃。b.點水滲化開來c.覆蓋紙張,輕抹。d.揭紙(運用不同的方法揭紙,會產生不同效果,如一張紙分幾次揭起,邊拖邊揭起,改變揭紙方向都會出現不同效果)。e.發現形象:①揭紙後,教師改變紙的方向展示,師生共同發現紙上偶然出現的形象,如果需要可稍作點染加工。②如果無任何具體形象出現,這是常有的事,可以趁溼採用補救措施製造形象。向學生介紹幾種方法:a.用剪刀背刮色;b.彈水;c.撒鹽。6.學生爲老師演示的作業命題。

(三)、學生作業

1、作業要求:①請每位同學按教師提供的方法完成l一2張玻璃水彩作業。②轉印揭紙後同座兩人可以共同討論捕捉形象和命題,相互合作,相互幫助。

2、教師巡視指導。

(四)、課堂總結

1.請作業完成的學生,到講臺前展示,自我評價作業。

2.其他同學欣賞臺前學生作業,學會欣賞評價他人作品。

3.教師總結。在這節課教學設計中我採用循序導入的方法,欣賞小朋友用不同方法表現的兒童畫導入新課,讓學生自學課本發現玻璃水彩製作的基本方法,並彙報總結,接着我示範講解玻璃水彩的表現方法,讓學生樹立信心,激發興趣。然後讓學生合作進行第一次嘗試作畫,接着欣賞不同技法制作的玻璃水彩並進行示範。採用小組探究的方法進行第二次試畫,體驗不同材料、不同技法產生的不同效果。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只是一個引路人,讓孩子們在課堂中充分體驗作畫的樂趣。我的說課到這裏就結束了,如有不足之處請各位評委老師指正。

國小美術課說課稿11

課時:1課時

教學目標:

1. 對各種材料的再認識及創造性的組合、利用。

2. 感受利用各種材料,大膽地進行設計製作的樂趣。

3. 培養學生對材料的認識、運用能力,以及設計製作能力和創造能力。

4. 培養學生善於發現、善於收集、敢於創造的精神。

教學重點:

認識用各種材料、方法制作的魚,引導學生探尋製作、裝飾的方法。

教學難點:

製作、裝飾的方法。

教學準備:

各種廢舊材料製作的魚,各種廢舊材料以及製作工具。課件。

教學過程:

一、體驗釣魚

請學生在用塑料泡沫板擺成的橢圓形“魚池”裏釣魚。體驗着釣魚帶來的樂趣,充分地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讓孩子們自然地進入學習狀態。

二:探索做魚

1.想做好魚,必須得探討用什麼材料做魚,怎樣做又快又美。

用課件展示,引導學生觀察用不同材料做成的魚。問:“這些魚是用什麼材料做的,你桌上的什麼東西可以做魚,怎樣做?”

2.討論自己帶來的廢舊材料可以怎樣充分利用做成魚。

可以合作,也可獨立完成。

在個別學生製作遇到困難時,可以同桌幫助解決。

三:魚杆創新

教師舉起自已做的魚杆對學生說:“老師用筷子做成了釣魚杆。那麼你想到了什麼,找到了什麼做魚杆?”

小組討論可以利用什麼材料怎樣做魚竿。

四:釣魚競賽:

“釣魚比賽開始了!”請學生們圍着一個個用自己的凳子拼擺成的“魚池”,分小組進行釣魚比賽。在競賽中感受成功帶來的喜悅。

札記:

本課我設計了“體驗釣魚——嘗試做魚——魚竿創新——釣魚競賽”教學流程。體驗釣魚是以激發學生學習爲目的,這一基本理念使學生在愉快的釣魚活動中,充分體驗釣魚的樂趣。這樣學生們就能主動地投入嘗試做魚過程中,因爲他們很想釣起自己親手製作的魚,所以他們在探索做魚時總想設計製作出與衆不同、富有個性的作品,就出現了用包、裹、捆、剪、卷、粘等多種做魚方法,也就做成了用蠟光紙、報紙、一次性杯子、娃哈哈瓶子等材料製作的魚。

在魚竿創新教學時學生們想出紙製魚竿、鉛筆魚竿、槍形魚竿……一個個創新設想讓人折服,釣魚競賽又把課堂推上_,讓學生在快樂的遊戲活動中再次感受成功的喜悅。孩子們在釣魚時也玩出了新花樣。如:用一個魚鉤釣到二條魚(這是有一定難度的'),有的還獨出心裁地釣着一個用紙杯做成的烏賊,嘴裏還振振有詞地叫到:“我這是海釣,一不小心鉤到了一個大烏賊了,哈哈哈……”

孩子是天真的,他們是富有想象力與創造力的,只要我們教師去組織、去引導,精心設計和優化教學過程的呈現形式,組織開展以學生爲主體的充滿自由、創造的審美化教學活動,使學生置身於愉快、自由、創造的教學活動之中,採用多種方法,使學生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和獨特性得到發展,限度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使學生具有將創新觀念轉化爲具體成果的能力。學生們在自由輕鬆的創作氛圍中,大膽創作自己的“新”與“奇”的作品,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這也讓我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國小美術課說課稿12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上午好!我是xx號考生,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湘教版國小美術教科書第七冊中第13篇課文《乘風破浪》。下面我將着重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準備、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對這節課的教學設計進行說明。

一、教材分析

《乘風破浪》是湘教版國小美術教科書第七冊中第13篇課文,本課屬於"設計?應用"學習領域。引導學生從各方面研究、討論目前船的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本課以"我心中的船"爲主線,帶給學生無限的期待、無盡的遐想和無窮的創造欲。通過線條、形狀、色彩把學生自己的想法和願望具體化,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二、學情分析

中高段學生具備了不錯的色彩基礎和造型基礎,感覺有意性和目的性也在逐步發展,但在注意力的持續性上還不夠,所以直觀鮮明而又精彩有趣的教學內容有助於本課的教學。本課以實物投影爲主,可以很清晰的展現出製作的技法、步驟。

三、教學目標

基於對教材的理解和學生情況的把握,我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收集船舶的圖片、模型等資料,認識船的造型特點和結構、功能,瞭解船的歷史與文化。

過程與方法:能抓住船的主要外形結構和特點,描畫出自己喜歡的船;瞭解材料特點,掌握材料的使用方法和工具的正確操作技術,製作一艘(木)船。情感、態度及價值觀:養成細心觀察、精心製作的習慣,培養不怕困難的探索精神。

四、教學重難點

我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根據新課標我確立了以下教學重難點:能抓住船的主要外形結構和特點,描畫出自己喜歡的船;瞭解材料特點,掌握材料的使用方法和工具的正確操作技術,製作一艘(木)船。

五、教學準備:

紙、畫筆等

六、教法和學法

(一)、圖片欣賞法

"百聞不如一見"。運用直觀形象的插圖、掛圖、畫像、範畫等圖片材料導入新課,可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這是我在教學過程中常用的方法。通過直觀的圖片投影,豐富多彩的圖片很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將學生引入課堂教學。

(二)、興趣激發法

運用謎語導入,生活中沒幽默是乏味的,同樣美術課上沒有幽默則是枯燥的。在美術課教學中,如能運用詼諧幽默的語言,教學過程會更輕鬆、更有效。我在上《乘風破浪》這一課時,先謎語導入,再取出學生常見的船的圖片給學生看,發現他們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來,變得非常興奮,課堂氣氛立即活躍起來。一下子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使師生形成心理上的相容,共同投入新的教學情境之中。

(三)、想象激發法

要想讓美術活動開展得生動、活潑而有效,首先要讓學生從內心深處有一種渴望去表現的情感,有一種想畫的衝動。

1、展示優秀的同齡學生美術作品,激發創造意識。

在美術活動中,我收集了許多優秀的學生作品,利用這些來激勵學生。那一幅幅生動的美術作品,雖不是十分完美的藝術品,然而在與他們同齡學生的眼裏,這就是美,美的感受會使他們從心底萌發出也想試一試的念頭,甚至是想超越的願望。

2、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船》這一課我根據內容採用謎語"不着地,不騰空,一座高樓在水中。打一交通工具。"導入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運用或圖片。示範和多媒體手段烘托氣氛,創設情境,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產生強烈的創作激情。此外,安排些有意外效果的作業,有意識地多鼓勵、表揚,都是使他們學習興趣濃厚並能長期保持下去的好方法。

七、教學過程

這一課我分爲兩個課時完成,接下來我着重說一說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教學內容:

活動一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我採用謎語"不着地,不騰空,一座高樓在水中。打一交通工具。"導入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再用或圖片示範和多媒體手段烘托氣氛,創設情境,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出這一課的主題"船"。

(二)、嘗試作業(畫印象中的船)

1、用3分鐘左右的時間讓學生用線條勾畫一艘船。

2、嘗試作業點評(1)船的外形結構瞭解。(2)作業分析,船體近似倒梯形,甲板以上部分是各種圓形、三角形、方形的任意組合。

3、教師質疑:怎樣畫得更美,更具體,更有特色?

(三)、資料欣賞

;(看各種各樣的'船)師生共同拿出收集的關於船的圖片資料傳觀,瞭解各種不同類型的船的外形特點。

(四)、教師示範

;(提供寫實性繪畫指導)

1、教師選擇一艘艦船模型進行示範描畫。

2、質疑;(1)繪畫作品是否畫得像船模型?(2)教師怎樣刻畫船的局部;(3)船艙的表達採用的是平面形組合還是立體形組合;

3、教師選擇學生嘗試作業中的一幅進行改畫。

4、師生交流寫實性繪畫的特點。要求:表現出立體感,注意前後遮擋、形體穿插。

(五)、自主表現;(畫自己目前看到的船)

1、提供作業方式;(1)根據自己帶的圖片資料或模型畫船。(2)提供兩幅船的大型攝影圖片,讓學生選擇描畫。

2、作業要求:將自己喜歡的船模型或攝影圖片描畫下來。抓住船的外形特徵細緻刻畫。

3、學生作業。

(六)、對比評析

1、學生將兩次作業比較欣賞,談感受。

2、欣賞大師的作品,再現真實的生活。

八、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明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文章脈絡。

13、乘風破浪

立體感船

前後遮擋物

形體穿插

由於不同學科有着不同的活動形式和評價標準,每個老師對美術教育的認識也是有很大的差異,因此,我將這節課總結如下:

第一、時間把握能力的不足,這也是我們每個教師需要努力改善的地方,只有精細準備,合理引導和安排,才能駕御課堂,順利完成教學目標。

第二、在學生作畫,教師應再次強調,船的形狀多樣。可以裝飾不同的圖案,讓船更有特點更好看。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再接再勵,讓自己迅速成長起來,讓課堂精彩起來!

以上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如有不足之處,請各位評委老師指正,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