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爾詩集讀後感7篇

讀完某一作品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千萬不能認爲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泰戈爾詩集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泰戈爾詩集讀後感7篇

泰戈爾詩集讀後感1

泰戈爾一生共寫有50多部詩集,12部中長篇小說,108篇短篇小說,20個劇本。雖然他的創作具有多方面的成就,但他是通過詩歌而揚名世界的,早期的詩歌題材豐富,形式多樣,風格清新優美,1913年,宗教抒情詩集《吉檀迦利》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這是東方人第一次獲此殊榮。後期的政治詩密切配合現實鬥爭,爲他贏得了“愛國詩人”的稱號,他深深地植根於民族藝術的土壤,大膽吸收外國的詩歌營養,開闢了印度詩歌的新天地,人們尊稱他爲“詩聖”。

早期的故事詩大多來源於宗教傳說和民間故事,宗教傳說包括佛教、印度教、錫克教的故事等,作者對這些故事進行了藝術加工和再創造。中期的《吉檀迦利》是泰戈爾最著名的一部詩集,“吉檀迦利”是“獻詩”的意思,即獻給神的詩,詩集的主題是敬仰神,渴求與神的.結合。頌神詩的形式在印度古已有之,但泰戈爾的這部詩集,它的內容與現實是緊密結合的,表達了詩人對人生理想的探索和追求。晚期的政治抒情詩,逐漸改變了以前的改良主義情調和神祕主義色彩,表現出鮮明的政治傾向性。《生辰集》第10首被認爲是泰戈爾一生創作的紀念碑,泰戈爾在這首詩中提出的中心問題是詩人與勞動人民的關係問題,他以此爲標準總結評價了自己一生的創作。

讀了《泰戈爾詩選》,彷彿帶我們走近泰戈爾,他的精神是那般深邃,那般豐贍,又那麼細膩,一章章詩篇,或小巧玲瓏,或燦爛輝宏。泰戈爾用他的哲學和世界給了世人許多智慧,許多啓迪。輕輕地翻,閒閒地逡巡。驀然間,便會有一篇篇地美文闖入你的眼簾。

“毒蛇/處處吐出劇毒的氣息,/講的是溫文爾雅的和平,/聽起來活像是嘲弄。/因此,在我去世之前,/讓我對各處正在準備/向惡魔作戰的人們,/致以我生平最後的敬禮。”————泰戈爾這樣寫着,他筆峯犀利,諷刺尖刻而辛辣地砰擊了在中歐趾高氣昂,不可一世的希物勒。全詩慷慨激昂,包含了愛國主義的深切情懷以及國際人道主義精神。讓我們真切感受到詩人反法西斯,反帝國主義的,反殖民統治的正義感。他遇見到二戰的即將到來,追求和平與光明,熱情鼓舞全世界各國人民的解放事業而不懈奮鬥。—————這是泰戈爾作品“金剛怒目”的一面。當然詩人也有自己“光風霽月”的一面。

泰戈爾的詩,沒有普希金的雄健壯闊,沒有海溼的甜蜜夢幻,沒有拜倫的氣悍心魂,也沒有雪萊的浪漫如風。他的詩是優美的畫,無聲無息,水乳交融。他藝術的魅力和思想的廣闊,不是一般人可以達到的境界。作爲詩人,同時又是小說家、藝術家,社會活動家的泰戈爾。他的每一首詩,都燃放着熾熱的精神火花,照亮讀者的心。讓世俗世界中,這些奔波與功利、名望,甚至被嫉妒與金錢附身了的人們,心臻得以觸脫和淨化。“光風霽月”,“金剛怒目”,泰戈爾的詩篇如春潮瀉地,生機勃勃,充滿活力。雖然詩人的一身經歷了許多坎坷與痛楚,但他的哲學和思想是光輝的,是快樂的,是博愛的。常常品茗泰戈爾的詩,走近泰戈爾,我們會更智慧。心裏就不知不覺暖洋洋,亮光光。讀完《泰戈爾詩選》,受益匪淺!

泰戈爾詩集讀後感2

這段時間,我一直沉浸在《泰戈爾詩集》中。

讀了《泰戈爾詩集》,彷彿走進了這位一百年前來自印度的文學巨匠。他一生中創作了像《心中的嚮往》、《繽紛集》、《最後活着,還是死了》、《園丁集》、《飛鳥集》等等那麼多令人爲之沉迷的詩歌,這些詩歌就像是一盞盞明亮的燈,讓無數顆冰冷的心感到溫暖,也爲無數個迷途者指引了方向。

許多批評家說,詩人是“人類的兒童”,因爲他們都是天真的,善良的·。在現代的許多詩人中,泰戈爾更是一個“孩子的天使”。他的詩正如這個天真爛漫的天使的臉;看着他,就“能知道一切事物的意義”,就感得和平,感得安慰,並且知道真相愛。著“泰戈爾哲學”的學者S。Radhakrishnan說:“泰戈爾著作之流行,之能引起全世界人們的興趣,一半在於他思想中高超的理想主義,則另一半就在於他作品中的文學的莊嚴與美麗。”

在詩人的筆下,我們感悟着飛鳥的快樂、黃葉的輕盈、流水的靈動、月兒的美好、游魚的沉默、獸類的喧囂。自然是如此的美好;生命是如此的美好,這樣的美好在詩人的筆下是永恆的!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令人潸然淚下,是的,人世間有一種比生與死更遙遠的距離,不是時間上的跨古今,也非空間上的囊括宇宙,而是一種最難逾越的距離——-心與心的距離。《告別》是以一個孩子的語氣寫成,通過孩子與母親所說的稚氣的話語、天真的想象,謳歌了母子間真摯的感情。《金色花》以豐富的聯想和想象,表現了孩子金子般的童心,表現了孩子天真爛漫的天性和頑皮無邪的童稚、童真、童趣。《生如夏花》則表達了泰戈爾對生死的從容和坦然,對於生,選擇絢爛,是一種積極的人生觀;對於死,選擇靜美,是一種坦蕩的胸懷;極富詩意,強烈的表現了作者的生死觀。而《榕樹》呢,榕樹是故鄉的化身,是媽媽的化身。那孩子面對榕樹的沉思與幻想,是思念故鄉、思念媽媽的表現。詩中對榕樹的描寫,則使我們聯想到媽媽的性格和形象。這些這些,蘊含了如此豐富的感情,並且用他的.哲學和世界給了世人許多智慧,許多啓迪。

每每閱讀泰戈爾的作品,總會有一種舒暢無比的感覺,似乎一股清新的風溫柔地拂過我們的臉。在他面前,任何欺騙和隱瞞都逃不脫那雙無比銳利的眼睛,還是讓我們坦誠些吧,因爲到最後我們纔會突然發現,欺騙的往往是自己。我恍惚覺得這位大鬍子老人就坐在我的身旁,靜靜地看着我飢渴般撲在他的書上。讀倦了抑或遇到不解的難題,他便微笑着、語調平和地做着回答。這就是閱讀《泰戈爾詩集》的幸福。

讀了《泰戈爾詩集》,你會驚訝地發覺自己居然是如此的渺小。面對這樣的文學巨人,渺小是當然的,但你不必自怯,更不必喪氣,因爲只要你願意伸出手來,就會被另一雙有力的溫暖的手握住,指引你前進的方向,與你同行。

泰戈爾詩集讀後感3

我懷揣着一顆對泰戈爾無限的敬仰之心,我翻開了詩集的扉頁,去細細品味其字裏行間所流露的情感。

泰戈爾的詩總是給人一種清新、自然的感覺,他那舒暢的文字彷彿高山之間的一泓清泉淌入每一個讀者的心間,讓你暫時地忘記苦惱與心煩,爲你的身體中注入一股新的血液。有人說讀他的詩,彷彿在和一個偉人傾心交談,而這一切在我看來,並非如此,讀泰戈爾的詩,我覺得自己就像在和一個“平凡人”在交談,那樣的平易近人,純樸自然,沒有那麼多華麗的修辭,就像在聆聽山澗中清泉的`水流聲。

泰戈爾在《新月集》中展現了一個如水晶般透亮的孩童世界,孩童的世界是最純潔的,泰戈爾把孩子比作新月,是想讓那些已沉寂的天空,多幾分光澤,泰戈爾完全將自己置身於兒童的世界,將自己看作是一個孩子,從孩子的角度出發,來描述這個世界,纔有得如此純樸的語言,泰戈爾將它用詩表達出來,這無疑像一般花香,撲鼻而來,讓這個如同“金銀島”般的世界注入其新的力量,而這種力量,是其它任何力量所無法匹敵的,雖然孩子的力量很小,但他所帶給整個世界的震撼力是無窮大,因爲他們的純真,所以讓世界有了新的靈魂與動力。

“你呢無論找到什麼便去做你的快樂遊戲,我呢,卻把我的時間與力氣都浪費在那些我永不能得到的東西上”,這是《玩具》中的一段話,這也是泰戈爾將孩童世界與成人世界的一種對比,孩童並不功利,只是單純地玩,而長大之後的孩子們卻比“我”作爲其遊戲的目的與初衷。或許這個社會是功利的,但在“金色”的海浪中,我們偶爾也要擁有一點“孩子童之心”,這樣,這個世界纔不會失去可愛,而會因可愛而美麗,而我們作爲高中性,正是一個漸漸脫去稚嫩的外衣。而逐漸走向成熟的年齡,我們該如何去權衡這兩者之間的比重,這將會是我們走向成熟的重要一課。

我想,對於我們還處在求知的這個年齡來說,對於求知,也因擁有如孩童一般單純地初衷,且不能太過於功利化,爲了“什麼”而學……我想,泰戈爾用如此純淨的語言,告訴世人做事做人都應當有一顆平常的心態,不應急功近利,但是有些東西,並不是在字裏行間中學會的,而是應試着去擁有一顆泰戈爾般的心靈,時而,停下來,去想想自己的初衰,去泰戈爾的詩集中去細細感受真諦,迴歸到那無憂無慮的時代。偶爾抽時間,去田埂間漫步,唿吸一下鬧市外的清新空氣。

泰戈爾儼然就是一個“孩子的天使”,但我現在發現,泰戈爾已不僅僅是“孩子的天使”,更是這個世界的天使,他指引一個個被世俗所迷惑雙眼的成年人,重新去走進孩子童世界,一個充滿輕鬆自由,無憂無慮的世界,找回自己的最初。泰戈爾是一個使者,但他並不屬於任何一個國度,他不斷地傳播着,傳播着這個世界已快消失的東西,他用他的方式把孩子身上的囊的用詩集的方式傳遞出來,希望在這個喧囂的世界上仍留有一片淨土,用自己的文字去感化每一個人的內心,讓他們重新去擁有他們所失去的東西,哪怕是其失去的千萬分之一,也會使他欣慰,這是我眼中的泰戈爾,一個苦心傳播的慈善家。

泰戈爾詩集讀後感4

一陣風過,什麼也沒有留下,只剩給我們孤單地去感受的情愫,就像天空沒有飛鳥的痕跡,但鳥已飛過。

對於自己的種種,去留與否,總是茫然地無法作出選擇。其實,直到現在,才發現,我走了那麼久,那麼遠,原本就是爲了尋找。

尋找一個古老的流浪者踽踽獨行執著向前的傳說。

“你是誰?讀者,百年後讀着我的詩?”

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這個頭纏白布,身穿白袍,留長鬍須的老頭兒,早在百年前,就曾這樣問道。

他是我們聖人中的第一人,不拒絕生命,而且能道出生命之本身。他的一生以火一般的熱情爲世人打開了一扇扇通往靈魂的窗口,引領人們進入他雋永不休的哲思。

博爾赫斯說:“我給你貧窮的街道,絕望的日落,破敗郊區的月亮;我給你一個久久的望着孤月的人的悲哀;我給你一個從未有過信仰的人的忠誠;我給你,早在你出生前多年的一個傍晚看到的一朵黃玫瑰的記憶。”

博爾赫斯說的,泰戈爾都給予了我們,毫不保留。

他說:“謝謝火焰給你的光明,但是不要忘了那掌燈的人,他自己堅忍地站在黑暗中呢。”

他說:“我們把世界看錯了,反而說它欺騙了我們。”

其實一切都反了。我們站在歲月的浪頭,以仰望的姿勢看這個最虛僞的世界,看它已如同一首風雨飄搖的宋詞。快節奏的生活壓迫着現代人的每一根神經,單調乏味的過往像車輪一樣碾過。世界瘋了,我們也跟着癲狂。我們在孤單中徘徊,徘徊成一抹悽清,幾分蒼涼。我們在孤獨中高歌,兀自綻放着一種哀傷的美。我們漂泊在生,死和愛的溪流上,在被遺忘的時刻,灑下滿地華麗的寂寞……但泰戈爾和《泰戈爾詩集》卻讓天上人重回到我們的世界,讓陽光重新照耀着我們的胸膛。於是,我們感受到了生命如邁克爾。克遜一般的熱烈與奔放;我們感受到愛琴海邊那湮沒了三千年的風雨;我們感受到三毛跑到荒涼的撒哈拉,去尋找哭泣的駱駝的浪漫;我們感受到猶太民族的哭牆,順着那古老而永恆的縫隙滲出悲傷,那是籠罩了千年的濃的化不開的憂鬱……龐德說過,在泰戈爾面前,我好像是一個身披獸皮的野人。

是的,我也必須感謝,感謝這樣一位溫暖的守望者。他拾起了我們人性中那些遺失了的美好,他教會了我們該怎樣面對靈魂,該怎樣等待,該怎樣去承擔罪過……感謝泰戈爾,感謝《泰戈爾詩集》,他們一直陪我在朝聖的.路上。

我想我決定了一個人孤單地上路,忘掉所有的不快,拋棄所有的詛咒,卻依然可以把過往的剛強與凜冽拾取,依然可以倔強地微笑,難過地哭泣,依然可以讓腳步繼續鏗鏘……金黃的麥田被風吹着,上面是一大羣黑色的鳥,那是梵高的《麥田上的烏鴉》,那是未來人們凝視的眼睛。我們假裝駐足,假裝不哭,我們大度地轉身,瀟灑地揮手,《泰戈爾詩集》卻輕輕托起了我們漂泊的夢……“我無法從春天的財富里爲你送去一朵鮮花,從遠方的雲裏爲你送去一縷金霞,打開門向四周看看,從你繁花盛開的園中採集百年前消失的鮮花的芬芳記憶……”

我看到這個睿智大度的老頭兒,手執長卷,正緩緩朝我們走來……

泰戈爾詩集讀後感5

她就是簡愛,她,或許是不幸的。幼年失去雙親,飽受磨難。她,亦或許是幸運的,經過生活的洗禮,磨難的歷練,自己的努力,最後獲得了屬於自己的幸福。

簡愛是個孤女,出生於一個貧窮的家庭,他的父母在他小的時候相繼死去,她失去了親情,幼小的簡愛寄養在了舅父家裏,舅母因爲舅父對她的疼愛而十分憎恨她,對她心懷怨念。舅父死後,簡愛更是遭到了全家人的虐待和冷眼,她飽受欺凌,被表哥毆打,但受懲罰的不是她的表哥而是她,她被舅媽關進了紅屋子。當時的簡愛承受着同齡人無法忍受的恐懼與屈辱,使她那自尊的`內心受到了極大的觸動,她反抗過,但無濟於事,打罵,冷眼,虐待,還在繼續,但她的自尊卻如澆不滅的火,在那小小的身軀裏燃燒。後來,在善良的藥劑師的幫助下,簡愛被送到了名義上爲慈善學校的孤兒院。那裏教條嚴厲,且生活艱苦,她在那裏結識了一個在她生命中陽光般的女孩——海倫?布恩斯。

海倫的性格與簡愛截然不同,她的性格不是倔強的,而是對任何人都秉承着寬容和理解。她嚴格遵守着她所信奉的教義,乃是要愛她的仇敵,寬容每一個人。她對讓她罰站的潭波爾小姐秉承着寬容的態度,對簡愛說“如果她讓你站一個小時,你就多站一個小時,這樣能讓她開心也是好的”但好景不長,海倫死在一次重病上,同時她也給了簡愛一種內在的力量——忍耐。

簡愛靠着她自己的力量成爲了一位家庭教師,她在羅切斯先生家裏給他的阿黛絲輔導。擁有着黑暗與骯髒過去的羅切斯,感受到了這個女孩子從靈魂發出的品質深深吸引,之後他們互相愛慕。羅切斯是一個在社會地位和財力遠遠超過簡愛的一個人,在當時的社會是門不當戶不對的,但她平等對人的態度和極強的自尊心使她在面對這樣的愛情毫不退縮。之後,簡愛與羅切斯結婚了,但當簡愛發現羅切斯原來已經有一位瘋瘋癲癲的妻子的時候,傷心地毅然離開,因爲他的宗教信仰,道德準則都不容許她因爲愛情跟有婦之夫在一起。羅切斯不管怎樣挽留,簡愛還是走了,但她還是愛着羅切斯,堅持是孤獨的,但孤獨是偉大的,她的自尊深深打動了我。但愛情的故事還沒有結束,簡愛得知羅切斯在一次火災中一無所有,雙目失明,她毅然回來,不在意那醜陋的外表,投身於那最初的愛情。

簡愛在我的心目中是精神的領袖,無論是她的自尊還是敢於反抗和那頑強的意志,在如今這個精神世界極度匱乏,一片荒蕪的情況下,我們定要有像簡愛那樣的一片淨土,在那一隅之地裏,你可以堅守自己,可以不畏權威。簡愛在痛苦中度過了童年,學會來堅持,忍耐,我們也不應該貪圖安逸,讓自己的堅守漫漶在歲月的風逝之中。

肉體可以有高低貴賤之分,享受可以有貧富差距之別,唯獨我們的靈魂是平等的,當一切變爲腐朽,剩下的就拿永恆純粹的靈魂。簡愛她在面對羅切斯對她無盡的寵溺與給予的時候,她任堅守己身,聖潔自尊。她不會用出賣靈魂的代價來換取肉體的享受,她儘管落魄到街頭乞討,也不肯像別人搖尾乞憐。肉體再世不過百年,靈魂與精神卻是永恆。

這個生如夏花的女人,她的一生給了我深深的震撼,那個倔強的身影是我一輩子的精神領袖。

泰戈爾詩集讀後感6

戈爾是印度詩人、哲學家和印度民族主義者,1913年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在他的詩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學的見解。對泰戈爾來說,他的詩是他奉獻給神的禮物,而他本人是神的求婚者。他的詩在印度享有史詩的地位。

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飛鳥集》《園丁集》等

《吉檀迦利》在印度語中是“獻詩”的意思,它由103首詩歌組成,發表於1910年,是泰戈爾哲理詩集巔峯時期的代表作,對20世紀世界文壇產生過深遠而廣泛的影響,已被譯成40多種語言在世界各國流傳。在詩中,我們可以深切地體會到詩人是何等熱愛自己的國家,熱愛那些愛和平的人民。從詩的字裏行間,我們看見了天真無邪的兒童在海邊追逐嬉笑,看見了挑燈頂罐、裙帶飄飄的印度少女在田間行走,聽到在園中、渡口吹着蘆笛的印度工人向人們輕聲訴說……

《飛鳥集》是一部富於哲理的英文格言詩集,共收錄詩325首,初版於1916年完成。其中一部分由詩人譯自自己的孟加拉文格言詩集《碎玉集》,另外一部分則是詩人1916年造訪日本時的即興英文詩作。詩人在日本居留三月有餘,不斷有淑女求其題寫扇面或紀念冊。考慮到這一背景,我們就不難理解這些詩何以大多隻有一兩行。詩人曾經盛讚日本俳句的簡潔,他的《飛鳥集》顯然受到了這種詩體的影響。因此,深刻的智慧和簡短的篇幅爲其鮮明特色。美籍華人學者周策縱先生認爲,這些小詩“真像海灘上晶瑩的鵝卵石,每一顆自有一個天地。它們是零碎的、短小的;但卻是豐富的、深刻的”,可謂言之有理。

《園丁集》是印度偉大詩人泰戈爾的.英文散文詩集,共收集詩人早期抒情詩八十五首。這些詩歌作品短小精悍,形式活潑,內容深邃,詩意濃郁,富有哲理。在泰戈爾親自翻譯的《園丁集)英譯本自序裏,詩人明確地宣稱:“印在這本書裏的、從孟加拉文譯過來的”詩歌,是“關於愛情和人生的抒情詩”。認真閱讀《園丁集》中的詩篇,我們不僅可以看到種種美妙動人的愛情場景,體駿到男女戀人的難以言喻的情感和心態,領悟到關於人生探索的寓言和哲理,而且可以深刻理解和掌握泰戈爾在人生道路、愛情生活方面的探索和追求。儘管《園丁集》是一本小小的詩集,收集的詩歌作品並不多,但是從一個側面,我們可以具體地瞭解泰戈爾的人生觀和愛情觀。

新月集主要譯自1903年出版的孟加拉文詩集《兒童集》,也有的是用英文直接創作的。詩集中,詩人生動描繪了兒童們的遊戲,巧妙地表現了孩子們的心理,以及他們活潑的想象。它的特殊的雋永的藝術魅力,把我們帶到了一個純潔的兒童世界,勾起了我們對於童年生活的美好回憶。

泰戈爾以詩人著稱,創作了《吉檀迦利》等50多部詩集,被稱爲“詩聖”。他又是著名的小說家、劇作家、作曲家和畫家,先後完成12部中長篇小說,100多篇短篇小說,20多部劇本,1500多幅畫和20xx多首歌曲。其作品中“信愛、童心、母愛”的思想,博大仁慈的胸懷,獨具魅力的人格,贏得了無數中國讀者的敬仰。

泰戈爾詩集讀後感7

小巧淺黃色封面上掠過一羣展翅高飛的羣雁,映襯着三個柔中帶剛的黑字“飛秀氣的鳥集”(StrayBirds)——這,便是我桌面上擺在最顯眼位置上的一本書。而就在昨天,在金海心空靈飄渺的歌聲中,我剛剛讀完了這本泰戈爾的經典詩集——《飛鳥集》。

泰戈爾說,愛就是充實了生命,正如盛滿酒的酒杯。這位終生歌詠着“愛”的印度詩人,1913年以他的詩集《吉檀迦利》榮獲瑞典皇家學院授予的諾貝爾文學獎,成爲第一位獲諾貝爾文學獎的東方作家。

泰戈爾的一生,與詩相伴相隨,《飛鳥集》收進泰戈爾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作品,詩一部歌頌生命的美和愛的小詩集。以清新流利、音樂性極強的孟加拉口語,歌詠大自然,歌詠青春和愛情。這裏的每一首詩,每一句話,短小而精悍。而且每一句構思奇妙,意蘊耐人尋味,韻律優美流暢。都在揭示人生的真諦。“我今晨坐在窗前,時間如一個過路人似的,停留了一會兒,向我點點頭又走過去了。”:時間就像一個頑皮的孩童,稍不留神,他就會從你眼皮底下溜過,因此,時間是寶貴的,一寸光陰一寸金也是這個道理。說它有哲理,是因爲泰戈爾從那些似乎平常的事情中,卻能看出許多錯綜複雜的做人道理。

“我接到這世界節日的請柬,我的`生命受了祝福。我的眼睛看見了美麗的景象,我的耳朵也聽見了醉人的音樂。在這宴會中,我的任務是奏樂,我也盡力演奏了。”

在另一方面,泰戈爾捕捉了大量關於自然界的靈感。他說天空的黃昏像一盞燈,說微風中的樹葉像思緒的斷片,說鳥兒的鳴唱是晨曦來自大地的迴音;他將自然界的一切擬人化。他讓天空和大海對話,讓鳥兒和雲對話,讓花兒和太陽對話……總之,在泰戈爾的詩裏,世界是人性化的,自然也是人性化的,萬物都有它們自己的生長與思考;而他只是爲它們的人性化整理思想碎片而已。而這,便也是《飛鳥集》名字的由來:“思想掠過我的心頭,彷彿羣羣野鴨飛過天空,我聽到了它們振翅高飛的聲音。”

而在《飛鳥集》傳入中國,被翻譯出版後,中國詩壇上流行着一種“飛鳥集”式的“小詩”,這些作者的寫作大半直接或間接地接受了泰戈爾的影響,其中包括冰心的《繁星》和《春水》。

冰心曾說過“從泰戈爾的詩中,我們可以深深的體會出這位偉大的印度詩人是怎樣的熱愛自己的有着悠久優秀文化的國家,熱愛這國家裏愛和平愛民主的勞動人民,熱愛這國家的雄偉美麗的山川。從這些詩的字裏行間,我們似乎聽得到那繁密的雨點,聞得到那濃郁的花香。”

作爲詩人,泰戈爾一直保持着“人類的兒童”的一顆赤子之心。他一生追求美、愛與生命的和諧統一,在對生命的真切感受鍾靈會愛,在愛的充盈中呈現生命的價值。

“有一次,我夢見大家都是不相識的。

我們醒了,卻知道我們原是相親相愛的。

如果你因失去太陽而流淚,那麼你也將失去羣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