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語文上冊西師大版《可愛的大熊貓》教學反思

核心提示:教學《可愛的大熊貓》,考慮到孩子們對大熊貓的形象感知較少,因此,教學伊始,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環節:“哪些小朋友見過大熊貓?你能說說嗎?”...

三年級語文上冊西師大版《可愛的大熊貓》教學反思

教學《可愛的大熊貓》,考慮到孩子們對大熊貓的形象感知較少,因此,教學伊始,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環節:“哪些小朋友見過大熊貓?你能說說嗎?”孩子們很樂意向別人介紹自己見過的大熊貓,這樣既豐富了孩子們對熊貓的初步感知,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在此基礎上,我又把從網上搜集的熊貓圖片展示給孩子們看,引導他們仔細觀察:“熊貓是什麼樣?他在幹什麼?”孩子們觀察、思考、想象、表達,思維極其活躍,更爲有意思的是,一個孩子居然站起來對我說:“老師,快把門關上,別讓大熊貓跑了。”關心之情溢於言表。

課本是我們教學、學生學習的直接資源,但只用課本的有限資源上課,那我們的孩子將會是出自工程師手中的若干個完全相同的零件,毫無個性可言。其實,我們可以利用的教育教學資源很多,可以繼續挖掘課本資源,可以利用生活這個大資源,也可以利用我們學生這個活生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貴資源。對於挖掘學生自身資源,我感觸很深。《大熊貓》是一篇介紹動物的文章。這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說,吸引力不大。如何才能爲這篇課文注入“誘人”的色彩呢?描寫大熊貓樣子的一段,我讓學生結合着自己的身體,邊讀邊表演:“身體胖乎乎的”,有的'學生滑稽地張開雙臂,左搖右晃;“尾巴很短”,幾個調皮的學生把屁股撅得老高,用小拳頭來充當短尾巴;“頭和身子是白的,四肢是黑的”,幾個機靈的學生搖頭晃腦,身體慢騰騰地擺動,用自己的白眼、黑眼來表示顏色;“毛茸茸的黑耳朵”,有的學生將自己的兩隻小手擺到了同桌同學的頭上;“兩個圓圓的黑眼圈”,學生們不約而同地半握着兩隻小手遮到眼睛上。這樣一來,不僅調動了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們積極參與,而且使學生們在快樂的表演中,記住了大熊貓的樣子,爲課後“描畫大熊貓樣子”的練習打下了基礎,同時也讓學生們讀出了熊貓可愛的語氣。整個教學過程從毫無生氣到生機勃勃,從暗淡失色到色彩斑斕,這無疑都是孩子們用自身資源來創造的,因爲有了他們的表演,課堂增添了活力;因爲有了他們的動作,爲課本注入了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