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歷史第二章知識點

公車上書

八年級歷史第二章知識點

公車上書其背景源於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中國敗於日本。1895年春,乙未科進士正在北京考完會試,等待發榜。《馬關條約》內割讓臺灣及遼東,賠款二萬萬兩的突然消息傳至,在北京應試的舉人羣情激憤。臺籍舉人更是痛哭流涕。4月22日,康有爲、梁啓超寫成一萬八千字的“上今上皇帝書”,十八省舉人響應,一千二百多人連署。5月2日,由康、樑二人帶領,十八省舉人與數千市民集“都察院”門前請代奏。

公車上書內容:反對者反對簽訂《馬關條約》。提出“拒和遷都練兵變法”等主張。上書被清政府拒絕,但在社會上產生了巨大影響。之後,康有爲等以“變法圖強”爲號召,在北京上海等地發行報紙,宣傳維新思想。嚴復、譚嗣同亦在其他地方宣傳維新思想。之後,光緒帝啓用康有爲等,史稱戊戌變法(百日維新)。雖然,公車上書和戊戌變法都先後失敗,但是維新思想從此喚醒和激勵了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救亡圖存,在中國近代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公車上書的影響:是維新派登上歷史舞臺的標誌,揭開維新變法的序幕,也是中國羣衆的政治運動的開端。公車上書的意義:“公車上書”標誌着醞釀多年的資產階級維新變法思潮已發展爲愛國救亡的政治活動,對社會的影響和震動很大,康有爲從此取得了維新運動的領袖地位。

洋務運動

(1)背景:

①19世紀50—60年代,清政府面臨內憂外患,統治出現危機。

②清政府內部洋務派的`形成

(2)根本目的:維護清王朝統治

(3)時間:19世紀60---90年代

(4)洋務運動的主要內容:

①前期興辦軍事工業:以“自強”爲旗號:第一家----曾國藩創辦的安慶軍械所,標誌着中國近代工業的起步。規模最大--------李鴻章創辦的江南製造總局

②後期興辦民用工業:以“求富”爲旗號:開平煤礦------第一個使用機械開採的煤礦;輪船招商局------標誌着中國新式水運業的誕生

(5)評價:

①沒有達到“自強”“求富”的目的,甲午中日戰爭失敗宣告了洋務運動的破產

②對我國早期現代化起推動作用

③在客觀上既刺激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又對外國經濟勢力擴張起了一定抵制作用.

辛亥革命

一、背景:《辛丑條約》簽訂後,清政府成爲“洋人的朝廷”,中國完全淪爲半殖民地。

二、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鄒容、陳天華、章炳麟)

三、領導力量:資產階級革命派

四、性質: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五、準備:中國同盟會的成立和“三民主義”思想的確立

1905年,孫中山聯合革命力量在日本東京成立中國同盟會。其革命綱領是:驅除撻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它是中國資產階級提出的比較完整的革命綱領。機關刊物是《民報》

“三民主義”有新舊之分,舊“三民主義”即“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它是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

新“三民主義”即“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它是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思想基礎。

六、高潮:武昌起義和中華民國的建立

1911年10月10日,革命黨人在湖北武昌發動起義,攻佔漢口和漢陽,辛亥革命取得初步勝利。

1912年元旦,獨立各省代表在南京選舉產生了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制定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選舉了孫中山爲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中華民國正式成立,並確定1912年爲中華民國元年。

七、結果: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辛亥革命失敗。

八、辛亥革命失敗的原因:

(1)根本原因:中國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妥協性。

(2)其它原因:帝國主義的破壞;沒有充分發動羣衆。

九、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我國的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十、認識:中國資產階級不能領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