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查房帶教老師總結

總結是指對某一階段的工作、學習或思想中的經驗或情況進行分析研究,做出帶有規律性結論的書面材料,它可以給我們下一階段的學習和工作生活做指導,快快來寫一份總結吧。你想知道總結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教學查房帶教老師總結,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學查房帶教老師總結

首先感謝校領導給我這個機會,能和大家一起探討關於師徒結對的問題。二中新老教師之間能形成這種教學關係,這是我們每個二中人的幸事。我接觸到的很多學校都沒有這種關係。對新同志而言,剛工作不知如何上講臺,如墜五里霧中(即使曾經實習過,有很多工作也是初次接觸,更何況有些同志是非師範專業畢業,就更有必要結對);對老同志而言是一種優秀資源的浪費、流失。所以我們師徒雙方都應感到自豪和榮幸。

我本人從十八歲來到二中,是“衆裏尋她千百度”般的自己尋找學習的長輩,一直有“走白專道路”“跟着老教師後面聞香風臭氣”的美稱,我拜師是在85年第一次教師節上,在人民大會堂,向我校語文特級教師常康老師拜的師,。那已是我工作十多年之後的事了。今天的年輕教師不必有這種擔心,沒有人再會對你聽老教師的課指手劃腳,評頭品足了。

但是師徒究竟是一種怎樣的結合形式,分寸、尺度的把握該怎樣確定,值得我們大家探討。我看到有些師傅對徒弟的熱心幫助,有板有眼,筆記是一樣的,例題是一樣的,甚至說話的腔調、語氣都如出一轍;還看到一些徒弟,將師父的教案原封不動地拿去照本宣科,在這裏我沒有權力指責某種做法的對錯。但是起碼要避免兩種傾向或說兩個極端:一是大包大攬,管得過碎、過細、過於刻板,束縛了徒弟,使之不能自由釋放;二是大撒把,根本不管,使徒弟無任何章法可循。

我只想談談我的師徒結對觀。我的想法僅限於個人見解,而且語文學科本身的靈活性決定了它的教法的隨意性,不那麼嚴謹。所以師徒之間的關係也是鬆散的。

我想談兩大方面問題。

(一)我做師傅的指導思想是:

就師傅而言:

年輕人思想活躍,接受新事物快,決不要將他們的思想束縛在一定的框式之中。我自己講課屬於心血來潮型的。學生是在不斷變化的,教材也在不斷變化。在我想到的教法中從沒有重樣的,我也不去參考別人怎麼上這種課,只要自己感到學生的積極性可以調動起來,可以完成自己的教學設想就開始操作,比如20xx年4月上《米洛斯的維納斯》那節全國性的研究性學習課,學校各科老師都有來聽課的,那時對“研究性學習”也不是非常明確,只是在理論上看了一些材料,課上下來,有說好的.、說有啓發性的、有說還存在問題的,對於這些看法,我一一總結,在下一次課中不斷改進、完善。我想,我自己比年輕教師多的也只是教齡上的長度。我這裏不是假謙虛,新教材的變化、新課標的即將實施,我們就是邁着大步緊趕,也還是有跟不上時代要求的可能。所以,我們沒有必要將自己的課視爲金科玉律,讓徒弟一字一句,一點一滴模仿下來。

就徒弟而言:

徒弟是我們教育界的新鮮血液,帶着時代的最新信息,自己最鮮活的教育構想,沒有必要非要按照某種老套路教學。但是我在這裏要強調的是,徒弟對老教師的尊重是必不可少的,要勤提問、多探討。(我常講給年輕教師和學生的一句話是:問,一時糊塗;不問,一生糊塗)況且語文課本是教無定法。正如鄧小平所言,不管黑貓白貓,只要學生喜歡上你的課就達到了教學目的。

另外,初入學校的新教師和教過三年國中繼續上高中的徒弟在帶法上還是有區別的。帶剛進校的教師徒弟要做到有板有眼,從基礎抓起。諸如:板書設計,教案寫法,教學語言,教態;教學過程設計;臨時出現問題的處理辦法;師傅要抓得比較細密,要嚴格。體現“手把手教”,就像我們教初、高一的學生。(我這裏講的原則多是針對教過國中三年的徒弟而言)

(二)我的具體做法是:“三不”“三提供”原則。

三不:

1、不強求聽課;怕自己的想法、做法制約了年輕人的設想;

2、不檢查教案;相信他們會經過自己的鑽研有更新的見解;

3、不給現成教案;不是留一手,這裏有一個尊嚴的問題。要互相尊重。

三提供:

1、備課提供總體原則綱要;集體備課、個別備課時將課文中該講的都明確提出,重點難點、考試的點等等,不留“問題”,避免新教師出現科學性錯誤,所以備課要細,要充分。至於板書怎樣設計,問題怎樣提出,新課怎樣導入屬於自由發揮部分,都不作統一要求,新教師應該結合自己的班級,教學實際情況逐漸摸索,形成自己的風格。

2、做課、講解提供翔實資料;除帶徒弟外,作爲組長我還有指導青年教師上公開課、參加區教研任務,我的想法是要大膽放手讓年輕人鍛鍊,給他們機會。俗語說“初生牛犢不怕虎”正是因爲年輕,她們有老教師所不具備的闖勁,有敢拼敢打的衝勁,師傅的任務是做好後援工作,做好準備工作,徒弟上陣時助推一把,她的成功就是你的喜悅。

比如:前年陳惠蓮在區裏做的“戴望舒詩歌鑑賞”課;那是她做我的徒弟第二年,我們協商主動向區裏提出做的課。做課後受到好評。

去年陳惠蓮、楊柳燕合作爲全區教師做的外國文學現代派作品介紹;這是區里布置給二中老師的任務,我們都是第一次接觸新教材,但這“堅硬的稀粥“還是被我的徒弟和年輕教師攻下來了。

去年成穎在區裏做的《閨塾》研究課;也是我向成穎提出的挑戰,劉智清做完“示範校”公開課後,我問她敢不敢在區裏做一節課?她答應後,我們向區裏發出邀請。凡跟着我的徒弟和年輕教師,都有一個共同的感受,就是累。課要自己備,資料要全看,活動要搞,做課後還要寫出論文。

徒弟、年輕教師每次做課時,我都提供大致框架、思路,並將手頭可參考的書拿出來,供她們研究使用。這時師父的職責、任務應定位在儘快使年輕教師成長、成熟上。我認爲師傅不要總是“帶”,不要讓她們感到自己像小媳婦似的亦步亦趨,師父要提供機會促使她們儘快成長。“人無壓力輕飄飄”,現在的青年教師起點高,悟性強,壓一壓促一促,會很快從未知走向已知,走向成熟。

3、平時提供全方位諮詢;我向徒弟和想聽我課的青年教師常說的一句話是,聽課不是主要的,要多探討,多鑽研。教師在課上講的一節課,下面不知要看多少本書,經過幾年的修改。僅以剛開學講的初、高中起始課爲例,過去沒有《語文基礎知識手冊》時,一堂課要向學生介紹古今中外100種圖書。講初、稿中銜接,不僅要知道高中講什麼,還要知道國中講了什麼,教師講的例子要順手拈來,是所有學生熟知的,這是功底,這是積累。是聽一節課所學不來的。徒弟要做有心人,在探討之中不斷積累,不斷摸索,不斷豐富。

師徒結對的意義在於要將師父的經驗傳給新一代,徒弟在師傅的帶領下迅速成長,少走彎路,教育就是這樣一代一代將接力棒傳下去,二中的榮譽也就在這傳遞中再添輝煌。

最後我想借用一位高僧的話結束我的發言:

“通過我的手指,你可以看到月亮;但你最終看到的不是手指而是月亮”。我所講的不過是一孔之見,希望能夠符合領導的意圖和大家的期望;也期待着我們所有的師傅都能做合格的、有特色的指向月亮的手指;所有的徒弟都能沿着師傅引導的途徑最終到達夢寐以求的月亮――我們的教育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