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講壇觀後感9篇

看完某一作品後,這次觀看讓你有什麼領悟呢?爲此就要認真思考觀後感如何寫了。那要怎麼寫好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百家講壇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百家講壇觀後感9篇

百家講壇觀後感1

三國是一個風雲變幻,滄海橫流,英雄輩出,令人神往的時代,不知多少蓋世的英雄在那裏大顯身手,叱吒風雲,正可謂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那裏有天下紛爭,羣雄並起;有英雄豪傑,君主謀士;有文韜武略,氣貫長虹;有兒女情長,肝膽相照。三國給一代又一代人以英雄的豪邁,每當我們看到趙雲單騎救主,諸葛亮火攻赤壁,張飛在長阪坡那聲驚天一吼,在我們內心升騰的是無限的敬佩與正義感,我們從三國中看到了戰爭,看到了俠客,看到了謀士,我們成醉於其中......可是,我們不曾思考,也不曾問自我:“歷史爲什麼會如此發展諸葛亮爲什麼要選擇劉備袁術爲什麼最終會餓死於長亭”三國在帶給我們驚喜的同時,也帶來了諸多疑問......

然而,一位學者跳了出來,他用現代的眼光爲我們解讀了三國的歷史,雖然不必須正確,但他仍被廣大民衆所理解和歡迎,正如他自我所講的那樣:“這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這是一段撲朔迷離的歷史,這是一些引人入勝的故事,這是一個津津樂道的話題。正史記錄,野史傳說,戲劇編排,小說演義。”他使更多的人對三國這段歷史產生了興趣,也是更多的人對中國的歷史和文化產生了一種新的理解角度,許多人恍然大悟:原先歷史也能夠這樣讀!這個人就是易中天,而他作品名爲《品三國》。

易中天,一個六十多歲的老頭,從《百家講壇》走出來的文化名人,在他如日中天的時候,收到的評論大多是溢美之詞,如五月槐花,香氣飄飄。在網上,竟然有網友放出話來:嫁人就嫁易中天!當然,易中天的魅力也着實讓人着迷,他的文才,他的口才,他性格的溫厚,他口碑的甚佳等等這些都能夠從他的作品中反映出來。比如他爲了形容項羽是婦人之仁,對虞姬和自我的戰馬十分有情意,他就說:“項羽真是太有人情味了,太招女孩子愛了,恐怕那時的女孩子嫁人要嫁項羽這樣的了。”一部作品讓我們看到了魅力十足的易中天,當然也有不一樣的看法,於是,衆多熱門話題再次被放到檯面上被人們熱烈討論着,品味着。

從此,三國不再只爲史學家和軍事家所津津樂道,更成爲老百姓茶餘飯後的話題,並且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異常是各公司的老闆,CEO,以及那些想做一番事業的人也紛紛參看。據一些例子,在曹操事業剛起步時,他的用人策略和處理人際關係的方法就值得我們去借鑑和思考。曹操提出瞭如下政策:1名至實歸,更重實際。2德才兼備,唯纔是舉,3重用清官,不避小貪4......這些政策時隔20xx年仍未許多專業人士所採用,《品三國》讓我們認識到三國時期的歷史價。

百家講壇觀後感2

利用這個假期,我觀看了韓田鹿教授的《百家講壇》之《大話西遊》。它主要講的是關於孫悟空出世、鬧天宮、取經等一切事情,以及他對它們的想法、見解。

我這次看了其中一個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孫悟空出世。

首先,他出生的石頭很特殊,包含了各種生活中具有特殊意義的數,如三百六十五(天),二十四(節氣)等。而除了孕育他的石頭神奇外,他也同樣很神奇。說他是卵生,因爲是從石頭裏迸出來一個石卵;說他是胎生,因爲他是從卵中一下就爬了出來,沒有經過孕育。所以他就是卵生加胎生。爲什麼會這樣呢?這是因爲石頭上蘊含着九宮八卦,其實就是九竅八孔。而有九個竅,是胎生;有八個孔竅的,是卵生。

而爲什麼孫悟空是石頭縫裏迸出來的呢?這是因爲一則來自上古時期的古老的傳說:大概講的是大禹治水,要疏通水渠,於是就變作一個大熊挖。挖到中午,大禹餓了,忘了自己是一隻熊,去管妻子要吃的。妻子看見了大熊,馬上就跑,而大禹就一直追。妻子懷着孕,馬上就生了,又跑不動了,於是便化作了一塊石頭。大禹生氣了,於是喊:“還我兒子!”石頭竟然應聲裂開了,出來了他的兒子,也就是衆所周知的夏啓。可見,這並不是作者杜撰、突發奇想出來的。

人類和石頭很有緣。毛澤東有一首《賀新郎·讀史》,在開頭提到:“人猿相離別,只幾個石頭磨過,小兒時節。”可見石頭對我們的重要性。而它的歷史也是源遠流長。任何動物最重要的差別在於人會製造工具,而動物不會。而石器是人們最早使用的工具。現在我們家裏也有玉石,有的人甚至有鑽石、金剛石等,這些其實都是石頭。這說明,孫悟空出世背後其實有深厚的文化淵源。

真正的本領在後面。他獨自到瀑布後去探險,找到了水簾洞。如果當時你在場,你可能會覺得如果我要去,就也可以當王了。但是有一個關於哥倫布的故事。有一天,他爲他發現新大陸慶功時,有一個人說:“如果換我,我也可以發現!”但哥倫布什麼也沒有說,卻拿出一個雞蛋。他說:“誰能把這個雞蛋立起來?”每個人都試了試,都不行。他把雞蛋往桌子上一戳,就立了起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別人做過的事情,都會成功;但不要小看別人,因爲你不是那第一個做的。所以不要因此大肆放言說:“我也能做!”

這個節目使我知道了很多從書中得不到的信息,更加深刻剖析了西遊記的內涵,讓我重置我對《西遊記》的理解,從更深的角度瞭解了《西遊記》更深刻的含義。我熱愛這個節目!

百家講壇觀後感3

記得去年暑假觀看過一部電視劇《穆桂英掛帥》,令我對貌美如花而且能文能武的穆桂英佩服不已,同時也對楊家將第一代楊業的夫人佘太君等楊門女將心生敬畏,這令我對歷史上“巾幗不讓鬚眉”也有了一個新的認識。

劇中說,北宋年間,宋遼征戰,楊家將奉旨統領宋軍保家衛國。穆桂英乃北漢名將穆羽之女,嫁給楊家將第三代楊宗保後親自跟隨楊家衆將到邊關御遼,在幾經周折下奪得帥印,帶領宋軍擊退遼軍,取得勝利。

但在此次觀看了《百家講壇》後,令我重新瞭解了楊家將。首先,正史之中並沒有記載楊業的夫人是何人,但一些文人便認爲佘太君的原型是宋將折德扆的女兒,“折姓”音同“佘姓”,或許“佘太君”就是由這位折德扆的女兒轉變而來。再說穆桂英,劇中說她嫁給楊家將第三代楊宗保,並生下兒子楊文廣。但在真實歷史上,並沒有“楊宗保”這個人,而楊家將第三代也不是別人,就是楊文廣。原來由於楊文廣和他父親楊六郎(楊延昭)的年齡相差將近50歲,所以文人們便在其中間添進了一個“楊宗保”。那既然沒有“楊宗保”這個人,又是否有“穆桂英”這個深入人心的角色呢?如果有,她又是否嫁給了楊家將第三代楊文廣呢?正史之中,楊文廣的夫人也沒有任何記載,但是,楊文廣有一個堂兄叫“楊琪”,他倒有一個夫人“穆容氏”。但當今我們熟知的“慕容氏”是一個複姓,此“慕”非彼“穆”,或許,穆桂英的原型便是她。最後,歷史上有沒有楊門女將呢?記得1998年有一部電視劇叫做《穆桂英十二寡婦徵西》,講壇中給我們分析了,楊業有幾個兒子,都不是同時戰死的,即使把楊家所有的媳婦加起來,也沒有十二個,所以即便我們再怎麼湊也湊不成十二個寡婦。

記得講壇中的講者說過:“民間敘事,演義傳說,只要我們深入、細細地推敲、琢磨,好多東西都經不起仔細地研問。”這句話引起了我的深思:平時看的許多歷史小說,都以爲自己懂得許多歷史,歷史課上也不怎麼聽,直至考試落敗,才肯認真去學。現在才發現自己懂的不過是那麼一點皮毛,和正史根本擦不着邊,只有瞭解正史,纔是真正的本事。現在許多古裝劇都篡改了歷史,裏面出現了許多歷史上根本不可能出現的畫面,所以單看電視劇就想了解歷史絕對是不可能的。

如果我們女生能好好努力,說不定能把穆桂英“巾幗英雄”這個形象變爲現實。

百家講壇觀後感4

在這個假期裏,我在電視這個萬千世界裏觀看到了一個使我受益匪淺的節目——《百家講壇》。這個節目是由錢文忠教授主持的,解說了《三字經》中的奧妙。其中,我觀看了第5集,這集是講孝和悌是一種什麼樣的東西,它們能起到什麼樣的作用。錢教授說:“百善孝爲先,孝敬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尊老愛幼是人的本分。”

古往今來,都有很多兒女都很孝順父母,在這個節目中,錢教授告訴了我們一個感人的故事:《二十四孝》裏的黃香在九歲的時候,就非常孝順父母了。在炎炎夏日裏,爲父親扇涼枕蓆;在天寒地凍的時候,黃香躺在父親的牀上爲父親溫暖被褥,父親睡在暖洋洋的牀上,小黃香卻渾身冷冰冰的,他真懂事啊!做人除了有孝心之外,還有一樣重要的是“友愛兄弟”,《三字經》裏的孔融讓梨的故事大家一定都聽過,小孔融四歲就學會禮讓和孝悌,學會把好的給別人,把壞的給自己,令人動容。看了這個節目,我懂得了一個道理:孝和悌是永恆的,不會隨時代的變遷而變遷,它應是人人都具備的東西。這時,我回想起平時在生活中老和別人斤斤計較,什麼事都不讓別人,傷了人家的心!從今以後,我要孝順父母,關愛他人,做個新一代的小黃香!讓我們做個有愛心和孝心的人吧,只要你是一個這樣的孝道之人,那麼你就會擁有用不盡的財富!另外,要多看一些有意義的電視節目,那麼你一定會懂得很多的人生哲理!百家講壇觀後感7

前幾天,我看了一期百家講壇。講的是畫家徐悲鴻與蔣兆和,系列節目《寫實徐悲鴻》第四集《畫壇伯樂》。蔣兆和是一位畫家,祖籍湖北麻城,生於四川瀘州;原名萬綏,1904年生,自幼家貧。通過努力後成爲現代人物畫大師。他在傳統中國畫的基礎上添加了西洋畫的手法使畫出來的畫栩栩如生,使人看了心曠神怡。1920年,蔣兆和來到上海,他爲一家公司畫廣告。後來他認識大畫家徐悲鴻。蔣兆和像徐悲鴻學畫畫。通過徐悲鴻的教導,蔣兆和漸漸地離去了畫廣告畫的豔俗之氣,把西畫與中國畫融合起來。蔣兆和與徐悲鴻創建了“徐蔣體系”,成爲一代大師。百家講壇中談到他畫畫的畫經常是用人模,也就是一個人站在那裏,做出動作,畫家去畫。這樣的畫雖然十分好看,但是看這種畫看多了會覺得比較呆板,沒有創新。徐悲鴻也意識到了這一點,纔有了後面的“三薦黃胄”。看了這期百家講壇我學到了許多:做事要有上進心,要向別人學習,要不恥下問等等。但是,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要學會創新,不要循規蹈矩,總走一條路。

百家講壇觀後感5

今天看了百家講壇曾仕強先生讀易經,雖只是部分片段也足以讓人收益終生,曾仕強是國學大師,他對易經的瞭解不是我輩可以啓及,但我有一些感受結合近年學習哲學一些心得在這裏對於老先生的觀點想提出認同,提出異議。

恐要見笑。一:是陰和陽的問題,曾先生以計算機的0和1加以比較論述,我認爲是非常正確,並且本人前些時間也以相同觀點和同事談及,只可惜同事都是對思想漠不關心的工人,只當時對風而言了,曾先生的觀點恰與我的觀點相同,讓我內心平添了許多自信。引用曾仕強百家講壇素質教育探索發現奧斯卡陳安之餘世維易經言"陰陽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主兇吉",陰爲虛''陽爲實''其中包含了對自然萬物的形成現象的理解。

而計算機是由0和1爲基本構成單位,0和1之間的不同組合形成數據鏈演化爲程序,發展構成了我們現在的數字光影虛擬世界。這恰恰印證了易經的陰陽互補不可或卻的哲學理念。二:就是曾仕強的"持經達變"的理念,使我收益良多,這就是"保持原則,適時改變"曾先生說:"我們不一定要相同,但要彼此互相尊重"其中重要對"中"展開論述,"中庸就是恰倒好處,就是合理",中和的"中"的立場也就是要始終保持正確的''辨證的觀點。對此本人也嚴重同意,這是用於人際交往四海皆准的道理。引用曾仕強中文博客-百家講壇素質教育探索發現奧斯卡陳安之餘世維而對於曾先生對"經"的解釋小我不得不說些個人的看法,那就是不變與變的問題,曾先生說"經"是永恆不變的東西,就以我前數年學習辨證唯物的經驗來看,世界是沒有永恆不變的事物的。

不變是相對的,之所以說"不變"是爲了比較"變","不變"是變的參照物而以。不是不變而是相對我們的時間價值觀的不變。所謂的"不變"只是慢慢在變,是量變現象,實際它是不斷在變化,只是到形成"質變"的時間較爲漫長而已,比方說,地質的變遷就經歷了無數萬年,不是我們以現實人生的標準可以痕量經見的。其他對於曾仕強提出的"謙卦"等等問題我一部分表示贊同,一部分限於學識不很理解,今後會在學習的道路上繼續發問。

百家講壇觀後感6

三國是一個風雲變幻,滄海橫流,英雄輩出,令人神往的時代,不知多少蓋世的英雄在那裏大顯身手,叱吒風雲,正可謂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這裏有天下紛爭,羣雄並起;有英雄豪傑,君主謀士;有文韜武略,氣貫長虹;有兒女情長,肝膽相照。三國給一代又一代人以英雄的豪邁,每當我們看到趙雲單騎救主,諸葛亮火攻赤壁,張飛在長阪坡那聲驚天一吼,在我們內心升騰的是無限的敬佩與正義感,我們從三國中看到了戰爭,看到了俠客,看到了謀士,我們成醉於其中......但是,我們不曾思考,也不曾問自己:“歷史爲什麼會如此發展?諸葛亮爲什麼要選擇劉備?袁術爲什麼最後會餓死於長亭?”三國在帶給我們驚喜的同時,也帶來了諸多疑問......

然而,一位學者跳了出來,他用現代的眼光爲我們解讀了三國的歷史,雖然不一定正確,但他仍被廣大民衆所接受和歡迎,正如他自己所講的那樣:“這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這是一段撲朔迷離的歷史,這是一些引人入勝的故事,這是一個津津樂道的話題。正史記錄,野史傳說,戲劇編排,小說演義。”他使更多的人對三國這段歷史產生了興趣,也是更多的人對中國的歷史和文化產生了一種新的理解角度,許多人恍然大悟:原來歷史也可以這樣讀!這個人就是易中天,而他作品名爲《品三國》。

易中天,一個六十多歲的老頭,從《百家講壇》走出來的文化名人,在他如日中天的時候,收到的評論大多是溢美之詞,如五月槐花,香氣飄飄。在網上,竟然有網友放出話來:嫁人就嫁易中天!當然,易中天的魅力也着實讓人着迷,他的文才,他的口才,他性格的溫厚,他口碑的甚佳等等這些都可以從他的作品中反映出來。比如他爲了形容項羽是婦人之仁,對虞姬和自己的戰馬非常有情意,他就說:“項羽真是太有人情味了,太招女孩子愛了,恐怕那時的女孩子嫁人要嫁項羽這樣的了。”一部作品讓我們看到了魅力十足的易中天,當然也有不一樣的看法,於是,衆多熱門話題再次被放到檯面上被人們熱烈討論着,品味着。

從此,三國不再只爲史學家和軍事家所津津樂道,更成爲老百姓茶餘飯後的話題,而且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特別是各公司的老闆,CEO,以及那些想做一番事業的人也紛紛參看。據一些例子,在曹操事業剛起步時,他的用人策略和處理人際關係的方法就值得我們去借鑑和思考。曹操提出瞭如下政策:1名至實歸,更重實際。2德才兼備,唯纔是舉,3重用清官,不避小貪4......這些政策時隔20xx年仍未許多專業人士所採用,《品三國》讓我們認識到三國時期的歷史價。

百家講壇觀後感7

百家講壇之百家姓這一部中,復旦大學教授錢文忠向我們解讀中國一本人人皆知的書————《百家姓》。

《百家姓》中記載着我們中國上百個姓氏,而錢教授就是向我們解讀每一個姓氏的起源,而讓我感受最深的就是《百家姓》中的嚴華金魏姓的那一集。

“嚴”是我的姓氏,一直以來,我都想知道嚴姓的起源,當我看完這一集時,我心中的謎團終於被解開。

嚴姓的起源有幾種說法,最廣爲流傳的是出自莊姓的說法。《史記》雲:「楚之先,出自顓頊高陽氏。黃帝生昌意,昌意生顓頊,顓頊生稱,稱生卷章,卷章生重黎,因其能光融天下,帝嚳命曰祝融。重黎死,其弟吳回繼爲祝融,吳回生陸終,陸終生季連。季連,羋姓,楚乃其後也。周文王時,季連苗裔鬻熊事文王,成王時,封鬻熊之後熊鐸於荊蠻之地,建楚。」 楚第六位國君莊王后代以諡爲姓,始有莊。 東漢莊光避明帝諱,改爲嚴姓。

此外,其他幾種說法有:

1、戰國時代時,秦國昭襄王任嚴君疾爲相,封他於蜀郡嚴道縣(今四川滎經縣),號嚴君,故以邑爲氏。

2、據《姓考》記載,古代有嚴國,國人以國名爲氏。

3、據《晉書》記載,五胡十六國時後燕有丁零人以嚴爲氏。

4、少數民族中滿、彝、土、錫伯、朝鮮等族皆有嚴姓。

“莊”與“嚴”兩個字,經常被連在一起使用,表示一種無比肅敬的意思。

莊嚴二姓 關係親密,奇妙的是,以這兩個字來表示的姓氏,實際上也有十分密切的關係——有的嚴姓是莊姓改來的,所以有一部分姓嚴的人,根本就和莊姓是一家人,二姓之間的關係,真是親密萬分。

莊、嚴二姓的'奧妙關係是這樣形成的:據《正字通》的記載,漢明帝的名字叫做劉莊,按照當時的習慣,爲了避諱天子的名字,一些本來姓莊的人,像名滿四海的一代高士莊光和大學者莊忌等,都改姓爲嚴,變成了後世大家所熟知的嚴光和嚴忌。據說,這兩位當代名人改姓爲嚴之後,許多姓莊的人都紛紛仿效,就此以嚴爲姓。至於他們在決定改姓的時候,爲什麼不用別的姓,而要採用嚴字,後世推測,大概也跟莊、嚴兩個字經常被連在一起使用有關係。

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然而姓氏正是我國文化中的一顆閃亮明珠。爲了讓我國文化永遠明亮,需要中國人不斷探索、不斷追求······爲了着一目標,讓我們加油、加油、加油!!!

百家講壇觀後感8

觀《百家講壇之向諸葛亮借智慧》有感 百家講壇,壇壇都是好酒,又是一罈陳年老酒奉獻給了廣大觀衆,這壇酒度數略高,因爲趙玉平博士結合的是職場,不過還是酒香瀰漫,作爲學生的我仍然受益匪淺,如坐春風,百家講壇之向諸葛亮借智慧觀後感。 趙老師巧妙運用諸葛亮的素材,生動精彩講故事,深入淺出說人性,幽默搞笑講道理,循序漸進道職場,把諸葛亮的大智慧娓娓道來,讓我在笑聲中學到了職場中的黃金法則,把古代版的工作法則給我們展現地淋漓盡致,把老闆與職員的關係分析的入木三分,讓我們在如今競爭激烈的精英社會學到了一點爲人處世的道理,每每看到大學生畢業的季節,看到那600萬待業者一起爲自己找老闆的時候,自己總有一種擔子壓在心頭,想想自己幾年後在茫茫人海中求職的情景,不禁有一種不可言喻的酸楚,正如趙老師所說:“喝着咖啡吃大蒜還就着一瓶老陳醋,有苦有辣還有點酸”,觀後感《百家講壇之向諸葛亮借智慧觀後感》。因此在看到趙老師的講座時,我情不自禁有一種如飢似渴的感覺,千百年來諸葛亮已經成爲華夏民族的大衆偶像,趙老師給我們借的大智慧,正如旱地裏的麥苗正逢甘霖,這一“借猶如諸葛先生20xx年前借的東風,不愧趙老師把諸葛亮分析的是清清楚楚,把我們祖先們智慧的結晶又一次打包奉獻在我們面前,雖然如今的中國大地已經物是人非但是先哲的智慧,我們仍然需要學習,趙老師就是偉大的傳播者,他爲我們麻辣說三國,讓我們踏着先哲的智慧足跡,繼續發揚光大,這是我們需要的也是我們的義務。 我希望趙玉平老師能夠繼續向那個英雄輩出的時代借智慧,爲如今在激烈職場競爭的求職者奉獻您的智慧。 歷史上的諸葛亮和小說中的諸葛?是兩個人。

經過歷代說書人的加工,小說中的諸葛亮身上凝結的是千百年來中國人樸素的智慧,而諸葛亮正是這種智慧的化身。亮點在於依託諸葛亮這個小說人物來講管理學。採納了《三國演義》中人們耳熟能詳的主要情節,通過這些情節來分析中國傳統智慧中的管理學經驗。爲今天的讀者作出解讀。從職場哲學的角度看《三國演義》,不啻爲另闢蹊徑。作者風趣幽默、妙語如珠,是百家講壇的上乘之作。古往今來,諸葛亮都是智慧化身代表,每個人期望能有他那樣的睿智,果斷;每個人期望成爲教育家,軍事家;但是在這紛繁複雜的當代社會,誰能給我們簡潔的指導,誰能幫助我們清晰認識自己?趙玉平博士用幽默的語言給了我們答案,讓我們輕鬆的充實自己,武裝自己,把自己最大的潛能挖掘出來,無論是我們是求職還者還是管理者都閃出金子的光亮。諸葛亮的神化版,其實是集分裂人格的才華與不安感,憂鬱人格的替別人着想,強迫人格的責任感,歇斯底里人格的辯才與一身。 集大成者,非諸葛軍事莫屬也。

百家講壇觀後感9

週末臨回深圳前,坐電視機前,陪父母看電視,廣告調臺,調至一臺,正在播放《百家講壇》,而且講的是《水滸傳》中西門慶跟潘金蓮怎麼走到一起的?講的真是好,分析的透徹。

西門慶跟潘金蓮見面後,彼此心裏都只是產生好感。西門慶就請王婆幫忙。這王婆是什麼人呀!唯利是圖到沒有底線和原則。又有着老經驗,藉着自己的經驗,一切以金錢利益出發。

王婆想的是,要從西門慶這兒,拿到許諾的二十兩銀子?心裏就盤算開了。王婆讓西門慶給她買些綢布等材料,王婆列出清單,全部是給自己做壽衣的材料。然後告訴西門慶,買這些壽衣布料是想借着請潘金蓮幫忙做壽衣,然後還讓她每天到我家裏來幫我做,不能拿回家做;邀請她到家裏來,第一天她來我家幫我做壽衣回去;第二天還來,第二天我就準備水果、甜點給她吃,她吃了東西回去肯定跟她丈夫武大郎說,他丈夫武大郎,那是個憨老實的人,一準叫她把吃的食物錢兩送過來。不送錢,就沒戲,送錢,就有戲。你第一天、第二天你別來我家,第三天你來,裝作碰巧來我家,然後就對潘金蓮真心讚美、甜言蜜語。我就叫着你臨時作陪,一起吃飯;我出去買酒、買菜,如果她不走,就有戲;這個時候是你跟他單獨相處的時候,你就繼續誇她,說什麼都誇,說到她丈夫,武大郎,你也誇;待我買酒回來,大家一起吃了;酒桌上,我故意以補酒走開;你故意把筷子弄掉地上;撿筷子時,你故意捏她腳一下,她若把腳拿回去了,就沒戲,她若沒動,你撿起筷子就跟她表白。

王婆這一系列的思路,被解說者列出了幾點:

1、製造理由,做壽衣。

2、安排主場,到王婆家做壽衣。

3、安排酒飯(先以水果、甜點試探,吃了送錢來,我不收,她幫忙做壽衣我也沒給錢,鎖住她每天必須到我家來幫我做壽衣)。

4、製造偶遇,你第三天到我家來。

5、讚美優點。

6、做客請東。

7、臨時坐陪。

8、同桌飲酒。

9、單獨相處(藉口酒不多了,出去補酒)。

10、臨門一腳(先試探,後表白)。

當西門慶跟潘金蓮表白成功後;王婆一腳踢門進來,指着西門慶和潘金蓮說他們是狗男女,西門慶當然知道王婆是故意說的,潘金蓮不知道呀!跪下求王婆,別說出去,王婆說:那可以,那你以後每天都到我家,侍候好西門慶大官人。看看,這王婆的最後一步就是鎖住潘金蓮每天必須到她家陪西門慶;王婆再對西門慶說:你答應我的事兒可要兌現,西門慶連聲答應到:答應你的錢和答應你的事兒,全部兌現。

看看王婆這安排的緊密周全。潘金蓮能跑掉嗎?一步步把潘金蓮帶進答應西門慶的事兒上。厲害呀!王婆!這分析環環相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