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成一棵樹》讀後感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站成一棵樹》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站成一棵樹》讀後感

《站成一棵樹》讀後感1

今天,媽媽給我買了一本書,是一本最佳少年文學讀本,叫《站成一棵樹》,這本書收錄了中外歷史上一些優秀的少兒文學作品,這些文學作品觸及了關於同年人生、人性、社會、命運等最基本的價值命題,其中最讓我感觸的是《沒有第二次選擇》這篇文章。

文中主要講幾個學生向蘇格拉底請教時間的真諦。他讓學生在這片林子裏摘一個最大最好的果子,不許走回頭路,不許做第二次選擇。同學們都出發了,蘇格拉底在林子的另一端等着他們,同學們沒一個完成任務的,學生們都想讓蘇格拉底再給他們一次機會。蘇格拉底搖了搖頭說:"孩子們,沒有第二次選擇,人生就是如此啊!錯過了就沒有第二次。”

是啊!人生就是如此,我們只能一路向前。選擇的遺憾似乎是人生不可避免的悲哀,但換一個角度看,人生又何嘗不是因爲這種不能彌補的遺憾而變得珍貴呢?

對啊!人一旦錯過了,就沒有第二次。

《站成一棵樹》讀後感2

放假時,媽媽給我買了一套《最佳少年文學讀本》。這套書共有三本,這是其中的一本叫《站成一棵樹》。書分爲“故事裏的社會和人生”、“什麼力量讓我如此感動”、“童年的意味”、“老人與孩子”、“我們的親情,我們的故鄉”等幾個章節寫的。

這本書不是小說,而是把各種優秀的文章分類別放在不同的“單元”裏。其中最讓我百看不厭的就是“老人與孩子”單元中的一篇文章,名字叫做《老人的黑帽子》。

這篇文章主要內容是:有一個沒有父母、沒有家的孩子在街頭被人欺負,這時路旁走過一個孤獨的沒有兒女的老爺爺,他看見孩子這樣受欺負,就替孩子打抱不平,聲稱是孩子的爺爺。爺爺把那一羣壞小子嚇走後,得知孩子從小沒爹沒孃,就希望孩子在每天上學的早上跟他打一個招呼。從此,小孩子會在每天上學時走過一座橋邊,向老爺爺揮手打招呼,老爺爺看到了,就在橋的另一頭揮一揮他的黑帽子。這樣的日子持續了很九,有一天,老爺爺生病住進了醫院,他知道自己活不了多久了,因爲“我”和他住在同一間病房,慢慢地,老爺爺發現孩子在橋頭是可以看到病房這裏的,就讓“我”替他在病房裏揮舞着他的黑帽子。

讀完這篇文章,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我覺得這篇文章故事和情節雖然簡單,可卻又那麼感人至深,雖然只是簡單的問候,卻可以充實彼此空蕩蕩的心靈,讓人體會到人性的美好。我真的好喜歡這些故事啊!

《站成一棵樹》讀後感3

這個寒假,我和媽媽共同閱讀了《站成一棵樹》這本書,書中內容,從詩歌、小說到童話、寓言。分爲13各部分,每個部分都含有不同的題目,題目則概括了這部分文章的主要思想。書中的故事雖短,卻讓我們體味了感恩與感動,讀後感《《站成一棵樹》讀後感500字》。

其中,最令我感動的便是那篇《這麼愛》了。文章主要講了爸爸用完全不同的方式表達對“我”和對妹妹的愛,本來沉默寡言的家庭由妹妹的出世帶給了新鮮的歡樂,“我”也慢慢體會到了父親對“我”的默默關愛,最後父親因工作地點塌方而去世,文章最後妹妹大水的場景也使我們感到一種要落淚的真實的悲傷與感動。

文章語言樸實,情感濃厚,表達了父親深沉而又無私,簡單而又偉大的愛。我想妹妹的那句“這麼愛”,其實也是“我”一直想對父親說的,卻藏在心裏還沒來得及說出的話吧!

文中父親的那一聲聲“兔崽子”,妹妹那紅紅的臉蛋和那句“這麼愛”讓我感觸很深。這體現了父女間濃濃的、相互的、已表達出來的愛。父親對我那唯一溫柔的一瞥和她送給我的那個新書包也讓我有許多感想,這是男人間的鼓勵與關懷!

我的父親不像文中的父親那樣沉默寡言。他親切地叫過我“小鬼”,表揚過我的解題思路;也批評過我做事毛毛躁躁不仔細。他輔導過我的鋼琴,也給我講解過奧數題;請我吃過冰激凌,也陪我一起去滑過雪溜過冰……

雖然方式不同,但本質是相同的;雖然表達不同,但父愛是相同的。我們應好好把握父愛、珍惜父愛、享受父愛,並學會感恩父愛。

《站成一棵樹》讀後感4

面對困難時,你是否會落荒而逃呢?你有沒有想過,你是可以一拼到底的呢?而一棵瘦小甚至枯萎的小樹卻在孩子堅定的信念和照料下,不畏風雨,茁壯成長,成爲了一棵參天大樹。

在漫漫人生中,困難無處不在。在你的一路上佈下坎坷與荊棘,而能讓你走出困境的,只有一種動力,那就是堅定的信念。堅定的信念,只需你繞過坎坷;堅定的信念,只需你拔起長劍砍斷一路的荊棘;堅定的信念,只需你往前邁出一步……這並不是很難,但卻可以讓你做一個勇敢的成功者,獲得一路上所有難忘的經驗。生很容易,活很容易,生活卻並不容易。因爲有太多的難題在我們的面前,使我們束手無策。其實就如書中的小樹一樣,在困難面前百般無奈,最後差點向命運屈服。但是,有一位小女孩卻並不放棄它的`生命,她一再堅持,堅定的信念使她並沒有放棄,也使得小樹也爲之感動,從而面對困難毫無畏懼,終於顯得生機勃勃了。

困難並不一定大於信念,關鍵取決於我們的心態。心態對於信念至關重要。如果你抱着必勝的心態,那麼成功必然是一定的。試着去努力,試着不要一味地放棄與逃避,勇敢地面對自己充滿挑戰的生活。就算是平凡的人生,也能活得五彩繽紛。

若是存滿堅定的信念,就能擁有燦爛的一生。

《站成一棵樹》讀後感5

一本好書無疑就是將小故事孕育於大道理之中。對你而言,你最喜愛的書,它就是一本好書。我的衆多的好書之一是《站成一棵樹——最佳文學讀本》。

當媽媽給我這本書時,它被精心地包在粉紅的、閃爍着小星星,略帶着沁心的香水味道的卡紙裏,我一看便知它肯定能得到我的青睞的好書:它的封面印了好多白色的小花,一個女孩,舉着兩片樹葉,樣子可愛極了。

我輕輕地翻開了它,卻頓時好像生出了一雙翅膀,迫不及待地在字裏行間飛翔。在這裏,我感受到了故事中的主人公見義勇爲的精神,讓我體會到捨己爲人多麼重要;在這裏,我感受到了故事中的主人公與小雞的和諧爭執,我懂得了和平的力量,動物和人應該是平等的;在這裏,我感受到了故事中的主人公的堅持與信念,它告訴我只有堅持,一定能做得最好;在這裏,我感受到了故事中的主人公珊妮太太的愛心,我知道了擁有同情心的美好;在這裏,我感受到了故事中的主人公的不懈的思考,給他的成功帶來的巨大的幫助,我相信遇事要多方面思考,才能避免疏漏……不知怎的,我彷彿變成了他們中的一員,和他們一起分享幸福,分擔痛苦,一起歡樂,彼此安慰……

不用一會兒,這本厚厚的書就被我讀完了,我像飽餐了一頓美食般地嚥了口唾液,把所有的道理和知識全部吞進我的肚子裏,我感覺自己知識大增,充滿力量!

我的好書,帶給我智慧,給予我精神食糧,讓我充實,讓我開心,促我成長,無時無刻地陪伴着我的童年時光,是我一生的朋友!

《站成一棵樹》讀後感6

這本書是很多散文組成的一本書。每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獨特的‘靈魂’,其中令我最印象深刻的是《守着十八個蛋等你》和《老人的黑帽子》了。

在《守着十八個蛋等你》中,主人公和母雞“二給”是一對奇怪的組合,它們之間既是主僕,又是朋友,也是敵人,換句話說,是所有這些關係的某種特殊組合,處於不同的目的,主人公和“二給”之間展開了爭奪雞蛋的鬥爭,最後卻爲了對方,放棄了原本自己最執著的那個目的。其中最令我感動的是:當“二給”知道主人公的了重度營養不良後,毅然放棄了她想當媽媽的念頭,離家出走,並告訴主人公,讓他每天是一個雞蛋,當主人公看到那張紙條後,甘心守着那十八顆雞蛋等着“二給”回來,讓我們有一種別樣的感動。

而在《老人的黑帽子》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老人的慈祥和一個孩子的天真,也許他們是相互依賴的,老人在孩子看來是一個給他溫暖的人,而在老人看來孩子是唯一一個能證明他還有用的人,不幸的是老人得了癌症,在老人去世之前他希望“我”帶着他的黑帽子繼續帶給那個孩子溫暖…

也許是很欣賞這本書,在這本書中再也沒有那些長篇大論,再也沒有那些空虛的文章,也許就是這樣,我才更加如癡如醉的看下去吧!而感恩之心,是人類心田中最美的種子,它發芽之後,開出愛之花,結出果。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懂得感恩的人,一定在心中藏有大愛,並以此關照人,撫慰人,呵護人,愛人。

擁有一顆感恩之心,做一個幸福的人。

《站成一棵樹》讀後感7

《站成一棵樹》實際上是一種社會現象,本書主要記敘了一棵瘦小甚至枯萎的小樹卻在孩子堅定的信念和照料下,茁壯成長的故事。讀完後,我感慨萬分,有許多話想與大家分享。

這本書讓我想起了信念的力量,我們做任何事,只要身懷堅定的信念,併爲之付出努力,就一定會成功!就像文中的那個殘疾的孩子一樣。當你懷着堅定的信念時,你的心中定會有一種動力激勵自己;當你懷着堅定的信念時,面對困難你會毫無畏懼;當你懷着堅定的信念時,你會爲此拼到最後,成爲真正的成功者。因爲堅定的信念會使我們在漫漫人生中克服一路的坎坷、荊棘,活出燦爛的一生。

信念是一種永恆的力量,它支撐了一個人的所有骨幹,讓人有一種用起來與困難作鬥爭,面對挫折依然迎風破浪,展現的是一種魄力,是一種靈魂。有時候我會想,人是爲什麼而活?又是什麼在支撐着人們努力奮發?是這本書給了我啓發,是信念!

四川汶川大地震中被埋在廢墟下100多個小時仍然被活着救出的人們,那個不是憑藉頑強的信念努力着,最後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生命奇蹟,讓人們無不爲之感動、欽佩。反之,一個人若是沒有了信念,即使他活着又怎樣,還不是與活死人無異!

信念給了一個孩子力量來照料小樹,使其茁壯成長;信念讓人民面對地震依然拼死奮鬥,綻放生命的花朵。總之,是信念讓人生更加豔麗!

本書以小樹爲線索,寫小樹實質上是寫那殘疾的孩子。小樹經過殘疾孩子的精心照料,長成參天大樹。殘疾孩子經過母親的精心栽培,成爲著名作家,兩者是何其相似,故事又是何其耐人尋味。這又讓我想起了人與人

之間的互相關愛,正是無私的愛造就一個人的真正精華,把溫馨的種子灑在人心,等待它慢慢發芽。

父母的愛對我們來說,是最美麗的。父母的愛是一顆閃爍的星星,照亮子女的路,父母的愛是一滴滴雨露,滋潤着子女們乾枯的心田,父母的愛是一朵朵芬芳的花兒,散發着愛。我們要心連心,創造出一片愛的天地!

讓我們站成一棵樹,用信念交織的力量來守護自己所珍惜的人,用無私的愛去溫暖需要它們的人。

《站成一棵樹》讀後感8

《站成一棵樹》——在死亡的輪舞中演繹鳳凰涅盤

風打破平靜,泛起層層綠色。

深的沉澱,淺的飛揚。跳躍着的陽光,閃爍着的生命。黃綠、青綠、翠綠、碧綠、黛綠、墨綠,流淌着。載着平靜的歲月,延伸着。

一棵老樹,讓人依戀。

我想起我的父親——那個總是裹着黑色外衣的瘦小的背影。我的父親喲,像縴夫,養家餬口的重任系在纖繩上,死死地勒住他的肩膀,在歲月中蠕動着。總是在睡眼朦朧的視野中,看見父親仍在電腦前工作,一臉的嚴峻,深深地吸一口煙,在菸灰缸上輕輕點下幾粒煙塵,從鼻孔和嘴巴處冒出一團白色的煙霧,在死一般寂靜的客廳裏,慢慢擴散着,然後融入空氣中,變得更加凝固。這個房子的夜晚,只剩下父親鞠樓的身影;這個世界的夜晚只剩下父親微小的縮影。人前的父親,是偉岸的,山一般的威嚴。我曾經記得和母親在陽臺閒聊之時,提及幼時的事情,母親調皮地偷偷瞥兩眼正在客廳工作的父親,笑笑道:“你小時候,你老爸是你的超級保姆啊,我抱你的時候哇哇地哭,只要你爸抱呀,睡得可香着呢!尿片還是他洗的……”我聽了,又是失落,又是詫異,略帶幾分羞愧——人家都是母親照顧的。

父親呀,還是像樹吧,寬闊的手掌,撐起葉,撐起我,撐起家。

還是講個故事吧。

父親在老家時,工資太低,一個月才兩三百。爲了改善生活,決定到Z市打拼。初到Z市之時,和一位分別了七八年的高中老同學巧遇了。據說,那位老同學上到高中便不再讀了,一直跟一幫狐朋狗友混日子。他得知父親在找工作,就介紹他到某大哥那裏幹事兒,說是一個月能撈到一兩萬塊錢。在老家的時候,父親聽一些老鄉說過這個“某大哥”是出了名的流氓、混混。於是,二話不說,很婉轉地拒絕了,並且馬上率領一家人離開了Z市,再也沒有和那個老同學聯繫過。後來父親到深圳工作,不過,聽母親說那段時間,工資少得可憐,好像勉強維持一家人生活。之後,父親靠自己的才能和努力,一直向上攀登。

父親是立在塵囂裏的樹,在燈紅酒綠的城市裏,仍然堅持原則,堅持尊嚴,堅持自己那微不足道的一抹綠。

當秋天悄然無聲地蔓延在父親身上時候,於是,我——

站成一棵樹。

與樹相對而立,用手輕撫粗糙的樹皮,生命在粗壯的樹幹中旋轉,隨着年輪盤旋而上。那早已被寒風剝削地一絲不掛的枝頭上,擠出棕紅裏泛綠的透明羽翼,在料峭的初春的風中翱翔着——死亡中孕育的生。

前些日子,與好友一同放學回家。途中的人行道上,一排行道樹光溜溜的,寥寥幾棵樹上掛着幾片伶仃的枯葉,蜷縮成一團,猶如毛毛蟲蛻變成蝴蝶的蛹,孕育着什麼。“喀嚓”我被驚了一跳,滿地的落葉。我正納悶,明明到了春天,反倒落下一大片枯葉。

“快過來看!”好友突然欣喜地叫嚷起來。

我湊過去一看,一絲不掛的樹枝上,一點一滴地匯聚了幾分綠色——是幾片嫩葉!是那樣卑微的淡綠,卻灼傷我的眼睛;那樣薄弱的脈搏,卻震撼了心靈。我剛伸手,想要觸碰。立即遭到朋友憤怒的呵責——

“別碰壞了新葉!”

或許這是一種詩意化的猜想,但是我甘願相信。那滿地憔悴的棕色,爲了一樹的綠,讓出了自己的位置,墮向死亡。耳畔迴響剛纔的聲音,像風鈴般的清脆悅耳,像毀滅般的支離破碎。該是很眷戀吧,在冬天的時候還苦苦守在枝頭,就像所有的老人,開始戀上了夕陽,數着日子,然後慶幸地輕聲嘆一句:我又多活了一天,真幸運。最後,又帶着夕陽的顏色逝去;該是很酣暢吧,下定決心的捨棄,明明是墜下,卻感覺身軀如此輕盈。最後,稀薄的靈魂,隨着風飄逝,唱着歌謠遠去“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突然有幾分罪惡感。又有幾分慶幸,好在我沒有傷害那脆弱的,在死亡中孕育的新生。

站成一棵樹,在死亡的輪舞中演繹鳳凰涅盤。

我不懂世界,世界也不懂我。

母親總說我想得太多。或許是吧,我本應該是個鄉間的黃毛丫頭,卻鑽進城市裏。這之間的過渡,使我過早地知道太多的事情。和魯迅先生的童年相反,但是,二者都是在連個極端之間的交替,同樣在扭曲的縫隙中,窺視世態炎涼。父親從來不推薦我看任何書,除《紅樓夢》外,我不知道他的用意,每次我都抱怨無趣或是看不懂,父親便訓斥我,你都沒有深入閱讀,有什麼臉面抱怨。還記得在電視上偶然間看到一個節目,說是講解《紅樓夢》中的人物,節目中的一位鬍子斑白的老學者感嘆道:我讀了《紅樓夢》不下百千次,也都無法將其中的關係理得一清二楚。多年後,我是否也要感嘆:我活在這世上幾十年,也無法理清這社會的規則。

十三歲的我,該是一個活潑開朗的女孩,是的,剛剛跨出兒童時代,身上餘留幾分稚氣。事實上,只有一般兌現了。另一半的我,被十三歲的我所複雜化的“社會”壓得變形了,彷彿扭曲的人格,不敢坦率地表現自己的喜怒哀樂,必須壓抑。我在我的文章中曾經提到過,品味寂寞是一種生活情趣,但事實上,其實很難達到那種境界。我怕孤獨,害怕被排斥,於是很小心地說話。李嘉誠說:“大多數人想要改造這個世界,但卻罕有人想改造自己”,但現在我還是想要保持自己最真實的情感。

躲在樹的廕庇下,靜靜地站着。

老樹,讓人對其衍生一種敬畏。他從不抱怨風的野蠻,吹落他的枝葉,或是雨的跳動,擾亂他的寧靜;也不會抱怨人們肆意的戲弄,或是城市的喧鬧。並非逆來順受,而是順其自然。並非忍受,只是沉默。人們常說,聰明的人往往會選擇沉默處世。

站成一棵樹,世界如此簡單!

《站成一棵樹》讀後感9

《站成一棵樹》實際上是一種社會現象,本書主要記敘了一棵瘦小甚至枯萎的小樹卻在孩子堅定的信念和照料下,茁壯成長的故事。讀完後,我感慨萬分,有許多話想與大家分享。

這本書讓我想起了信念的力量,我們做任何事,只要身懷堅定的信念,併爲之付出努力,就必須會成功!就像文中的那個殘疾的孩子一樣。當你懷着堅定的信念時,你的心中定會有一種動力激勵自我;當你懷着堅定的信念時,應對困難你會毫無畏懼;當你懷着堅定的信念時,你會爲此拼到最後,成爲真正的成功者。因爲堅定的信念會使我們在漫漫人生中克服一路的坎坷、荊棘,活出燦爛的一生。

信念是一種永恆的力量,它支撐了一個人的所有骨幹,讓人有一種用起來與困難作鬥爭,應對挫折依然迎風破浪,展現的是一種魄力,是一種靈魂。有時候我會想,人是爲什麼而活?又是什麼在支撐着人們努力奮發?是這本書給了我啓發,是信念!

四川汶川大地震中被埋在廢墟下100多個小時仍然被活着救出的人們,那個不是憑藉頑強的信念努力着,最後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生命奇蹟,讓人們無不爲之感動、欽佩。反之,一個人若是沒有了信念,即使他活着又怎樣,還不是與活死人無異!

信念給了一個孩子力量來照料小樹,使其茁壯成長;信念讓人民應對地震依然拼死奮鬥,綻放生命的花朵。總之,是信念讓人生更加豔麗!

本書以小樹爲線索,寫小樹實質上是寫那殘疾的孩子。小樹經過殘疾孩子的精心照料,長成參天大樹。殘疾孩子經過母親的精心栽培,成爲著名作家,兩者是何其相似,故事又是何其耐人尋味。這又讓我想起了人與人之間的互相關愛,正是無私的愛造就一個人的真正精華,把溫馨的種子灑在人心,等待它慢慢發芽。

父母的愛對我們來說,是最美麗的。父母的愛是一顆閃爍的星星,照亮子女的路,父母的愛是一滴滴雨露,滋潤着子女們乾枯的心田,父母的愛是一朵朵芬芳的花兒,散發着愛。我們要心連心,創造出一片愛的天地!

讓我們站成一棵樹,用信念交織的力量來守護自我所珍惜的人,用無私的愛去溫暖需要它們的人。

《站成一棵樹》讀後感10

“讓最完美的文字的陪伴着你走過生命中一個完整的春天。”當我剛在書店看到,《站成一棵樹》這本書時,便被封面上的這段小字所吸引住了。

“最完美的文字”是什麼樣的呢?這真該算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了——這本書的文章既有激動人心的時刻,又有優美清純的語言,還有個性十足的人物形象。故事裏的社會與人生,什麼力量讓我們如此感動,童年的意味,老人與孩子,我們的親情、我們的故鄉,就這樣一點點長大,傾聽自然和生命的聲音,真實和虛幻,願望與夢想,快樂與煩惱,小寓言、大思考。走進書中,亦使我產生無限遐想,遨遊其中,不願離開。

我最喜歡書中的《守着十八個雞蛋等你》,這篇文章的情節跌宕起伏,“三易”和母雞“二給”是一對挺奇特的組合,主人公“三易”患了嚴重營養不良(醫生說務必要吃土雞蛋才能康復),但他卻孩子氣十足;而母雞“二給”機靈、勇敢、富有智慧,無疑和人類的思維方式,語言等方面有相通之處。他們之間既是相互利用的主僕,又是親密無間的朋友,也是冤家對頭,換句話說,使所有這些關係的某種特殊組合。出於不一樣目的“三易”要補身體“二給”要孵寶寶,“三易”和“二給”展開了爭奪雞蛋的鬥爭,簽下了協議書:“二給”下蛋後,要及時隱蔽。“三易”如果找到,就歸“三易”吃。他們做起了類似“捉迷藏”的遊戲。母雞“二給”竟然還想出離家出走的辦法保護自我的蛋不被吃掉。最後卻爲了對方,放下了原本自我最執着的那個目的。然而故事最後“我”的甘心等待令我有一種別樣的感動。

若想實現自我的理想,完成人生的超越,站成一棵任風雨的摧殘而仍不動搖的大樹,必要經過各種各樣磨難的歷練,經歷苦痛掙扎,經歷歡欣鼓舞,經歷成功失敗,嚐盡人生百態,嚐盡人情世故嚐盡成長滋味。總之有許許多多的險山等着我們去攀登,有不計其數的磨難等着我們去克服。這是全書所給予我的啓迪。

願我們經過自我的刻苦學習,取得優異的成績,到達理想的目標,造就繽紛多彩的人生,站成一棵高大的樹,永遠屹立在自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