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名著昆蟲記讀後感

  【第1篇】

科學名著昆蟲記讀後感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小小的昆蟲竟有如此多不爲人知的祕密。《昆蟲記》給了我真實的昆蟲世界,《昆蟲記》給了我美麗的昆蟲物語,《昆蟲記》給了我細膩的昆蟲寫照《昆蟲記》帶着我遨遊了昆蟲的海洋。

這裏有吝嗇的楊柳天牛,這裏有音樂家蟬和蟋蟀,這裏有新陳代謝的工作者蠅,這裏有勝過鼴鼠的揹負專家蜣螂。

法布爾以不同的目光看待這個昆蟲的世界,他將這看成擁有文明、文化的小人國;法布爾用現實反駁了拉封丹的觀點;法布爾用盡畢生的精力告訴了我們昆蟲的文明;法布爾能通過小昆蟲發現人類不能及的能力;法布爾經實踐告訴我們昆蟲的智慧。

他帶着我走進昆蟲的世界,遨遊昆蟲的海洋:

小小的昆蟲世界折射出了人類的社會。看吶!寄生蟲鬼鬼祟祟的在蜂巢前,打算找一個機會犧牲別人,以便安置自己的家。這是一種叫金蜂的傢伙,他外表美麗,你怎麼也不會把他與一個窮兇極惡的大壞蛋聯想到一起。金蜂會將卵產在另一種蜂的繭子裏,等它的卵孵化成幼蟲,繭子的主人就是它的第一頓大餐。這些從繭子裏出來的便是沾滿無辜者鮮血的金蜂了。這些不就像我們人類世界裏的爭鬥嗎?就像強盜搶奪勤勞善良的人們積蓄已久的財產一樣,這些懶惰無能的昆蟲會把別人的財產佔爲己有。不過我們從不同的角度去看這件事,結果便也不一樣了——把金蜂寄生看爲一種打獵,便與其它的動物相同了。金蜂將別的蜂類給自己的孩子做食物,其它蜂類將甲蟲、毛毛蟲給自己的孩子做食物,人類將牛、羊、豬給自己的孩子做食物。所以說我們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件事情,結果往往會不一樣:從蜜蜂的角度看,金蜂是寄生蟲;從金蜂的角度看,他們只是爲了自己的後代而打獵。

昆蟲的國度裏也有秩序,也有固執。這是一種生活在松樹上的松毛蟲,它們有個綽號“列隊蟲”,從這個綽號就能感受到它們的秩序了。松毛蟲身上有着比山羊還強烈的山羊效應。它們不管第一隻走到哪裏,後面的也都會無條件的跟從。松毛蟲排着整齊的隊伍,中間不留一點縫隙,爲首的那一隻,無論它是打轉還是歪歪斜斜,後面的都會照着它的樣子做,無一例外。如果隊伍不小心散亂了,當隊伍重新排好時,“領袖”就有可能會變,爲首的那隻就會立刻擺出領袖的樣子,帶領着隊伍前進。松毛蟲,這是一種多麼有秩序的昆蟲啊!領袖有帶頭作用,隊員也有強烈的團隊意識,這是人類不能做到的。不過這種昆蟲太死板,太固執了。法布爾做了一個實驗,他將松毛蟲引上了花盆的盆沿,並斷了它們回去的路。那是一個封閉的圓,松毛蟲沿着這個圓一圈一圈的一直走下去,但這是徒勞的,怎麼可能走出去呢?實驗的第六天,有一隻松毛蟲嘗試順着花盆往下溜,溜到一半時,它又上去了。實驗八天後,它們終於開闢了新的道路。這就是他們的固執與堅持。能堅持固然是好的,但不能太過固執,我們要學習松毛蟲的堅持,但不能學習他們的固執,我們要勇於創新。能勇於創新,這就是我們人類與昆蟲不同的原因。

法布爾它不僅敢於創新,他還敢於質疑,並能用實踐證明他的觀點。拉封丹的蟻和蟬的故事人人皆知,但法布爾發現的卻截然不同。蟬潛伏在地下四年,只爲出土放聲歌唱一夏,便完結了它的生命,冬天不會有蟬的出現。其次,法布爾也通過自己的實踐與觀察反駁了這個觀點。蟬在夏季放聲歌唱,同時也用自己胸前的一個小吸管刺穿樹皮,做成一口小井,在口乾舌燥時喝個夠。這時蟻也會口渴,便厚着臉皮來搶劫,最後蟬不得不放棄自己做的小井,另尋別處了。這個事實不正與寓言相反嗎?對於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我們都有質疑的權力。“耳聽爲虛,眼見爲實”一切事物,只有實踐過後我們纔有權力去肯定它。

“親身下河知深淺,親口嘗梨知酸甜”法布爾用行動讓我更深的理解了這句話。赤條蜂告訴我們不要自以爲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高級動物,人類這樣自稱,人人平等,人類這樣提倡;那麼人類爲什麼要將自己與其它動物區別開呢?我們與其它動物生活在同一個地球上,我們有什麼不同?動物或許還有勝過人類的地方呢。看那擁有纖細的腰肢,玲瓏的身材,嬌小的赤條蜂。誰能想象他捕食的樣子呢?赤條蜂的食物是毛毛蟲,他捕食的時候,像一個經驗豐富的外科醫生,它用自己的刺在毛毛蟲的每一節上刺一下,它知道刺在哪一個神經中樞上能使毛毛蟲麻醉但不致死。這小小的赤條蜂竟然懂得如此精湛的技術,我們人類難道不應該自愧不如嗎?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好處與壞處:蠅雖然有很多細菌,但他卻是高級淨化器,這些動物的好處與壞處不就類似於人類的優點與缺點嗎?所以我們不僅要人人平等,還要物物平等,因爲我們共處同一片藍天,共享同一縷陽光,我們與其它動物有什麼不同呢?

隨着《昆蟲記》,我進入了昆蟲的世界,隨着《昆蟲記》,我遨遊了昆蟲的海洋;隨着《昆蟲記》,我明白了世間的道理。

人們常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而我便是“讀昆蟲記,曉世間理”。《昆蟲記》教會了我不要懶惰,教會了我從不同的角度看事物,教會了我要敢於質疑與實踐,教會了我不能自以爲是。

昆蟲小小的世界,社會大大的道理。

  【第2篇】

讀完《昆蟲記》感觸最深的是喧囂的、快節奏的都市生活,使我們漸漸遠離了純樸的、充滿生機的大自然。法布爾對昆蟲的那份好奇、那份愛,非常人所能理解。法布爾大量的擬人手法使其描述的昆蟲栩栩如生,活靈活仿猶如身臨其境。

法布爾對於大自然及昆蟲的描述引人入勝,其中的大部分昆蟲,對於城市中生活的孩子甚至我們來說是相當的陌生的,我們對於昆蟲的認識和理解僅僅來源於書本、電視、電腦,而活生生的實物卻是我們觸及少之又少的。我是在通過法布爾的眼睛,享受這份讀書的樂趣。在作者的筆下,楊柳天牛像個吝嗇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禮服;小甲蟲"爲它的後代作出無私的奉獻,爲兒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傷的小麻雀,也會"愉快地進食,如果我們餵食動作慢了,他甚至會像嬰兒般哭鬧"。多麼可愛的小生靈!

非常佩服法布爾這種執着的精神,現實生活中的我們都有夢想,一個接一個的夢想,到現都沒有實現的會不會是因爲我們不夠執着,不夠堅持而放棄了呢?

大自然是優美的,充滿靈氣和生機的,大自然的昆蟲們似乎也代表了形形色色的我們,親情、友情、愛情、拼搏、挫折、奮鬥、享受……這一切的一切其實說明人與自然界的生物都有很多共通的地方。

《昆蟲記》確實是一部不朽的傳世佳作。文章的語言淺顯易懂,是一部集知識、趣味、文學、哲理於一體的散文集。體現出作者對於生活獨特欣賞,他真是擁有“哲學家一般的想,美術家一般的看;文學家一般的感受抒與寫。”

  【第3篇】

我是一個特別喜愛昆蟲的女孩,我最喜歡的一本書叫《昆蟲記》。這本書的作者,一一法布爾,一個對昆蟲如此癡迷的專家,大家一定非常熟悉。

《昆蟲記》是法布爾花了將近20年的時間才寫成的,它詳細而又確切地記錄了許許多多昆蟲的生活習性、生存技能等等。它把我帶進了一個別開生面的昆蟲世界:蜣螂忙忙碌碌地製作糞球、滾動糞球;固執的松毛蟲堅持列隊出行;小蜘蛛利用蛛絲飛向各個地方;螢火蟲用麻醉劑對付獵物;螳螂豎起前腿,好像在祈禱和平;擁有勇氣的舍腰蜂在煙囪裏搭窩築巢……

其中美麗的螢火蟲那一篇,讓我印象深刻。螢火蟲是一種常見的昆蟲,它肚子的頂端會發出光亮。而令我意想不到的是,螢火蟲竟然是一種肉食動物,它的主要食物競是蝸牛!在吃蝸牛時,螢火蟲先要給蝸牛打一針“麻醉劑”。這個工具是有兩片鋒利的大顎組成就像兩個彎曲、鋒利的“獠牙”。螢火蟲用這個“獠牙”,在蝸牛身上刺五、六下,蝸牛就動不了了。當我讀到這些信息時,我簡直驚訝的目瞪口呆,同時,我的心裏一陣驚喜,因爲我又知道了一個知識。

《昆蟲記》這本書,充分的滿足了我對大自然的好奇心,讓我更加親近自然,熱愛科學,讓我對昆蟲越來越感興趣。我常常蹲在草叢裏、花叢中……這兒是我的樂園。

記得那一次,我在迷迭香叢中,看到不知名的蜘蛛,不過我並沒有大喊大叫,而是半蹲下來仔細地觀察着這隻蜘蛛,只見這隻蜘蛛在找到合適的地方後,便開始織網了,它先抽絲並搭出一個絲架,然後又在絲架上橫拉了一根細絲線,最後小蜘蛛又回到白色絲墊,它爬得很快,一邊爬一邊抽絲。每走一趟,它就在架子上做一條輻,不一會絲架上就有很多輻了,一張網就織好了……在無限的靜謐中我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我讚歎於神祕的大自然,好奇於可愛的昆蟲,更折服於法布爾對昆蟲的癡迷及可貴的探索精神。如果你看了這本書,你也一定會對它愛不釋手。

給你推薦一本好書——《昆蟲記》!

  【第4篇】

這個寒假,我閱讀了一本非常有趣的書,那就是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的作品——《昆蟲記》,作者通過長期的仔細觀察、多次實驗,解開了昆蟲界的許多祕密,從而寫下了這本《昆蟲記》,他用生動的語言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奇妙的昆蟲世界,讓我眼界大開。

《昆蟲記》詳盡地介紹了一些昆蟲的本領和故事,有的是我們熟悉的.;有的我聽也沒聽說過。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破壞之王》裏的毛蟲。大家對白蝴蝶應該不陌生吧!它在花叢中翩翩起舞,就像雪花散落,美麗至極,你能把它和毛蟲關聯在一起嗎?哈哈,沒想到吧?毛蟲就是白蝴蝶的小時候,它們是吃捲心菜長大的,每年的四、五、十月,捲心菜成熟的時候,毛蟲的媽媽就會找準時機將它們的寶寶安放在捲心菜的菜葉上,那麼它們的寶寶就不愁吃的了。別看它們個子小,胃口卻大着呢,只要兩個小時,它就可以把整片菜葉除了粗壯的地方吃個清光。“破壞之王”這個稱號果然名不虛傳啊!

大千世界,真是無奇不有!誰會想到那麼招人喜歡的白蝴蝶竟是害蟲!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任何事情,我們都不能只看表面,妄下定論,只有通過仔細地觀察、深入地瞭解,才能看清真相。多學習、多聽、多思考會讓我們獲益良多。大自然多麼神奇,昆蟲的故事多麼豐富多彩,它們帶給我們許多的啓示,讀完《昆蟲記》,我深有感觸!

  【第5篇】

《昆蟲記》的作者是法布爾,是世界上一位在自然界環境中觀察昆蟲和研究昆蟲的科學家。他出生在法國南部,因家境貧窮,從小被父母送到祖父家寄養。在成長的過程中,他偶然讀了一本關於昆蟲書籍,便開始對自然界中的昆蟲有了濃厚興趣。在此興趣的引領下,通過自身不斷的努力,終於用畢生的精力創作了留傳後世的——《昆蟲記》。

他要讓厭惡這些小東西的人們,通過讀《昆蟲記》後知道,這微不足道的小蟲兒有多麼神奇的本領,也和自然界中其它小精靈一樣可愛。

法布爾爲什麼能寫成一本人人愛讀的《昆蟲記》這本書呢?我認爲有如下幾個原因。

原因一:"興趣"——是法布爾研究昆蟲的原動力。自從法布爾偶然讀了一本關於昆蟲的書後,就對昆蟲有了濃厚的興趣。因爲我感覺興趣是探索各種知識的首要前提。我想興趣是自身學習和探索的最好老師。如果他對昆蟲不敢興趣,就不會用大量的時間和畢生的精力去研究和探索。

原因二:"持之以恆的毅力"——是法布爾最終能寫成《昆蟲記》的重要條件之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如缺乏持之以恆毅力,"三天打漁,兩天曬網"這樣是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的。

原因三:"嚴謹和細緻的探索態度"——是法布爾能寫成《昆蟲記》的必要條件之二。如果法布爾沒有嚴謹和細緻的探索態度,就不會把別人都認爲不起眼的昆蟲世界寫的活靈活現,充滿詩情畫意和樂趣。

每個人都想實現自己的理想來獲得成功,但是通向理想的路程非常曲折。我在以後的學習道路上,一定要向法布爾學習,學習他持之以恆的毅力和嚴謹細緻的探索態度,我想在新的學年中我一定會有更大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