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英臺近賞析

祝英臺近·晚春

祝英臺近賞析

辛棄疾

寶釵分,桃葉渡,煙柳暗南浦。

怕上層樓,十日九風雨。

斷腸片片飛紅,都無人管,更誰勸、流鶯聲住。

鬢邊覷,試把花卜歸期,才簪又重數。

羅帳燈昏,哽咽夢中語:是他春帶愁來,春歸何處?

卻不解、將愁帶去!

【簡析】

這是一首描寫離別相思的詞篇。如果我們聯繫辛棄疾的思想實際和他一生的經歷來看,這首詞很可能寄託了作者由於祖國長期遭受分裂、不得統一而引起的悲痛。

上片寫行人去後的淒涼。開篇三句點明別時的節氣,襯托悲苦的心情。中二句寫別後的思念與由此而引起的心緒。斷腸三句寫春去花落,無人愛惜,鶯聲鳴囀,無人勸阻,由此而更增添她的愁苦。 下片寫盼歸的急切心情。換頭三句通過占卜歸期的神態來刻畫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動。中二句寫夢中相思之情。末三句以怨春作結。

這首詞有兩個值得注意的特點。一是善於通過動作來刻畫人物心理活動。詞中側重於描寫女主人公盼望丈夫早日歸來的焦急心情,在寫法上,作者捨棄了一般常用的.即景抒情的手法,而是通過動作的某些細節來突現人物的內心活動:鬢邊覷,試把花卜歸期,才簪又重數。出現在讀者面前的這位女主人公,把剛剛插在鬢邊的鮮花重新摘下來一瓣一瓣地從頭細數,忐忑不安的心情,便躍然紙上,甚至連這位女主人公的焦急心情也活靈活現了。這是其一。其二是通過夢中的囈語來表示對春天的怨恨。這就比一般的怨春更加深入一層。通過夢中語,還進一步說明花卜歸期只不過暫時取得心靈上的某種安慰,並非有確實的憑據。反過來,這夢中?quot;又進一步烘托出盼歸之情的急切。在結構上,結尾又密切照應開篇,因與情人分別時是煙柳暗南浦的春天,所以說是他春帶愁來,春歸何處?卻不解將愁帶去!

這首詞通過兒女之情,寄託了家國之愁。作者滿腹的怨恨,卻不說破。於是就可以使人用自己的想象來加以補充和發揮了。

詞中很少用典,並以淺近的口語於不經意處信筆寫來,既切合女主人公的身份,又切合其聲情口吻。這首詞在辛詞中是別具一格的。沈謙在《填詞雜說》中說:稼軒詞以激揚奮勵爲工,至‘寶釵分,桃葉渡‘一曲,暱狎溫柔,魂銷意盡,才人伎倆,真不可測。這一段話說明,這首詞是帶有婉約詞的特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