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六姐妹觀後感(通用21篇)

認真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後,一定有不少感悟吧,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觀後感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沂蒙六姐妹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沂蒙六姐妹觀後感(通用21篇)

沂蒙六姐妹觀後感 篇1

今天,我和爸爸、姥姥一起參加了由沂蒙晚報小記者社舉辦的“一起來看電影”的活動,今天放映的電影是《沂蒙六姐妹》。

這部電影描述瞭解放戰爭時期沂蒙山姐妹們的故事。當時,家家戶戶的男人都去前線打仗,只有老人、女人和孩子留在家裏。每當他們聽到炮響,就要連夜爲前線的戰士們烙煎餅、做布鞋,一家烙的煎餅就有幾百張!部隊裏發的糧食用光了,就拿自己家裏儲存的。爲了戰爭的勝利,他們毫無保留的全部奉獻出來。

電影中有一位年輕美麗的姑娘,她的丈夫一直在前線打仗,結婚時也沒有回家,她就跟家裏的一隻公雞拜了堂。她最大的願望就是能見一面丈夫,看看他長得什麼樣。後來,她參加了擔架隊,到了前線搶救傷員。一次部隊過大河,河上唯一的一座橋被敵人炸燬了,她們擔架隊的姑娘們就頂着木板,站在冰冷的水中,架起了一座人橋,讓部隊過了河。當部隊凱旋時,她卻看到家裏擺了靈堂,上面寫着她丈夫的名字!這個姑娘啊,一輩子都沒有見過自己的丈夫!殘酷的戰爭奪去了多少勇士的生命!毀掉了多少幸福的家庭!這個姑娘就是沂蒙六姐妹中的一位——月芬!

看完電影后,我的心裏久久不能平息,任憑淚水在臉上流淌。多麼平凡而又偉大的沂蒙姐妹們啊!她們爲了戰爭的勝利,不惜一切代價,即使家裏有人犧牲,第二天也會重新振奮起來,爲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而奮鬥!

讓我們爲那些爲了戰爭勝利而奮鬥的人們致敬吧!

沂蒙六姐妹觀後感 篇2

星期五下午我們四年級一班全體同學在教室利用多媒體觀看了一部感人肺腑的電影《沂蒙六姐妹》。

這部電影講述的故事發生在1947年孟良崮戰役前夕革命老區沂蒙山的一個叫煙莊的小山村裏,村裏的男人都去前線打仗,家裏女人同樣不能閒着,她們要攤幾千斤的煎餅,還要做幾百雙軍鞋,要爲戰士的馬收集糧草。當戰鬥激烈時她們組成了擔架隊冒着槍林彈雨擡傷員,以極快的速度讓醫生更快地救傷員。她們拖着疲憊的身軀來到一條河時,卻發現河上的橋比敵軍炸斷了,她們一個個跳進寒冷刺骨的河水裏,用自己柔弱的肩膀爲戰士搭起了一座浮橋。第二天我軍全殲國民黨的王牌師――74師,戰鬥勝利了!沂蒙山的六姐妹和一些人,凱旋而歸,等待她們的卻是親人犧牲的噩耗,她們跪在親人的靈前傷心地哭着,她們的行爲感動了全村人,大夥都跪在了地上跟着哭泣。

當看完電影時,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心想,我現在不好好學習,長大成不了棟樑之材,我能對得起戰士們的犧牲,能對得起沂蒙山六姐妹的付出嗎?所以現在我們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長大報效祖國,報答爲我們犧牲的革命前輩,因爲我們幸福,和諧,溫馨的生活是他們給予的!

沂蒙六姐妹觀後感 篇3

一個半小時的《沂蒙六姐妹》看完了。從始至終我眼裏的淚水就沒有幹過;心情也從沒有從感動中平靜下來。革命老區沂蒙的故事又一次使我深受感動,使我重新體味了一次戰火分飛的戰爭殘酷教育與革命年代艱苦卓絕的不屈精神。沂蒙山,記得小時候第一次聽到這個名字時,是從一部電影《百荷花》中得知的。同樣的也是一部反應沂蒙老區人民無私支援前線的故事。而多年以後的今天,又一部感人至深的反應沂蒙老區人民支前的優秀影片《沂蒙六姐妹》又一次展現在我們面前,它同樣的是那樣的讓你震撼,那樣的讓你心靈無時不在重新接受那時人民對於我們軍隊我們國家而奉獻一切的重新洗禮。

《沂蒙六姐妹》是今年關於表現戰爭中革命老區人民的最好最真實的影片,也是一部優秀的戰爭體裁影片。電影所表達的我想更多的是沂蒙老區人民對於解放戰爭的巨大奉獻和犧牲,他們在極其貧苦的生活中,甘於拿出自己的爲數不多的糧食,衣服等一切生活須用品且全部無私地奉獻給我們的軍隊。用他們的犧牲來換取我們的最後勝利。但最令人感動還是劇中的一個個鮮活的女主角們,她們同那時的人民大衆一樣,並沒有什麼全局的概念與多高的思想覺悟,完全憑藉的則是自己對於我們新生活的嚮往,而不惜犧牲自我。這叫我們今天的人們真的感到汗顔。

沂蒙六姐妹觀後感 篇4

沂蒙六姐妹,這個名字相信大家都聽說過吧,就在那個幸運的下午,我觀看了這部電影。

沂蒙六姐妹,她們是革命戰爭年代在沂蒙老區涌現出的一個女英雄羣體,她們居住在蒙陰縣野店鎮煙村莊,分別是:張玉梅、

伊延珍、楊桂英、伊淑英、冀貞蘭、公方蓮。這六位婦女,在村幹部和民兵都上前線的情況下,全力以赴發動男女老少支援解放戰爭的英雄事蹟。六姐妹中,有一個當時叫月芬的姑娘,她嫁給了一戰士,可這位戰士上了前線,她按照習俗,和一隻公雞拜了堂,直到丈夫犧牲,也未見上一面,但她仍舊努力的做支前工作?

六姐妹們雖然是普通的羣衆們,都遭受了喪失親人的痛苦,但她們仍然義無反顧地投身到革命洪流中去,這種敢於犧牲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她們不辭辛勞,送、送糧草、做軍鞋、護理病人,樣樣粗話都幹,有時一天只吃唯一的一頓飯,三更半夜起牀,通宵達旦的工作,這種拼命硬幹的精神讓人敬佩。她們作爲普通的農村婦女,在沒有別人的強制的情況下,主動承擔着革命事業,她們無怨無悔,熱情的服務,讓我久久不能忘懷,聯想到自己,真是慚愧!

那個時代的女子真是偉大、善良、樸實。就是在前線時,六姐妹們帶頭毫不遲疑,沒有半絲怨言地跳入冰涼的河水中,用她們一隻只細瘦的肩膀托起木板,那一雙雙奔跑的雙腳,一個個殺敵心切的戰士們從她們的頭頂掠過,可她們沒有一滴淚水。想到現在的人們,真是慚愧!

沂蒙六姐妹觀後感 篇5

今天學校讓我們觀看電影《沂蒙六姐妹》,在觀看的時候淚水止不住的流,我們沂蒙山的人真是好樣的,同時覺得沂蒙山人在戰爭年代的那種無私的精神,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學習去深思,特別是女主人公月芬一輩子沒見過戰死在戰場的丈夫,自己也勇敢的投身戰鬥,還有那未成年的小鶴和黑燕也投入到用肩膀爲子弟兵架起人橋的沂蒙姐妹,真的好感人啊!正如陳毅將軍所言:我至死都不能忘記沂蒙山,是沂蒙山的小米養育了人民的子弟兵,是沂蒙山的小推車推出了革命的勝利。

誰說女子不如男,誰說女人頭髮長見識短,你們看看《沂蒙六姐妹》她們顯現出女性愛黨愛軍愛民,不畏艱辛、艱苦奮鬥的精神,舍小家顧大家、爲黨爲民、無私奉獻的精神!不震撼我們的心靈嗎?最後聽着那淒涼的沂蒙山小調,感人肺腑,催人淚下。回到現實,我想我們作爲老區的後代,我們要發揚她們的光榮傳統和偉大的沂蒙精神,和她們相比我們就不會抱怨社會抱怨命運不公了,只有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沂蒙六姐妹觀後感 篇6

她們愛黨愛軍,對黨充滿着無限的熱愛,視人民子弟兵做親人。爲了革命,她們用乳汁救傷員,她們捨生掩護首長。只要部隊提出要求,她們沒有二話,發動廣大老鄉籌備打仗所需要的麻繩、軍鞋、煎餅、雞蛋等物資,應有盡有。在橋樑被炸燬而部隊急需強渡河時,她們搬來自家門板,手拉着手用肩膀抗着門板組成人橋。在她們因爲需要換肩而要求部隊暫停的時候,“橋”上的戰士發現“橋墩”是由婦女們組成的,誰也不願從上。跑過時,她們卻說:快!時間就是生命。這一切充分體現了沂蒙人民對黨的忠誠,與解放軍的魚水情誼。

她們無私奉獻,爲了支援前線,她們可以拋棄自己的一切,甚至把四兒一女送往激戰正酣、槍林彈雨的部隊。爲了支援前線,婦救會長蘭花帶領村裏僅有的婦女和老人兩、三天內攤五千斤煎餅,收五千斤馬草和二百雙軍鞋。她們幾天幾夜不合眼,不停的攤着煎餅,看到發的糧食不夠了,就把家裏僅剩的一點糧食都拿了出來。十幾歲的小姑娘挽起褲腿搓麻繩,腿都磨破了,臉上卻是掛着笑容。她們都是英雄,做了她們所能做到的一切,貢獻了自己的全部,她們將自己對幸福的追求與民族解放結合起來,把對親人的思念變成了戰鬥的動力,沂蒙人民那種特有的質樸在她們身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現。

她們勤勞善良,爲了戰爭的勝利,她們強忍悲痛,不怕困難,軍隊的需要就是自己的需要,自己的追求就是戰爭的勝利。新郎打仗不在家,新娘月芬毅然和抱着大公雞的嫂子拜了堂;在丈夫隨部隊路過家門口,而她又恰好借糧回了孃家,小兩口又失之交臂;直至戰後收到丈夫的烈士傳書,爲忠誠於丈夫最後終生再沒有結婚。大嫂接到丈夫南山在戰場犧牲的噩耗,首先想到的是怕婆婆因爹爹已是烈士經受不了打擊,和心疼弟妹對前方新郎的無限掛記,自己強壓悽苦,剋制失落的情感。這一些是常人難以理解的,而在她們卻是無怨無悔,中國傳統女性美麗善良的一面得到了充分的詮釋。

她們是平凡而偉大的女性,不平凡而英雄的姐妹。在她們身上有許多許多我們學習的東西。經過戰爭的考驗,她們從親身經歷中看到了黨的英明偉大,形成了堅定的愛黨愛軍的政治覺悟。並將這種發自內心的愛轉化爲實際行動,積極參軍參戰,赴湯蹈火,在所不惜。作爲一名學生,我們從小接受黨的教育和培養,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確立共產主義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是我們終生的奮鬥目標。從《沂蒙六姐妹》中我們深深體會到,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社會主義制度,只有我們黨是代表人民羣衆根本利益的,在中國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領導人民走向富裕,國家日益富強。要自覺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學習她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她們顧全大局、公而忘私、自我犧牲、勇於奉獻,她們堅守道義,耿直忠貞,一旦認清了前進的道路,就義無返顧地走下去。在今天,我們不論在任何時候要以黨和國家利益爲重,挺身而出,滿腔熱情地主動承擔義務和責任,寧願犧牲小家,也要顧全大家,把困難留給自己,把方便讓給別人。像她們那樣一切爲了他人着想,一切服從於事業的需要,把一切私心雜念拋到腦後。凡是對黨不利的話不說,凡是對黨有利的事多做,凡是黨要求做到的堅決做到,在實踐當中磨練自己的意志,增強自己的黨性,掌握爲人民服務的本領。

沂蒙六姐妹觀後感 篇7

巍巍沂蒙山聳立起無私奉獻的豐碑,滔滔沂河水訴不盡沂蒙兒女對黨的無限忠誠。今天,我有幸與全體同學一起觀看了《沂蒙六姐妹》這部影片。的帶給我的是心靈的感動、是精神的震撼。

1947年孟良崮戰役前夕,沂蒙山的煙莊舉辦了一個特殊婚禮,嫂子春英抱着公雞替當兵的小叔子拜堂娶了月芬。婦救會長蘭花帶領村裏僅有的婦女和老人忙着一項艱鉅的支前任務,兩、三天內攤五千斤煎餅,收五千斤馬草和二百雙軍鞋。春英一家爲攤煎餅熬了兩個通宵;童養媳黑燕爲做軍鞋捱了婆婆的打;秀秀在六縱當兵的哥哥大壯請假回來探望生病的娘,結果中了爹的計被鎖在地窖。黑燕召集小鶴、秀秀、月芬要點燃自家的場院屋,用“調虎離山”計救大壯……

戰事又緊,新的支前任務派了下來,可是公糧一時半會運不到,於是鄉親們四處籌糧。月芬趕了幾十裏山路回孃家借糧,恰與正在奔赴前線又素未謀面的丈夫擦肩而過,成了終身的遺憾……

孟良崮戰役打響了,蘭花帶領姐妹們組成的支前隊伍奔赴前線。她們冒着槍林彈雨搶救傷員;她們冒着敵人的炮火用柔弱的肩膀在冰冷的河水中架起“火線橋”,她們並沒有一身戎裝,那瘦小的身軀是多麼的堅強,那看似柔弱的肩膀撐起了一座通往勝利的橋樑。那些看似柔弱的本應被呵護的臂膀,支撐着舢板爲她們的至親指引戰場的方向,或許這一去便永別陰陽,或許這一扇薄板就了斷今生最後的因緣,而那急行的腳步是在肩頭上落下今生唯一的印記。沒有人阻止這樣的急行,也沒有人在決絕前退縮,她們就用這種如此令人痛心的方式送走了摯愛。

沂蒙紅嫂們用她們的勇敢、堅毅、無私奉獻,詮釋了感動中國的沂蒙精神。

她們堅持的精神、堅強的品格、堅韌的毅力值得我們學習。生活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每個人都要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和挫折,面對這些,我們要做的不是自暴自棄,不是當縮頭烏龜,而是用沂蒙六姐妹堅強樂觀的精神去克服,不怕困難的精神去奮鬥。只要心存希望,就不怕被困難打敗。

光陰荏苒,星移斗轉,孟良崮上空曾轟鳴的炮火已不再相聞,曾瀰漫着的濃濃硝煙一化爲霓虹,隨着着歲月的流逝而飄散。毅力的巨石早已佈滿青苔,然而革命精神用不會消失。它時刻在心裏跳動着,生長、發芽,激勵着我們不斷向前。

電影結束後,內心久久不能平靜。沉陳毅那句話仍在耳邊響起:“我就是躺倒棺材裏也不能忘記沂蒙人民……”這是對他們無私奉獻最高的褒獎!不忘記沂蒙六姐妹,不忘記沂蒙精神!

沂蒙六姐妹觀後感 篇8

影片以爲孟良崮戰爭支前、完成補給任務爲主線,以一對從未謀面的新人結婚爲輔線,矛盾找得看似小卻很巧,整片的鋪墊就此展開。從影視工作者的角度看,此片頗費心思,影片刻畫之細膩,鏡頭運用之嫺熟,堪稱唯美,特別是對六姐妹的刻畫細如髮絲,把六姐妹的情感性格完全地展現出來,六姐妹的心理世界就如同一幅濃墨重彩的畫卷在你面前徐徐展開,令你在震撼之餘發出無限感慨。

那瘦小的身軀是多麼的堅強,那看似柔弱的肩膀卻撐起一座通往勝利的橋樑。無論怎樣絕望的境況在她們的內心深處永遠都有希望,那是一種震撼欣慰的力量,所以她們可以很堅強。我想這部影片之所以能讓你掉淚,能讓觀衆黯然神傷,就是主人公內心深處的這種力量讓觀衆產生共鳴,讓你爲她們的快樂而感到欣慰,也爲她們的悲痛而心如刀絞。

她們並沒有一身戎裝,但依舊用身體架起了通往勝利的橋樑,那些看似柔弱的本應被呵護的臂膀,支撐着舢板爲她們的至親指引戰場的方向,或許這一去便永別陰陽,或許這一扇薄板就了斷今生最後的因緣,而那急行的腳步是在肩頭上落下今生唯一的印記。沒有人阻止這樣的急行,也沒有人在決絕前退縮,她們就用這種如此令人痛心的方式送走了摯愛。

看到這裏我的眼睛溼潤了,我想你也和我們大家一樣,感到原來堅強會如此殘忍,需要付出這樣大的代價。

看到最後,我再也無法控制我的淚水,只能讓它盡情地在我臉頰上流淌。

她們期盼親人歸來,卻等來了噩耗。可面對噩耗,她們仍就選擇了擔當與堅強,因爲那個時候她們是一個家庭脊樑,她們用瘦弱的身軀撐起一個小家,同時也用青春和幸福去奠基一個民族興盛的希望。她們的笑是那麼的美麗,而她們的淚依舊凝結了我們今日幸福的寶藏。

當我走出電影院,我的內心許久不能平靜,我們的先輩爲我們付出得太多,他們那種無私奉獻的精神值得我們人好好去理解、去感悟。

現在的生活沒有戰爭,和平幸福,這是無數的英雄先烈們用鮮血進行革命奮鬥的結果,當然也包括默默無聞的千萬個像沂蒙六姐妹式的支前擁軍模範。我們要學習她們那無私奉獻、英勇頑強的革命精神,立足自己的實際,紮紮實實工作。進一步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勤勉敬業的奉獻意識、恪盡職守的責任意識、開拓進取的創新意識,紮紮實實、盡職盡責地完成好每一項領導交給的工作任務。

沂蒙六姐妹觀後感 篇9

巍巍沂蒙山,滔滔沂水,在這塊紅色的熱土上,曾經譜寫出了無數革命讚歌,涌現了無數英雄人們,“沂蒙山六姐妹”就是他們中的既典型又普通的一個羣體。

觀看了電影《沂蒙六姐妹》我被深深地震撼了。她們的英勇事蹟充分體出了“愛黨愛軍、開拓奮進、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的沂蒙精神,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他們爲了支援前線,拋棄自己的一切,甚至把四兒一女送往激戰正酣,槍林彈雨的部隊。爲了支援前線,婦求會長蘭花帶領村裏僅有的婦女和老人兩三天內攤五千斤煎餅,收五千斤馬草和二百雙軍鞋。她們幾天幾夜不合眼,不停的攤着煎餅,看到發的糧食都拿了出來。十幾歲的小姑娘挽起褲腿搓麻繩,腿都磨破了,臉上都是掛着笑容。在橋樑被炸燬而部隊急需過河的時候她們搬來門板,手拉着手用肩膀抗着門板組成人橋。在她們因爲需要換肩要求部隊暫停時“橋”上的戰士發現“橋墩”是由婦女們組成的,誰也不願意從上跑過時,她們卻說:“快!時間就是生命,這一切充分體現了沂蒙人民對黨的忠誠,與解放軍的魚水情誼。”

最讓我感動的兩個情節是:新郎打仗不在家,新娘月芬毅然抱着大公雞的嫂子拜了堂;在丈夫隨部隊路過家門口,而她又恰好借糧回了孃家,小兩口失之交臂;當月芬抱着丈夫觸摸過的枕頭,撕心裂肺地哭時,我的心裏也震撼了一下,感到無比的傷心。就這樣月芬和未見過面的丈夫失之交臂。直至戰後收到丈夫的烈士傳書,爲忠誠於丈夫最後終生再沒有結婚。這漫長的等待,日升日落,睡着冰涼的枕頭,這種痛苦,也只有月芬體會得到吧。

她們是平凡的偉大的女性,不平凡而英雄的姐妹,他們身上有許多值得我

們學習的地方,學習她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她們顧全大局,公而忘私,自我犧牲,勇於奉獻,她們堅守道義,耿直忠貞,一旦認清了前進的道路,就義無反顧地走下去。

沂蒙六姐妹觀後感 篇10

託獻禮的福,很多優秀但不娛樂的國產電影得以擠進院線,本片是其中之一。

戰爭,向來是男人的事。關於戰爭的電影,女人也都是等待丈夫的形象出現。這部電影則以孟良崮戰役爲背景,描寫了以沂蒙六姐妹爲代表的老區人民積極支前的故事。影片的前一個多小時都是輕鬆的,人們忙着生產支前。直到戰役進入高潮,女人們的命運也隨着她們的男人而改變。“沂蒙山的男人們都打仗去了”,這是第一個高潮。架浮橋,是第二個高潮,其實那個時候我多麼希望小媳婦能看見她繡的那個荷包啊,雖然知道戰爭年代這種概率幾乎爲零,可還是得埋怨這導演太狠心了。最後,果不出所料,“滿門忠烈”,看到全村人祭奠的場景,終於繃不住內牛滿面了。當然,令人更崩潰的是後面的字幕,本片全部取材於真人真事,完全不是爲了煽情而設計的情節。果然,只有真實才讓人最感動。

我印象中這還是第一部以支前民工爲主角的主旋律片,以前常說三大戰役是用小車推出來的,看完這片子才真正理解了這句話。同時,再次對那個時代無限嚮往,因爲他們有堅定的信仰,有純真的愛情,有無比的勇氣和堅韌的精神。

“三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三十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爲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鬥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沂蒙六姐妹觀後感 篇11

看完了《沂蒙六姐妹》被裏面的人物深深地感染。美麗賢惠的月芬、任勞任怨的春英、幹練潑辣的蘭花、溫柔善良的秀兒、單純果敢的黑雁、心直口快的小鶴,這是一部戰爭史詩,再現了孟良崮戰役的殲敵碩果,展現了沂蒙老區人民對革命的.大力支持,讓我們重溫了紅色經典,戰爭已經不僅僅是男人的事。女人也爲戰爭付出了很多。

通過主人公月芬的眼睛爲我們講述了一個感人又真實的故事。影片講述了國民黨蔣介石對沂蒙山區進行了包餃子式圍剿,出動幾萬大軍打算踏平沂蒙山區,而我們沂蒙人民背靠背,手牽手,心連心,踊躍參軍,支援部隊,爲了革命,爲了家國,不怕留些,不怕犧牲,奉獻自己的一己之力。巍巍沂蒙山聳立起無私奉獻的豐碑,滔滔沂河水訴不盡沂蒙兒女對黨的無限忠誠。

影片的開頭爲我們展現了這樣一幅忙碌的情景:孟良崮戰役前夕,沂蒙山的煙莊舉辦了一個特殊婚禮,嫂子春英抱着公雞替當兵的小叔子拜堂娶了月芬。婦救會長蘭花帶領村裏僅有的婦女和老人忙着一項艱鉅的支前任務,兩、三天內攤五千斤煎餅,收五千斤糧草和二百雙軍鞋。春英一家爲攤煎餅熬了兩個通宵;童養媳黑燕爲做軍鞋捱了婆婆的打;秀秀在六縱當兵的哥哥大壯請假回來探望生病的娘,結果中了爹的計被鎖在地窖。黑燕召集小鶴、秀秀、月芬要點燃自家的場院屋,用“調虎離山”計救大壯……影片主人公之一月芬約定的婚期已到,丈夫卻在前線抗敵,她就與抱着的公雞拜堂成親,直到丈夫犧牲,也沒能見上一面;她的嫂子春英,戰爭讓她參軍的丈夫再也無法歸來,她把烈士證默默捧在手心,獨自一人承受無比的痛苦。雖然戰爭給她們帶來了如此不幸,但她們一刻也沒有停止支前的步伐,還與其他姐妹一樣籌備草料、烙煎餅、趕製軍鞋等,辛勤忙碌、默默奉獻。

他們個個都有這樣的個性,那就是樸實、孝敬。其中最感人的莫過於春英。丈夫在前線犧牲後,她強忍悲痛,豪不表露地投入到新的工作中,更加疼惜年邁的婆婆,因爲她擔心老人得知噩耗後會受不了。甚至她還會爲弟媳月芬考慮,因爲她不想因此而讓弟媳擔心。她就是那麼一個體貼的堅強的人,所有傷痛她都寧願一個人擔着。也正是有了她那樣不顧一切的堅持,她們居然完成了那樣艱鉅的任務:三天內攤五千斤煎餅,收五千斤馬草和二百雙軍鞋。春英一家爲攤煎餅熬了兩個通宵,這在凡人看來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但是她們做到了。也許這就是爲什麼她們的故事那麼驚心動魄吧。

以沂蒙六姐妹爲代表的沂蒙山區的婦女卻成了這場戰爭的絕對主角,她們把把自己的小愛昇華,她們把自己的愛散發。她們用自己拿瘦弱的肩膀爲前方的男人們撐起了一片天。以沂蒙六姐妹爲代表的沂蒙兒女用她們自己的鮮血和淚水鑄就的力量無窮的沂蒙精神。“愛黨愛軍、開拓奮進、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的然而,在21世紀的今天,人們更多的是去關注自己的利益,自己的地位。我想,時代是在前進,我們是需要開闊自己的視野,學習新的內容,但是,對於先一輩留下的這些品質我們更該去繼承與發展。物質財富只能讓你的生活表面上非常的奢華,但是我們更重要的是自己精神世界的提升。

六姐妹堅持的毅力、堅強的品格、堅韌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生活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尤其是在社會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每個人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挫折和困難,而有的人總喜歡一遇到不順的事就滿腹牢騷,責怪自己無能、嫉妒他人成功、抱怨社會不平等等,甚至抱着“破罐子破摔”的念頭,失去理智,走向墮落,一事無成。我們一定要善於從失去中總結經驗,始終有那麼一股不服輸的韌勁,以健康樂觀、積極向上的心態對待工作和生活中的得失,用毅力堅守自己的目標,用行動追逐自己的夢想。紀念先輩的精神是爲了激勵我們更好開創未來。而沂蒙六姐妹的精神則是其中一筆寶貴的財富,值得我們深思和學習。

從這部影片中,我看到了沂蒙人的忠誠、奉獻。女人忠誠於自己的丈夫,個人忠誠於國家。是忠誠這個信念支撐着她爲了自己的丈夫終身未嫁,是忠誠這個信念支撐着她們沒日沒夜的趕做軍鞋、烙煎餅、湊糧食,有了忠誠的信念,她們每一個人都在無私的奉獻着自己的力量。那個年代一提到沂蒙山區,人們就會跟“革命老區”“貧窮落後”這樣的字眼掛上鉤,雖然生活的環境是很貧窮,但是沂蒙山區的人們人窮志不窮,勤勞、樸實、吃苦耐勞精神在這部影片中也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透過沂蒙精神,我明白了爲什麼我們神墨這個團隊中的成員都那麼認真、努力、都那麼忠誠與自己的領導,忠誠於自己的事業,是沂蒙精神在潛移默化的感染着他們,她們又在用自己的行動來潛移默化的感染着我們,讓沂蒙精神在世界的大舞臺上綻放光彩,讓神墨精神在世界的大舞臺上發揚光大!

沂蒙六姐妹觀後感 篇12

《沂蒙六姐妹》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影片。它描述了在革命戰爭年代沂蒙革命老區張玉梅、伊廷珍等六位婦女,在村幹部和民兵都上前線的狀況下,全力以赴發動男女老幼支援解放戰爭的英雄事蹟。雖然硝煙瀰漫的戰爭已經遠離了我們,但沂蒙六姐妹那種自覺爲革命事業拼搏工作的精神、那種無私奉獻的精神、那種堅定的信仰依然震撼人心,也給我們和諧社會的黨政幹部帶來深深的思索。

加強修養,堅定信仰。春英得知丈夫犧牲卻不敢告訴婆婆,堅強地繼續工作;張月芬在丈夫奮戰前線的狀況下,按照婚約如期與公雞拜堂成親,直到丈夫犧牲,也未能見上一面,但仍舊發奮地做支前工作……六姐妹雖然都是普普通通的羣衆,都遭受到了喪失親人的痛苦,但她們不怕犧牲寶貴的生命,以前赴後繼的精神義無反顧地投身到革命洪流中,這種堅定的革命信仰讓人十分感動。正如胡錦濤同志在建黨90週年講話中所指出的一樣,當前世情、國情、黨情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共產黨員務必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作爲一名黨政機關幹部,今後我將發奮學習黨的理論知識,深刻領悟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注重黨性修養,嚴格遵守廉潔從政準則,堅定共產主義信仰,進一步強化勤政廉政、執政爲民的意識。

愛崗敬業,拼搏工作。在炮聲隆隆、隨時都有生命危險的戰爭年代,沂蒙六姐妹發動全村男女老幼,爲部隊當嚮導、送彈藥、送糧草、做軍鞋、護理病員,有時一天只吃一頓飯,有時三更半夜起牀,有時一天步行幾十公里,甚至通宵達旦地工作,這種拼命硬幹的精神讓人敬佩。我所從事的辦公室服務工作和組織人事工作,相對較爲繁雜瑣碎,但是與那個年代的艱苦環境相比,此刻的工作條件要勝過過去幾百倍,我想,應當懷着一顆感恩的心對待這天的生活和工作,珍愛崗位,敬業樂業,以十二分的熱情拼搏奮鬥,沒有困難的工作要做好,有困難的工作更要做好,自覺加班加點,務實高效完成崗位職責和領導交付的各類任務。

無私奉獻,傾情服務。作爲普通的農村婦女,六姐妹在沒有人的強制的狀況下,主動將自己的熱血獻給了革命事業,傾情服務前線官兵,這種無怨無悔的奉獻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今後,我將以優秀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少思考個人得失,多思考服務大局、服務基層。要緊緊圍繞我局和部門領導佈置的任務開展工作,要結合創先爭優活動,帶頭學習提高,帶頭工作,帶頭爭創佳績,發揮好一個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要及時蒐集基層單位和各部門的幹部羣衆的意見,用心向領導提出機關作風建設、幹部任用選拔等方面合理化推薦;要深入基層和其他部門瞭解狀況,加強溝通,及時徵求基層幹部羣衆意見,力所能及幫忙其排憂解難,做到情爲民所繫、利爲民所謀、權爲民所用。

總之,觀看《沂蒙六姐妹》給我許多感悟。我想,最關鍵的是要將六姐妹的奉獻精神精神、拼搏精神融入個人日常工作,轉化爲工作動力,進一步堅定信仰,立足崗位拼搏工作,以優異的成績和優質的服務贏得羣衆的讚許。

沂蒙六姐妹觀後感 篇13

雖然《沂蒙六姐妹》的劇情不復雜,然而其中的故事讓人動容——1947年孟良崮戰役前夕,沂蒙山的煙莊舉辦了一個特殊婚禮,嫂子春英抱着公雞替當兵的小叔子拜堂娶了月芬。婦救會長蘭花帶領村裏僅有的婦女和老人忙着一項艱鉅的支前任務,兩、三天內攤五千斤煎餅,收五千斤馬草和二百雙軍鞋。春英一家爲攤煎餅熬了兩個通宵;童養媳黑燕爲做軍鞋捱了婆婆的打;秀秀在六縱當兵的哥哥大壯請假回來探望生病的娘,結果中了爹的計被鎖在地窖。黑燕召集小鶴、秀秀、月芬要點燃自家的場院屋,用“調虎離山“計救大壯

戰事又緊,新的支前任務派了下來,可是公糧一時半會運不到,於是鄉親們四處籌糧。月芬趕了幾十裏山路回孃家借糧,恰與正在奔赴前線又素未謀面的丈夫擦肩而過,成了終身的遺憾

孟良崮戰役打響了,蘭花帶領姐妹們組成的支前隊伍奔赴前線。她們冒着槍林彈雨搶救傷員;她們冒着敵人的炮火用柔弱的肩膀在冰冷的河水中架起“火線橋“,使部隊及時奔赴戰場

影片分爲“月芬拜堂“、“地窖救援“、“過人橋“、“一門三寡“等板塊,通過曲折的故事情節、秀美的沂蒙風光,生動刻畫了淳樸、善良、堅強的沂蒙人民,深情謳歌了偉大的沂蒙精神。其中,主人公月芬抱着公雞拜堂、與參軍的丈夫終生未見等故事,感人至深,催人淚下。

我真的被這部主旋律影片感動了,在那個艱苦流離的年代裏,人們爲了信仰去奉獻和犧牲,義無反顧,血灑戰場,不求回報。

“太震撼了,沂蒙山的女人用自己寬如大海的胸襟和柔弱的臂膀,擔起了家庭,擔起了革命,她們太讓人敬仰了!“平時臉上掛着笑容的同學們在看完影片之後,個個神情凝重,大家依然沉靜在電影的故事情節中

當影片播放“沂蒙山的男人都支前去啦!“參加火線搶救傷員的新娘子月芬發出了強烈的吶喊時,淚水模糊了我的雙眼。此時,她的男人在前線還不知是死是活,這是長期壓抑之後的迸發和宣泄,是真實情感的流露,更是沂蒙人民參軍支前的真實寫照。

“人人那個都說哎沂蒙山好,沂蒙那個山上喲好風光

“影片在《沂蒙山小調》中進入高潮,現場的觀衆個個淚眼婆娑。

聽着這百唱不厭的《沂蒙山小調》我和大家又流下了眼淚

沂蒙六姐妹觀後感 篇14

一個半小時的《沂蒙六姐妹》看完之後。從始至終我眼裏的淚水就沒有幹過;情緒也從沒有從感動中平靜下來。革命老區沂蒙的故事又一次使我深受感動,使我重新體味了一次戰火分飛的戰爭殘酷。

教育與革命年代艱苦卓絕的不屈精神。

這部電影的情節樸實的不能再樸實,正因他描述的就是沂蒙山區以前發生在戰爭年代的樸實的故事。但就是這經過導演精心還原的情節使我的眼睛在整部影片觀看過程中幾乎沒有幹過。影片中的主要人物幾乎都有現實中的原形,堅信導演在情節的真實度上下足了功夫,以至於包括我在內的大部分觀衆都可能會堅信那些情節都是過去歷史片段的再現。有身臨其境的真實,纔會有情感的真誠投入,纔會被真的打動。

影片開場是一個婦女追一隻公雞,着實讓觀衆們一頭霧水,之後才明白,這是導演的有意鋪墊,影片的女主角——月芬就是和這隻公雞拜堂成親的。這是沂蒙山區的一個風俗,如果到了結婚的日子,男方確實有事趕不回來成親的話,能夠由嫂子抱着公雞代爲拜堂。月芬的未婚夫當了兵,仗打得熱火朝天,自然是回不來的。也就有了月芬和公雞拜堂成親的一場戲,也註定了她綿綿無期的守候。

沂蒙六姐妹,只是千千萬萬個沂蒙紅嫂的一個縮影。用乳汁救傷員的沂蒙紅嫂明德英;掩護首長和戰士、辦地下託兒所、保護黨的絕密文件的“沂蒙母親”王換於;站在冰冷的河水中肩扛門板搭成人橋的李桂芳等32名沂蒙女性;年輕漂亮的識字班班長樑懷玉,在全村動員參軍的大會上,發出了堅定的誓言:“誰第一個報名,我就嫁給誰!”她把自己的婚姻幸福拋在了前線,交給了革命;女黨員尹德美,捨棄骨肉、出生入死、精心養育革命後代……

忠誠、博愛、自強、奉獻。時刻銘記着先輩們的奮鬥歷程,並將精神繼承、發揚下去,則成爲我們這些成長於新時代的之後人義不容辭的職責。

記得有部名字叫《戰爭讓女生走開》的電影,使“戰爭讓女生走開”成了一句名言。也有人說:女生是戰爭中最爲不幸的一個羣體。正因“男生的戰場,女生的墳場”。在那炮火連連的戰亂中,不知有多少女性在槍桿下遭受踐踏和殺害。但是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這段炮火連天的日子裏,沂蒙山區的婦女卻成了和共產黨貼得最近的一個羣體。她們把原本侷限於一個小家庭的愛,化作了對黨和子弟兵以及生養自己土地的愛。應對敵人的侵略,她們或者拿起武器抗爭在殺敵的戰場,或者用心動員生產、參軍支援前線,用柔弱的肩膀和男生們一齊撐起了戰爭的勝利,爲民族解放和新中國的誕生做出了獨有的貢獻。

巍巍沂蒙山,清清沂河水,養育了一羣淳樸堅韌、熱情樂觀、重情重義的沂蒙人。他們在戰爭中幾乎傾盡所有,送兒子上戰場爲親人的安危揪着心還要忍受失去親人的悲痛,爲支援前線而籌集糧草哪怕自己餓着肚子穿着破舊的鞋。無論何時,我們都不就應忘記他們的最無私的奉獻和極其巨大的犧牲,還有無數爲新中國的誕生而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先輩。人不能忘本,自己的祖先的本和自己的國家的本,如此才能明白新中國的建立是那麼的來之不易,這天的和平幸福的生活是那麼的值得珍惜,如此才能更好地愛我們的國家和同胞,更好地珍惜我們所擁有的一切。革命戰爭已經遙遠,對六姐妹的故事只是耳聞。而現實社會,耳邊只有對金錢和慾望的追求。我們需要這種精神來洗禮我們早已麻木和迷茫的信念。

我們雖然沒有經歷過那個年代,但透過這部電影讓我很受感動,那個年代真是艱苦,我們的老區百姓爲了支前默默無聞作出了多大的犧牲啊!

沂蒙六姐妹觀後感 篇15

沂蒙總附有一股神祕的力量牽引着人們緬懷那段錚錚歲月,青山秀水背景下硝煙瀰漫,時光飛逝,卻無法忘記那一個羣體,一種信仰,一種感動着無數中國人的“沂蒙精神”。

作爲一名生在、長在沂蒙大地上的兒女,我觀看了山東省唯一一部向建國60週年獻禮影片《沂蒙六姐妹》。在影片中,沂蒙山區的婦女們用她們柔弱的肩膀挑起了重擔,爲孟良崮戰役的全面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她們必將彪炳史冊,在建國六十年之際,我秉着向她們學習的精神,希望能把這種爲理想堅持不懈,敢於奉獻的理想發揚光大。

每一個熱血兒女在看過這部影片後,都深有體會:戰爭年代給人造成的創傷,讓我們的心一陣陣痠痛,所以我們應該更加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編劇把很多真實的故事搬上熒屏,把沂蒙女性愛黨愛軍、淳樸無私的精神演繹的淋漓盡致,讓我們無比的感動。這是一次完美的視聽盛宴,這是一次心靈的震撼,這是一次鮮活愛國主義教育的典範。在觀看影片時,淚水情不自禁地一次次打溼雙眼,悄然滑落。我的淚爲那些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捐軀和無私付出、默默奉獻的英雄們而流,爲我們沂蒙山區的擁軍支前的婦女們而流,爲那些有名的沒名的千千萬萬個沂蒙六姐妹而流。在這種激勵下,我們應該高舉愛國主義偉大旗幟大力弘揚沂蒙精神,不斷開創臨沂經濟社會事業發展新局面。

觀看該影片後,我聯想到我所在的這座紅色大學——臨沂大學。我的大學一直秉持着以紅色育人的理念。把弘揚沂蒙精神作爲辦學理念。積極投身於紅色教育事業中去。沂蒙六姐妹無私奉獻,不斷拼搏的精神在我的校園裏處處彰顯。我已作爲一名臨沂大學的學生而感到驕傲。

觀看影片後,我覺得,片中所塑造的沂蒙六姐妹,已不單是指蒙陰煙莊的六姐妹了。而是將在革命戰爭年代沂蒙山區涌現出來的千千萬萬個女英雄的事蹟融入到影片中,真實再現了以“沂蒙六姐妹”爲代表的愛黨愛軍、無私奉獻的沂蒙紅嫂的光輝形象,該形象將永遠銘刻在光榮的革命歷史豐碑上,億萬中華兒女將世世代代引以爲傲。

作爲一名臨沂人,我們對紅色歷史文化的耳濡目染。任時光飛逝,我們永遠也忘不了用乳汁救傷員的沂蒙紅嫂第一人明德英;忘不了掩護首長和戰士、辦地下託兒所、保護黨的絕密文件的“沂蒙母親”王換於;忘不了支前模範“沂蒙六姐妹”;忘不了站在冰冷的河水中肩扛門板搭成人橋的李桂芳等32名沂蒙女性;忘不了兩次從死亡線上挽救山東縱隊司令部偵察員郭伍士的紅嫂祖秀蓮;忘不了動員四兒一女參軍的王步榮大娘,其先進事蹟被編成歌曲刊登在1945年的《大衆日報》上,被魯中人民廣泛傳唱;忘不了積極參加抗日文藝宣傳,在全村動員參軍的大會上,發出了“誰第一個報名,我就嫁給誰!”這一崢崢誓言的年輕漂亮的識字班班長樑懷玉;忘不了捨棄骨肉、出生入死、精心養育革命後代的女黨員尹德美她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愛黨愛軍、開拓奮進、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的沂蒙精神。在沂蒙大地上的每一箇中華兒女,都深深地爲她們自豪和驕傲。

遲浩田上將曾深情地說:“孟良崮戰役取得了巨大勝利,這和沂蒙人民的傾力支援是分不開的。我在沂蒙山區五次負傷,是沂蒙紅嫂給了我第二次生命。”

今天,我們沒必要從影片的選題、製作以及場景、拍攝效果、燈光、音樂、臺詞、演員的演技等方面去評價該片,那是文藝評論家和影評家們的事。正如一千個人心目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形象一樣,我心目中也有一個沂蒙六姐妹形象。下面,我就以一個普通觀衆的視角談一下觀後感。

沂蒙六姐妹觀後感 篇16

影片主要以著名的孟良崮戰役爲背景,生動形象的展現了沂蒙六位姐妹帶領全村人民支援革命前線的感人事蹟;影片描繪的“月芬與公雞拜堂”,終身未見丈夫一面的真實故事,其實所有擁軍的女性都是六姐妹,她們傳遞着六姐妹的精神,傳遞着沂蒙的精神。作爲一個90後的現代人這種精神需要我們繼續傳承和發揚。革命戰爭已經遙遠,雖然對六姐妹的故事只是耳聞。但那種精神卻深印在我的心裏當看完這部影片後給我的第一感觸是她們六姐妹去參加擔架隊的時候,月芬喊出的那句“俺們沂蒙山的男人都在前線呢!”還有黑燕爲“偷糧”燒草棚,蘭花哭找有情人,沂蒙女子肩扛門板搭成人橋·等等一幕幕的場景都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底。那一刻,我內心的震撼無法用言語來表達,這些場面在我心裏久久迴盪。

一、要學習沂蒙老區人民對共產主義堅定的信仰。

沂蒙山人的信仰是“跟着共產黨,過上人民翻身做主的好日子”。爲了過上“人不能欺負人,也不能被人欺負”的“咱窮人的好日子”,沂蒙山(煙莊)的老少婦幼可以在2天內不眠不休準備5千斤糧食(全部磨成煎餅)、5千斤草料、趕製出2百雙布鞋。他們把糧食甚至自己的口糧全都給解放軍吃;丈夫犧牲了又把兒子送上前線;男人們都上戰場了

女人們就上陣支前,冒着敵人的炮火用柔弱的肩膀在冰冷的河水中架起浮橋,讓戰士們踩着木板及時奔赴戰場。從她們身上我看到了堅定的共產主義信仰和不屈不撓的革命精神。可以說,正是在這樣的人民和這種信仰的支持下,我黨取得了革命、建設和改革一個又一個的勝利,使當代中國以嶄新的面貌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二、要學習沂蒙山婦女勇敢、不屈不撓的奮鬥精神。

我在爲每天焦急的等待丈夫回家的月芬感到無限的痛苦和悲傷的同時,也不禁爲沂蒙山婦女的堅毅和勇敢喝彩。就是她們在揹負着巨大的悲傷和痛苦的情況下,既要照顧全家人的生活,還要替男人們上戰場支前照顧傷病員,甚至用身體架“火線橋”。這樣的負荷是許多男人都難以承受的,但是我們勇敢的中國婦女卻做到了。這種偉大的精神是中華民族的魂,是年輕一輩必須有責任繼承和發揚的。

三、要學習沂蒙山人團結協作、舍小家爲國家的可貴精神。

當部隊要求支援時,沂蒙山人不管時間有多緊,不管任務有多重,不管是自己的還是借來的都會保證部隊的供給,超額完成任務。80多歲的老奶奶兩夜不合眼攤煎餅,眼睛都薰得睜不開了還在堅持;爲了搓做鞋用的線繩,幾乎把腿肚都磨壞了的小鶴;還有爲了偷糧食給部隊連自家的草棚子都點着的黑燕。大家緊緊團結在一起不分你我,才使得緊迫的任務一次次圓滿完成,部隊也因此打了一次又一次的勝仗。

沂蒙六姐妹觀後感 篇17

20XX年10月27日晚,我院全體幹部職工及家屬、科技學校全體師生近兩千人在科技學校籃球場觀看了電影沂蒙六姐妹。

隨着影片劇情的展開,一幅幅展現沂蒙秀美風光的畫面,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支前故事,無時無刻不觸動着在場所有觀看者的心靈。影片以獨特的視角將以沂蒙六姐妹爲代表的沂蒙山區的婦女塑造成爲這場戰爭的主角,她們把原本侷限於一個小家庭的愛,化作了對黨和子弟兵以及生養自己土地的大愛。她們積極動員生產,參軍支援前線,她們冒着敵人的炮火用柔弱的肩膀在冰冷的河水中架起“火線橋”,爲孟良崮戰役的全面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愛黨愛軍、開拓奮進、艱苦創業、無私奉獻、吃苦耐勞、勇往直前、永不服輸、敢於勝利”,這就是以沂蒙六姐妹爲代表的沂蒙兒女用鮮血和淚水鑄就的力量無窮的沂蒙精神短的九十分鐘,真實生動的故事情節、攝人心魄的宏大嘲,活靈活現真切感人的人物,引起全場觀衆的強烈共鳴,觀衆不時擡手拭淚,經受了一場蕩氣迴腸的靈魂洗禮,感受到了紅色經典的魅力。

劇中主人公愛黨愛國、艱苦創業,改革創新、敢爲人先,不懈奮鬥、無私奉獻的沂蒙精神給科技學校全體師生以強烈的震撼。結合觀看影片,學校團委立即組織召開學生團支部會議,佈置觀看人員寫出觀後感並開展了影評徵文活動,進一步激發學生愛國主義情感,努力學習好科學文化知識,把自己武裝起來,爲將來爲祖國做貢獻做好準備,把沂蒙精神發揚光大。影片也更好的激發了廣大教職員工教書育人的熱情和幹勁,作爲一名工作在沂蒙老區的教師,在沂蒙精神的啓迪下,我們應該更加牢固的樹立愛國守法意識、無私奉獻意識、責任意識、服務意識。立足本職崗位,弘揚並踐行沂蒙精神,做羣衆滿意的教師、建羣衆滿意的學校、辦人民滿意的教育。沂蒙精神暖人心,辦學事業穩推進,我們必將激勵鬥志,以老一輩的奉獻精神投身到新時期的教育工作中來。

沂蒙六姐妹觀後感 篇18

《沂蒙六姐妹》講訴的是在孟良崮戰役期間孟良崮的婦女老小們是如何支持戰役的。他們雖然沒能在戰場上爲國打拼,但是他們的後方支援是很重要的,正因爲他們爲前方戰士準備了必備的乾糧和打戰用品,才致使我們取得了孟良崮戰役的最後勝利。片中的情節有許多令人感動的地方,使人感嘆我們來之不易的勝利,並使我明白,我們現在美好的生活是多麼的寶貴。

讓我感受最深的是:六姐妹之中的月芬,一直沒見過她的丈夫,丈夫參軍去戰場,結婚時一隻大公雞代替丈夫,天天盼望能與丈夫認識一下,繡一荷包一表思念之情,爲了做好後勤工作,她們晝夜不停地忙,攤煎餅,做軍鞋,在糧食短缺的情況下,她們自報奮勇,東借西湊,月芬一次借糧中,又和丈夫失之交錯,失去了一次見面的機會,丈夫拿着她繡的荷包又回到前線,月芬回來後痛哭一場,讓人看了就心酸,落淚,最後丈夫還是永遠的留在戰場上,變成常青樹生長在沂蒙山上...。其中有一段月芬獻血的情節讓我很感動,當醫生說:有沒有男人可以來獻血的時候。月芬去鼓起勇氣說:“你瞎了嗎?我們沂蒙山的男人都在前線……”沂蒙人有不服輸的精神,後方的婦女同前線的男人一樣堅強勇敢。

巍巍沂蒙山聳立起無私奉獻的豐碑,滔滔沂河水訴不盡沂蒙兒女對黨的無限忠誠。沂蒙是一塊紅色的熱土,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培育下,沂蒙人民與山東黨政軍一起,共同創造了“愛黨愛軍、開拓奮進、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的精神。

而我身爲一個沂蒙人,在這片充滿希望的沃土上,正在播種這屬於我們自己的希望,我相信沂蒙精神會被我們傳承,併發揚光大。我們將帶領這座山換水繞的城市踏入新的篇章。

分鐘的電影結束了,但是我們的對沂蒙精神的感悟還未結束,我們要懷着飽滿的熱情,美好的希望努力爲這個城市繼續爭光,讓這個紅色的駐地在新世紀依舊散發奪目的光芒。

我們因生活在這個城市而自豪,而未來這個城市必將因我們而驕傲。

沂蒙六姐妹觀後感 篇19

忙裏偷閒看了部電影《沂蒙六姐妹》,感動的難以形容。故事圍繞解放戰爭時沂蒙山區一個村裏的六個女性而展開。月芬嫁入一個擁軍模範家庭,公公爲了解放軍工作犧牲了,丈夫和丈夫的哥哥都參軍了,因此月芬沒見過丈夫的面,家裏剩下婆婆、嫂子和小侄子。一家人其樂融融,正值華東野戰軍和王牌軍即將會戰,各家各戶響應號召爲解放軍準備煎餅、布鞋、糧草,月芬家把自己留用的糧食都用上了,沒有了糧,月芬只好去向富農黑燕家借,可黑燕是個童養媳,做不了主,但她思想進步,樂於助人,想了個辦法,把自家草棚燒了,趁亂偷出袋糧食給月芬。之後月芬還是把這件事告訴了婦救會主任蘭花。沒想到黑燕嚴厲吝嗇的婆婆,在黑燕即將上前線支援的時刻說,燒草棚的事就不追究了。六姐妹都滿懷愛國熱情上了前線,做擔架隊員,炮火隆隆,硝煙瀰漫中,她們目睹瞭解放軍捨生殺敵的壯烈場面,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信仰,一個寒冷的夜晚,一段木橋被炸斷,姐妹們扛着木板,跳到冷水中,用柔弱身軀搭起了浮橋。解放軍沒有飛機大炮,卻有一往無前的勇敢,有廣大人民的支持,孟良崮戰役,我軍最後取勝,當漫山遍野的解放軍揮舞着紅旗,喊聲震天的一刻,我激動的落淚了。

影片很多地方都很感人,當部隊經過村子,可月芬卻外出沒看到丈夫,她難過極了,回到家,看到枕頭上有丈夫躺過的壓痕,忍不住抱着枕頭失聲痛哭,誰想到,這一次錯過竟是永別,丈夫和哥哥都在戰鬥中犧牲了。還有一個叫四喜的比較膽小的男生,一向很喜愛蘭花。爲了向蘭花證明自己也學蘭花那樣進步,他參加了擔架隊。搭完浮橋,蘭花發現四喜不見了,以爲被水沖走了,蘭花大喊他的名字,急的直哭,忽然,一身泥的四喜從水中爬上來,蘭花喜悅心疼的和四喜擁抱在一齊。

沂蒙六姐妹觀後感 篇20

影片的開頭爲我們展現了這樣一幅忙碌的情景:孟良崮戰役前夕,沂蒙山的煙莊舉辦了一個特殊婚禮,嫂子春英抱着公雞替當兵的小叔子拜堂娶了月芬。婦救會長蘭花帶領村裏僅有的婦女和老人忙着一項艱鉅的支前任務,兩、三天內攤五千斤煎餅,收五千斤糧草和二百雙軍鞋。春英一家爲攤煎餅熬了兩個通宵;童養媳黑燕爲做軍鞋捱了婆婆的打;秀秀在六縱當兵的哥哥大壯請假回來探看生病的娘,結果中了爹的計被鎖在地窖。黑燕召集小鶴、秀秀、月芬要點燃自家的場院屋,用“調虎離山”計救大壯……到這裏爲止我們就已經看到沂蒙山上的百姓們爲支援前線戰爭力所能及的努力着,沂蒙山上的女人們將自己的兒子、丈夫、父親送上戰場,讓男人們擔負起保家衛國的重任,而她們也不甘於落後,通過爲部隊提供糧食,草鞋來奉獻自己的力量。她們一方面強忍着對家人的思念,一方面寧可自己捱餓也要保證完成糧食指標。部隊裏的每一個戰士對她們而言都是自己的親人,都是自己要保護的對象。她們也有過猶豫,有過動搖,有過自私的時候,誰不希看自己的親人平安,幸福,但是沂蒙山上的百姓們明白沒有國哪來的家。這也正是她們的偉大之處。

影片繼續着它的講述,故事有徐徐地展開。戰事又緊,新的支前任務派了下來,可是公糧一時半會運不到,於是鄉親們四處籌糧。月芬趕了幾十裏山路回孃家借糧,恰與正在奔赴前線又素未謀面的丈夫擦肩而過,成了終身的遺憾……不得不承認當我看到月芬滿懷希望地推來房門卻只看到空空如也的屋子時,我也爲之而落淚。等待,期盼,不安,憧憬,幻想換來的卻只是一次插肩而過,從此以後就是天人永隔,窮其一生她都未曾看到過自己丈夫的容貌。緊接着孟良崮戰役打響了,蘭花帶領姐妹們組成的支前隊伍奔赴前線。她們冒着槍林彈雨搶救傷員;她們冒着敵人的炮火用柔弱的肩膀在冰冷的河水中架起“火線橋”,使部隊及時奔赴戰場。戰役在沂蒙山百姓的鼎力相助下取得了成功。正當沂蒙山六姐妹歡欣鼓舞的回到山村時,迎接她們的卻是親人們犧牲的噩耗。影片在全村人們都深切悼念逝去的英雄時達到了高潮,煙莊人們的那一跪是替全中國人們而跪,也是替生活在太平年代,忘卻先人的鮮血的我們而跪。

《沂蒙山六姐妹》想告訴我們的不僅僅是先人爲祖國的穩定、繁榮昌盛所做的犧牲,所奉獻的汗水,它更多地是想警示我們如今的生活來之不易。在我們抱怨現在的不如意,在我們爲遊戲、電影而荒廢時光的時候,想想先人們所付出的努力、鮮血,想想沂蒙山的人們,希望《沂蒙山六姐妹》能讓我們有所觸動,有所改變。

沂蒙六姐妹觀後感 篇21

不一樣於印象中清麗悠揚的色,當五個血紅的大字閃此刻銀幕,接觸耳膜的悲愴蒼涼的男聲和拖曳的音長彷彿在預示:這是一個火紅的年代,有太多人向着期望出發,走過的卻只能是不滿荊棘的險路,胸中交融着喜悅與辛酸,微笑嘴角滴下的是眼淚......

一部波瀾壯闊的戰爭史詩,一段滿門忠烈的悲壯往事,一幅展現沂蒙精神的不朽畫卷,勇敢的沂蒙女性,用柔弱的身軀扛起了新中國的期望。

這不是一部戰爭片,它不像情節驚險的《飛奪瀘定橋》,也不像有着神奇地道的《地道戰》,甚至沒有太多的戰爭場面;這又是一部戰爭片,它發生在全國解放戰爭時期英雄的沂蒙土地,描述的是經歷戰爭的女生和爲了贏得和平做出犧牲的女生,體現的是愛黨愛軍,無私奉獻的沂蒙精神。

影片以新娘子“月芬”爲主線鋪陳開來。她從一個貧苦的村莊嫁到另一個貧苦的村莊。這位美麗的新娘眨着清澈的眼睛和公雞拜天地的時候,誰也沒有料到她會與她日夜企盼的丈夫一次次的錯過,終其一生也沒能見到丈夫一面,卻用她的一輩子等待愛人的歸來。

永遠忘不了那一幕,六姐妹帶頭毫不遲疑地跳入冰涼的河水中,細瘦的肩膀托起佈滿木茬的木板,一雙雙奔跑的腳、一個個殺敵心切的戰士從她們的頭頂掠過,新娘子擡頭看着,鏡頭也跟隨着新娘的目光掃過戰士們的腰間,看看那裏是否會出現眼熟的手繡荷包。

那個時代的女子真是偉大。善良、樸實、任勞任怨的大嫂李春英,幹練潑辣的婦女救助會會長王蘭花,心直口快、天真活潑的樂觀女孩秀兒,一根腸子通到底的“假小子”小女曼小鶴,她們用堅強美麗的心靈澆灌勝利的果實,像男生一樣不惜用自己的生命去鋪設通往幸福的路。這條路是紅色的,不只是正因戰士們的熱血,更有他們和她們一路走過播撒的期望。

大音無聲,大愛無邊。沂蒙人民用“最後一口糧做軍糧,最後一塊布做軍裝,最後一個兒子送戰場”的精神,支持革命。沂蒙六姐妹更不是單單的六個人,是所有的沂蒙女子,是所有的沂蒙人,代表着紅紅的沂蒙精神。

遲浩田上將曾深情地說:“孟良崮戰役取得了巨大勝利,這和沂蒙人民的傾力支援是分不開的。我在沂蒙山區五次負傷,是沂蒙紅嫂給了我第二次生命。”

陳毅元帥高度稱讚沂蒙人民:“我進了棺材也忘不了沂蒙山人,他們用小米供養了革命,用小車把革命推過了長江。”

沂蒙六姐妹是值得頌揚的,她們大愛無私,用自己能獻出的一切支援中國革命。讓我們記住她們原型的名字:張玉梅、伊廷珍、楊桂英(已病故)、伊淑英、姬貞蘭、公方蓮(已病故)。

“人人那個都說哎,沂蒙山好,沂蒙那個山上哎,好風光。青山那個綠水哎,多好看,風吹那個草低哎,見牛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