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第三回優秀讀後感心得感悟(精選11篇)

《西遊記》爲明代小說家吳承恩所著。取材於《大唐西域記》和民間傳說、元雜劇。關於西遊記第三回讀後感的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爲你整理的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西遊記第三回優秀讀後感心得感悟(精選11篇)

西遊記第三回優秀讀後感心得感悟 篇1

西遊記第三回讀後感想必大家都讀過《西遊記》,對書中的唐僧、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僧都不陌生吧。我家有一本原版《西遊記》,我最喜歡看的就是第五回——“亂蟠桃大聖偷丹……”。

這回書說的是:孫悟空在天上看管蟠桃園,見園裏熟透的桃子十分誘人,就偷吃了幾個,吃飽了就變成一寸高的小人在一片樹葉上睡着了。這時,七仙女來園子採桃,邊採邊議論着蟠桃會邀請的各路神仙。當孫悟空聽說沒有邀請他時,怒氣沖天,用定身法把七仙女定住,變成赤腳大仙大搖大擺地向瑤池走去,用瞌睡蟲使天兵睡着,自己在瑤池痛飲一翻,不一會就喝醉了,然後走進老君府,把裏面的仙丹偷吃了個乾乾淨淨。酒醒後,發現自己犯了天條,慌慌張張地逃回花果山了。

孫悟空的任務是看管蟠桃園,他卻沒有盡職,不僅偷吃蟠桃,還呼呼大睡。他不敢勇於承認錯誤,知道自己防了天條,爲什麼不向玉帝請罪呢?我覺得這幾點孫悟空應該好好反思一下。

文章的第一回講的是美猴王出世。孫悟空是一隻石猴,他是從一塊石頭裏蹦出來的,沒有爸爸媽媽。他是一隻很調皮的石猴,剛出世的時候,他無憂無慮,到處玩耍。他很勇敢,也很有好奇心。他帶着許多猴子找到了水簾洞,被衆猴拜爲美猴王。這樣無憂無慮的生活過了許多年。有一天,美猴王突然覺得日子很無聊,生出了要拜師學藝的想法,在衆猴的支持下,他就去尋找神仙學本領。

這段故事告訴我,孫悟空雖然沒有爸爸媽媽催他去學藝,可是他自己悟出了要學本領的道理。我平時在家裏,爸爸媽媽總是催我學這學那,有時我覺得他們很煩,有時候真希望能每天像孫悟空一樣自由地玩耍。可是,又一想,要是等我長大了什麼也不會,那可就慘了。

有一次,師傅講道法的時候,孫悟空在一邊跳來跳去,手舞足蹈。師傅問他要學什麼,他只說學長生不老的本領,其它什麼也不想學。師傅氣得在他的頭上打了3下,倒揹着手,走進屋裏,把前門關上,不出來了。孫悟空真聰明,他猜出了師傅的用意,師傅在他的頭上打3下,他就知道這是讓他半夜3點鐘去師傅的房間學本領。我要是像孫悟空一樣能猜出別人的想法,說不定就可以做個大偵探了。

就這樣,孫悟空從師傅那裏學到了長生不老、翻筋斗雲和七十二變的本領。可是孫悟空不謙虛,好在別人面前賣弄,師傅生了氣,把他趕回了花果山。孫悟空這種驕傲任性的脾氣後來給他惹了不少麻煩。孫悟空的本領很大,但很驕傲,不服管教,因此得罪了許多天神,還被佛祖壓在山下。

要是我有孫悟空的本領,我就不用坐飛機去中國看我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了。我可以翻一個筋斗雲,每天去中國。要是我會七十二般變化,我可以把自己變成一隻小蟲子來和我的弟弟妹妹玩捉謎藏,他們一定找不到我。

孫悟空的故事很有趣,也教會了我許多道理。

讀完第一百回,想起的第一句話是前言中的一段評論:吳承恩諷刺、批判當時黑暗的社會現實,但只是幻想有所改良,並不是要推翻封建統治制度。

在小說的最後這一章,作者所描寫的,純粹是對唐僧的功德的歌頌,還有對諸神佛的羅列,還有就是唐僧一行人的封神過程。

不管前面的章節作者用了多少篇章來表達對現實的諷刺和不滿,但是到了最後,還是回到了對諸神佛的膜拜上,最好的體現就是最後的一段描寫:如是等一切世界諸佛,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同生極樂國,盡報此一身。

人的禍福旦夕,在這裏的體現就死就是由神佛來操縱一切。雖然這是自古以來深深紮根在古代中國人民思想中的觀念,但是在這裏卻讓我感觸最爲深刻。

唐僧是一個凡夫俗子,不管他的前身是什麼,今生,他始終作爲一個人而存在,但是,最終他成爲了佛。這就有一個矛盾,神佛是由人變成的,諸神佛的前身,都是人,但是卻在成爲神佛之後支配人的一切。神界和人界是相互隔絕的,人無法穿越“南天門”而到達神界,但是唐僧卻作爲一個人來到了如來的神殿。而諸佛因爲唐僧取經結束,功德圓滿而對人間廣施恩澤,人間的禍福,似乎就是視神佛的心情而定。這樣的神權,就是封建社會統治的表現。而當初孫悟空大鬧天宮,並沒有把天宮鬧翻,只是給神界帶來一點小小的騷動,這只是作者對現實不滿的一種表現,而最終作者還是維護了封建統治制度,就像小說裏,孫悟空得到了晉升,也就相安無事一樣,作者的心中也許就在想:只要封建社會制度有所改良,讓我得到應有的權利和自由,那我也就始終維護它,服從它,服務於它。這都是幻想,封建制度始終宣揚的,都是天賦人權的思想,人要服從於最高的統治者,只要有反抗,就只有毀滅,就像當初孫悟空被壓在五行山下一樣;只有服從,才能獲得天子的恩賜,就像孫悟空皈依佛門,最終才能成佛,但是這個佛,並沒有自由,因爲他的上面,還有最高的如來。如果將來有一天孫悟空反了,說不定菩薩又給孫悟空來一個緊箍圈,或者一座十指山,讓孫悟空嚐嚐不聽話所受到的懲罰的滋味。

封建社會,就是靠這樣的方法,來統治人民。統治者告訴人民,天子是上天派來的統治者,如果忤逆天子,就會遭到懲罰,如果順應天子,說不定哪一天,諸神佛高興了,就會廣施恩澤,而忤逆的人,就會遭到天譴,或者借天子之手來懲罰。

最終,唐僧回到了原本屬於他生存的佛界,就像人始終是要在天子的統治之下才能生存一樣。這都是作者沒有推翻封建統治思想的表現。

但是在這部小說裏有一個事實是無法掩飾的。唐僧是人,不管唐僧最後成了什麼佛,他的本質是人,這是不會改變的。這就說明了一件事情,神,始終是人的化身,或者說,人,可以神聖化到統治人的地步,就像統治天下的天子。這或許能夠看成一種暗示,天子是統治人民的神。

生活在封建社會的人,其實沒有幾個是能夠有推翻封建統治的思想的,畢竟這個社會上並不是人人都能當魯迅。

西遊記第三回優秀讀後感心得感悟 篇2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好書對我們一生有益,經典名著《西遊記》便是我喜愛而受益的一本好書。今天,我讀的是《西遊記》第十六回――觀音院僧謀寶貝。唐僧收了悟空爲徒,自然高興,因爲這個徒兒身手不凡,這一路上便更有希望了。

然而,這生性頑劣的猴兒,有時還會招惹些是非,還需要師父的百般調教才行。這不,麻煩又來了。師徒二人走了一日,天色已晚,但見一座寺廟,便想借住一宿歇歇腳。唐僧叩開寺門,行禮,介紹自己是從東土大唐前往西天拜佛求經的。寺院長老熱情款待了二位。席間,長老與唐僧搭話,覺得師徒遠道而來,必定有寶貝。唐僧謙虛謹慎,不張揚,只說不曾帶有寶貝。而悟空快嘴快語,脫口而說當然有寶貝袈裟一件。長老自認穿了一輩子的袈裟,還有什麼不一樣的,便要看看。悟空按捺不住炫耀的老毛病,把袈裟給了長老。這長老果真從未見如此好的袈裟,愛不釋手,起了歹心,便要圖財害命,指使小和尚放火燒寺。他怎知悟空的本領,用避火罩保護住了唐僧。一夜間,寺廟化爲灰燼,長老也一命嗚呼。讀完後,我也在責備悟空,要不是他故作玄虛,炫耀自家寶貝,也不會引來這場災難。

就是這一次次的教訓,悟空還是改不掉頑性,任憑自己的`性子胡來,怪不得觀音菩薩教給唐僧緊箍咒的祕訣來制約這頑劣的猴子呢!雖然悟空辦事毛手毛腳,但他卻一心裝着自己的師父,無論怎樣,他都會盡所全能保護師父,這一點尊師的良好品德值得我們學習。身爲長老的院主,在佛前對寶貝起貪心,結果不僅沒得逞,還把命給搭進去了,終究得到了報應,真是一個良好的教訓。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所以,做人不能有貪慾,貪慾過大,人自然就會變的愚蠢起來。最終還是自己享受惡果。值得我們引以爲戒。

西遊記第三回優秀讀後感心得感悟 篇3

出門遠行者比寶鬥富自取其禍,而謀財害命者必有報應。

比寶鬥富遇到貪心之人必會千方百計謀取財寶。遠行之人身居異地,對所處環境的不瞭解本身就是一種威脅,如當地的社會習俗、民風善惡和身邊人員的成分。不懂社會習俗有可能觸犯當地禁忌,不知民風善惡則不知道行事分寸,不明人員成分有可能暗自吃虧。同時,強龍不壓地頭蛇,都明白,即便發生爭執自己的力量也多處於劣勢。遇到貪心之人,在家尚可爭執,在外則性命不保。如孫悟空在觀音禪院主動與人鬥寶比富,若不是他這般神通廣大,不也是殞命。即便保下性命,火燒了禪院,也免不了與黑風怪再起爭執,不僅受了金箍之苦,還要操心勞神滅這無妄之災,這不是自取其禍。

貪心者已迷心竅,爲利而動,不顧生死。程顥有名言“貪之甚,甚昏蔽而忘禮義;求之極,則爭奪而致怨。”忘禮儀會做出不符合道德標準的事情,失去朋友們的幫助。尋求利益的人很多,如果爭奪的過於激烈,必定會結下怨恨。失助結怨,求敗之門。爭奪成功者得意一時,失敗者身敗名裂。禪院方丈不守佛門禁律,妄起殺生之念,這便是忘禮儀。爲求袈裟取人性命,則是求之極,沒想到碰到孫行者,爭奪不勝,被猴子一念報復之心燒了禪院,自己不堪羞辱含恨自盡。切不可妄生貪心,更不能謀財害命,否則必遭報應。

西遊記第三回優秀讀後感心得感悟 篇4

從小,我們就被父母師長教育成好孩子,其實這無非是一些騙人的伎倆。當我們成爲好孩子之後就會被他人所忽略,而一旦作爲好孩子,卻犯了錯誤,往往會受到更加嚴厲的批評。什麼都不怨,誰讓你是好孩子呢?

所以,孫悟空被設計成一個“壞孩子”。

若他是一個普通的壞孩子,也定逃不過應有的懲罰,偏他這個壞孩子本領通天,所以他越壞,就越讓他人恐懼,不僅那些飛禽走獸怕他,連海里的龍王、冥界的閻羅都對他招架不住,直逼着玉帝派太白金星對其招安。

試想,若玉帝不在早期順其發展,會爲三界之神惹來這麼多麻煩麼?可見道家的無爲而治,運用到玉帝這個地步,只能算是失敗的濫用了。如果早料到不加管教會使悟空學壞,那麼,抓來打幾下手掌心,想他也就改了,玉帝卻貽誤了時機,到反應過來時,只能對其招安,不能輕易懲罰了。

悟空自石卵而生,天地爲其親生父母,而縱容之;玉帝爲其養父而縱容之。他們一同養育了這個壞孩子,卻都在後來以不同的方式責罰他,殊不知,養不教,乃父之過也。

玉帝早期的無所作爲,最終給自己引來了禍事。送他兩個字:活該!

玉帝與悟空的矛盾衝突及後續發展,讓我受益不淺。

西遊記第三回優秀讀後感心得感悟 篇5

第三回寫的是悟空大鬧天宮戰褚神,如來伏手降大聖。這個故事講的是悟空當上了有名無權的齊天大聖之後天天在蟠桃園裏吃喝玩樂,一次天挺舉辦蟠桃會,然而悟空卻沒被請去,悟空把自己變成赤腳大仙去赴宴,見還沒有神仙來悟空就大吃大喝起來,悟空喝醉後搖搖擺擺走進了太上老君的煉丹房裏把所有的仙丹都吃完了,當悟空發現自己闖了大禍,就立刻逃進了花果山,李天王帶領天兵天將來捉拿孫悟空,但被孫悟空打得落花流水,玉皇大帝請來如來佛來捉拿悟空,如來佛對悟空說:“如果你能跳出我的掌心就讓你當玉皇大帝,如果你跳不過就要被壓在五行山下。”悟空結果沒如來佛的手掌心。

我看到孫悟空愛憎分明,是妖就打。就立刻想到現在社會上,有些人看到壞人,一點也不管。真是太不應該了。平時在課間裏,有些同學打架,我們就應該去管,應該去勸告。我們不能像唐僧一樣,好壞不分。更不能像豬八戒一樣,好吃懶做,還愛讒言。我們應該像孫悟空一樣,愛憎分明。

西遊記第三回優秀讀後感心得感悟 篇6

好猴王,即縱筋斗雲,霎時間過了二百里水面。果然那廂有座城池,六街三市,萬戶千門,來來往往,人都在光天化日之下。悟空心中想道:“這裏定有現成的兵器,我待下去買他幾件,還不如使個神通覓他幾件倒好。”他就捻起訣來,念動咒語,向巽地上吸一口氣,呼的吹將去,便是一陣狂風,飛沙走石,好驚人也

感悟:悟空本打算去買兵器,但轉念間打消念頭,決定使法術覓兵器。這體現了悟空的山大王本性,還是搶來的方便,這是猴頭的匪性。

龍王見說,不好推辭,即着鱖都司取出一把大捍刀奉上。悟空道:“老孫不會使刀,乞另賜一件。”龍王又着鮊太尉,領鱔力士,擡出一捍九股叉來。悟空跳下來,接在手中,使了一路,放下道:“輕,輕,輕!又不趁手!再乞另賜一件。”龍王笑道:“上仙,你不曾看這叉,有三千六百斤重哩!”悟空道:“不趁手,不趁手!”龍王心中恐懼,又着鯾提督、鯉總兵擡出一柄畫杆方天戟。那戟有七千二百斤重。悟空見了,跑近前接在手中,丟幾個架子,撒兩個解數,插在中間道:“也還輕,輕,輕!”老龍王一發害怕道:“上仙,我宮中只有這根戟重,再沒什麼兵器了。”悟空笑道:“古人云,愁海龍王沒寶哩!你再去尋尋看。若有可意的,一一奉價。”龍王道:“委的再無。”

感悟:悟空強人所難,龍王隨便打算打發了他,可悟空不是那麼好糊弄的,而且悟空瞅準了龍宮肯定有寶貝。

龍王果引導至海藏中間,忽見金光萬道。龍王指定道:“那放光的便是。”悟空撩衣上前,摸了一把,乃是一根鐵柱子,約有鬥來粗,二丈有餘長。他盡力兩手撾過道:“忒粗忒長些,再短細些方可用。”說畢,那寶貝就短了幾尺,細了一圍。悟空又顛一顛道:“再細些更好。”那寶貝真個又細了幾分。悟空十分歡喜,拿出海藏看時,原來兩頭是兩個金箍,中間乃一段烏鐵,緊挨箍有鐫成的一行字,喚做“如意金箍棒一萬三千五百斤”。

感悟:這是如意金箍棒的第一次出場,這也是悟空與金箍棒的緣分,好似這個上古神器就在等它的主人,就等那一聲“忒粗忒長些,再短細些方可用。”正是這樣喚醒了沉睡的神器,至此金箍棒與悟空永不分離了。

衆猴駭然叫道:“大王!還拿出來耍耍!”猴王真個去耳朵裏拿出,託放掌上叫:“大,大,大!”即又大做鬥來粗細,二丈長短。他弄到歡喜處,跳上橋,走出洞外,將寶貝擅在手中,使一個法天象地的神通,把腰一躬,叫聲:“長!”他就長的高萬丈,頭如泰山,腰如峻嶺,眼如閃電,口似血盆,牙如劍戟。手中那棒,上抵三十三天,下至十八層地獄,把些虎豹狼蟲,滿山羣怪,七十二洞妖王,都唬得磕頭禮拜,戰兢兢魄散魂飛,霎時收了法象,將寶貝還變做個繡花針兒,藏在耳內,復歸洞府,慌得那各洞妖王,都來參賀。

感悟:這段如意金箍棒的展示一方面是說明這個神器的威力,另一方面也說明了悟空的愛顯擺的性格,此後的一些劫難跟他的這種性格有着很大的關係,算是埋下伏筆。

西遊記第三回優秀讀後感心得感悟 篇7

今天我讀了西遊記的第三回《受招官封弼馬溫》,下面就讓我給大家講一講吧!話說孫悟空闖完龍宮拿瞭如意神鐵——定海神針,又讓龍王拿了一套披掛就回了花果山,玉皇大帝看了東海龍王、西海龍王、北海龍王、南海龍王給的狀子,又看了看十殿閻羅給的狀子,一看又是這個猴頭,氣的火冒三丈,讓天兵天將把孫悟空捉來,可是天兵天將都失敗了。

這時候太白金星說:“陛下不必着急,孫悟空在陽間也沒有什麼事,就讓他到天上當一個官不也可以嗎!”玉皇大帝問道:“孫悟空上來當一個什麼官呢!”太白金星道:“就讓他當一個養馬的小官吧!讓他養我們的天馬,這樣我們的天馬會更健康,這個孫悟空也不會遊手好閒啦!這不是一舉兩得的好辦法嗎!如果他幹得好,我們就給他獎勵,如果他做的不好,我們就懲罰他。”玉皇大帝覺得太白金星的辦法可行。就派太白金星下去把孫悟空請上天,太白金星駕着祥雲來到了花果山,孫悟空從來都沒有當上什麼官,就毫不猶豫的和太白金星上了天,玉皇大帝說:“孫悟空你可願意來我們這裏當一個官嗎,孫悟空說:“願意,願意,太願意了。”就這樣孫悟空當上了弼馬溫,他日夜不休的養馬,把馬養的肥肥胖胖的,腿越來越粗,性格也越來越好。

有一天,一位天兵看見弼馬溫正在自己的地盤胡鬧,就說:“弼馬溫,你別得意,你以爲你有多大呀!”孫悟空說:“你這個天兵快點回去,要不然我弼馬溫大人就要懲罰你。”天兵說:“就你這個不入流的官還在這裏胡言亂語,讓這裏風高浪大,現在還說自己是大人,你還是好好呆着吧!”孫悟空問他的助手:“不入流是什麼意思,是不是很大呀!”助手說:“不是,是小的不能再小了。”

孫悟空氣的脫掉衣服,抽出如意神鐵,一直打到了南天門回了花果山當了齊天大聖。

我從這個故事裏明白了,不管做什麼事都要有忍耐性,一時的失敗算不了什麼,我們要爭取更大的成功。從太白金星身上我明白了,遇事應該多動腦筋呢。

西遊記第三回優秀讀後感心得感悟 篇8

《西遊記》第三回:大鬧天宮,孫悟空拿着金箍棒回到了花果山,孩兒們看見大王回來了他們都非常高興孫悟空把金箍棒一會變山一樣高一會便繡花針一樣小。最後塞進了耳朵裏。金箍棒真是太神奇了,重一萬三千五百斤的東西居然能塞進耳朵裏,真讓我佩服。

孫悟空背閻王抓去了,結果孫悟空大鬧了一場,並改寫了自己和孩兒們的生死簿。這個事讓玉皇大帝知道了。沒有辦法的情況下封孫悟空爲弼馬溫,孫悟空不滿意又回到了花果山。玉皇大帝又讓他管理蟠桃園,開蟠桃會沒有請孫悟空,他很生氣大鬧一場。玉皇大帝白了十萬個天兵天將去捉拿孫悟空,結果沒有打過孫悟空。

孫悟空真是太厲害了,連神仙都沒有放在眼裏。

西遊記第三回優秀讀後感心得感悟 篇9

第三回首先寫他給小猴們和自己弄武器。他的動機,簡言之就是“人若犯我,我必犯人”,這就是他爲自己、也爲自己的領地立下的規則,這個規則其實沒錯,而且體現了他有氣魄有膽識的一面。但他卻不知道“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道理,所以先是去傲來國街市上搶了若干武器,後是到了東海龍宮不由分說取了東海龍王的定海神針,並且得寸進尺所要鎧甲披掛。市面上的武器本來是應該按照等價交換的原則去買的,定海神針也是龍宮的鎮海之寶,也不該在對方勉強的情況下取了來,由於他藝高人膽大,沒有人敢惹他,所以兩次搬弄武器都得了手,但卻也因此得罪了人,東海龍王記了他的仇後來去玉帝那裏告發他了,他不遵從規則,傷害了別人。

而後,冥府以陽壽已盡的法度將他拘了去,他十分惱怒,便拽出金箍棒,在幽冥界中大打出手,直到森羅殿。悟空拿到生死簿,看到自己的名字,就把自己的名字勾了,這還不算,還把猴屬的名字都勾掉了,從此猴類有很多長生不老的。可以說,悟空在這裏也創造了一種關於生死的新規則。但細想來悟空的做法有些霸道,其他的猴子並沒有通過自己的努力成仙,卻白白得了長生不老,旁觀起來,有點不勞而獲的感覺。

西遊記第三回優秀讀後感心得感悟 篇10

孫悟空嫌沒有好兵器,去找海龍王。龍王倒也算客氣,常言道:“遠親不如近鄰”嘛(只不過這句話在這裏要這麼理解,就算有幾個好兄弟,也抵不過一個難惹的孫悟空),所以以禮相待,不,簡直是迎接國家元首的級別,心想:“先戴幾頂高帽子,打聽打聽什麼來歷,如果來頭大,那我禮數可算是盡到了;如果是虛張聲勢,哼哼,別怪我翻臉不認人!”。“上坐閒茶畢,問道:‘上仙幾時得道,授何仙術?’”哪知孫悟空不吃這套,也不繞彎子,直接說明來意(龍王心裏肯定想:怎麼來了一個收保護費的?哥們兒,你到底哪座山頭的?怎麼沒聽說過?)“龍王見說,不好推辭”,又是取刀,又是擡戟,豈止那位不識好歹,不說就坡下驢,還非要強人所難,但又確實有兩把刷子,不是容易相與的主兒。正在爲難之間,龍婆提出一主意(也是權宜之計,沒有辦法的辦法,身爲龍王,落到這步田地,應該說猴怕出名龍怕富,遍看西遊記,裏面最窩囊的就是龍王了。被孫悟空這樣的“上仙”欺負欺負也就算了,連魏徵——真龍天子都算不上的人也能想宰就宰,哎!做龍做到這個份上,也算窩囊透頂了),豈知這主意一出,不但沒把悟空搪塞走,將龍宮鬧了個天翻地覆,還連累了三個兄弟。真真是賠了兵器又搭披掛。搞不懂,四海龍王加在一起難道搞不定一個孫悟空?只會說什麼“啓表奏上上天,天自誅也。”簡直可笑之級,好一似幼兒園中的小孩兒被別的小夥伴欺負了,只會哭哭啼啼告訴阿姨“他打我……”只會坐等老天開眼,只可惜老天爺好像打盹的時候比清醒的時候多得多……無語。不由又想到,大概天界中找龍王打秋風的人多了去了,你看人家孫悟空只說“指望你隨高就低的送一副(披掛)便了。”龍王卻服務到家,“不須上仙去。”就自動將三個兄弟招來,這豈不是一向爲打秋風人士服務慣了?不過,誰讓你落下了個“愁海龍王沒寶”的名聲呢?

龍王已經大丟面子,可這還不算完,還有十代冥王來做難兄難弟。雖說悟空橫了點,不過幹起事情來爽利乾脆:“那判官慌忙捧筆,飽掭濃墨。悟空……道:‘了賬,了賬!今番不伏你管了!’”不愧真男兒!可惜,悟空看到冥王本事不如自己,可以不服管,自立門戶,世人卻無這麼好命。

如果說,冥王老子要人的命,是對人的一種管束,只不過這種管束大家都唯恐避之不及;那麼,玉帝的招安,無非是用另一種方式再次將人圈禁起來,只不過這是一種光彩照人的形式,用毛主席的話說,就是“糖衣炮彈”。但很多人卻看不透這一點,或者即使看透了,也奮不顧身、唯恐落於人後的跳進去。如果孫悟空甘心在天上老老實實待下去,靠着自己的本事或許有一天也能慢慢“提幹”,至不濟也至少享受了公務員待遇,以後衣食無憂,而且還可以給別人發放讓人很羨慕的名片:“高天上聖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下屬御馬監CEO”。可是,孫悟空偏偏選擇了一條最不應該選擇的路,這也是爲什麼我們喜歡他的原因,因爲他所做的事情是我們每個人都想做的,但卻變成了在我們許多人心中只是一個極偶爾時纔想起來的夢想。

西遊記第三回優秀讀後感心得感悟 篇11

《西遊記》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相信大家都看過了。我看完這本書後,受到了很深的啓發。

首先是唐僧,他在我的眼裏非常善良,不認識妖怪,但是他是最關鍵的人物,這個故事起因就是他。因爲沒有唐僧,就取不了真經,也就沒有他的三個徒弟和遇到的妖怪。他十分執着,從不放棄,歷經千辛萬苦,取得真經。

其次是孫悟空,他是唐僧的大徒弟。他機智勇敢,大鬧天宮,不畏權威,敢做敢當,是正義的化身。他武功高強,爲民除害。在降妖除魔中,幾次被師傅誤會,趕出師門,但是他對師傅戀戀不忘,對師傅有着很深的感情。沒有他的付出,唐僧也取不到真經。

然後是豬八戒,他是唐僧的二徒弟。他好吃懶做,不善於思考,貪圖美色,有時也幫助悟空降妖除魔。他是旅途中的開心果,經常出現一些小插曲。

最後是沙和尚,他是唐僧的三徒弟。他樂於助人,任勞任怨,默默付出。雖然武功最弱,但是忠心耿耿,是我們大家的好榜樣。

英國的文學——莎士比亞曾經說過:“書籍是知識的源泉。”是的,書籍是我們一生的朋友,是一位沉默的老師,假如世界上沒有書,這原本絢麗多彩的世界將失去色彩,變成灰暗的一片。神話鉅著《西遊記》描寫了唐僧四人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到西天取回真經的故事。《猴王出世》是全書第一回,敘述了石猴從出生到成爲美猴王的經過。有人曾經說過:“未來是拼出來的。”石猴就是這句話的最好的印證,從他一出生,就在拼搏,他廣交好友,爲以後稱王鋪下了一條大道。最能體會出石猴拼搏的地方,莫過於是他勇敢地跳進瀑布的一幕了。石猴的本領未必是最高強的,人緣也未必是最好的,但他爲什麼能成爲猴王?那是因爲他敢於拼搏,勇於挑戰自己的命運,這兩點是其他猴子所無法企及的,也許會有更厲害的猴子,但因爲它們缺乏拼搏精神及膽量,才使得石猴能順利當上美猴王,開拓出一個嶄新的未來。石猴的經歷不禁令我想起了現在世界上最繁盛的國家——美國。美國人民在兩百多年前還臣服在不列顛的統治之下,但他們在華盛頓、傑斐遜等有志之士的帶領之下,推翻了不列顛的統治,創建了美利堅合衆國,用自己的拼搏,用自己的行動讓自己的國家變得繁榮,富強起來。美國人用拼搏開創了一個新未來,新時代,美國一步一步走向世界之巔,這何嘗不是靠拼搏贏來的呢?拼搏創出新未來,讓我們擺脫命運的束縛,開創一個屬於自己的嶄新的未來吧!

以上是我對這本書的感想,你們認同我的觀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