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槓桿》優秀教學設計

通過觀察和實驗,瞭解槓桿中的幾個概念,認識槓桿,知道槓桿的幾個概念,會確認並畫出力臂。下面是由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槓桿》優秀教學設計,喜歡的可以收藏一下!瞭解更多詳情資訊,請關注應屆畢業生考試網!

《槓桿》優秀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級物理第十三章的內容是力和機械。第四節“槓桿”具有以下特點:一是實用性,槓桿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它源於生活,服務社會,充分體現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這一理念。二是探究性,槓桿平衡條件要求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得出f1×l1=f2×l2這一結論。三是基礎性,這一節是學習滑輪和其他機械以及機械效率的重要基礎。本節內容設計如下。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認識槓桿,知道槓桿的幾個概念,會確認並畫出力臂;2.知道槓桿平衡條件;3.瞭解槓桿的一些應用。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和實驗,瞭解槓桿中的幾個概念。2.經歷探究槓桿平衡條件的過程,進一步學會提出問題,分析歸納實驗數據。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關心社會生產、生活,保持對自然現象的好奇心, 並樂於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2.逐步建立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

  【教學重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通過探究得出槓桿平衡條件。

難點:

1.通過實驗,理解力臂概念。

  2.槓桿平衡條件的運用。

  【實驗器材及教學媒體的選擇與使用】

鐵架臺,木棍,磚塊,繩子,彈簧測力計,鉤碼,槓桿原理演示器(教材圖13.4-5),三角板,多媒體設備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1.用古埃及人搬運巨石修建金字塔的故事導入;2.出示磚塊、鐵架臺、木棍、細繩等,請同學上臺模擬古埃及人搬運巨石修建金字塔的情景,調動學生激情。

  二、認識槓桿

用同學上臺模擬古埃及人搬運巨石的實物,介紹支點o、動力f1、動力臂l1、阻力f2、阻力臂l2(如下圖)。

  三、探究:槓桿平衡條件

1.用上圖實物,演示並講解什麼叫槓桿平衡。2.提出問題:如果將支點右移,觀察l1、l2如何變化?f1又會如何變化?反之,又會怎樣變化呢?(學生憑經驗應該說能回答正確)。3.探究:槓桿平衡條件(1)參照教材圖13.4-5,引導學生思考:爲什麼要使槓桿在水平位置平衡?(2)爲什麼要改變幾次鉤碼重和位置(f1、f2以及l1、l2)?(3)分組合作探究,教師巡迴指導。(4)學生填寫數據,並引導學生仔細分析實驗數據,找出規律。(5)學生交流發言,最後總結得出槓桿平衡條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即f1×l1=f2×l25.鞏固與拓展(1)在上面實驗中,如果將兩個鉤碼(質量均爲50g)掛在右端8cm處,則在右端20cm處要用多大的'力才能使槓桿處於平衡狀態?方向如何?(2)用彈簧測力計演示、驗證。(3)設問:如果將彈簧測力計改爲斜向上拉,則讀數會如何變化?(4)學生猜想,教師演示,設問:爲什麼會這樣變化?(5)引導學生找出斜向上拉時,f1、f2以及l1、l2在哪裏?f2與l2的乘積變了沒有?比較l1是變大了還是變小了?

  四、槓桿的應用

1.引導學生畫出以下幾個槓桿的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1)羊角錘拔釘子     (2) 收漁網(3) 天平2、比較以上三種槓桿中的動力、動力臂的大小,學習三種類型的槓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