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山西禁止大學聯考的成績排名引爭議會指影響填志願

時下,各地大學聯考成績陸續公佈,考生分數再度成爲萬衆矚目的焦點,山西省2010年繼續特別規定:除考生本人和招生錄取學校外,省級招生機構不再向其他任何部門和個人提供大學聯考考生成績的有關信息,各市、縣招生考試管理機構也不得向其他任何部門和個人提供考生報名及考試成績等信息。

關於山西禁止大學聯考的成績排名引爭議會指影響填志願

同時,山西省將不再打印成績通知單、成績冊和檔案袋貼條,不統計各科及總分前二十名。這是山西連續第二年“雪藏”大學聯考狀元,避免過度“炒作” 。

2009年大學聯考結束後,山西省教育廳就出臺專門文件,表示不公佈大學聯考狀元名單和身份,同時嚴禁地方各級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門向普通高中下達升學指標;嚴禁單純以大學聯考成績爲依據排名排隊或對學校、校長和教師進行表彰獎勵和懲罰。

山西省有關部門負責人介紹, 此舉的目的是讓高中教育迴歸理性、迴歸規律,避免重智育、輕德育的考分政績觀等思想偏差。

他還表示,不炒作大學聯考狀元就是爲了避免所謂的“重點教育”,讓教育面向每一個學生,實現均衡教育。

支持者-

排名異化,不公佈也罷

與素質教育格格不入

按說,有排名、有比較,有比較、有競爭,有競爭、有發展。但是,大學聯考分數排名被異化了,成爲炒作的資源和作秀的噱頭,把大學聯考的分數神聖化了,與素質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馳。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強調綜合素質的培養,強調以人爲本的思路,人的科學發展,這與“唯分論”的排名是水火不容的。給廣大考生、家長和學校如此之巨大壓力的大學聯考排名,不排也罷。

大學聯考不再排名,不僅是主觀上不做這個事兒了,更重要的是要深入推進高等教育招考體制的改革步伐。希望隨着改革不斷深入,大學聯考排名不攻自破。

-天津科技大學黨委宣傳部部長鄭運旺

媒體應承擔很大責任

山西省能夠邁出這一步,是值得肯定的。狀元備受關注有其複雜的原因,一方面是傳統觀念,狀元歷來都是社會的聚焦點;另外一方面,媒體有很大的責任,肆意炒作,加劇了這種風氣。2010年湖北省狀元名單出來以後,第二天報紙全是狀元的訪談之類的報道,讓我感覺很不舒服。

這個問題,最根本的是“社會怎麼評價學校”和“學校怎麼評價學生”。不得不承認,現在的教育仍然是應試傾向嚴重,社會以升學率評價學校的好壞,學校以成績評價學生的優劣,所有都圍繞着分數與排名走。所以追捧狀元、關注排名的現狀不可能一時之間就得到改變。

當然,省級政府如果能夠痛下決心改變這種風氣,是應該受到社會肯定的。如果能夠從國家層面做出一些實質性的呼籲和長效措施,使教育評價多元化,效果會更好。

-華中師範大學教育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塗豔國教授

將影響公衆判斷

我挺贊同不公開狀元的。因爲如果某個學校出了一個狀元,而那個學校本身不是很好,但是學校的宣傳,媒體的宣傳,會讓大家以爲這個學校是最好的。

公佈大學聯考狀元,會影響學生和家長對學校整體教學狀況的評價,他們會用這個單一結果來衡量整個學校,以點概面,忘了去考量學校的整體師資力量。

-山西太原市外國語學校理科考生王君

不利於狀元成長

不公開挺好的。因爲成績的公佈,媒體的過度宣傳,對狀元學生以後的成長、性格涵養方面可能造成不利影響,過度的光環可能會讓他丟失掉腳踏實地謙虛謹慎的秉性。

但從另外一方面來說,我是一名老師,從學校的角度來講,這個公開是非常有利的。學校之間的競爭非常激烈,只要培養出一名狀元就能讓這個學校在整個片區脫穎而出,在局部競爭上取得很大優勢。

不管怎樣,對待大學聯考狀元應該是適度原則,平常心對待大學聯考狀元。

-湖南衡陽市一中高三班主任陳翊民

十七大以來,隨着內蒙古自治區財力的不斷增長,公共財政日益注重將經濟增長的成果更加平等地分配給社會中的弱勢羣體,教育事業作爲其中的重要部分,努力實現讓更多人“學有所教”。

義務教育:保障機制讓貧困生安心進課堂

通遼市科爾沁區清河中學國中二年級的李敏家境困難,父親久病在牀,一家人的生活靠母親種地支撐,她和弟弟的學費成了家裏沉重的負擔,母親原本想讓她上完國小就輟學。“兩免”政策的實施使她得以繼續完成學業。

“兩免”政策源於農村牧區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的推行。內蒙古自2006年春季開學起,實行農村牧區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由此建立起財政資金長期支持農村牧區教育事業發展的.制度。對農村牧區義務教育階段中國小生實行“兩免”,即免費提供教科書、免除學雜費,同時還對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提供生活費補助。

2007年秋季學期開始,內蒙古對享受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政策的學生實行“提標擴面”補助政策。提高了農村牧區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生活費補助標準;對全部蒙語授課寄宿生實行生活費補助,所需資金全部由自治區本級財政承擔。全區義務教育階段260萬名中國小生全部納入“兩免”範圍,在全國率先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免費義務教育。

內蒙古還逐年提高農村牧區義務教育階段中國小生人均公用經費,至2009年春季達到國家規定的經費定額,即國小生人均每年300元、國中生人均每年500元。

自2009年春季學期開學起,內蒙古取消了義務教育階段寄宿制學生住宿費,補助標準爲國小每生每學期50元、國中每生每學期60元,資金全部由自治區本級財政承擔。

從2006年至2009年春季學期,自治區財政共安排義務教育保障經費約46.59億元。農村牧區義務教育保障機制如春風化雨,讓全區家庭貧困的中國小生安心地走進課堂。

職業教育:財政支持大幅提高入學率

公共財政在關注義務教育的同時,沒有忽略職業教育。2007―2008年,自治區共安排職業教育專項資金1.8億元,有力推動了職業教育入學率的提高。

內蒙古認真落實職業院校獎助學金政策,幫助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完成職業教育。僅2008年,自治區本級財政就安排高等職業院校、中等職業學校、技工學校獎助學金3億元,資助學生36.6萬人。

爲了支持牧區職業教育事業的發展,進一步減輕牧民負擔,促進牧區學生掌握一技之長,自治區財政從2009年秋季學期起,安排專項資金,幫助33個牧業旗的3.6萬牧區學生免費接受中等職業教育。僅此一項,自治區財政支出6534萬元。

實習實訓基地建設是發展職業教育的基礎,也是制約當前內蒙古職業教育健康發展的瓶頸。爲此,近年來內蒙古每年都安排中等職業教育建設專項經費,用以改善中等職業教育基礎設施建設。2008年,自治區財政下達專項資金6720萬元,用於82個實訓基地的建設。

高等教育:經費投入促進教育公平2006年,赤峯市敖漢旗貝子府鎮驛馬吐村的王秀豔考取了內蒙古財經學院。然而,由於家境貧寒無力支付學費,王秀豔能否走進大學校門並完成學業成了一家人最大的心病。幸運的是,赤峯市啓動了生源地助學貸款,這項好政策讓王秀豔喜圓大學夢。

王秀豔的經歷並不是個案。近年來,自治區各級財政不斷加大對高等院校的經費投入,認真落實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大力推行生源地助學貸款,保證讓每一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都能上得起大學。

自治區財政廳信息顯示,2006年到2008年,自治區本級財政下達高校獎助學金由1965萬元增加到4.9億元,受益學生數量由1.2萬名猛增到27.7萬人。

內蒙古從2006年開始實行生源地助學貸款風險補償資金和財政貼息政策,僅2009年春季學期自治區財政就下達高校特困生貸款貼息及助學貸款風險補償金1500萬元、下達國家助學貸款獎補專項資金2200萬元,幫助數萬名貧困學子走進了大學校門。

從2006年到2008年,全區預算內教育支出翻了一番,有力促進了教育事業的發展。2009年,自治區本級財政年初預算安排教育經費又比上年增加7.4億元,增長了32.6%。通過“二次分配”,內蒙古將“知識分配”置於視線之內,讓廣大弱勢羣體獲得了同等的受教育機會。

2010年,全國共有73所國家重點高職院校實行單獨招生改革試點工作。我省共有3所高職院校進入試點行列,2010年的招生計劃共爲665人。

這3所高職院校和招生計劃分別爲:山西財政稅務專科學校,單獨招生計劃245人;山西煤炭職業技術學院,單獨招生計劃200人;山西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單獨招生計劃220人。所謂單獨招生是指國家授權高職院校獨立組織考試錄取的一種方式,必須於大學聯考前完成錄取。按教育部規定,考生參加單獨招生考試,若被正式錄取,無需參加全國統一大學聯考,未被錄取的可繼續參加全國統一大學聯考。從2007年開始,教育部批准在江蘇、浙江、湖南、廣東等4省8所高職示範學校進行單獨招生試點,此後逐年擴大。2010年,全國單獨招生院校的範圍擴大到73所,總計劃招生爲25505人。

按照相關規定,單獨招生院校可單獨或聯合組織文化考試,也可結合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組織以職業技能測試爲重點的相關考覈,並於大學聯考前完成錄取工作。單獨招生院校生源範圍主要應爲其所在省區的普通高中畢業生,也可試點招收部分中職畢業生。爲保證考試的公平和公正,教育部在通知中明確要求:各院校不得以任何形式舉辦與單獨招生試點掛鉤的輔導班、補習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