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規教學計劃

教學計劃規定不同課程類型相互結構的方式,也規定了不同課程在管理學習方式的要求及其所佔比例,同時,對學校的教學、生產勞動、課外活動等作出全面安排,具體規定了學科應設置的課程、開設的順序及課時分配,並對學期、學年、假期等進行劃分。 常規教學計劃應該怎麼設計?

常規教學計劃

  一、工作目標

因材施教,實施分層次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正確的學習方法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大面積提高各學科平均分、及格率和優分率,最大限度減少低分段學生人數,提高會考特優班、重點班錄取率和升學率,使教學質量躍居全旗前列。

  二、內容與要求

(一)計劃與制定

教學計劃應包括以下內容:①對學生、教材等情況的分析;②教學的指導思想和本學期應達到的教學目標;③教學時數和教學進度;④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⑤學習困難學生轉化的具體措施;⑥業務學習、教研教改及教學活動安排。

加強對教學過程的全程管理,對各年級、各學科教學提出明確的要求和相應的檢查措施,設置“三表一歷”,上牆並嚴格執行。嚴把常規檢查關,定期和不定期開展教學常規檢查,檢查每月不少於一次。

計劃一式二份,一份交學校教務處存檔,一份由計劃人附在教案上執行。

(二)強化備課

1、細化個人備課:教師備課要做到“六備”,即備課程標準、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備學法、備教學資料和技術裝備。

(1)確定教學目標。深刻領會課程理念,掌握課標的學段要求,挖掘課標要求的內涵並拓展外延,確定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教學目標。教學目標的制定要全面、明確、具體,符合課標、貼近教材和學生實際,根據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辯證處理好階段性目標和總體目標之間的關係。

(2)整合教學內容。把握教材體系,編排意圖,知識結構,邏輯關係和在整個學段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相關學科的聯繫,明確教學重點、難點和疑點,結合學生實際,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挖掘教材內涵,整合教學內容,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疑點。

(3)把握教學主體。要認真分析學生的狀況,掌握學生學習基礎、學習的態度、興趣、習慣、能力等方面的差異,從學習水平、認知結構、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生活體驗等方面作全面分析,針對學生實際情況,既要面向全體,又要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因材施教。

(4)提高課堂質效。根據教學目標要求和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徵和認知規律,以及課程資源,教學條件、教師的教學風格、個性特徵及創造性,靈活恰當地選擇教學方法,激活學生思維,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種學習方式,在主動探究中掌握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在感悟、體驗中發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5)運用教學媒體。根據教學的需要,以優化教學效果爲原則,合理選擇、有效組合、恰當運用實驗器材、掛圖、模型、計算機網絡等多種媒體輔助教學,加強現代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有機整合。

(6)精心設計教學過程。緊扣教學目標設置教學環節,總體環節完整。創設教學情境、組織和指導自主學習、交流與評價等基本環節的設計靈活合理,各環節之間體現教學內容的邏輯性和學生認知的規律性。創設的情境問題力求真實生動,富有啓發性和探究性。策劃的活動力求體現開放性、參與性和過程性,重視預設與生成之間的關係。

(7)合理設計板書。板書設計要條理清晰、簡明扼要、佈局合理、文字正確、美觀大方,有一定的針對性,起到啓發和引領作用。注重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注重揭示知識結構和學習方法。

(8)認真撰寫教案。堅持提前一週備課,教案要結構完整、格式規範、書寫工整、詳略得當,有師生雙向活動設計,體現教學設計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彰顯個性特點。教案內容要有教學目標、重點難點、課型及教學時數、教學準備、教學實施過程、板書設計、作業佈置、教學反思。教案分課時書寫,教案要能指導課堂教學,不能指導課堂教學的不算教案。不許用舊教案,不許從網上下載教案,不能以在課本、資料上寫評註爲由不寫教案。複習課、練習課、習題講評課都要有教案。教師上課前應熟悉教案,沒有教案不準進教室,教案不熟悉不上講臺。嚴禁不備課進課堂的現象發生。如有此現象,將嚴厲批評教育,長期不備課現象,不能在教學一線教學,不能評定、騁任職稱。

(9)教案檢查。學校要完善教案檢查制度,教案檢查採取定期普查或不定期抽查兩種方式,檢查結果要實行定性評價,查後在末一節處註明檢查結果,檢查人簽字並蓋教導處專用章。教案的質量主要看一堂課的教學目標是否明確,教學設計是否恰當,重點、難點是否突出,是否講練結合,精講精練,教學效果好,達到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2、充分發揮集體備課的效應。

(1)在個人備課基礎上,建立健全集體備課制度,要求各教研組要詳細制定學期的教學進度和教研組組活動計劃。

(2)集體備課要做到“四定”:定時間、定地點、定內容、定中心備課人,每週至少開展一次集體備課活動,每次活動不少於兩節課。

(3)教研組成員要圍繞知識建構、能力發展、教法與學法等深入進行研討,充分發表見解,優化教學設計,統一教學進度和基本要求,形成集體備課教案。教師應把集體備課的內容加以消化整理,在此基礎上修改個人備課教案,力爭做到思想教育、基本知識、基本能力訓練與培養三者統一。

(4)集體備課中要加強教育教學理論學習,進行教學反思,一定要重視反思,總結、交流教學心得體會,剖析教學中實際存在的問題,開展研究活動,提高備課組從事校本研究的能力。嚴禁集體備課走過場,場面熱烈而無實效。學校要定期對集體備課活動的開展情況和教師教案的撰寫情況進行檢查指導。

(三)精心組織課堂教學

1、認真做好課前準備。熟悉教案,有學案的要提前把學案發給學生,以便學生預習;對學生的預習情況要加以檢查,特別要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教學實效。

2、科學處理教學內容。教學內容應緊扣教學目標,教學活動要面向全體學生,對不同學習基礎的學生,在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上應體現不同的層次要求。引導學生圍繞重點,理解和運用學習內容,分析和解決問題,感悟、體驗和內化學習內容中蘊含的科學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教師講解科學準確、詳略得當,知識梳理脈絡清晰。抓住關鍵揭示重點內容,分散化解難點內容,具體分析對比疑點,着力引導學生掌握重點,突破難點,夯實基礎,發展能力。

3、規範教學行爲。教師要嚴格按課表上課,不佔課和不許私自調課,上課不得遲到、早退、不得中途離開教室,因病因事調課前要經教務處同意並作好登記。上課時不吸菸、不會客、不帶通訊工具、不擅自離開課堂,不做與教學無關的事,不拖堂,無特殊原因不坐着講課。講課用普通話,語言規範、精煉、流暢、準確、生動、聲音響亮,具有啓發性和吸引力;不化濃妝,髮型規範,儀容整潔,教態自然、親切、精神飽滿。衣着得體,不準穿透明裝、吊帶裙、露臍裝、短褲、背心、拖鞋進入教室;不準在上班時間飲酒並進入教室。板書規範、合理、正確、工整、美觀、條理性強,不寫錯別字;要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揭示知識結構和學習方法。

4、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教師要信任學生,營造民主、平等、互動、開放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確保學生身心處於最佳狀態,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情境中學習。

5、教學思路清晰。課堂教學結構要合理,疏密有度,條理分明,循序漸進,要用精益求精的精神和科學嚴謹的`態度組織教學,精講精練,教學環節完整、層次清晰、層遞性強;注意前後知識的內在聯繫,促進學生合理建構知識結構。

6、堅持探究式、合作式和討論式教學,充分發揮主導和主體作用。教學過程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既要體現教的過程,更要體現學的過程。要摒棄滿堂灌的陋習和過於重視結論教學的傾向,加強過程教學,面向全體學生,兼顧個體差異,給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和思考的時間。要根據教學實際和個體差異,選用恰當的教法,因材施教;要加強學法指導,引導學生圍繞學習任務,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主動參與教學過程。

7、方法上要靈活合理地組織和調控課堂教學。正確處理預設與生成的關係,能敏銳地感受、準確地捕捉新情況和新問題,作出決策和選擇,及時調整教學策略;注重學法指導,教法與學法協調一致,運用啓發式教學,各教學環節過渡自然流暢;對學生的學習過程、方法和結果及時作出恰當的評價與反饋,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功能,以引導和促進學生高效學習,盡力使絕大多數學生通過教學活動都能實現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並獲得成功感,儘可能減少學生在知識和技能上面的缺漏,當堂目標,當堂消化。

8、科學設計習題。課堂講授時間要根據教學內容科學確定時間,設計的教學問題要具有思考和探究價值,利於思維開發和能力培養;課堂練習設計要典型精當,要體現基礎性、針對性、層次性、思維性,精講精練,及時矯正和鞏固。

9、將“師愛”貫穿課堂始終。尊重學生人格,嚴禁將學生趕出教室或責令停課檢查,嚴禁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同時應嚴格要求學生遵守課堂規則,課堂上要求學生做到:集中注意力,專心致志,積極思考,不做與學習無關的事情。要積極配合教師和小組同學,敢於發表自己的不同見解,學會交流、合作,共同進步。課堂上發生的問題不能及時處理的,應由任課教師負責在課後處理。

10、合理選擇使用實驗器材、掛圖、模型、實物、計算機、網絡等教學媒體,有機整合現代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注重實效;演示、驗證和探究實驗教學,要組織有序,操作規範,指導及時,確保安全。

11、教師要具有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勇於探索的精神。課後及時總結教學的成功經驗,反思教學中的問題與不足,思考、研究解決問題的對策,爲今後改進教學提供借鑑,促進自身的專業發展。

12、教研組長、年級組長是學校教學工作的第一責任人,負責全面搞好教學工作的部署、監督、服務、考評等各項工作。要深入教學第一線上課、聽課,教研組長、年級組長每學期聽課不少於20節,任課教師不少於15節。每學期要召開3次以上專題會議研究教學工作,召開1次教學研討會或教學經驗交流會。

(四)細化作業佈置與批改

1、佈置作業必須有明確的目的性和針對性,有利於鞏固所學知識,掌握基礎知識,培養能力,發展智力。作業的選擇要精、實、活,符合課程標準和教材要求,要適時適量,難易適中,要重視學生預習和複習的指導。反對繁、難、怪,反對重複作業和機械訓練,杜絕體罰性作業;要體現三維目標的落實,發揮鞏固、反饋、矯正、補漏、提高與激勵等功能。

2、合理控制課外作業總量。教師要根據各階段學生的身心特點、學習基礎,科學、合理佈置適當的作業。語文的大作文每學期不少於8次,詳批詳改不能少於4次,小作文兩週一次,字詞句段作業每課不能少於2次;數學原則上每節課一次作業,每週不少於4次;外語每週不少於3次;物理、化學每週不少於2次;政治、歷史、地理、生物等學科每週不少於1次;音體美信息勞技其他學科每月不少於1次。

3、課外作業內容要根據學生實際進行分類,作業的類型要多樣化,要體現差異性,因人而異,分爲必做題和選做題,要結合學科特點、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合理選擇書面作業和非書面作業,不僅佈置讀、寫、算的作業,還要佈置說、畫、唱、操作、實驗、觀察、體育藝術活動等方面作業。提倡採用實驗操作、研究性學習、社會實踐調查、閱讀感悟和蒐集、整理資料、參與活動等多種作業形式,並注意培養學生自主設計作業的能力。

4、教師作業批改要注意示範性,格式、符號要規範,標點要正確,書寫要工整。提倡精批精改,批得準確,改得及時恰當,有啓發性,作業評語要體現激勵性;面批面改要保持一定比例。作文的眉批、總批評語要得當,指示具體,富於激勵和指導。嚴禁教師安排學生代批、代改全班同學的作業。

5、重視作業講評。立足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進行歸因分析,並及時反饋矯正。建立學生錯題檔案,指導學生使用好錯題本,通過分析、討論、總結,把每一次學生練習的錯誤情況進行統計和分析,查找做錯原因,找出解決的辦法,並及時反饋給學生,每過一段時間,還要組織錯題過關檢測。做好作業講評,提高學習效果。

6、要採取有效措施,培養學生認真、獨立、按時、規範完成作業的良好習慣。作業書寫整潔,條理清楚。教師要督促每位學生及時上交作業,如學生拖欠或不交作業,教師又沒有及時發現或沒有補做措施,追究該教師的責任。

7、年級組長要每月檢查一次作業批改情況,藝體組由教研組長檢查,學校不定期抽查與檢查相結合,要簽註時間和檢查人,並將結果公佈。

(五)重視學習輔導

1、輔導要堅持因材施教原則,做到課內與課外輔導相結合,集體輔導與個別輔導相結合。集體輔導要有計劃,要面向全體學生,早、晚自習時間任課教師可根據學生需要到班進行輔導。在選擇輔導內容、確定輔導對象、採取輔導方法上都要照顧大多數學生。切忌輔導時間講授新課,或妨礙其它學科教學。

2、輔導要有所側重。對學有餘力和學有困難的學生要區別對待,分類指導,儘可能滿足他們的要求。對學有餘力的學生,可採取適當佈置提高性作業,拓展知識面,加強學科輔導,激發學習熱情,培養學科拔尖人才。對學習困難的學生,教師要加強相互之間的溝通,與班主任保持經常性的聯繫,重視思想指導,開展個別輔導或小組輔導的方式查缺補漏,使學困生儘可能跟上班級的學習步伐。

3、加強學校與家庭的聯繫。班主任和科任教師要經常保持與學生家長的聯繫與合作,隨時溝通學生在校內、外的學習和表現情況,及時解決學生思想上和學習上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有針對性的進行個別輔導。

4、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要及時發現學生的心理障礙,積極開展心理諮詢和輔導,教會他們正確面對挫折,用良好的心態對待生活、學習和人際交往,逐步走向人格完善。

5、加強學法指導。尊重學生個性特徵,培養學生動手能力。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學生的親身體驗和心靈感悟。指導學生運用操作、活動、實踐、考察、調查、探索、經歷參與等方式學習知識,提高能力。鼓勵學生對教科書進行自我解讀和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見解,形成獨立人格,使學習過程成爲一項富有個性的過程。培養和幫助學生形成問題意識。學習過程應看成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通過問題來進行學習,通過學習來發現問題,以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願望和勇於探索、創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

(六)加強學業考覈與評價

1、教務處組織期中期末考試,年級組組織3月份、4月份、6月份三次月考,做到每月必檢測一次。各年級學生獎狀由教務處統一印製,各年級年級組長統一填寫完成。

2、教師要認真命題、組考、制卷、閱卷,保證質量。教師要按水平考試的要求緊扣教材命題,着重考查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達標情況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針對教學實際,防止出“偏、怪、難”題。國小、國中階段按7:2:1的比例,即基礎題佔70%,中檔題佔20%,難度較大的題佔10%的原則組織命題。統一評分標準,統一閱卷,並以年級爲單位將考試成績上報教務處。

3、考試方法以閉卷爲主,採用考試、考查相結合,加強學生動手實踐能力考查。外語考試採取聽力、口試和筆試相結合的形式進行。

4、對不及格的學生進行補償教學後,要給予再次測評的機會,並在此基礎上登記成績。要讓學生看到進一步努力學習的價值,鼓起繼續學習的勇氣。

6、教學質量分析是改進教學的重要參考,主要包括以下兩方面:試題分析:包括試題的題型、主體知識覆蓋面、試題分值合理程度、試題難度、試題的主要優缺點等。教務處對各學科命題情況進行檢查分析,及時向旗教育局反饋。學生學業成績分析:成績分析應從定性和定量兩個方面進行。定量分析優秀率、合格率和班平均分,這是反映學生成績的基本數據。教師在進行必要的數據統計後,應結合對所教班級的情況做出定性方面的描述,期末在教學質量分析的基礎上寫出全學期教學工作總結。

7、提高命題質量,以課程標準要求爲綱,教材爲依據,學生生活爲範圍,確定考試內容。命題要根據考試目的,充分結合學生實際,以能力立意爲主。

(七)加強教學研究

1、不斷完善校本教研製度,建立健全校本教研組織網絡,做好校本教研活動的計劃、組織、實施指導和總結評價工作。

2、教研組負責制定教學研究規劃,組織開展學科性的課題研究、教學資源開發和改進教學質量評估方法等活動,加強學科建設。以學科爲單位組成QQ羣或論壇等形式開展學科教學討論、研究,通過研磨,分享教學經驗,提高教學效果。

3、以年級組和教研組爲活動平臺,年級組、教研組至少每兩週開展一次活動。採取形式多樣、富有實效的校本教研方式,提倡敘事研究、案例研討、評課說課、理論學習等教研方式,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爲立足點,注重教學過程中的問題研究和行動研究,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4、教師要主動學習、更新教育理論和學科專業知識,按時參加教育行政和業務主管部門組織的各類培訓和教研活動。每位教師每學年要做到“五個一”:讀一本教學理論專著,執教一節公開課,主持或參與一項課題研究,面向學生或教師開設一次專題講座,交流、評獎或發表一篇教學論文。

(八)加強活動課的開展

1、推進“陽光體育”運動,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全面實施學生體質健康監測制度,《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項目測試合格率95%以上,初步掌握兩項體育技能。

2、加強美育教育,豐富藝術教育內容和形式,推進高雅藝術進校園。創造條件開設好藝術課程,開展科技教育,建立各種興趣小組,組織好各類社團活動。國中生能懂得美並欣賞美,基本學會欣賞詩歌、音樂、戲曲、書法、繪畫等的技能,大多數學生具有比較廣泛的興趣愛好或某方面特長。

3、認真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加強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四方面的溝通、整合,緊密結合社會生活實踐和學生經驗,關注社會熱點問題,拓寬學生的人際交往、思維活動和實踐的空間,促進學生興趣愛好和個性的發展。重視課程的規劃、組織和指導,統一、精心安排全校或班級的大型活動,加強對小組和個體活動的輔導。輔導教師、活動時間、活動場所和活動器材要落實;要處理好課堂教學與實踐活動、校內活動與校外活動、室內活動與室外活動的關係。活動過程中要加強安全教育。

  教學常規工作行事曆:

二月份:

1、 組織教師制定教學工作計劃;

2、 制定教師業務手冊、教研組年級組工作手冊;

3、 發放教師教學用書;

4、 制定三表一歷;

5、 發上學期統考學生試卷;

6、 統計上學期教學成績。

三月份:

1、 細化個人備課:教師備課要做到“六備”,即備課程標準、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備學法、備教學資料和技術裝備。

2、 規範教案書寫,教案書寫格式組織學習;

3、 合理設計板書教學研討;

4、 九年級教師課堂教學評價;

5、 七年級八年級數學競賽。

四月份:

1、 提高課堂教學質效研究;

2、 開展集體備課活動;

3、 八年級教師課堂教學評價;

4、 課堂教學環節設計教學研究。

五月份:

1、 小課題研究經驗交流;

2、 教研組、教師各類業務材料檢查;

3、 探究式、合作式和討論式教學研究;

4、 組織期會考試

六月份:

1、 六七年級教師課堂教學評價;

2、 不斷完善校本教研製度,完善健全校本教研組織網絡;

3、 組成QQ羣或論壇等形式開展學科教學討論、研究,通過研磨,分享教學經驗,提高教學效果;

4、年級組長收取教師各類業務材料進行檢查彙總、附分。

七月份:

1、 教師開展“五個一”活動經驗交流、成果展示;

2、 期末複習備考;

3、 組織期末統考;

4、 統考成績上報;

5、 收取各類教輔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