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遠的風鈴》讀後感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遙遠的風鈴》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遙遠的風鈴》讀後感
《遙遠的風鈴》讀後感1

每一個夢想都是一朵花,它伴着一種特殊的成長萌芽,是否會更綺麗地開放?——題記

又一次品讀完一本經典,一種記錄讀後感受的衝動又一次涌上心頭

依然是黃蓓佳阿姨的作品。它的名字叫遙遠的風鈴。時間依然選在上個世紀70年代。命運、機緣讓一批省城教授、縣中教學骨幹以及上海電影導演下放做了江心洲中學的各科老師。他們悽切而壯美的生命之花,開放在這片浩蕩而貧瘠的土地上,激盪着少女小芽的懵懂歲月,他的世事滄桑、任性沉浮,朦朧地明白,又朦朧地驚訝。她就這樣一天一天的發芽、成長、清醒,最終達到了一個生命的高度

我閱讀完這本書,就像看見了一個少女完完整整的富有理想的青春。我特別羨慕小芽的生活方式。她可以在學校放農忙假時去田野裏感受豐收的喜悅,幫助大人們摘棉花。別看小芽身子單薄,幹別的活不行,摘棉花卻是眼尖手快,靈巧的像個舞者,不一會就把嬸子大媽們甩下一大截。可我們現在城裏的孩子,很少有機會接觸大自然和田野,能夠認識的植物和農作物是在書本上知道的,沒有親眼見過。有的同學甚至連棉花長什麼樣子都沒不知道,更別提參加農活了。她可以放學後去同學、朋友、老師家串門,可我們城裏的孩子每天放學後只能回家寫作業,週末還得上輔導班,朋友太少,自由的時間也太少啦;她還可以做許多自己感興趣的事,可以養小貓。看到小豬仔沒有奶吃生病了,她去抱來家裏的貓咪花花,想讓貓咪來喂小豬仔,雖然沒有成功,但是她對小生命充滿了的無私熱愛。在寒假中她可以參加宣傳隊的演出,給村裏的人們送去歡樂。雖然小芽就默默潛長於這個與世無爭的地方,不痛不癢地生活,天天快樂的玩耍,可她並沒有放棄學習,最終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復旦大學中文系,開始了新的人生。

記得我從小就喜歡各種各樣的攜物,但是我還小,心裏根本承受不了太大的打擊,媽媽怕我把攜物養死了,會受不了。因此,每當我想養攜物時,媽媽總是一口回絕,媽媽因爲怕傷到我的自尊心,也不肯告訴我原因,我也就不再說什麼了,但看到同學們都養了攜物,兩個月後,我再次向媽媽提出了同樣的請求。媽媽想了一會兒,終於答應給我買一隻小白兔。我高興極了,自打小白兔買回來,我每天都會去看她,和他一起玩耍,還餵給它新鮮的蔬菜。幾個月過去了,小白兔在我們家幸福快樂地生活着。可是,有一天,我在校園的一個角落裏發現了一棵顏色鮮豔的野蘑菇,想到小白兔平時也愛吃蘑菇,我毫不猶豫地把這棵蘑菇帶回了家。小白兔特別開心,不一會兒就吃光了,但不想,這棵看似渺小的野蘑菇卻奪走了我心愛的小白兔的生命,原來,這是一棵有毒的蘑菇。我傷心極了,把自己關在屋子裏,不吃不喝,十分思念我的.小白兔。我想,是我害死了它,它一定不會原諒我。我既痛苦又自責。現在才知道,原來經歷一次悲歡離合的過程是這麼讓人心痛啊!我第一次感受到了人生中的聚散折磨,與得失痛苦,第一次在似懂非懂的少年時代中感受到懵懂的傷感。直到現在,我對於很多事情的認識和理解仍然是似懂非懂。

《遙遠的風鈴》讀後感2

新年的前一天,我收到了一份神祕的禮物——《遙遠的風鈴》。我的眼球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同書裏的主人公小芽一同歡樂,一同悲傷。

這本書講訴的是上世紀七十年代,在南方的一個小鎮上,命運的機緣讓一批省級教授.電影導演以及教學骨幹做了江心洲中學的各科老師,十四歲的國中生小芽的命運也在這一刻改變了。在黃老師和歐老師的激勵下,原本默默無聞,並不拔尖的她,克服種種困難,在很短的時間內進入尖子生的行列中……看到這我的眼睛不禁溼潤了。

我是五年級的學生了,看着身旁的同學個個像吹氣球一樣的長高,我心裏那個急啊,於是我嘗試着各種方法讓自己長得快一點。聽說打籃球能長高,這不,寒假到了,我跟着一個教練學習打籃球。還沒接觸籃球時,我總是覺得打籃球那點小事難不倒我,看到球場上不時的一個遠投或是三分球,我堅信要是我來投,也一定不會差到哪去。當教練拿着球準備上課時,說時遲那時快,我一個箭步把教練手上的球一把奪過,往球筐裏投,不偏不倚,球沒投中,剛好砸到我的腦袋上,只覺得眼前一片漆黑,頭上有許多星星盤旋着。那種疼痛是用語言無法形容的。心裏就冒出了一個退縮的念頭:“這不會是不祥之兆吧,要不就不要學了!”教練看出了我的想法,就鼓勵我:“這纔剛剛開始,砸到自己的腦袋很正常,來再來一次,沒事的。”我想說的也是,都說“萬事開頭難嘛”,我再次拿起籃球,舉在胸前,往空中一拋,沒想到籃球在空中劃過了一條線,就在要進入籃筐的那一剎那,反彈了回來,真夠玄門的,這次砸在了我的臉上。我頓時覺得臉像被千萬根針扎那樣疼,疼痛迫使我的眼淚不住的往下滴,這也讓我的心靈蒙上了一層投籃的陰影。接下來的這幾天,我每一次拿起籃球,準備投籃時,一種恐懼油然而生,害怕再次被砸到,球也總是離不開我的手。這樣的日子伴隨我好久,始終無法戰勝自己。直到新年的前一天,我看到了《遙遠的風鈴》這本書,書裏的內容讓我陷入深深的思考,我和主人公小芽比,這點困難不算什麼。於是,我重新抱着籃球向球場走去。

我來到籃球場努力練習投籃。按着教練平時教我的那樣,我輕輕把籃球舉在胸前,掌握球的方向,雙手用力均勻,向上一拋,只見那籃球微微在籃框上震了一下,我原以爲可以投進去的,可籃球偏偏像一個調皮的小孩子,彈到了一邊去落地了。我又一次失敗了,但我心想:這已經很好了,差一點就成功了。可能是我還沒完全掌握投球的技術,不放棄,接着練就能投進去了。於是我並沒有像上次那樣退縮,而是鼓勵自己,不是說“失敗乃成功之母”嗎,我再試了一次,總結上次失敗的原因,又一次把球拋了上去,那球彷彿是一個懂事的孩子,在空中劃出了一條漂亮的弧線,正中籃框。頓時,一股勝利的喜悅注入了我的心裏,我的心裏甜滋滋的。此時的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失敗了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面對失敗的勇氣。人生路上不知還要遇到多少失敗與挫折,他們好比一堵堅固的高牆,只要你夠堅強,不逃避,不退縮,就能推倒失敗的這面牆,獲得成功!

從那以後,我學會了堅強,更讓我深深地知道了生命是可以開花的。

《遙遠的風鈴》中小芽帶給我們的精神是永遠不能磨滅的,讓我們共同來銘記吧!

讓我們永遠記住:我們的名字叫——堅強!

《遙遠的風鈴》讀後感3

這個暑假我讀了黃蓓佳阿姨傾情小說系列的《遙遠的風鈴》,看完後我仍意猶未盡,感觸頗深。該書中的故事發生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寫了主人公林小芽的成長過程和經歷。故事開始時,小芽14歲,上國中。到故事結束時,她已經19歲了。她讀完高中,在農場勞動兩年,1977年恢復大學聯考時,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復旦大學中文系。

在短短的四五年時間裏,她認識了因爲各種原因來到江心小島的人羣:淳樸的農業工人、個性魅力十足的老師、自由散漫的下放知青、來自上海的導演和醫生……她在單純的年齡卻經歷了死亡、愛情、忠貞、背叛、仇殺、溫暖、友誼、糾纏等等人世間複雜的事情。她睜着一雙澄明純淨的眼睛,目睹身邊的世事滄桑、人性沉浮。她完成了她對自己的期望,也完成了身邊很多善良的人們對她的期望。

書中的一個片段讓我印象十分深刻。一次,小芽在教室走廊上打掃衛生,偶然聽見自己的數學老師黃規章在隔壁班上課,這個班的進度剛好比小芽的班級提前了一點點,他們學的知識小芽他們班明天才會學。小芽出於好奇就在外面旁聽了一會兒。當黃老師講完了有關三角形的定理後,讓同學們積極思考,提出問題,可沒有一個人大膽提問。於是黃老師自問自答,小芽不知怎麼就把這個“內角之和”的問題記在了心裏。第二天在小芽的班級上課,講完所有定理後,黃老師同樣又鼓勵大家提問。在沒有人舉手的情況下小芽舉起了手,黃老師聽完她的回答後稱讚了她一番。可她有一點驕傲,有一點害怕,又有一點羞愧,因爲這是她偷聽來的。她想以後靠自己的本事提出一個同樣精彩的問題,於是她用心研習了一個星期的數學課本後,再次得到了表揚。小芽是一個既有悟性又有耐性的女孩。

讀完這個故事後,我靜心思考,認真反思。爲什麼我就不可以像小芽那樣呢?難道我不能向小芽學習,勇敢舉手,說出心中的想法嗎?以前上課時,對於老師提出的問題,我總是因爲怕答錯而不敢舉手回答。記得有一次,老師提出了一個問題,我仔仔細細地想了想,心裏已經有了一個答案。老師開始點名回答問題了,可一連叫了好幾個人,都沒答對。我猶豫着是否要舉手,心裏非常矛盾。正當此時,耳邊的“天使”彷彿在對我說:“舉手吧,答錯了也沒有關係。”然而“惡魔”卻跟我說:“別舉,別舉,一會兒你回答錯了,別人會嘲笑你的。”就在我躊躇不定時,老師說出了正確答案,我頓時懊惱萬分,這不正就是我剛纔想出的答案嗎?從那以後我便決定要像小芽一樣多讀課本,仔細理解,讓自己的心裏有個肯定的答案,積極舉手回答問題。

當然,這本書除了這個故事,還有小芽參加宣傳部隊、參加大學聯考等等,在此我就不一一例舉了。

讀完這本書,我懂得了現在和以前不一樣,如今的孩子錦衣玉食、養尊處優,在家長和老師的聲聲叮囑中長大,在如此優渥的條件下成長,我們更應珍惜所擁有的一切,大步向前,堅定不移的朝自己的目標前去。也讓我知道了從前的花朵如何開放、從前的莊稼如何成熟、從前的風鈴如何搖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