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國小數學教案模板集錦十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小數學教案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華】國小數學教案模板集錦十篇

國小數學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本課是北師大版國小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除法中的內容。

教學目標

1、在實際情境中,認識速度,理解並掌握路程、時間與速度的關係,能根據三者關係,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問題。

2、通過比一比、看一看、說一說、算一算等活動,探索並掌握新知。

3、體會學習速度的必要性,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係。

教學重點

認識速度,理解並掌握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係。

教學難點

能根據路程、時間與速度的關係,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請了三個小夥伴,小牛,小象和小羊,他們時常爲誰跑得快的問題而爭論不休,有一天他們又碰在一起,各自炫耀起成績來:

PPT:小牛:4分鐘跑280米

小象:4分鐘跑240米

小熊:3分鐘跑240米

師:你們收集到了什麼數學信息?

生讀題一遍

師:那麼哪個數據是我們學過的時間?哪個數據是路程?

生:時間是4分鐘,路程是280米。

時間是4分鐘,路程是240米。

時間是3分鐘,路程是240米

(創設情境培養學生從身邊生活中發現問題,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二、師生互動,探究新知

(一)、認識速度及速度單位:

1、全班交流:

師:、如果他們兩個人一組進行賽跑,例如小牛和小象一組,誰跑得快?爲什麼?

生:小牛和小象比賽,小牛快,因爲都是4分鐘內,小牛跑得路程比小象跑的遠

師:也就是在時間相同的條件下,應該比較路程,路程越遠,跑得越快。

師:那要是小象和小羊一組,誰跑得快?爲什麼?

生:小象和小熊比賽,小熊跑的快,因爲小象和小熊跑相同的路程,小熊用的時間短,所以跑得快。

師:所以在路程相同的條件下,應該比較時間時間越短速度越,跑得越快。

(引導學生思考:相同時間比路程遠近,相同路程比時間長短,來確定快慢。)

2) 比較小牛和小熊

師:比較小牛和小熊時,路程不同、時間也不同,怎樣比它們的快慢呢?有什麼辦法?

(引導學生思考:要想知道誰跑得快,就要比較單位時間裏誰跑得遠,誰就快。)

方法一:在相同時間內(1分鐘)比較誰跑得遠

280÷4=70(米/分)(板書不要寫,此時還沒學時間速度了)

240÷3=80(米/分)(板書不要寫,此時還沒學時間速度了)

70<80 小熊快

師:誰能解釋一下70米和80米表示什麼?

生:表示每分鐘行70米和80米。

師:像這樣表示每分行70米,每分行80米稱爲速度,我們可以通過線段圖上表示,更清楚地瞭解數量之間的關係。

出示線段圖

小結:觀察線段圖比較速度,其實就是比較相同時間內的路程,也就是一分鐘的路程。這一分鐘就是我們所說的單位時間。

方法二:在相同時間內(3分鐘)比較誰跑得遠

280÷4=70(米/分)(板書不要寫,此時還沒學時間速度了)

70╳3=210(米)210<240 小熊快

方法三:在相同時間內(4分鐘)比較誰跑得遠

240÷3=80(米/分)(板書不要寫,此時還沒學時間速度了)

80╳4=320(米)280<320 小熊快

師:仔細觀察這三種解法,你覺得它們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

生1:相同點是:這幾種方法比較的都是相同時間裏的路程。

生2:不同點是:第一種方法比較的是他們一分鐘跑的路程;第二種方法比較的是他們三分鐘跑的路程;第三種方法比較的是他們四分鐘跑的路程。

師:因爲這樣的相同時間是很多的,所以爲了便於比較,我們把每分鐘小牛和小熊行的路程叫它們各自的速度。

師:他們的速度和什麼有關?

生:時間和路程。

2、認識速度及速度單位:

師:速度怎麼算,你會求速度嗎?咱們試一試

呈現兩個問題,請學生口答。

出示題目

1、“神七”飛船在太空5秒飛行了約40千米,“神七”飛船的速度約是( )

2、小青騎自行車,2小時騎了16千米,小青騎自行車的速度是( )

學生口答,教師根據學生的敘述列式:40÷5=8(千米),16÷2=8(千米)

師(看着黑板表示疑惑):“神七”飛船的速度和騎自行車的速度都是8千米,看來他們的速度一樣嘍?說說你有什麼想法?

生:是不一樣的,“神七”飛船的速度是每秒8千米,騎自行車的速度是每時8千米。

師:但黑板上寫的都是8千米,這樣寫能區分清楚嗎?有什麼辦法區分開呢?

生:寫上時間。

師:教師根據學生的敘述分別寫成8千米/秒,8千米/時。

師:1小時、1分鐘這些都是單位時間。那麼單位時間還包括1秒、1年、1月等等。所以速度應該是單位時間內所行使的路程。

師:讀作8千米每秒,表示什麼?

生:表示神七每秒飛行8千米。

師:速度單位與原來的'一些單位不同,是由長度單位和時間單位兩部分複合而成的。請同學們將剛纔走路速度單位也改一下。

師:其實速度不僅在我們課堂中有,在咱們的生活中也是無處不在的,咱們一起到生活中感受一下速度好嗎?

3、出示生活中常見的數據:劉翔110米欄的速度約爲8千米/秒

聲音傳播的速度約爲340米/秒

光的傳播速度約爲30萬千米/秒

師:誰能說說這些速度表示什麼?

生答

師:劉翔的速度大約是8千米/秒,有多快?

師:從講臺到教室後面大約是8米多,我們一眨眼,劉翔就從這跑到教室後面了。快不快?

生呼應

師:在雷雨天,我們經常能看到電閃雷鳴的場景,你知道是先看見閃電,還是先聽到雷聲,爲什麼咱們總是先看到閃電那?

生答

師小結:因爲光的傳播速度要遠遠快於聲音傳播的速度,同學們能用剛纔的知識解釋了自然現象,真是太厲害了。

(拓展學生對速度的認識,引導學生了解單位時間即爲:1時、1分、1秒等,在單位時間內所行的路程叫速度。通過實例給學生充分探索空間理解速度的意義,建立單位時間的表象。結合情境,幫助學生較爲準確的理解速度的意義。)

師:觀察上述幾個速度,你對速度有了什麼新的認識,你能說說速度表示什麼嗎?

教師先請學生間說一說,在組織交流。

生:平均時間內行的路程,如每秒多少米,每分多少米,每時多少米。

師:速度就是每秒、每分、每時等單位時間內行的路程。

師:速度怎麼計算?

生:路程÷時間=速度(教師板書)

(二)、探索分享,尋找路程、時間、速度之間的關係。

師:既然我們知道求速度的公式了,誰能求出小象的速度?

生 按照前面對速度的理解求出小象的速度 240÷4=60(米/分)

師:也就是速度=路程÷時間

國小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通過大量的生活實例認識圓,掌握圓的特徵,理解直徑與半徑的相互關係,會用圓規畫圓。

2.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和初步的空間想象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由於學生第一次接觸圓規,所以用圓規畫圓是難點,掌握圓的特徵是重點。

教學過程:

一、複習準備

在日常生活中,你見過哪些物體是圓形的呢?(指名回答)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很多的圓形,如有的鐘面是圓形的,當然鐘面也可以做成方的;現在的硬幣有多邊形的,也有圓形的。唯獨車輪子,不管是中國的還是外國的,不管是大車還是小車的車輪子,爲什麼都要做成圓的呢?

(產生疑問,引起爭議,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圓的認識。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就可以圓滿地解決這個問題。(板書課題:圓的認識)

二、學習新課

1.認識圓心、半徑、直徑。

同學們在操場上做遊戲,想畫一個比較標準的大圓,可以怎麼畫?(指名回答)

(老師在黑板上演示用繩子畫圓)先取一段繩子,把繩子的一端固定在一點上,另一端套在石頭和棍棒上,然後拉緊繩子,繞着這個固定的點轉一週就畫出了一個圓。

老師剛纔畫圓時,中間的點怎麼樣?(中間的點不動。)

我們把這個不動的點叫定點。(板書:定點)

粉筆畫出的線爲什麼能首尾相接呢?

應該說圓上任意一點到定點的距離都是相等的,我們把這段相等的距離叫定長。(板書:定長)

如果我們在本上畫圓,用我們剛纔畫圓的方法方便嗎?(不方便)那可以怎麼畫?

(出示圓規)這是我們畫圓的工具圓規。圓規有兩個腳,一腳帶尖,另一腳帶筆。認真看老師怎樣用圓規畫圓。畫圓時,先定好一點,然後把圓規的兩腳分開,定好兩腳的距離,把有針尖的一腳固定在這點上,把帶有鉛筆的一腳旋轉一週就畫出了一個圓。(老師用圓規在黑板上畫一個圓。)

你們會用圓規畫圓嗎?

請你在本上畫一個任意大小的圓,邊畫邊想,畫圓時要注意什麼?(指名回答)

畫圓時,要先定點,再定長,剛纔我們用圓規畫圓時哪是定點?哪是定長?

(先讓學生動手畫圓,邊畫邊體會出哪是定點,哪是定長。先感性認識,再上升到理性認識。)

定點,用數學語言說叫圓心。(板書:圓心)

什麼叫圓心?(指名回答)

哪兒是定長?老師在圓上畫出這段定長,觀察這條線段兩端在什麼地方?這條線段叫半徑。(板書:半徑)

誰說說什麼叫半徑?(指名回答)

(老師再在圓上畫出直徑。)老師邊畫你們邊觀察,這條線段通過哪兒?兩端在哪兒?

像這樣,通過圓心,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直徑。(板書:直徑)

誰再說說什麼叫直徑?(指名回答)

我們通過觀察,認識了圓心、半徑、直徑。書上對這些概念做了準確的敘述,同學們打開書,看看我們剛纔概括的跟書上完全一樣嗎?有沒有補充?

(學生補充:圓心用字母O表示,半徑用字母r表示,直徑用字母d表示。)

(老師讓學生通過觀察,自己總結出什麼是圓心、半徑、直徑,這是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再通過看書,使總結出的結論更準確,更完善。)

老師想看看同學們是不是真正掌握了這些概念。

練一練

(1)判斷這幾條線段中哪一條是半徑?

(2)判斷哪條線段畫的是直徑?

(3)這四條線段中哪一條是半徑?哪一條是直徑?(學生舉數字卡片判斷) 同學們對於半徑、直徑的概念掌握得很好,我們繼續研究圓還有什麼特徵?

2.研究圓的特徵。

用我們準備好的學具轉動A面,你發現半徑有什麼特徵?轉動B面,你發現直徑有什麼特徵?

(學生分小組討論。)

(老師再在幻燈上演示一遍,提問討論結果。)

(板書)無數條相等

剛纔同學們自己發現了直徑、半徑有這些特徵。在下面兩個圓中:(出示) 甲圓的半徑和乙圓半徑相等嗎?

甲圓直徑是乙圓直徑的2倍嗎?

那麼圓在什麼情況下才存在這些特徵?(板書:同一圓裏)

練一練(正確畫,錯誤畫。)

(1)在同一圓裏,所有的半徑都相等,所有的直徑都相等。()

(3)在同一圓裏,半徑是4釐米,直徑一定是2釐米。()

(4)圓心在圓上。()

同學們判斷得都很正確。老師想讓同學們用直徑、半徑的倍數關係來計算下面幾道題

同學們對於半徑、直徑的倍數關係掌握得很好,如果老師給出半徑和直徑的數據,你們會畫圓嗎?小組討論一下,半徑2釐米的圓怎麼畫?直徑6釐米的圓怎麼畫?(小組討論)

請同學們把半徑2釐米的圓畫在本上,要求標圓心、半徑。邊畫邊想,什麼決定圓的位置?什麼決定圓的大小?直徑6釐米的圓請同學們回家畫在本上。

剛纔同學們畫了半徑是2釐米的圓,圓的位置由什麼決定的?圓的大小呢?

(板書)位置大小

圓心決定圓的`位置,畫圓時要先點圓心。

(老師舉起一個圓)有一個同學是個小馬虎,他在畫完這個圓後,忘了點圓心了,你能幫助他找到圓心嗎?

如果這個圓畫在黑板上或本子上忘了點圓心,怎麼找到它的圓心呢?

(指導學生說出用直尺在圓面上從下往上推,推到最長的一段,就是直徑。)

三、課堂總結

今天你學會了哪些知識?

你能用我們剛學的圓的知識來解答剛上課時提出的問題爲什麼世界上的車輪子都是圓的嗎?(指名回答,前後呼應,用剛學的圓的知識來回答剛纔上課時提出的問題,解決實際問題。)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分兩個層次。

第一層次,認識圓心、半徑、直徑。通過演示用繩子在黑板上畫圓,使學生體會到:畫一個圓必須要有定點、定長。定點用數學語言說叫圓心,定長就叫半徑。並引出直徑的概念。通過判斷半徑、直徑的練習,鞏固其概念。

第二層次,研究圓的特徵。每四人一組,每組有一個學具,學具是在一個硬紙板的正面和反面,分別釘1個用透明膠片剪成的活動的圓,在A面的活動圓上畫着半徑,B面的活動圓上畫着直徑。學生分小組轉動A面的活動圓,發現在同一個圓中有無數條半徑;轉動B面發現在同

出圓心決定圓的位置,半徑決定圓的大小。

國小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學生能正確讀、寫鐘面的時刻(用5分5分數的方法),學生知道1時=60分,初步建立時間觀念。

2.培養學生認真觀察事物、善於思考問題的好習慣,會用兩種方法表示時間,並注意0佔位的問題。

3.感受時間與生活的聯繫。

教學重點:正確讀、寫鐘面上的時刻,會認讀分針在各個數上的時刻。

教學難點:知道1時=60分,會看分針在各個數上的時刻。

教具學具準備:課件,投影儀,實物鐘錶、鐘面模型(同桌兩人一個) 練習紙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

師:上個學期,我們認識了整時和半時,老師要來考一考大家,會不會看時間?

1、(出示課件:起牀7時)

師:這是小明的一天。小明什麼時候起牀?你怎麼看的?

(時針指向7,分針指向12,就是7時)

師:你說的真清楚、準確。

2、(課件顯示:晚上睡覺8時半)

師:小明什麼時候起牀?你怎麼看的?

(時針走過了8,分針指向6,就是8時半。)

師:同學們,真厲害!已經學會了看整時和半時。

3、(課件顯示:讀書8時15分)

師:小明在幹什麼?你知道是什麼時間?你是怎麼看的?

(時針在8和9的中間,分針指向3,就是8時15分)

爲什麼指向3就是15分呢?

(分針走了15小格)你們說得到底對不對,還需要驗證。

4、揭示課題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時、分的認識,解決這個問題。 板書課題:時、分的認識

二、教學時間單位

1、認識鐘面

師:仔細觀察鐘面,同桌合作數一數

1、鐘面上有幾大格?

2、每大格有幾小格?

3、一共有幾小格?

生彙報:12大格、每大格有5小格,一共有60小格。

師:說的對嗎?一起來驗證。課件演示:12大格,一起伸出手指數一數。

師:每大格有5小格,伸出手指跟着電腦老師數一數。一共有幾小格?請你5個5個地個把這個電腦老師數一數。

小結:通過發現和驗證,我們知道了鐘面上有12大格、每大格有5小格,一共有60小格。

2、認識分

師:分針走一小格是多長時間? (課件演示)

師:分針從12走到1是幾分鐘?爲什麼?

師:每大格有5小格,分針走一小格是1分鐘,走5小格就是5分鐘。板書:分針走一小格是1分鐘

師:分針走一大格是幾分鐘?驗證從1走到2。12到4,分針走了幾分鐘?還有其他看法嗎?從12到9呢,12到11,從12到12呢。走一圈是60分鐘。(多種方法數:5分5分地數,利用特殊位置,乘法口訣。重點講)

小結:分針走一小格是1分鐘,走幾小格就是幾分鐘,我們可以用5分5分的方法數,走一圈是60分鐘。

3、認識時

師:時針走一個大格是多長時間?(課件演示) 板書:

時針從12走到1是1小時,再來驗證從1走到2 也是1小時。時針走一大格是1小時,你還能舉例子說一說時針從幾走到幾是1小時?

師:從12走到6、12呢?(走了6、12小時),時針走半圈是6小時,走一圈是12小時。

小結:時針走一大格是1小時,走一圈是12小時,走過幾大格就是幾小時。

4、理解時與分的關係

師:再仔細觀察,分針和時針走動起來的,你發現什麼大祕密?

(分針走得快,時針走得慢;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了一大格)

師:分針走一圈是多少分鐘?時針走一大格是幾小時?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讓我們再來驗證一下(重看課件)也就是說1時=60分(齊讀) 板書:1時=60分

師:1小時有多長呢,我們一節課是35分鐘,加上一個大課間課的時間20分鐘,再加做眼

保健操的時間5分鐘就是1小時。

三、教學時刻的認識

1、認時間

師:大家想知道建設國小的上課作息時間嗎?

師:上課以開始我們遇到的問題,這個時間就是學生們早讀開始的時間(黑板貼示:8時15分),你現在能肯定地告訴大家是什麼時間嗎?你是怎麼看的?(重點講解)

個別說(先看什麼,再看什麼?先看時針,時針走過了8,就是8時多,再看分針,分針指向3,是15分,所以就是8時15分。)

同桌說(請你輕輕地說給同桌聽,你是怎麼看的?)

一起說(現在會說了嗎?先看什麼?再看什麼?)

師:(黑板貼示:10時30分和12時5分),它們是什麼時間?你怎麼看的?

生彙報:(10時半或10時30分)

師:用今天學的幾時幾分怎麼說?爲什麼幾時半,分要用30分來表示?

(一圈是60分,半圈就是30分)

師:還有其他看法嗎?

(幾時半的時候,分針指向6,就表示30分)

師:這個時間你是怎麼看的?誰還會說?

(先看時針,時針走過了12,就是12時多。再看分針,分針指向1,是5分,所以就是12時5分。)

小結:現在讓我們總結一下,怎麼看幾時幾分?先看什麼,再看什麼?你可以舉個例子來說。(先看時針,時針走過幾,就是幾時多,再看分針,分針指向幾,是幾分,所以就是幾時幾分)

2、寫時間

師:我們會讀時間了,你會表示時間嗎? 拿出練習紙試一試,把三個時間用以前學的兩種方法表示出來。老師請寫得快,書寫又端正的同學到黑板上來寫。生板演

師:放下筆,眼睛看黑板,一起看一看她們寫的對不對。8時15分中文表示法,是幾時幾分,就寫成幾時幾分;電子錶表示法,當中寫個冒號,冒號左邊表示幾時,是幾時就寫幾,冒號右邊表示幾分,用兩個數字表示,是幾分就寫幾。

師:誰來當小老師說一說這個寫的'對不對?(10時30分,電子錶表示法就是冒號前面寫10,後面寫30)

師:這個中文表示就是12時5分,有不同意見嗎?電子錶表示法都贊成嗎?比較一下前面兩個電子表示法,它們冒號後面都有兩個數字,這裏只有一個,符合前面的規律嗎?那該怎麼辦呢?對!當分不滿10,前面用0佔位。寫作12:05,讀作12時5分(強調)把丟掉的0找回來,補上去。

3、鞏固練習

師:下面要來檢查一下同學們是不是真的會看時間了鐘錶王國的嘟嘟要當導遊帶大家去數學遊樂園玩一玩。趕快出發吧!(課件顯示)有一個要求就是要聽從導遊的時間安排不然次序會很混亂,人也容易走丟了。

第一站:兒童樂園,到底是什麼時候去呢?你怎麼看的?

9時5分電子錶表示法9: 5對嗎?分不滿10,5前面先寫0佔位。

第二站:百鳥園,什麼時候去百鳥園呢?你怎麼看?

第三站:猴山,什麼時候去猴山呢?時針走過了12了嗎?在11和12之間,走過了11,就是11時多。再看分針,指向11,走了55小格,你怎麼看出走了55小格?所以就是11時55分。再過5分鐘,集合離開遊樂園,是什麼時間?爲什麼?

4、撥時間

師:剛纔認識了那麼多時間,下面我們動手撥一撥時間?老師報時間,學生上來撥:5時20分,學生說一說撥的對不對?(先撥時針,撥到5和6之間靠近4,再撥分針,撥到4)

師:同桌合作撥一撥

課件顯示(6時45分10時5分)以及同桌合作撥一撥的要求

1、先撥時針,再撥分針。

2、一人撥,另一人說怎麼撥。

3、撥完一起檢查。

4、輪流撥時間。

同桌合作展示怎麼撥的?(一人撥一人說)

四、總結

師:今天我們認識看時間幾時幾分。看時間,先看時針,時針走過了幾,就是幾時多,再看分針,分針指向幾,分針走了幾小格,就是幾時幾分。

師:快下課了,你能估計一下我們下課的大約時間嗎?你是怎麼看的?

師:下課!

國小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認識歸一應用題的結構特點,能正確地分析歸一應用題的數量關係,掌握這類應用題的解答規律;學會列綜合算式解答歸一應用題.

2.培養學生學會有條理有根據的進行思考,提高分析、解答實際問題的能力.

3.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激發學習興趣;訓練學生養成認真審題、動腦分析、仔細檢驗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使學生了解歸一應用題的基本結構和數量關係,會解答此類應用題.

教學難點

線段圖的畫法及檢驗方法.

教學過程

一、聯繫生活,激趣引入.

(課前,可以佈置任務:讓學生調查各自所用的學習用品的價錢)

1.教師:我想買些學習用品做獎品,但是不知道哪種好,價錢又合適.正好同學們做了調查,誰願意介紹一下.

學生介紹,如:這種鋼筆很好用,每支8元.

師問:我要賣6支,需要多少錢?用到了我們學過的哪一數量關係?

列式:8×6=48(元)單價×數量=總價

2.教師:剛纔我看到××的鉛筆很好看,他告訴我買這3支鉛筆共花了4元5角,我想買這樣的10支,要花多少錢呢?

此時,學生可能會答出也可能答不出.如果有答對的,請他說說是怎樣算的;如果沒有,教師則問:要想知道10支這樣的鉛筆要花多少錢,就要先求出什麼?(單價)

根據哪一數量關係求單價?(總價 ÷ 數量 = 單價)

3.教師導入:生活中這樣的問題還有很多,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這樣的問題.

二、嘗試討論,學習新知.

1.出示例3:學校買3個書架,一共用75元.照這樣計算,買5個要用多少元?

(1)請學生自由出聲讀題,找出已知條件和問題

(2)小組討論:嘗試用線段圖表示題目的'條件和問題並分析題裏的數量關係.

(3)教師提問:“照這樣計算”是什麼意思?按照題目的意思應該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4)各組彙報,全班重點圍繞“線段圖的畫法”、“照這樣計算”的含義展開討論:

“照這樣計算”即按照3個書架是75元這樣的單價去計算5個書架的價錢.每個書架就是75÷3=25(元),

(5)按照剛纔的思路解題.

a.每個書架多少元?

75 ÷ 3 = 25(元)

b.買5個要用多少元?

25 × 5 = 125(元)

教師讓學生獨立列出綜合算式並訂正:75÷3×5

教師提問:這道題怎樣檢驗?請檢驗這道題.

教師指名完整地說說這道題的解題思路.

引導學生思考:如果把第三個條件改爲“ 6個、9個、 12個”,問題不變,仍求要用多少元?怎樣列式?爲什麼?

2.將第三個條件改爲“200元”,問題改爲“可以買多少個書架?”成爲例4.

出示例4:學校買了3個書架,一共用7 5元.照這樣計算,200元可以買多少個書架?

讓學生獨立畫線段圖,理解題意.

重點討論:線段圖應該怎樣改?這道題要先求什麼?

③學生獨立解題. a.每個書架多少元?

75÷3=25(元)

b.200元可以買多少個書架?

200÷25=8(個)

④共同討論:怎樣列綜合算式?爲什麼要給75+3加上小括號?

200 ÷(75 ÷ 3)

⑤教師提問:這道題怎樣檢驗?

⑥引導學生說說自己的解題思路是什麼?改爲“400元”、“800元”、“1000元”,問題不變,應該怎樣列式?

3.請同學們自己試做下面兩道題.

①一輛汽車2小時行70千米.照這樣計算,7小時行多少千米?

②一臺磨面機5小時磨小麥250千克.照這樣計算,磨1750千克小麥,需要幾小時?

訂正:

①a.每小時行多少千米?

70 ÷ 2 = 35(千米)

b.7小時行多少千米?

35 × 7 = 245(千米) 70 ÷ 2 × 7

②a.每小時磨小麥多少千克?

250 ÷ 5 = 50(千克)

b.磨1750千克小麥需要幾小時?

1750 ÷ 50 = 35(時) 1750 ÷(250 ÷ 5)

請學生分別說說各題的解題思路是什麼?

教師提問:比較例3、例4和試做(3),每兩道題之間的相同地方是什麼?不同地方是什麼?解題思路上有什麼相同地方?

使學生明確:從應用題的結構上看,前兩個條件相同(給出了總數量和份數),都有“照這樣計算”的語句,第三個條件和問題不同.從解題思路上看,第一步都要求出單位數量(即每份數是多少、單價、速度等),教師點題,出示課題:歸一應用題.

三、鞏固練習,發展思維.

1.獨立分析題目的條件和問題,找出先求什麼,再列綜合算式.

①小林看一本故事書,3天看了24頁.照這樣計算,7天可以看多少頁?

②小林看一本故事書,3天看了24頁.照這樣計算,全書128頁,多少天可以看完?

2.在正確的算式後面畫“√”,並說出爲什麼.

①小明5分鐘走300米,照這樣的速度,他家離學校720米,要走多少分鐘?

A.300 ÷ 5 × 720 B.720 ÷(300 ÷ 5)

C.720 ÷ 5 ÷ 300 D.720 ÷ 300 ÷ 5

②小明5分鐘走300米,照這樣的速度,他從家到學校要走 15分鐘,他家離學校有多少米?

A.300 × 5 × 15 B.300 ×(15 ÷ 5) C.300 ÷ 5 × 15

(3)用不同的方法解答下面的應用題.

某食堂4天用大米800千克,照這樣計算,1600千克大米夠吃幾天?

四、課堂小結,質疑問難.

這節課學習的是什麼?應用題的結構有什麼特點?(先求出一份數是多少)解題的思路是什麼?解題時應該注意什麼問題?同學們還有不明白的問題嗎?

五、佈置作業.

1.三年級同學在校辦工廠勞動,5個同學糊了35個紙盒.照這樣計算,12個同學一共可以糊多少個紙盒?

2.三年級同學在校辦工廠勞動,5個同學糊了35個紙盒.照這樣計算,要糊154個紙盒需要多少個同學?

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到底有多少解法

活動內容

用多種方法解答“歸一應用題”.

活動目的

學生通過手、腦、口多種感官參與認知活動,鍛鍊靈活的思維能力,提高數學素質.

活動過程

1.出示討論題:500千克花生可榨花生油200千克,照這樣計算,1500千克花生可榨花生油多少千克?

2.小組合作,用多種方法解答;組間可進行比賽,看哪組想出的方法最多.

3.學生分組討論.可能想到的方法有:

(1)正歸一法:先求每千克花生可榨油多少千克? 200÷500×1500

(2)反歸一法:先求要榨1千克花生油需多少千克花生? 1500÷ (500÷200)

(3)倍比法:先求1500千克花生是500千克花生的多少倍? 200×(1500÷500)

(4)列方程,解:設1500千克花生可榨花生油x千克..1500÷X=500÷200

(5)假設法:假設1千克花生可榨花生油200千克,那麼,1500千克花生可榨花生油200×1500千克,再根據實際÷500即可.200×1500÷500

4.集體交流探討,達到共同提高.

國小數學教案 篇5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90頁例2及練習二十一第1~4題。

教學目標:

1. 掌握稍複雜的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或少)百分之幾的問題的解答方法。

2. 提高學生遷移類推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複習準備

1. 把下面各數化成百分數。

0.63 1.08 7 0.044 1/4 3/5 7/20 5/8

2. 說說下面每個百分數的具體含義,是怎麼求出來的?(哪兩個數相比,把誰看作單位“1”。)

某種花生的出油率是36%。

實際用電量佔計劃用電量的80%。

李家今年荔枝產量是去年的120%。

二、學習新課

1. 根據數學信息提問題。

出示例2的情境圖,讓學生根據圖中提供的條件提出用百分數解決的問題。

學生可能提出以下問題:

①計劃造林是實際造林百分之幾?

②實際造林是計劃造林百分之幾?

③實際造林比計劃造林增加百分之幾?

④計劃造林比實際造林少百分之幾?

2. 讓學生先解決前兩個問題。

通過這兩個問題的解決,提醒學生注意:解決這類問題一定先弄清楚哪兩個數相比,哪個數是單位“1”,哪一個數與單位“1”相比。爲學生學習新課解決數量關係稍複雜的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或少)百分之幾的問題做好知識遷移的準備。

3. 讓學生自主解決“實際造林比計劃增加了百分之幾”的問題。

(1)分析數量關係。

讓學生自己嘗試把數量關係用線段圖表示出來。

讓學生說說是怎樣理解“實際造林比原計劃增加百分之幾”的。

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確求實際造林比原計劃增加百分之幾,就是求實際造林比原計劃增加的公頃數與原計劃造林的`公頃數相比的百分率,原計劃造林的公頃數是單位“1”。

(2)確定解決問題的方法。

①讓學生根據分析確定解決問題的方法,並列式計算出結果。

②讓學生交流自己的方法,教師作適當的板書。

方法一:(14-12)÷12 = 2÷12≈0.167 = 16.7%

方法二: 14÷12 ≈1.167=116.7%

116.7% - 100% = 16.7%

問:還有其他方法嗎?

③讓學生總結,像這樣的百分數問題有什麼特點?解決它時要注意什麼?

使學生明確:這是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增加百分之幾的問題,它的解題思路和剛纔同學們提出的第①、②個問題的分析思路基本相同,都要分清哪兩個量在比較,誰是單位“1”,但這裏比較的兩個量中有一個條件沒有直接告訴,必須先求出。

4. 改變問題。

師:如果問題是:計劃造林比實際造林少百分之幾?又怎麼解決呢?

讓學生列出算式,教師板書:

(14-12)÷ 14

5. 觀察比較。

將例2的第一種算式與改變後的問題的解答算式相比較:

(14-12)÷12(14-12)÷14

師:不同點是什麼?爲什麼除數不一樣?

通過學生的討論,再次強調兩個問題中誰和誰比,誰是單位“1”。使學生體會到,用百分數解決問題和用分數解決問題一樣要注意找準單位“1”。

6. 概括應用。

讓學生讀一讀課本例2後面一段話,結合生活實際舉例說一說“增加百分之幾”、“減少百分之幾”“節約百分之幾”……等話的含義。

三、鞏固練習

1. 提問:解決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或少)百分之幾的問題,應注意什麼?

2. 獨立完成課本90頁“做一做”的題目。

四、佈置作業

課堂作業:練習二十二第1、第2題。

課外作業:練習二十二的第3、4題。

五、課堂總結反思

1. 學了這節課你還有什麼疑問嗎?

2. 能談談你的收穫嗎?

國小數學教案 篇6

教學內容:

P34-35

教學目標:

1、探索並掌握“0和任何數相乘都等於0”這個規律

2、結合具體情境,能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學習中的簡單問題,逐步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能力。

3、 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使學生逐步學會合作學習。

教學重點:

1、探索並掌握“0和任何數相乘都等於0”這個規律。

2、探索並掌握被乘數中間、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學過程:

一、“0”的乘法

讓學生口答“0×5=?”並說說是怎麼想的。

再讓學生舉出類似的例子,學生們舉了許多例子,其中還提出了“0×0=0”,然後引導學生總結出:0乘任何數都得0,這一結論。

二、被乘數中間、末尾有“0”的乘法。

1、解決“130×5=?”

(1)獨立思考,嘗試解決問題。

(2)在小組中說一說怎麼算的,計算時應注意些什麼。

(3)全班交流計算方法。

注意讓學生理解算理。學會用較爲簡潔的乘法豎式的書寫方法。

學生可能難以獨立寫出來,教師要指導學生學習這種寫法。

2、解決“402×3=?”

讓學生先嚐試獨立計算,再讓學生說說各自的想法。體驗算法的多樣化。三、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練一練第1、3題由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練一練第2題,讓學生先獨立完成,再反饋交流。

三、課堂小結

國小數學教案 篇7

設計說明

根據本節課的知識特點,從興趣出發,主要側重於對解決問題過程的指導和方法的提煉。爲此,本節課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1.導入新課。

根據教材提供的情境,創設了讓學生欣賞漂亮手鍊圖片的情境。這一情境學生在現實生活中一定經常接觸,貼近生活,便於引起學生的興趣。同時出示的手鍊圖片也能讓學生感受到其中的規律性,爲新知的學習做好了鋪墊。

2.分層次教學。

在新課的講解中,採用“分析理解——解決問題——回顧反思”的順序幫助學生解答問題。這一過程能讓學生抓住關鍵詞,按照發現的規律理解問題、解決問題。在最後設計的回顧反思環節中能讓學生逐步學會根據問題靈活地進行驗證解答對錯的方法。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學生準備 不同顏色的珠子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見過漂亮的'手鍊嗎?老師今天就給大家帶來了許多漂亮的手鍊,請看大屏幕。

(課件出示手鍊圖片,學生欣賞後,教師課件出示一條斷了的手鍊)

師:同學們,小紅自己也穿了一串漂亮的手鍊,可是不小心讓她弄斷了,掉了2顆珠子,她自己也不知道掉的是什麼顏色的珠子,你們能幫她找找嗎?

生:能。

師:這節課我們就應用前幾節課所學的知識來幫助小紅解決問題。

[板書課題:找規律(三)]

設計意圖:根據學生熟悉的情境導入新課,貼近學生的生活,能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爲新課的開展打好基礎。

⊙引導探究,解決問題

1.理解題意。(課件出示教材88頁例5)

(1)想一想:在這道題中,你認爲哪個詞語最關鍵?(關鍵詞語就是“按規律”)

(2)說一說:小紅是按什麼規律來穿手鍊的呢?

預設

生1:這串手鍊是用2顆黃珠子、1顆藍珠子爲一組依次重複穿出來的。

生2:這串手鍊是用1顆黃珠子、1顆藍珠子、1顆黃珠子爲一組依次重複穿出來的。

(對於學生所發現的規律,教師都應給予肯定)

引導學生說出:第一種規律是按從左往右的順序觀察得到的;第二種規律是按從右往左的順序觀察得到的。

2.分析解答。

(1)我們剛纔發現的規律是什麼?那我們能不能利用我們發現的規律來解答呢?

(2)引導:你從哪邊開始看?(左邊)所以發現的規律是黃黃藍爲一組重複排列。掉的珠子應該是1顆藍珠子和1顆黃珠子。(課件演示,圈出一組)

(3)你還有不同的發現嗎?(從右邊開始看)所以發現的規律是黃藍黃爲一組重複排列,掉的珠子應該是1顆藍珠子和1顆黃珠子。(課件演示,圈出一組)

(4)師小結:我們發現,從不同的起點,不同的方向觀察,發現的規律是不一樣的。

3.回顧反思。

(1)我們的解答正確嗎?(正確)如何證明是正確的呢?

引導學生說出:要動手擺一擺,看看是否正確。

(2)同桌合作:利用學具擺出小紅的手鍊,看符不符合規律。

(3)彙報結果:學生彙報時,教師利用課件動態演示。得出:通過擺一擺,證明剛纔同學們的解答是正確的。

設計意圖:在這幾個環節中,教師既要加強對學生解決問題過程的指導,又要注意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讓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一般過程的同時,不斷豐富解決問題的策略。

國小數學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在一年級下冊教材中,學生已經學習了一些簡單的統計圖表知識,初步體驗了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學會了運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初步認識了1個格表示1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並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數學問題。本冊教材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使學生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個格子表示兩個單位)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和上一冊相比,最大的變化就是隨着統計數據的增大,條形統計圖每一格代表2個單位或者多個單位。內容聯繫學生生活實際,學生應該比較感興趣。

學情分析

學生好奇心強、活潑好動,善於模仿,身心可塑性強。由於年齡小,學生有意注意的時間較短,所以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應多組織活動,多使用多媒體教學,增強學生參與的廣度和深度,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習效果。同時將所學到了理論進一步在生活中應用,從而達學以致用。

教學目標

1、初步瞭解統計的意義,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

2、學生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個格子表示兩個單位)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過程與方法

1. 使學生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過程,體驗統計結果在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並會用統計表來表示數據整理的結果。

2. 使學生在學習統計的過程中發展數學思考,能從統計的角度提出並解決與數據信息有關的問題。

情感、態度、價值觀

使學生參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活動,培養積極的學習情感和良好的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使學生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初步瞭解統計的意義,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

教學難點:認識條形統計圖(1個格子表示兩個單位)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設情景問題置疑,引入新課

二、探究新知

三、聯繫生活實際應用

四、課堂小結

五、佈置作業。

國小數學教案 篇9

年月日編號:

教學課題:郵票的張數

教學目標

1、通過解決姐弟二人的郵票的張數問題,理解方程意義

2、通過解決實際問題過程,學會解形如2x-x=3的方程

重點、難點

重點:學會解2x-x=3這樣形式的方程

難點:正確列方程

教學步驟

一、創設情境,引出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

昨天我們已經學習了列方程解答簡單的應用問題,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這方面的.知識。

下面請同學們看圖上的信息:

誰能說一說圖上告訴我們哪些信息?

誰能根據這些信息找出等量關係?

分組討論:

小組彙報:

先畫線段圖。

根據姐姐的張數+弟弟的張數=180這個等量關係列方程:方程的格式可以這樣寫:

解:設弟弟有x張郵票,姐姐有3x張郵票。

x+3x=180想:一個x與3個x合起來就

4x=60是4個x

x=45

3x=45×3=135

答:弟弟有45張郵票,姐姐有135張郵票。

二、拓展延伸: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

如果利用姐姐比弟弟多90張的條件,可以怎樣列方程呢?

一生板演,其餘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誰能說一說你是根據哪個等量關係列的方程。

小結:在列方程的過程中,由於有兩個未知數,需要選擇設一個未知數爲x,在根據兩個未知數之間的關係,用字母表示另一個未知數。在解方程的過程中,比如:需要用到“一個x與3個x合起來就是4個x”。

三、運用新知,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

試一試:

選兩題進行板演

試一試:第二題:

生列方程,說等量關係。

這一題可以列出兩個不同的方程。

試一試:第三題,第四題

生說等量關係列方程。

四、總結:今天這節課我們學了什麼內容,你學到了什麼,還有哪些疑問?

國小數學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通過實踐活動,進一步深化對周長意義的理解,瞭解與掌握獲取圖形周長信息的方法與技能技巧。

2.在操作實踐、合作交流和探究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與合作意識。

教具、學具準備:

學具:學生每4人一組,每組準備:①綵線4根、易拉罐4個;②每人3釐米和5釐米的小棒各4根;③每人12個邊長3釐米的正方形;④木質米尺1根;⑤手帕一塊。

教具:①多媒體課件;②邊長1釐米、3釐米的`正方形、易拉罐各一個;③四個圖形。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同學們,我們已經知道什麼是周長,並且會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今天我們就以周長是多少爲主題邊動手擺玩學具,邊思考學習。(板書:周長是多少)

二、實踐探索

1. 圍一圍 量一量

① 測量易拉罐的周長

這是一個易拉罐,這是它的底面,它的底面周長是多少呢?有什麼辦法知道它?請大家利用學具動手動腦想辦法測出它。

這個易拉罐的周長是多少,你是怎樣知道的?請到前面演示看一看。

電腦演示其它測量方法。

② 測量蘑菇狀泡沫板的周長

請各小組取出蘑菇狀泡沫板,它的周長是多少呢?請小組合作,測出它的周長。

它的周長是多少,你是怎樣知道的?請到前面演示看一看。

:利用圍一圍,量一量的方法,能夠測出一些圖形的周長。(板書:圍 量)

③ 討論P68“圍一圍”

屏顯:主題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