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教學心得體會

我們有一些啓發後,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樣能夠培養人思考的習慣。那麼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教學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優秀)教學心得體會

教學心得體會 篇1

最近老師們都在寫的黑板字,聯繫實際,我不由想到了耳聞目睹的學生與自己的孩子,目前孩子的寫字狀況實在令人擔憂:幼兒園的孩子在手肌無力的情況下吃力地寫字;一二年級的孩子在各種生理功能還不支持的情況下進入了艱難的寫字狀態;三四年級的孩子埋在各種名目數量繁多的作業堆裏……孩子近視的多了,小小年紀心臟病發作的.多了……這一連串的問題,都是由於孩子沒有正確的寫字姿勢、讀書姿勢等等不良習慣造成的。感嘆之餘,該如何引導孩子寫好字呢?我想,至少我在引導自己的孩子寫好字上,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給孩子講解寫好字的意義及好處。

俗話說,字若其人,字若其心,字若其性。一個人的字跡可以反映一個人學習、求知的情感態度,可以反映其審美觀。同時,正確的寫字姿勢、良好的學習氛圍可以淨化心靈,陶冶情操。因此,孩子必須從小養成正確的良好的寫字習慣。

其次,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由於孩子小,還不知道什麼是正確的寫字姿勢,老師或者家長需要及時給以指導。可能有些孩子長期以來已經形成不良的習慣,這更需要我們幫助其糾正過來,必要時強行規範。一種良好的習慣往往需要經過二十一天才能形成。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必須付出很大的努力、下很大的功夫才行。

第三,幫助孩子掌握寫字的基本要求。

也就是說,在孩子寫字之前,要告訴孩子正確的筆順、如何運筆、如何排版等,讓孩子做到心中有數。同時,在孩子寫字的過程中注意觀察,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對於孩子出現的同一種錯誤,多記錄,多注意,及時發現,及早解決。

第四,以身作則,給孩子做榜樣。

孩子在作業或寫字的同時,自己在一旁練習寫,甚至和孩子一同寫,寫同樣的字,寫同樣的作業,和孩子比賽看誰坐的端,寫的好,給孩子提供進步的機會,讓孩子看到自己成長的空間,激勵孩子進步。

第五,定期進行寫字比賽(展評)。

在孩子看到自己進步的同時,收集孩子一段時期以來的作業或是全家人定期組織寫字比賽(展評),讓孩子當評委,讓孩子勾畫出寫得漂亮的字,讓孩子打分,這樣既可以讓孩子看到自己的不足,又可以鍛鍊孩子的能力。家長同時給每個人寫得字進行講解,好在哪兒,不足之處在哪裏,這樣可以進步的更快。

這是我本人的一點兒粗淺之見,有待於進一步實施。現在經過觀察才突然發現,我家孩子的寫字習慣特別不好,雙眼都近視0。8。我想我會堅持的。

教學心得體會 篇2

經過一番調整,我在備課時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靜下心來潛入文本,不再是立即參閱名家分析等,就是老老實實“讀進去”。在熟讀的過程中,漸漸產生了真正屬於自己的見解。

在讀的過程中我發現,課文裏邊有很多的“三”。

於是我就在上課之前,給學生布置作業,回家自讀課文,找出課文中的“三”,不僅是三什麼,更是“三個什麼”或者是“三什麼……”,在第二天上課的時候,我就詢問是否找了,而學生說的幾乎全是課文中出現的,什麼“三十年”,什麼課文分“三個部分”等,這可不是我要的答案,也不是我希望出現的答案。

於是我就開始了指導學生如何來找“三”,並不是說在課文裏明明白白地寫着,而是需要你自己通過讀課文,來歸納總結,整理概括,才能夠更加明確的“三”的具體內容。

隨着自己的課的完結,學生的總結也接近了尾聲。自己在講課的時候,也是在有意無意之中給學生點撥或者暗示出那些三指的具體內容是什麼。那些三具體指什麼呢?下邊有具體的解釋:

1.三個故鄉

課文中一共寫了三個故鄉:一個是現實中的故鄉,一個是過去的故鄉,一個是理想中的故鄉。回憶中的故鄉是過去時的,而現實中的是現在時的,而理想中的則是將來時的。

回憶中的故鄉是充滿神異色彩的圖畫,這裏有生機勃勃的西瓜地,這裏有兒時的玩伴,這裏有希奇古怪的事情,這裏有鮮活的世界,這裏更有作者美好童年的記憶。總之這裏是一個美好的世界。是“我”少年時代的天堂。這個“故鄉”是一個美好世界,是少年美好心靈的反映,更是我記憶寶庫裏的珍寶。

而現實中的“故鄉”則是一個“蒼黃的天底下橫着的蕭索的荒村,沒有一些活氣”,在現實社會裏失去活力的故鄉,是一個讓作者覺得悲涼的故鄉。

物是人非事事休,更何況不光這裏的物非,人也非了,原來是童年的好夥伴的閏土,卻與自己有了很深的隔閡,讓自己禁不住打了一個寒噤,原本性格開朗的閏土,中年的.時候卻變的吞吞吐吐,原本與自己是兄弟相稱,而今卻是形同陌路人……原來是文靜的豆腐西施而今卻是畫圖儀器裏的細腳伶仃的圓規,原本終日不說話的,而今卻是尖酸刻薄的化身,這怎麼能夠不讓“我”傷心……不管是閏土,還是楊二嫂,他們的身上都反映一個時代的印記。

他們的遭遇是當時整個社會的寫照,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寫下了這篇文章,因而更加具有代表性。

2.三種生活

很顯然這是說課文的倒數第三段中的“如我辛苦展轉而生活,如閏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如別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這裏否定了三種生活,一種是像“我”那樣異地謀生,到處奔波,生活不安定;一種是像閏土那樣在生活的重壓下貧困艱辛,精神委靡而麻木;一種是像楊二嫂那樣生活每況愈下而變得尖刻、潑悍和勢利。全句表達了“希望有新的生活”的願望。

3.三代人

短篇小說裏,不僅僅說的是現實的社會,也不僅說的是對未來的希望。課文裏書提到了母親、“我”、閏土、楊二嫂、水生、宏兒,歸結起來是三代人,母親是長輩,“我”和閏土、楊二嫂是同輩中人,而水生、宏兒則是下一代。在這三代人裏,母親是輕描淡寫的幾筆,去勾勒出一個知書答禮,富於愛心,愛護兒子的長輩;而我是整個社會的目擊者,而下一代則是接班者,代表着故鄉的希望,代表着國家的未來。可以說在這三代人中,我對水生、宏兒是充滿希望的。

4.三種感情

這三種感情是對母親的尊敬,對閏土、楊二嫂的同情,對水生、宏兒的愛護。對母親長輩的尊敬還體現在聽從母親的話,去拜望親戚本家和鄉鄰的關心;對閏土的同情,主要是從他的變化上的來體現出自己對他的同情;而對下一代的愛護,主要是對下一代人熱情的關注。

在同學的歸納總結的內容裏邊,還總結出三種吃西瓜的動物:刺蝟、獾豬和猹,三種做工的方式,三次提到了“隔膜”的一詞。

教學心得體會 篇3

20xx年12月2日,我有幸參加在武夷山市舉辦的“生物學教師片段教學評比活動”,是在努力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全面提升教學質量,是在研究新方法、呼喚新模式的學習和探索中,是在向課堂45分鐘要質量、要效益,促進學生終身持續發展,大力實施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召開的。本次研討會旨在進一步推動和促進廣大教師更深層次地感悟新課標、聚焦課堂、理解有效、提升質量。通過開展有效教學系列評比活動,研討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進一步明確有效教學的標準及特徵,實現課堂教學的高質高效,促進教師個人專業發展。

評比活動期間,我與許多生物的同行認真聽取了南平市劍津中學方麗金老師的《預防傳染病》、建陽二中的葉智鋒老師的《細胞衰老和凋亡》、浦城二中施淑軍老師的《細胞分裂》及浦城三中戴巨浪老師的《基因指導蛋白質合成》等課,這些位老師所進行的有效課堂的教學的探討,值得我們大家的學習。

我們教師經常會談到、聽到的一個詞彙就是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既然要提高,肯定是我們以前的課堂效率低下,效率低下也就說明我們課堂中有很多無效行爲的發生。那麼,究竟什麼是教學的有效性?我覺得楊文普老師的講座讓我受益匪淺:高效的核心應該定位在創新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上,應該定位在當堂解決問題上,應該定位在沒有課前加重學生課業負擔上;真正的有效課堂是學生學會基礎上的學會,見到課堂內容就像見到陌生客人,就像見到剛發的考卷,在短短的45分鐘內,由開始上課時的好奇到下課時的熟悉,由開始上課時的一紙空白到下課時的圓滿交卷。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有效課堂教學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根本保障。深入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是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根本途徑。那要怎樣推進高效課堂呢?不同的教學內容需要創設不同的教學情景。具有豐富學習資源的情景是生物有效課堂教學的重要資源,跟生物有關的自然、社會和生活現象以及問題、故事,史實、新聞報道、實物、圖片和影像資料等,都可以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用來創設課堂教學情景,用來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生物知識的天地。例如: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高中生物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心理、生理特徵,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和實際需要選擇創設和利用相應的教學情景,可採用探究式教學的

教學方式,以問題爲指導,開展課堂教學,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比較高漲,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不僅學到了科學知識,也提高了思維能力。

另外,給我啓發比較大的一點是:把教學目標、教學心理、教學組織和教學手段四個元素合爲一個素質教育的目標,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自主學習,那麼教師引領學生走上學會學習的道路就是教師不可推卸的責任。學生的天職是學習,學生一踏入學校門檻就被告知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可爲什麼有很多學生沒有真正學會學習而充其量不過是知識的容器呢?看來學會學習是需要費一番腦筋的,是需要引導的,是需要技術的。在我看來,“學習反芻”應是一種優秀的學習方式。即學生學習一段時間後,然後找個清靜的時間,清靜的地點,坐下來集中時間進行內化梳理,總結反思,從而更好的消化,促進下一步的學習。學到的東西不加以消化吸收,我們便不能靈活運用,不靈活就沒有能力的形成,也就沒有積極興趣的養成,也就無從談起學生的自覺學習行爲。我們有必要在學生當中大力倡導這種學習方式,讓學生成爲學習上的'善於反思者,勇於思考者,樂於思考者!

隨着社會的進步,科學技術的發展,現代化教學手段如多媒體等已走進課堂,這些手段使得宏觀與微觀、靜態與動態、抽象與直觀等能夠方便地實現相互的轉化,通過聲音、圖畫、色彩形狀等多種刺激,調動學生的多種感覺器官,從而對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落實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現代教學手段的運用,並不意味着課堂教學的高效,合理的使用才能促進有效課堂教學的落實。

總之,教學的最終目的不是單向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益,而是教師和學生一同提高與發展。只有有利於學生知識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潛能的開發、智慧的生成、人格的完善,同時又有利於教師專業水平的提高與發展,讓老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體驗到教育的幸福、實現自身的價值,這纔是真正有效的教學。

教學心得體會 篇4

來培訓班也快一月了,這期間首先接觸也是上課最多的就是素描。所以現在心裏也比較有話說。

因爲之前一直是讀的文化,對藝體生學習的這些寫寫畫畫接觸的比較少,所以纔來的時候也沒有什麼繪畫方面的概念。當時剛來到畫室,看着牆上的畫的較好的素描心裏還是比較擔心的。但是自己也很清楚,對於現在想做軟裝這方面,以後還想往硬裝方面瞭解與發展的自己來說,素描基礎是對於以後手繪的鋪墊,是一定要掌握的基本功。況且自己雖然不是很聰明的人,但也還算對自己要求比較高的,自己希望把什麼都做到很好,所以這也是我當初下定決心好好學習的基礎。

之後就是週二開始的正式學習了。在這期間,我很感謝餘老師的耐心講解給了我很大的幫助,對於我們這羣素描菜鳥來說,把複雜問題簡單化的教學方式自然是再適合不過。而於老師對於傳授畫法外更是注重於培養我們對所化事物的分析,意在讓我們擺脫臨摹過程中很容易出現的對於原作的依賴感以及“畫虎畫皮難畫骨”的缺失。當然這期間除了老師的教益外,自然還受益於一起學習的同學們的經驗。同是在一起學習的同學,有道是一山還比一山高,自然是有學的比你好的人在,我喜歡看看他們的畫,找出人家比你做的好的地方,然後細心吸取人家的好,以便自己也能在某些畫的不好的地方有所改善。當然別的同學有不會的地方,我也願意與他們分享我的經驗。“送人玫瑰,手有餘香”,在大家爲了共同目標的努力下,在大家互相幫助的溫情下,兩週後大家都成爲了好朋友-------學習的同時也是獲得友誼的時候。這讓人感覺很不錯。

素描的學習過程中,每個人自是有每個人的優與缺,也有自己的心得與體會。對於現在算是入了門的自己來說,自己體會最深的歸納起來,應該屬於以下幾點:

1.事物的“虛”與“實”的操作。之前都喜歡照抄原作,把好的不好的都畫在自己的畫紙上,心裏總覺得別人畫的都是好的,缺少了對於畫面的`主觀分析,以致於不能達到一種“去糟存精”的境界。事物其實都是有虛實的,“近實遠虛”,“主要表現的實,次要表現的虛”,這些通過這段時間的練習,慢慢的開始有所領悟,想必在以後的手繪上面也是會有所受益的。

2.主觀與客觀的相互感知。可能是由於自己的思維想法比較多的原因吧,有時自己可能會忽略外部的情況而一味的閉門造物,反而使得事物本來的現象產生一定程度的歪曲。素描讓我懂得,事實的東西就要事實着畫,尊重它本來的現象。個性想法可以有,但是要在尊重事物本來狀態的基礎上進行。

3.比例結構的相對準確。在畫圖之前,心中應該對事物的基本情況有深入的觀察之後再動筆,否則畫出的東西相對於實物而言肯定是有所偏頗的。特別是像我們初學者,對於比例的把握還處於摸索與理解階段,更應該注重。打基礎是個漫長的階段,相信只有基礎紮實,之後才能熟能生巧,快速準確的表達。

4.空間透視的正確理解與運用,以及對物體的形體結構的準確把握。我覺得這個能力是需要不斷加強的,空間透視的概念應該是爛熟於心的,只有透視紮紮實實學好了,對於物體結構的把握才能水到渠成。而且空間透視關係到以後的室內空間的快速把握,我想這應該是作爲掌握重點,在之後要不斷加強的地方。

總之,學習是個不斷加強不斷完善自我的過程,很感激老師這段時間以來對我的提點與肯定。作爲學習的第一門課程,讓我可以信心滿滿的勇於前進。而我身邊一個學習繪畫的朋友給我說,素描就是一個長期積累,潛移默化的過程,在學習的過程中,你會慢慢的培養出對事物的洞悉能力,爲以後的成長與學習奠定基礎。我想的確是這樣!雖然這門課程在這裏已經結束了,但是誰又能說這不是一個新的開始呢?

教學心得體會 篇5

從事一年級教學工作已有多年。衆所周知,一年級是幼小過渡的關鍵點,也是後期學習打基礎的重要年段。而一年級上冊最重要的教學內容就是拼音的學習。拼音是學生進入知識殿堂的鑰匙,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作爲一年級的語文老師,我既忐忑又興奮。這篇文章,我想分享一下我個人關於拼音教學的一些心得。

一、認識學生,瞭解學情

一年級學生剛剛升入國小,對國小生活感到很新鮮。主要特點是好奇,好動,喜歡模仿,但難以專心聽講。針對這個特點,我把課堂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大概15分鐘,主要用來教授新知識。第二部分也是15分鐘,這一環節我主要是運用各種操練方式,強化知識的鞏固。第三部分,利用最後的.10分鐘進行總結和課堂小測驗,確保學生在每一個環節都能夠參與其中。

二、新穎方法,調動興趣

拼音學習是學生進入一年級的一大難點。尤其是我所處鄉村國小,留守兒童幾乎佔了80%,家中的爺爺奶奶很多都不識字,更不用說輔導作業了。這就給拼音教學又增加了一個難度。學校的時間畢竟有限,而放學後學生得不到充分的練習,那怎麼辦?我把重點都放在了課堂上,向40分鐘要質量!藉助實物、投影、錄像、多媒體課件等多種手段,把所學內容變靜爲動,變無聲爲有聲,使單調、枯燥的教學生動起來、使孩子們樂起來,從而激起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如,學習聲母“q”時,準備幾個五顏六色的氣球作爲教具,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過來了,藉助氣球的形狀和“氣”的發音,學生很快就記住了“q”的音和形。再如,學習聲母“d”時,首先放錄像:一匹馬在公路上“得得得”地奔跑,路上留下一個個腳印。藉助音像,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很快掌握了“d”的音和形。

三、多樣練習,強化鞏固

如果機械地讓學生去讀、去寫、去記、去練漢語拼音,時間長了,學生會產生厭倦情緒,也會挫傷剛入學兒童的學習積極性。教學中要根據兒童好動、好奇的特點,採用形式多樣的練習,將大量的練習寓於遊戲之中,鞏固所學知識。在拼音練習中,我主要採取的方式有“找朋友”、“摘果子”、“紙牌遊戲”、“開火車”、小組PK、兒歌、充當小老師等,寓教於樂,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爲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了堅實基礎。利用兒歌讓學生記憶怎樣給音節加聲調:“小小聲調給誰戴:有a在,給a戴,a不在,o、e戴,i和u在一起,誰在後面給誰戴”。使他們感到學拼音是一種遊戲,從而達到樂學,願學,主動學。

四、及時評價,增強自信

學生不論好壞都渴望被肯定,尤其低年級的學生。根據這一特點,我在平時的上課、批改作業的過程中會有意識的去表揚表現好的同學。比如最有禮貌的、字寫得最規範的、最遵守紀律的、上課聽講最認真的等等。誇獎學生的時候一定不要老是說“這位同學表現很好”。因爲這樣說,並不能給學生起到一個很好的榜樣作用,減弱了表揚的價值。學生不知道他哪裏表現好,也就無從學起了。我們誇獎學生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誇點不誇面。同時着重表揚學生的行爲,讓學生明確是因爲我努力這樣做了,纔得到老師的表揚。進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

教學心得體會 篇6

一、關注教師對教學資源的開發和整合

在傳統教學中,教材是教師教學的唯一依據和資源,課堂上,教師只是依據教材傳授知識。在新課程理念下,教師在選擇和處理教學內容時,要多方面地開發和整合各種教學資源。除了教材,學生作爲學習的主體更是一種資源。一堂課的教學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這些資源的開發、利用和整合。因此,在課堂評價時要關注教師在教學時,是單純教教材,還是以教材爲主線,科學、有機地整合各類教學資源,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二、關注教師教學方式的變革

新課程要求教師必須培養和增強新的課程意識,轉變傳統觀念,在課堂教學中,要積極進行教學改革,打破積習已久的教學習慣,自主尋求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創造性地運用各種教學方式,並促使學生由單向思維轉化爲多向發散性思維,實現對課程有意義、有價值的深度構建。因此,在課堂教學評價上,要關注教師在與學生的交往中,是否尊重和信任學生,是否創設了民主寬鬆的教學氛圍;同時關注教師採用的教學方法是否符合教學內容、適合教學對象的需要。

三、關注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是新課程改革的焦點。傳統的學習方式忽視了人的主動性、能動性和獨立性,其結果是,學生雖有很強的認知能力,卻不能在真實情境中靈活運用知識。因此,課堂評價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學習方式的轉變,比如關注學生的參與狀態、交往狀態、思維狀態和情緒狀態等等,使得師生之間有較多的信息交流和信息反饋,學生能自我控制與調節學習的情緒,從而得到意外的收穫。

四、關注教師對學生的評價

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是影響學生個性成長的重要因素。評價的目的是爲了學生的發展,所以這種評價一定是以對學生真誠的愛爲基本出發點,以激勵性爲基本表達方式,以促進學生各方面的發展爲最終目的。課堂上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不僅表現爲一些鑑定性的語言式的評價,更多的應是教師的一種手勢、一個眼神、一種默許、一種認可、一種贊同、一個微笑,等等,以此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慾望,提高自我發展的信心。

我相信在新課程實施的過程中,課堂教學的評價形式和方法會不斷髮展,會最終促進教師專業水平的提高和學生的全面發展。

教學心得體會 篇7

很高興有這個機會能和大家談談我的心得,說句實在話,有點忐忑,因爲雖然是個老老師,雖然進城考試考的試數學,但是從教學數學的角度來說,在座的所有人都是我的老師,並且,我的成績和一些先進班級還有很大差距,努力一直在路上。我還應該向大家多多學習。既然領導分配給我這個任務了,我也就勉爲其難在專家們面前班門弄斧談幾點。大家借鑑這聽吧,有不足取之處希望大家多多批評指正。

一、狠抓常規,對後進生轉化有很大效果。

本學期借學校強化常規培養之東風,我也在課堂上下大力度抓好學生常規,有交頭接耳的,有小動作的,有走神的絕不講課,寧可停下來,也要讓多數學生養成會聽講的習慣。正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感覺以前一些不聽講,成績後進的學生還是有一些明顯的轉變,最起碼比原來會聽講了,能回答一些簡單問題了。有時候,對這些同學我可能只讓他回答諸如,“通過讀題你知道了什麼數學信息”之類的問題,但是他通過回答問題我至少達到了兩個目的,首先;老師可以掌握他的思想脈絡了,看他是不是在聽講,其次,可以讓這些同學在數學課堂上有獲得感,讓他感覺認真聽課能回答老師問題了,慢慢再過渡到一些需要思考的技術難度高一點問題,循序漸進培養後進生的習慣。

二、在日常教學中注重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

在教學中要注重對學生計算能力,思維能力,嚴謹細心能力的培養,每節課堅持口算練習,通過練習提高孩子們計算的準確性和計算速度。孩子要想在國中高中有更大的發展,在國小階段就必須算的准算的快,一張卷子在40分鐘內能夠完成的纔算高手。在教學中還要注重對孩子思維能力的培養,讓孩子多想多說,老師不要代勞,不要嫌進度慢,只有孩子經常動腦不斷思考,思維能力纔會提高,學到的知識才不是死知識。同事好多孩子都有馬虎的毛病,我認爲絕不能讓孩子每次都以馬虎爲理由來麻痹自己,嚴謹認真也是一種能力,是需要通過鍛鍊才能提高的'。平時要細到即使一個單位也不要重複,不要丟掉。讀題一個字也不要丟掉。平時做題我都是讓孩子們讀兩邊題,然後把書扣過去再去問他們題中給出的條件和問題,這樣也是一種訓練,長時間堅持會受到一定的效果。最起碼對那些以往做題都不讀完的同學會有幫助。把嚴謹當一種習慣去培養,當一種能力去提高。

三、變講授爲引導,培養學生思維訓練。

以前老是有困惑,明明自己講的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了。可學生的掌握情況還是不好,慢慢的體會到在傳播知識角度來說,老師做了主體,學生是受衆。這種形式學生被動性較強。老師講的天花亂墜效果卻不好。所以我現在採用的就是用問題引導代替老師講授。設置問題,讓學生回答,把知識點抽絲剝繭,一點點的讓學生自己體會出來。這樣學生就不得不去想,把問提按難易程度分層去問不同基礎的學生,時不時的再來個齊答,齊答時,我的要求就是要全班54個都發聲,這也是對學生聽講狀態的一個檢驗。一直要求,習慣了,以前那些不發聲,不聽講的估計也會聽個一句半句的。慢慢促進他們習慣的養成。歸結一點,就是課堂上要讓儘可能多的學生去想,不能讓他閒着。

四、變練習爲測試,每節課都要清晰掌握課堂效果的評估。

具體做法就是精講多練的原則,講完課以後,立即測試,看學生的掌握情況。學生爲了得高分,所以在聽講過程中,他就會更專心一點,腦袋就會去轉一轉,因爲他知道不聽一會兒做題會露餡。操作流程就是學生在隨堂練習本上做題,做完以後馬上由小組長判,然後給出相應分數向我彙報,並且記錄每位同學的隨堂測試成績。,學生的隨堂測試成績還可以看出一個階段他的學習狀態。

五、賞識、鼓勵、加物質獎勵,各種刺激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在課上要多表揚一些有進步的學生,讓他們自己也能感受到自己的進步,能體會到老師對他們的重視。例如,我們班有個叫陸宇澤的學生,開始基礎很差,作業都不能及時交,慢慢的我發現他,不僅會回答問題了,而且一些應用題也能分析的頭頭是道了,於是我就經常適時地表揚他,現在感覺他學習勁頭也比較足了,聽講、作業也都能完成了。雖然和好學生比還相差甚遠,但是和他自己縱向比較有了天壤之別。我們班隨堂測試成績100分的,每次要領取一個小紅花,積攢30個小紅花給以物質獎勵,雖然僅僅是一支筆或一個本但是學生依然很高興。其中還有榮譽在裏邊。所以在隋唐測試時,也都全力以赴的想得100分,這樣也間接促進了他們的聽講的積極性。

以上這幾點就是我在日常教學中的一些具體做法,和一些經驗豐富的老數學老師相比還相差甚遠,我會繼續努力向大家學習得。感謝大家聽我白話了半天。謝謝!

教學心得體會 篇8

教育是一種特殊的服務行業,沒有學生的存在,當老師的就沒有這碗飯吃。老師說到底是爲學生服務的。服務業這一行,講究顧客是上帝,爲顧客創造價值,才能讓自己生存發展。既然學生是上帝,那麼我們就得儘量扮演好服務生這個角色,讓學生感受到服務生的熱情。

使人畏不如使人敬,使人敬不如使人親。教師要改變自己,先得主動把學生當朋友。我在自己的教學中,始終把學生當成好朋友,有時,我是他們的傾訴者,他們有什麼不高興或麻煩的事情,他們就找我,讓我幫他們想辦法解決;有時,我是他們的大姐姐,把自己的好吃的東西分給他們吃,讓他們感覺到姐姐在關心他們。

有一次,我看到我班的很多的男生手上帶着塑料圈,我暗暗地一數,發現竟然有十一個男生都帶着,沒收吧,他們肯定有怨氣。課堂上,我沒有說什麼,就如此不動聲色地愉快地度過了一節自習課。課後,我把這十一個男生叫到辦公室,我叫他們找共同點,起初他們還莫名其妙,覺得他們間沒什麼相同的地方,過了兩分鐘,聰明的於紅陽發現了,他說老師是不是我們都帶着塑料圈,知趣的幾個學生偷偷地把它摘了下來,藏到了口袋裏,我就問於紅陽,你們這個買來多少錢啊?一元一個。那好吧,這些東西我就跟你們換,每人三顆糖換你們的一個塑料圈,現在你們還不是戴這種東西的時候,等到你們畢業了,你們到我這裏來拿吧。一個個都明白了,原來老師葫蘆裏賣的是這種藥啊,他們都欣然地把塑料圈給了我,然後拿着這三顆糖走了,從此,我再也沒有發現班裏的學生戴這種塑料圈了。

上學期的冬天的某一天,我班的一個女生來到我的宿舍,我問她怎麼了?她說向我借針線,因爲她的棉襖不小心劃破了一道大口子,我一看還真是如此。我問她你會縫嗎?她支支吾吾,我一猜她肯定不會。我馬上放下自己的午飯,叫她脫下棉襖,把我的棉襖給她披上,我就動手給她縫了起來。她驚訝地說,老師你怎麼會縫啊?我說,我小時候可沒有你們幸福啊,我要做很多的活的,針線活也是那時候學的。過了三四分鐘,我把縫好的`棉襖給她,她更驚訝了,老師你的手藝怎麼這麼好啊,竟然沒怎麼發現啊,好像沒破的一樣,我笑笑地說,你們現在條件如此好,這些活都不需要乾了,要珍惜啊,好好讀書,才能對得起父母呢!她點了點頭說,老師,你的飯菜都涼了,都是我耽誤你吃飯了。我說沒事,以後有事找老師,我隨時會幫助你的啊!她高興地走了,我雖然吃着冰冷的飯菜,但心裏卻是莫大的高興。正因爲學生信任你,喜歡你,學生纔會有事找你幫忙,我交代的事情他們纔會不折不扣地完成。

當然,尊重學生,並非無原則地遷就;改變自我,轉換角色的同時,我還要不斷地豐富教學藝術,加強修養,才能在實踐中不斷地把握分寸,駕馭自如。師生關係就是教學質量,這是新時代的教師必須不斷地去研究和探索的一個問題,解決了此問題,學生才能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纔會真正發展起來,我們的教學才能更好地開展。

教學心得體會 篇9

在響應素質教育的號召,實施新課改的浪潮下,通過學習五步教學模式,使我校教師已感受到五步教學模式的精髓在於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探究能力、創新精神及自主學習的能力。現總結如下。

第一步師生互動,引入情境

心理學研究證明,自由、民主、和諧的氣氛,可以使人的智慧得到最充分的發揮。我們遵循這一原則,在課堂上,應讓學生與教師互動起來,使學生進入教育教學情境,使課堂成爲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搖籃。這裏的互動交流不是一般意義上的交流,而是師生之間在平等地位上的交流。我認爲,這一環節的成功與否關鍵是教師觀念的轉變,教師要成爲學生學習的合作者,成爲學生的朋友,學習的夥伴。在互動交流中教師一定要尊重學生,正確評價每一個學生,多鼓勵,多表揚,通過自由、和諧、民主的交流,有意識地把學生引入新課的學習情景中去,教師要依據教育教學的實際,採用合適的交流方式,營造和諧的情感氛圍,引起學生心理與情感的共鳴。

第二步質疑引導,分解任務

創新的第一個要求就是:善於提出別人沒有想到的問題,課堂教學中就是要注重問題的教學,以問促思,以問促變,以問促創新意識的`培養。教師要對學生提出的疑點進行點撥、指引,最終讓學生自主探究、總結,養成質疑的習慣和創新能力。鼓勵學生大膽地猜想,大

膽地懷疑,提出自己的問題,同時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給予恰當的評價。對不善於提出問題的同學不能嘲笑譏諷,而應耐心引導;對於提出好問題的同學,應鼓勵其進一步探索,大膽創新,在質疑過程中創造性學習的氛圍就會逐漸形成。具體做法又分三步。第一步預習找“疑”;第二步有意設“疑”;第三步相互質“疑”。只要老師對學生提出的疑點進行點撥、指引,最終讓學生自主探究、總結,養成質疑的習慣,就一定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第三步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生的學習能動性是創新的源泉。這種能動性表現爲旺盛的求知慾和積極的探究性學習行爲。新課程標準和創新教育理論都倡導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創新素質的培養離不開探究行爲,探究行爲的產生則源於問題,因此要多改編一些開放性、存在性、探索性問題,供學生思考和探索,作爲教師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獨立自主地進行研究性學習,努力做到激活學生思維、培養求異、創新能力。

第四步合作交流,觀點整合

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對知識產生的過程和結果有了初步的體會、感知,解決了一些學習上的問題。同時,也會產生自己無法解決的新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帶領學生進入合作交流環節,合作完成學習任務。創新課堂教學應突出學生的主體性,要以學生髮展爲本,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必須做到學習方式的改變。通過合作交流,學生把自己的想法、觀點和研究成果展示給合作伙伴,把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拿出來讓大家一起來解決,以體現了集體的智慧,同時,思維的交流也體現了資源共享。在平等、融洽的合作交流中,學生沒有壓力,思維流暢,人人暢談自己的學習情況,人人在別人的觀點、想法中尋找啓迪、豐富自己;然後對大家的想法、觀點進行評價、修改、整合,形成一個正確的、富有創新的答案,這就是學習觀點的整合。這一過程也體現了個性化的理解和個性張揚。

第五步評價反饋,延伸發展

爲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激勵學生不斷提高小組合作活動的水平,要加強激勵評價。

1、小組自評和組與組互評相結合。既自我分析問題總結經驗,又取長補短、相互促進。

2、對合作小組集體評價和小組成員的評價相結合,重點評價合作學習小組,強化“學習小組”的集體榮譽感。

3、可以對小組活動秩序、組員參與情況、小組學習過程、效果等方面進行評價。

教學心得體會 篇10

識字是閱讀和習作的基礎。作爲一名國小語文教師,深知學生在接受啓蒙教育時識字數量的多少、質量的高低會對他們今後的學習產生怎樣的影響。如果說,語文教學像一個“瓶子”的話,識字教學就是瓶頸。識字教學的速度和質量直接影響着語文教學的速度和質量。因此,解決“瓶頸”問題是提高語文教學效率的關鍵。所以,識字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重中之重。

《語文課程標準》也把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列入教學的第一目標。愛因斯坦說過:“對於一切來說,只有興趣,纔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激發學生的興趣,主動學習就顯得尤爲重要。

一、調動情緒,興趣識字

興趣是調動學生積極思維,探求知識的內在動力。有了興趣,學習就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實踐證明,學生的興趣濃,主動性高,往往就會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特級教師高林生在一次講座中說過“要學會‘哄’孩子”,“要準備一百頂高帽給學生戴,要真心實意的給他們戴”。因次,在培養學生興趣的同時,我常加以表揚,“你回答得真好”、“有進步了,老師真爲你高興”、“你真棒”……低年級學生,最容易受感情因素的感染。順應兒童的心理,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巧妙創設各種有趣的情境,能使學生饒有興趣的主動投入到漢字的學習中去。在實際教學中,我根據國小生的年齡特點,採用講故事、“比一比,展一展”等方法培養學生的興趣。第一,講故事。通過古人勤學苦練的故事,激發他們的興趣,是識字教學的生動教材。第二,“比一比、展一展”,國小生生性好動,好勝心和榮譽感極強,總是渴望自己的成功能得到大家的肯定。第三,辦好作業展。從學生作業中,挑選出寫的特別好的作業展示給全班同學看,作爲全班學習的榜樣,對學習有進步的同學也進行表揚,鼓勵先進,鞭策後進,形成你追我趕、以點促面的局面,使大多數學生把識字當成一種樂趣。

二、遊戲教學,快樂識字

低年級學生年齡小,注意力不集中,能否設計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保持旺盛的求知慾是識字教學能否成功的關鍵。好動、好玩是他們的天性,而遊戲是孩子最喜歡的,可滿足他們好玩的心理。把遊戲引進課堂,引導學生在豐富多彩的遊戲中識字,寓教於樂讓學生真正喜歡漢字,對識字產生濃厚的興趣,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課堂中,教師要找準遊戲與教學內容的.結合開展遊戲,使學生真正“動”起來,做到玩中學習、玩中思考、玩中創新。教學時,我採用多種方式激發他們的興趣,如編順口溜,教學“鮮”、“甜”等字時,爲了讓學生記得牢,我把它們編成了順口溜:“鮮”,魚羊並肩,天下最新;“甜”,要問甘蔗甜不甜,請用舌頭舔一舔。又如,教學“畫、告、思”等字時,我採用由扶到放的方式,做到放中有扶,扶中有放,以放爲主猜謎語的形式。如“畫”字,我根據它的的構字特點編成謎語“一塊豆腐切成四塊,放在鍋裏蓋上蓋”;“思”字,十張口,一顆心,猜猜看,動腦筋。在識字教學中,我還設計了小組內的“摘果子”、“歡樂猜猜看”、“搶讀卡片”、“爬好漢坡”等遊戲,以實現互動交流的合作學習,爲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參與機會,體驗成功的機會。這樣,在遊戲中既學會了生字,又展示了自我,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

三、教授方法,有效識字

教學是以動態形式呈現出來,而結果則以靜態形式存在於學生的主觀世界之中,爲了讓學生想學、會學,在教學中,應根據不同的學習內容,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漢字的方法與規律。我在教學中常用以下教學方法:1.找規律識字法。在識字教學中,引導學生尋找規律的方法。加一加:如,“方”加一個反文旁就是“放”了;減一減,如學了“園”,減一減,就成了“元”;換一換,如“底”和“低”就可採用換一換的方法。2.形象記憶法。在識字教學中,通過簡筆畫、動作、語言等創設情境使漢字與事物的形象聯繫起來,能有效地提高識字效率。在教學“輕”的時候,學生就意外地找到了識字的技巧,他們把“工”上面的偏旁想成了貨物,工人用車搬貨物就更輕了,這樣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有掌握了知識。3.比較法識字。漢字屬於表意文字,其中百分之七十以上是形聲字。因此,正確掌握形聲字是完成國小識字任務的關鍵之一。形聲字由兩部分組成,形旁和聲旁。在形聲字的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分析形聲字形旁的表意功能。如在“江河海”,“跑跳躍”兩組形聲字的教學中,我先後分析並要求學生區分“三點水”旁和“足”旁的表意功能。告訴學生“三點水”旁表示與水有關的意義,“足”旁表示與“足”或“腳”有關的意義。學生正確區分了這些部首,就能很好地掌握帶有“三點水”旁和“足”字旁的漢字了。4.生活中識字。語文是最開放、最容易和社會發生聯繫的學科。因此,識字教學不應只侷限於課堂。我們要運用好社會生活這個大課堂。我們要讓學生主動認識出現在他身邊的字。如:學校的標語,街上的廣告牌、店名、食品……這樣,既擴大了識字量,也豐富了學生的字詞儲備,對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會有很大的幫助。此外,聯繫學生生活實際識字,運用電腦多媒體識字等多種形式都可以使識字教學變抽象爲具體,變枯燥爲新奇,變呆板爲活潑,變被動爲主動,從而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四、反覆訓練,記憶識字

生字在會認的基礎上,每課應進行一定的寫字指導。首先教師必須教會學生正確執筆、運筆,養成良好的識字習慣。每一個字都是由點、橫、豎、撇構成的。因此,寫好一個字,就要寫好基本筆畫。掌握正確的筆順,在關鍵處、易錯處多下功夫,在識字教學中,應注重複習鞏固,經常進行聽寫練習,新學的生字或易錯的生字要常考。每課後面的練習題基本是讀、寫詞語這兩種類型的題。詞語是由生字和熟字組成,目的就是鞏固已學過的生字,積累詞彙。

五、拓寬空間,實踐識字

我非常注重校內外的結合、校內外的溝通,讓語文學習延伸到生活實踐中,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如學識字一課時,學生從詞串中瞭解了我國的傳統節日,以及過這些傳統節日有哪些習俗。學生列舉了元宵節、七夕節、重陽節、臘八節等,還說了許多有趣的習俗。在這項擴展中,學生不但豐富了知識,更主要的是認識了更多的字,如“賞月”、“湯圓”、“鵲橋”、“長壽”等。另外,我還讓學生多讀課外書,動手製作粘貼報,查閱字典,背誦古詩等多種方式、多種渠道來識字。爲學生創設識字的情境,培養學生的識字興趣,養成自主識字習慣。

總之,識字教學的全過程都應該注意誘發和培養學生的興趣,使各個環節對學生隨時產生新的誘因,讓他們經常處在新鮮好奇的狀態之中,不斷產生旺盛的求知慾。學生的探究潛能無法估量,讓我們都來創設一片廣闊的天空,讓他們自由翱翔吧!

教學心得體會 篇11

前兩天我收到了一個讓我哭笑不得的小紙條:“老師你知道嗎?我們班主任讓選班裏最愛說話的十個人,我知道肯定有我,但是我沒有想到的是我的好朋友竟然也選了我一票,我們兩個關係很好,雖然我知道我說話不對,但是他這個舉動真的讓我很傷心。”紙條的主人是個坐在最後排的男生,他的特點是上課愛睡覺,自習愛說話。

我試着分析了一下他的心理:他寫這張小紙條說明他應該很相信我,並且不想從我這裏聽到批評,他對他的朋友感到傷心,所以想從我這裏尋求安慰。那我怎樣回覆既能讓他改掉說話的毛病,又能撫慰他被朋友“出賣”的心情呢?

我鋪了一張信紙,首先我讚揚了他敢於承認自己的錯誤,並告訴他知道了錯了就要改正。其次,我告訴他我可以理解他被朋友出賣的鬱悶,然後我幫他分析了他的這個朋友,因爲他沒有透露姓名,所以我也不知道他的朋友是誰,是個怎樣的孩子,但是我試着揣測了他朋友的心理:首先,你要確定是不是因爲你的說話影響了你的朋友?如果是,那你不能怪人家選你,畢竟是你錯在先。其次,你的朋友是班幹部嗎?他寫你的名字是站在班級利益上寫的嗎?或者他是那種一本正經、實事求是性格的人嗎?如果符合,這也怪不得你的朋友,性格使然,這也沒有關係。最後,退一萬步講,朋友就算真的是看你不順眼然後寫你的名字,但這種機率太小了,因爲你自己也講了你們兩個關係很好,他不可能無緣無故的出賣你。所以,在生對方的氣的時候,多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也許現在他也正爲寫了你的名字而惴惴不安,那你不妨退一步,繼續像原來那樣對待他,相信你們的關係會更進一步的。

在信的最後,我告訴他真正的友誼的確需要互相幫助,但不是互相包庇,而是促進彼此共同的進步,並且,我表示我一直很關注他,覺得他是一個聰明懂事的孩子,只要態度一認真就會進步的。

信給他之後我以爲這件事就告一段落了,沒想到月考之後他們班進行了調桌,而他正好和他的原來同桌分開了,被分到了靠窗第一桌。然後,我發現了他巨大的改變,其他科我不知道,在語文課上,他不再發呆,搞小動作或者和同桌說話了,而是認真聽講,偶爾還會主動回答問題,他的基礎很差,回答正確的時候很少,但是我從來沒有批評過他,都是幫他分析錯誤的地方,鼓勵他繼續回答問題。後來,他又給我寫了一張小紙條:“老師,我知道我的基礎很差,其他的老師很少關注我,我感覺在他們眼裏我就是一塊廢鐵,所以我一直都是破罐子破摔,您是第一個如此關注我的老師,讓我感覺到我不是那麼的差,我會努力下去不讓您失望的。”

我看完之後很感動,真沒想到我的舉手之勞竟然會在一個孩子心裏產生了這麼大的影響。並且我也深深認識到鼓勵比批評更有效,尤其是對待基礎差一些,信心不足的學生,在很多老師眼裏他們要麼是被忽視要麼是總受批評,但是老師一點的關注會讓他們開心好長時間。所以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多鼓勵學生,會選擇相信學生,給予他們改正的機會。關注的不僅僅是學習方面的進步與否,更重要的是人格的完善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增強。

我以前總覺得實習時間很長,但是現在感覺時間太短了,短到我可能沒有機會關注到每一個孩子就要離開,短到我沒有機會看到他們最後修成正果的樣子,但是,哪怕只有一個孩子因爲和我短暫的相逢而得到了改變,那就是我的成功。每一個孩子的心像一朵花,只有耐心的傾聽,真誠的陪伴才能聽見花開的聲音。

教學心得體會 篇12

今天五年級的教學內容中有武術操三節:手型變換、俯身下壓、擺掌勾手。武術作爲我國的國粹,更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愧麗寶藏,不僅具有強身健體的功效,更是除暴安良,保家衛國的一項技藝。隨着武打電影風靡全球,也使得武術的影響響徹環宇。我們的學生受電視、電影文化的薰陶,對武術充滿了好奇和神往。這也表明,武術內容的教學,並不缺乏對學生的吸引魅力,同時學生也了樂於學習武術的內在動機。但爲什麼以往武術的教授中學生卻很難保持這股熱情,以至放棄學好武術的目標呢?

我分析,其一則學生對武術的認識存在片面性。由於在電視和電影中經過特技和電腦製作的武術動作和威力已經脫離現實中真實武術的面貌。當真實的武術和虛幻的武術出現不符時,學生就會感覺失望,從而喪失學習武術的熱情和動力。

其二,武術學習過程的辛苦性。武術學習是很艱辛的,絕不同於學生從武俠書影視作品中獲得的通過什麼祕籍可以輕而易舉成爲武術高手的那般神奇。而學生的吃苦精神不能維持學習時,學生就會退縮。

爲了激發學生學習武術的興趣,同時樹立武術可以學好的信心,有必要簡化武術動作的複雜性,使得動作簡潔流暢,易於接受和推廣;同時要讓學生體會到武術內在蘊含的'浩然正氣,體驗那種俠肝義膽匡扶正義的崇高感。而今天在進行的武術教學中,三節武術操的動作簡明易學,同時在練習動作同時結合“嘿哈”的口號聲,喊出心中的精氣神,喊出那股浩然正氣,喊出心裏的那份勇敢的心氣。

從今天的學習效果來判斷,非常振奮人心:效果很好。

教學心得體會 篇13

在過去一段時間的教學中,我通常是以同樣的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要求以及教學模式進行教學,這樣下來不但課堂上合作交流比較少,信息反饋不夠,而且這種教學方式嚴重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學生處於一種被動的狀態,沒有真正的做到以學生爲中心。

對於這種情況,我首先分析了學生的差異,尤其是認知能力差異和興趣習慣差異。對於認知能力差異,有的學生學習速度快,接受能力強;有的學生反應較慢,理解能力差。比如,在做語文閱讀理解時,有的學生常常帶有個人情緒,常拿出現實生活中的事來任意推測,但卻忽略了原文,脫離了原文,結果導致判斷失誤。學生注意力也有強有弱,記憶力強的學生記得快,記得久,且記憶方法得當;記憶力弱的學生識記時花費的時間和精力多,並且容易遺忘。

而對於興趣習慣差異方面,學生對語文學習是興趣是不同的。對語文越感興趣的學生,學習就越起勁,而且學習信心越足,學習成績也會越來越好。學習興趣也能彌補智力上的不足,有了興趣就能把艱苦的學習變成快樂的學習。還有一些學生則對學習不感興趣,學習語文對他們說無異於一種苦役,學習沒有信心,投入的時間、精力也不夠,學習效果不言而喻。至於學習習慣,有的學生喜歡早上學習,而有的學生喜歡開夜車;有的學生有好的學習習慣,課前把一切準備好,有一個好的'精神面貌,上課嚴守紀律,專心聽講,主動積極,大膽開口,課後自覺複習,朗讀、背誦、記憶;有的學生則鬆鬆垮垮,不緊不慢,無精打采。

一個班級裏,學生總是存在着這樣或那樣的差異,雖處於同一個教室裏上課,這些差異給學生的學習成績帶來了相當的影響。而在實際教學中如果教師未充分認識到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教師安排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要求往往適合某些學生,而不適合另一些學生。班級學生人數多,教師也往往只是和部分學生進行交流,一些做法只是鼓勵某些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上教師和學生的相互作用,對他們的學習行爲給予強化;而另一些學生卻缺少這些機會。如現在大多數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提問時,總是那些成績好的同學比較積極,同時課堂討論時也總是那些能力比較強的同學參與其中,而那些自卑的性格內向的學生很少會舉手,結果導致兩極分化越來越嚴重。這樣對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願望、學習的過程和效果都會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

正是由於這些原因,所以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兼顧不同學生的需要。關鍵在於教師課前要精心準備,精心設計教學環節,比如,指導學生朗讀時,總的目標讓學生能有感情、把握好快慢節奏停頓、流利地朗讀,但按照學生能力差異可以分層次提出要求,優等生必須達到總目標,中等生則需要把握好快慢節奏停頓且比較流利地朗讀,差生只需要讀準、讀通課文就可以了。因此,教師備課寫教案時,要把這些不同需要分別寫下來,當然,隨着知識的增加、能力的提高,學生的需要也會有變化,教師一定要始終把握住這一點。

總之,我們語文老師應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並且關注每個學生的發展,這樣才能幫助他們更快地成長起來,減少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爭取共同進步。

教學心得體會 篇14

通過對西方藝術發展多樣性和社會發展之間關係的表述,說明在當今設計專業素描課程教學過程中,必須走在時代前沿轉變思想觀念發揮創新精神。

素描是一切造型藝術的基石,是設計專業最重要的基礎課之一,其教學效果直接影響其他專業課的學習和深入。今天的造型藝術,呈現出多元化的視覺形態,繪畫、雕塑、攝影、建築、裝置、服裝等使造型藝術這個感念不斷擴大,越來越豐富。

西方在中世紀以後,其藝術形式就不斷的豐富。尤其從印象派的出現直到今天的後現代藝術,其形式的多樣性,內容的豐富性令我們應接不暇感觸萬千。比如:立體主義、野獸主義、抽象主義、達達主義、超現實主義等等……對於我們來說,時代在發展,社會在前進,各國各地區的文化在交流在融合,我們沒有理由不去了解這些藝術形式。藝術的發展和社會的發展是緊密相連的,它是社會現實的反映。我們這個時代的藝術就是我們這個時代精神觀念的反映,有什麼樣的思想觀念就會產生什麼樣的藝術形式。所以,觀念的轉變是極其重要的。

世界已經進入了二十一世紀,中國的改革開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藝術教育是該走在時代的前沿,因爲藝術是時代發展最前沿的一面旗幟,所以藝術教育不能脫離這個時代。素描教學作爲藝術教育的基礎,必須與時代同步。

一、素描表現形式的多樣性。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文藝復興以來,人文主義精神得到廣泛傳播。人對客觀世界及對人自身的不斷認識,人作爲生命的主體得到了應有的尊重。藝術家發現了生命裏自由的慾望以及發現與創造的歡樂。進入現代社會,藝術家要通過藝術表現自我,藝術的精神在於創造,所以當代西方藝術形式出現了豐富多彩的現象。素描的多樣性是在人的認識不斷髮現不斷創造的過程中形成的,可以說,是在尊重個體人的創造才能使素描的多樣性成爲可能。

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應該發現每一個人的創造潛能,尊重每個學生的個人思想,引導其向更好的方向發展。所以素描可以有多種表現形式,素描教學的內容應更寬泛些,素描不僅是技巧與方法的訓練,也應是思想與觀念培養。

二、在教學過程中把握素描教學

1、素描教學中的問題

首先說是該解決認識問題,其次是表現問題。素描教學應解決的是視覺圖形語言。運用視覺圖形語言去思考、去表現視覺感受以及引導視覺感受是素描教學的核心問題。培養學生獨立觀察思考的能力是基礎教學的出發點。在素描教學中培養學生深入觀察、獨立思考、有自己的判斷力是首位的。在具體的素描作業中畫面的組織結構是第一位的,我們所說的造型離不開特定的畫面空間。畫面的組織結構與構圖經營位置有相通之處,不同的是“組織結構”更強調畫面圖式內在的有機聯繫,強調視覺形式感。在形象感覺的表現與傳達中。形象特徵、形體結構、質感與量感給每個人相同或不同的感受。這裏既有視、知覺的訓練也有表現技巧的訓練。工具材料的運用也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對材料工具的敏感是當代藝術家的重要特徵之一。素描的`工具和材料是相對簡單的,正因爲簡單才留有發揮我們想象的空間。

2、素描教學中的針對性

素描訓練是有針對性的。這是由教學進度的不同、專業的性質不同決定的。針對學生個性素質的開發。每一個學生的個性是不同的,爲將來的專業課程打下寬厚堅實的基礎,不是先入爲主的風格樣式的訓練,而是在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同時能加以引導。針對特定課題的訓練。不同的課題有不同的要求,將素描藝術的形式因素分解剝離開來,有針對性的分別訓練,以強化對視覺形式要素的感受力。針對不同專業的特點及要求,要讓學生多瞭解不同的造型藝術特點,瞭解各種造型藝術語言的經典與素描的關係,以避免學習素描的盲目性。

3、素描教學中的技能

技能是素描教學不可迴避的問題。也是教學實踐中極其重要的問題。

(1)觀察的方法。視覺藝術離不開觀察,其本身並不需要技術,用心去看就可以了。但是能夠用心去看,也是需要一定方法的。有些人對色敏感,有些人對形敏感,有些人喜歡粗線條的大關係,不拘小節;而有些人則喜歡細節的羅列,不厭其繁。整體的看與比較的看,在教學中如何引導既是觀念的問題也是個技術性問題。

(2)工具材料的運用。一方面要多嘗試運用各類材料,以便從中選取自己喜歡的工具和材料,爲能充分表達自己做好物質的準備。

(3)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素描教學就是最初的結合點。透視學、解剖學、美學等都是造型藝術的基礎理論知識。這些知識在素描教學上的運用體現了極複雜的技術性,應分階段、分層次、分專業有重點的進行實際操作與演練。

4、素描教學中的實驗性

教學中探討素描表現的可能性是貫徹教學實驗精神的具體方法與途徑:一方面是材料應用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是視覺心理接受的可能性,從這兩方面入手可以大大拓展我們的視覺空間。素描作爲基礎教學是有其相對穩定性的,但是,作爲藝術教學,創造意識的培養是教學主要目的。沒有實驗精神就不會有所突破,墨守成規的技術訓練只會造就沒有創造力的人。

社會的進步需要有思想、有開拓精神和創造力的大學生。在素描教學中我們應該體會的是思想、是創造精神。總的來說,素描教學處於繼續探索階段,許多教育專家都在實踐中不斷總結和提出各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新的教育理念,作爲一個教師,一個教育工作者這些是我想說的一些觀點,也是幾年教學中的一些想法,當然還不成熟,但是藝術是需要發展和創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