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一基礎知識點

對很多學生來說,必修一的生物學習難度都比較大,但是必修一的內容是要求每個學生都得要掌握的,所以不管多難我們都要將它學好。下面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重要的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用!

高中生物必修一基礎知識點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識點

1、細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統。

2、生命系統的由小到大排列: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個體→種羣→羣落→生態系統→生物圈。

3、科學家根據細胞內有無以核膜爲界限的細胞核,把細胞分爲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兩大類。原核細胞沒有核膜、核仁、染色體及除核糖體以外的細胞器。

4.組成細胞的大量元素有C、H、O、N、P、S、K、Ca、Mg等,微量元素有Fe、Mn、Zn、Cu、B、Mo等。

5.糖類、脂質、蛋白質和核酸共有的元素是C、H、O,除此之外,蛋白質中還含有N等元素,核酸中還含有元素N、P。

6.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約有20種,不同氨基酸理化性質差異的原因在於R基不同。

和RNA在分子組成上的差異表現爲DNA中含有脫氧核糖和胸腺嘧啶,而RNA中含有核糖和尿嘧啶。

多樣性的原因主要是鹼基(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不同;而蛋白質多樣性的原因是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的種類、數目、排列順序以及肽鏈的空間結構不同。

9.熟記實驗中的顏色反應:

蛋白質+雙縮脲試劑→紫色;

DNA+甲基綠染液→綠色;

RNA+吡羅紅(派洛寧)染液→紅色;

還原糖+斐林試劑加熱磚紅色;

脂肪+蘇丹Ⅲ(Ⅳ)染液→橘黃色(紅色);

線粒體+健那綠染液→藍綠色。

10.脂質主要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其中固醇又包括膽固醇、性激素和維生素D等。

11.脂肪的含氫量高於糖類,因此氧化分解時,耗O2多,釋放能量也多。

12.自由水/結合水的比值越大,生物新陳代謝越旺盛,但其抗逆性相對較小。

13.無機鹽的功能:①組成複雜化合物;②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③維持滲透壓和酸鹼平衡。(組成活動兩平衡)

14、氨基酸是組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一切生命活動都離不開蛋白質,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

15、核酸是細胞內攜帶遺傳信息的物質,在生物體的遺傳變異和蛋白質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16、糖類是主要的能源物質,脂肪是細胞內良好的儲能物質。

17、生物大分子以碳鏈爲骨架,組成大分子的基本單位稱爲單體,每一個單體都以若干個相連的碳原子構成的碳鏈爲基本骨架,由許多單體連接成多聚體。例:組成核酸的單體是核苷酸;組成多糖的單體是單糖。

18、水在細胞中以兩種形式存在。一部分水與細胞內的其他物質相結合,叫做結合水。細胞中絕大部分水以遊離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動,叫自由水。

19、細胞學說主要由德國的植物學家施萊登和動物學家施旺共同建立,其主要內容爲:

(1)細胞是一個有機體,一切動植物都由細胞發育而來,並由細胞和細胞產物所構成。

(2)細胞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單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對與其他細胞共同組成的整體的生命起作用。

(3)新細胞可以從老細胞中產生。

20、細胞中大多數無機鹽以離子的形式存在。

21、細胞膜的功能:將細胞與外界環境分隔開;控制物質進出細胞;進行細胞間的信息交流。

22.生物膜的結構特點是具有一定的流動性,功能特性是具有選擇透過性。

2.各種生物膜都主要由脂質、蛋白質組成,有的還含有少量糖類。功能越複雜的膜中,蛋白質的種類和數量越多。

23、生物的膜系統:這些細胞器膜和細胞膜、核膜等結構,共同構成細胞的生物膜系統。這些生物膜的組成成分和結構很相似,在結構和功能上緊密聯繫,進一步體現了細胞內各種結構之間的協調配合。核糖體、中心體不是生物膜系統的組成成分。

24、細胞作爲基本的生命系統,細胞既是生物體結構的.基本單位,也是生物體代謝和遺傳的基本單位。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是細胞代謝和遺傳的控制中心。

25、細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選擇透過性膜。這種膜可以讓水分子自由通過,一些離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過,而其他的離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則不能通過。

  必修一生物知識重點

細胞的能量供應和利用

第一節降低反應活化能的酶

一、細胞代謝與酶

1、細胞代謝的概念:細胞內每時每刻進行着許多化學反應,統稱爲細胞代謝.

3、酶的概念:酶是活細胞產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機物,絕大多數是蛋白質,少數是RNA。

4、酶的特性:專一性,高效性,作用條件較溫和(最適溫度,最適pH)

5、活化能:分子從常態轉變爲容易發生化學反應的活躍狀態所需要的能量。機理:降低活化能。實質: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顯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二、影響酶促反應的因素

1、底物濃度。2、酶濃度。3、PH值:過酸、過鹼使酶失活

4、溫度:高溫使酶失活。低溫降低酶的活性,在適宜溫度下酶活性可以恢復。

三、實驗

1、比較過氧化氫酶在不同條件下的分解(過程見課本P79)

實驗結論:酶具有催化作用,並且催化效率要比無機催化劑Fe3+高得多

控制變量法:變量、自變量、因變量、無關變量的定義。

對照實驗:除一個因素外,其餘因素都保持不變的實驗。

原則:對照原則,單一變量的原則。

2、影響酶活性的條件(要求用控制變量法,自己設計實驗)

建議用澱粉酶探究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用過氧化氫酶探究PH對酶活性的影響。

第二節細胞的能量“通貨”——ATP

1、 直接給細胞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的有機物——ATP(是細胞內的一種高能磷酸化合物,中文名稱叫做三磷酸腺苷)

2、ATP分子中具有高能磷酸鍵

ATP是三磷酸腺苷的縮寫,結構式可簡寫成A—P~P~P,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集團,~代表高能磷酸鍵。ATP可以水解(高能磷酸鍵水解),遠離A的~易斷裂(釋放能量);易形成(儲存能量)。

3、ATP和ADP可以相互轉化(酶的作用)

ADP + Pi+ 能量→ATP

ATP→ADP + Pi+ 能量

ATP和ADP的相互轉化時時刻不停的發生並且處於動態平衡之中。

4、ATP水解時的能量用於各種生命活動。

ADP轉化爲ATP所需能量來源:

動物和人:呼吸作用

綠色植物: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的利用

吸能反應一般與ATP水解相聯繫;放能反應一般與ATP的合成有關。

  高中生物實驗知識點

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

一、實驗原理

某些化學試劑能使生物組織中的有關有機化合物,產生特定的顏色反應。

1、可溶性還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麥芽糖)與斐林試劑發生作用,可生成磚紅色的Cu 2O沉澱。

葡萄糖+ Cu ( OH )2 葡萄糖酸 + Cu 2O↓(磚紅色)+ H 2O,即Cu ( OH ) 2被還原成Cu 2O,葡萄糖被氧化成葡萄糖酸。

2、脂肪可以被蘇丹Ⅲ染液染成橘黃色(或被蘇丹Ⅳ染液染成紅色)。澱粉遇碘變藍色。

3、蛋白質與雙縮脲試劑發生作用,產生紫色反應。(蛋白質分子中含有很多肽鍵,在鹼性NaOH溶液中能與雙縮脲試劑中的Cu2+作用,產生紫色反應。)

二、實驗材料

1、做可溶性還原性糖鑑定實驗,應選含糖高,顏色爲白色的植物組織,如蘋果、梨。(因爲組織的顏色較淺,易於觀察。)

2、做脂肪的鑑定實驗。應選富含脂肪的種子,以花生種子爲最好,實驗前一般要浸泡3~4小時(也可用蓖麻種子)。

3、做蛋白質的鑑定實驗,可用富含蛋白質的黃豆或雞蛋清。

三、實驗注意事項

1、可溶性糖的鑑定

a.應將組成斐林試劑的甲液、乙液分別配製、儲存,使用前纔將甲、乙液等量混勻成斐林試劑;斐林試劑很不穩定,甲、乙液混合保存時,生成的Cu ( OH ) 2在70~900C下分解成黑色CuO和水;

b. 切勿將甲液、乙液分別加入蘋果組織樣液中進行檢測。甲、乙液分別加入時可能會與組織樣液發生反應,無Cu ( OH ) 2生成。

2、蛋白質的鑑定

a. A液和B液也要分開配製,儲存。鑑定時先加A液後加B液;先加NaOH溶液,爲Cu2+與蛋白質反應提供一個鹼性的環境。A、B液混裝或同時加入,會導致Cu2+變成Cu ( OH ) 2沉澱,而失效。

b、CuSO4溶液不能多加;否則CuSO4的藍色會遮蓋反應的真實顏色。

c. 蛋清要先稀釋;如果稀釋不夠,在實驗中蛋清粘在試管壁,與雙縮脲試劑反應後會粘固在試管內壁上,使反應不容易徹底,並且試管也不易洗乾淨。

用高倍顯微鏡觀察線粒體和葉綠體

一、實驗原理

1.葉綠體的辨認依據:葉綠體是綠色的,呈扁平的橢圓球形或球形。

2.線粒體辨認依據:線粒體的形態多樣,有短棒狀、圓球狀、線形、啞鈴形等。

3.健那綠染液是專一性染線粒體的活細胞染料,可以使活細胞中線粒體呈現藍綠色

二、實驗材料

觀察葉綠體時選用:蘚類的葉、黑藻的葉。取這些材料的原因是:葉子薄而小,葉綠體清楚,可取整個小葉直接製片,所以作爲實驗的首選材料。

若用菠菜葉作實驗材料,要取菠菜葉的下表皮並稍帶些葉肉。因爲表皮細胞不含葉綠體。

三、討論

1、細胞質基質中的葉綠體,是不是靜止不動的?爲什麼?

答:不是。呈橢球體形的葉綠體在不同光照條件下可以運動,這種運動能隨時改變橢球體的方向,使葉綠體既能接受較多光照,又不至於被強光灼傷。

2、葉綠體的形態和分佈,與葉綠體的功能有什麼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