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知識點最新梳理整合5篇分享

高三物理知識點最新梳理整合5篇分享1

1.電路的組成:電源、開關、用電器、導線。

高三物理知識點最新梳理整合5篇分享

2.電路的三種狀態:通路、斷路、短路。

3.電流有分支的是並聯,電流只有一條通路的是串聯。

4.在家庭電路中,用電器都是並聯的。

5.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金屬導體裏自由電子定向移動的方向與電流方向相反)。

6.電流表不能直接與電源相連,電壓表在不超出其測量範圍的情況下可以。

7.電壓是形成電流的原因。

8.安全電壓應低於24V。

9.金屬導體的電阻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

10.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有:材料、長度、橫截面積、溫度(溫度有時不考慮)。

11.滑動變阻器和電阻箱都是靠改變接入電路中電阻絲的長度來改變電阻的。

12.利用歐姆定律公式要注意I、U、R三個量是對同一段導體而言的。

13.伏安法測電阻原理:R=伏安法測電功率原理:P=UI

14.串聯電路中:電壓、電功和電功率與電阻成正比

15.並聯電路中:電流、電功和電功率與電阻成反比

16."220V、100W"的燈泡比"220V、40W"的燈泡電阻小,燈絲粗。

高三物理知識點最新梳理整合5篇分享2

1)常見的力

1.重力G=mg(方向豎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點在重心,適用於地球表面附近)

2.胡克定律F=kx{方向沿恢復形變方向,k:勁度係數(N/m),x:形變量(m)}

3.滑動摩擦力F=μFN{與物體相對運動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數,FN:正壓力(N)}

4.靜摩擦力0≤f靜≤fm(與物體相對運動趨勢方向相反,fm爲靜摩擦力)

5.萬有引力F=Gm1m2/r2(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們的連線上)

6.靜電力F=kQ1Q2/r2(k=9.0×109N?m2/C2,方向在它們的連線上)

7.電場力F=Eq(E:場強N/C,q:電量C,正電荷受的電場力與場強方向相同)

8.安培力F=BILsinθ(θ爲B與L的夾角,當L⊥B時:F=BIL,B//L時:F=0)

9.洛侖茲力f=qVBsinθ(θ爲B與V的夾角,當V⊥B時:f=qVB,V//B時:f=0)

注:

(1)勁度係數k由彈簧自身決定;

(2)摩擦因數μ與壓力大小及接觸面積大小無關,由接觸面材料特性與表面狀況等決定;

(3)fm略大於μFN,一般視爲fm≈μFN;

(4)其它相關內容:靜摩擦力(大小、方向)〔見第一冊P8〕;

(5)物理量符號及單位B:磁感強度(T),L:有效長度(m),I:電流強度(A),V:帶電粒子速度(m/s),q:帶電粒子(帶電體)電量(C);

(6)安培力與洛侖茲力方向均用左手定則判定。

2)力的合成與分解

1.同一直線上力的合成同向:F=F1+F2,反向:F=F1-F2(F1>F2)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12+F22+2F1F2cosα)1/2(餘弦定理)F1⊥F2時:F=(F12+F22)1/2

3.合力大小範圍:|F1-F2|≤F≤|F1+F2|

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β,Fy=Fsinβ(β爲合力與x軸之間的夾角tgβ=Fy/Fx)

注:

(1)力(矢量)的合成與分解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

(2)合力與分力的關係是等效替代關係,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

(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圖法求解,此時要選擇標度,嚴格作圖;

(4)F1與F2的值一定時,F1與F2的夾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

(5)同一直線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線取正方向,用正負號表示力的方向,化簡爲代數運算。

高三物理知識點最新梳理整合5篇分享3

一、牛頓第一定律(慣性定律):一切物體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變這種做狀態爲止。

1、只有當物體所受合外力爲零時,物體才能處於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2、力是該變物體速度的原因;

3、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物體的速度不變,其運動狀態就不變)

4、力是產生加速度的原因;

二、慣性:物體保持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狀態的性質叫慣性。

1、一切物體都有慣性;

2、慣性的大小由物體的質量決定;

3、慣性是描述物體運動狀態改變難易的物理量;

三、牛頓第二定律:物體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體的質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物體所受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1、數學表達式:a=F合/m;

2、加速度隨力的產生而產生、變化而變化、消失而消失;

3、當物體所受力的方向和運動方向一致時,物體加速;當物體所受力的方向和運動方向相反時,物體減速。

4、力的單位牛頓的定義:使質量爲1kg的物體產生1m/s2加速度的力,叫1N;

四、牛頓第三定律:物體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總是等大、反向、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的;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時產生、同時變化、同時消失;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與平衡力的根本區別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兩個相互作用的物體上,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體上。

高三物理知識點最新梳理整合5篇分享4

1.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是物體發生形變和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即產生加速度)的原因。力是矢量。

2.重力

(1)重力是由於地球對物體的吸引而產生的。

[注意]重力是由於地球的吸引而產生,但不能說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萬有引力的一個分力。

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認爲重力近似等於萬有引力

(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離地面高h處G/=mg/,其中g/=[R/(R+h)]2g

(3)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體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點,物體的重心不一定在物體上。

3.彈力

(1)產生原因:由於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有恢復形變的趨勢而產生的。

(2)產生條件:①直接接觸;②有彈性形變。

(3)彈力的方向:與物體形變的方向相反,彈力的受力物體是引起形變的物體,施力物體是發生形變的物體。在點面接觸的情況下,垂直於面;

在兩個曲面接觸(相當於點接觸)的情況下,垂直於過接觸點的公切面。

①繩的拉力方向總是沿着繩且指向繩收縮的方向,且一根輕繩上的張力大小處處相等。

②輕杆既可產生壓力,又可產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

(4)彈力的大小:一般情況下應根據物體的運動狀態,利用平衡條件或牛頓定律來求解。彈簧彈力可由胡克定律來求解。

4.摩擦力

(1)產生的條件:①相互接觸的物體間存在壓力;③接觸面不光滑;③接觸的物體之間有相對運動(滑動摩擦力)或相對運動的趨勢(靜摩擦力),這三點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觸面切線方向,與物體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與物體運動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3)判斷靜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①假設法:首先假設兩物體接觸面光滑,這時若兩物體不發生相對運動,則說明它們原來沒有相對運動趨勢,也沒有靜摩擦力;若兩物體發生相對運動,則說明它們原來有相對運動趨勢,並且原來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跟假設接觸面光滑時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同。然後根據靜摩擦力的方向跟物體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確定靜摩擦力方向。

②平衡法:根據二力平衡條件可以判斷靜摩擦力的方向。

(4)大小:先判明是何種摩擦力,然後再根據各自的規律去分析求解。

①滑動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μFN進行計算,其中FN是物體的正壓力,不一定等於物體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無關。或者根據物體的運動狀態,利用平衡條件或牛頓定律來求解。

②靜摩擦力大小:靜摩擦力大小可在0與fmax之間變化,一般應根據物體的運動狀態由平衡條件或牛頓定律來求解。

5.物體的受力分析

(1)確定所研究的物體,分析周圍物體對它產生的作用,不要分析該物體施於其他物體上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體上的力錯誤地認爲通過“力的傳遞”作用在研究對象上。

(2)按“性質力”的順序分析。即按重力、彈力、摩擦力、其他力順序分析,不要把“效果力”與“性質力”混淆重複分析。

(3)如果有一個力的方向難以確定,可用假設法分析。先假設此力不存在,想像所研究的物體會發生怎樣的運動,然後審查這個力應在什麼方向,對象才能滿足給定的運動狀態。

6.力的合成與分解

(1)合力與分力:如果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它產生的效果跟幾個力共同作用產生的效果相同,這個力就叫做那幾個力的合力,而那幾個力就叫做這個力的分力。(2)力合成與分解的根本方法:平行四邊形定則。

(3)力的合成:求幾個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共點的兩個力(F1和F2)合力大小F的取值範圍爲:|F1-F2|≤F≤F1+F2。

(4)力的分解:求一個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與力的合成互爲逆運算)。

在實際問題中,通常將已知力按力產生的實際作用效果分解;爲方便某些問題的研究,在很多問題中都採用正交分解法。

7.共點力的平衡

(1)共點力:作用在物體的同一點,或作用線相交於一點的幾個力。

(2)平衡狀態:物體保持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叫平衡狀態,是加速度等於零的狀態。

(3)★共點力作用下的物體的平衡條件:物體所受的合外力爲零,即∑F=0,若採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問題,則平衡條件應爲:∑Fx=0,∑Fy=0。

(4)解決平衡問題的常用方法:隔離法、整體法、圖解法、三角形相似法、正交分解法等等。

高三物理知識點最新梳理整合5篇分享5

1.超重現象

定義:物體對支持物的壓力大於物體所受重力的情況叫超重現象。

產生原因:物體具有豎直向上的加速度。

2.失重現象

定義:物體對支持物的壓力(或對懸掛物的拉力)小於物體所受重力的情況叫失重現象。

產生原因:物體具有豎直向下的加速度。

3.完全失重現象

定義:物體對支持物的壓力等於零的情況即與支持物或懸掛物雖然接觸但無相互作用。

產生原因:物體豎直向下的加速度就是重力加速度,即只受重力作用,不會再與支持物或懸掛物發生作用。是否發生完全失重現象與運動方向無關,只要物體豎直向下的加速度等於重力加速度即可。

【超重和失重就是物體的重量增加和減小嗎?】

答:不是。

只有在平衡狀態下,才能用彈簧秤測出物體的重力,因爲此時彈簧秤對物體的支持力(或拉力)的大小恰等於它的重力。假若系統在豎直方向有加速度,那麼彈簧秤的示數就不等於物體的重力了,大於mg時叫“超重”小於mg叫“失重”(等於零時叫“完全失重”)。

注意:物體處於“超重”或“失重”狀態,地球作用於物體的重力始終存在,大小也無變化。發生“超重”或“失重”現象與物體的速度V方向無關,只取決於物體加速度的方向。在“完全失重”(a=g)的狀態,平常一切由重力產生的物理現象都會完全消失,比如單擺停擺、浸在水中的物體不受浮力等。

另外,“超重”或“失重”狀態還可以從牛頓第二定律的獨立性(是指作用於物體上的每一個力各自產生對應的加速度)上來解釋。上述狀態中物體的重力始終存在,大小也無變化,自然其產生的加速度(通常稱爲重力加速度g)是不發生變化的,自然重力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