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羊不吃天堂草讀後感範文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山羊不吃天堂草讀後感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山羊不吃天堂草讀後感範文

山羊不吃天堂草讀後感範文1

《山羊不吃天堂草》寫的是一羣來自農村的手藝人在城市的打工生活,描繪出了此類弱勢羣體打工生活的酸甜苦辣。

年少的明子由於生活所迫,與黑罐一起隨師傅“三和尚”遠離故土,憑着一身木匠手藝到外面的世界闖蕩。嚴峻的生存環境使得木匠們有時也會爲了攬活而爭鬥,善良的明子將好不容易等到的活兒讓給了來自安徽大別山的小木匠;明子認識了一位腿有疾病的城市女孩紫薇,他給她做柺杖並鼓勵和幫助她堅強地學會了走路……

明子用紫薇一家幫助他的200元錢全買了彩票,結果只刮出了一大堆生活用品。後來,明子又一次攬到一大筆活兒,並且拿到了1000元定金。明子從來沒有一下子見到這麼多錢,這些錢可以幫家裏很大的忙,他動了卷錢逃走的念頭。但是,他這時想起了家鄉,想起了那羣羊,那羣飢餓的山羊,面對一片長得高貴誘人的“天堂草”卻死也不吃,若干天后,竟一隻只壯烈地倒斃,他還想起賣羊的商販說的那句“種不一樣”。

這部作品1993年獲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看到標題,我以爲講的童話故事,同時心中有個疑問,山羊爲什麼不吃天堂草?天堂是地名還是草名?這跟兒童成長有什麼關係?看了一半,都沒提到山羊爲什麼不吃天堂草,想想是不是我太孤陋寡聞不懂得作者深意了?作品到最後,才通過明子的回憶寫到他們家曾經養的那羣羊,寧願餓死也不願吃“天堂草”。我想,標題更多的是寓意,是一種對尊嚴的扞衛,和在困境面前對真善美的堅守。

有的人,可能一出生就決定了他的性格和命運。比如明子,雖然從農村來到城市,可是他跟城市是那樣格格不入,城市給他的感覺是繁華卻又冰冷,空氣裏瀰漫的都是傲慢和冷漠,甚至在師傅籌劃已久難道一回泡澡,在浴室因遭遇幾個城市“貴族”的輕侮而發生衝突。在他們決定下館子得到的是服務員的漠視和置之不理……他們是如此羨慕和嚮往都市人的生活,但是現實讓他們明白了,他們似乎永遠也無法走進那個世界。

可是,現實並沒有壓垮明子。雖然有自卑和不滿,但他憑藉自己的聰明勤快維持了家裏的生計。奮鬥的姿態可能不美,但是一個十幾歲的少年,自食其力,學有專長,不是很了不起了嗎?尤其在最後,通過老鄉的介紹他攬到一大筆活兒,並且拿到了1000元定金。明子雖然有過卷錢逃走的念頭。但是,他很快打住念頭,並想方設法去做彌補。就像那羣山羊,結局雖然悲壯,但它們扞衛了羊的尊嚴。明子用自己的善良堅守住了底線,在他身上展現出人性的光輝。雖然道理上我們都知道,明子那樣想是不對的,可是現實生活中,尤其是在改革開放不久的年代,大力發展市場經濟,一切朝着錢看,身邊一個個莫名其妙地富起來了,能夠堅守道義固守貧窮的人真的不多。

生活或許有諸多的無奈,朝着法律和道德的對立面行動可能更容易成功,可是,生而爲人還是應該有自己的堅守,自己的底線。很多時候,我們不應看周圍的人怎麼做,應多問問自己的內心,不輕易被外界所誘惑,有自己的堅持。

山羊不吃天堂草讀後感範文2

這個暑假,我迷上了曹文軒老師寫的一系列的書。前幾天,我看了《山羊不吃天堂草》這本書,現在再回想一下,書中的`情節還清晰地浮現在眼前……

主人公明子生活在貧窮、落後的小豆村,小小年紀的他和師兄黑罐離開了家鄉,跟着師傅三和尚去外面的世界闖蕩。在那個很遠的城市,明子學會了木匠活,遇到了獨立生活的小男孩鴨子,並和他成爲了好朋友,還幫助了一位漂亮卻又孤獨的女孩紫薇。經過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敗,打倒了一個又一個的挫折,明子長大了,也學得了一手精細的木工活。最後,明子靠自己的聰明和心靈手巧,離開了師傅,開始自己闖蕩。

這本書中的明子很正直。有一次,師傅在他們窩棚旁邊的一個工廠裏發現了許多好木頭,那些木頭是別人的,他想據爲己有,就讓明子去偷。可明子絲毫不受誘惑,無論師傅怎麼說,他都很堅定,就是不去偷木頭。明子雖然很窮,但是他卻沒有被那些好木頭給誘惑,而是表現得非常堅定,把道德放在了第一。雖然明子沒有去偷木頭,沒有得到那些木頭,但是他卻守住了道德。錢丟了可以再掙,可是道德丟失了卻再也沒法掙回來。

我很佩服明子,面對誘惑,勇敢地戰勝了自己。他的故事讓我想起了我們學過的一篇課文《釣魚的啓示》。在鱸魚開放日前一天的晚上,父親帶着作者去湖邊釣魚。作者釣到了一條很肥很大的鱸魚,可是還沒到開放日的時間,父親就命令作者把大鱸魚放掉,他只好依依不捨地放了。當時作者很生氣,因爲自己好不容易釣到了一條大魚,父親卻讓他放掉。可是,三十四年後,作者成爲了一名著名的建築設計師,這些年,他一直都在感謝父親,因爲當時父親面對魚的誘惑,選擇了道德,給他做了一個好的表率,讓他在這些年中面對多次誘惑,都做出了道德的抉擇。

生活中,我也會面對誘惑。有一次,我去學校彩排,彩排完後,我和媽媽一起去買菜。在半路上,我發現了一張20元錢,於是蹲下撿了起來。這時,前面傳來了一陣說話聲:“咦!我的錢呢?怎麼沒有了?”我低頭看着手中的錢,心裏想着:一定要把這錢還給失主,不能據爲己有。想到這裏,我快速地走到了前面,問道:“這是你的錢吧?我剛纔在地上撿到的。”他接過了錢,感激地說:“謝謝你!”當把錢還給失主時,我的心裏感到無比的輕鬆,因爲面對誘惑,我絲毫沒有受影響,而是選擇了道德,我爲我自己感到自豪。

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但是真正實踐起來卻很難。生活中會有各種各樣的誘惑,也許是金錢,也許是地位,也許是榮譽,也許是……但是面對誘惑,我們一定要像明子一樣勇敢地戰勝自己,選擇道德,讓道德伴我們成長!

山羊不吃天堂草讀後感範文3

這是一部生動易讀而又耐人尋味的長篇少年小說。一羣飢餓的羊,面對一片長得高貴誘人的“天堂草”卻不肯將頭低下,若干天后,竟一隻只壯烈地倒斃。由於生活所迫,小說主人公不得不遠離故土,跟隨“師傅”到外面的世界去闖蕩謀生,但他們似乎永遠也不可能走進那個世界......

作品透過生活的艱辛、事態的炎涼,刻畫了主人公心路的坎坷以及他們優劣並存的所作所爲,然而,整部作品會蕩的卻是歌頌道德和正義的昂揚旋律,高奏的是人格力量最終勝利的鏗鏘樂章。小說文筆酣暢、描寫細膩,人物形象逼真、極具立體感;尤其是作品將人生、生命、命運、哲理、象徵以及高雅的審美情趣巧妙地糅合爲一體,使作品既深刻厚重,又富有迷人的藝術魅力。主人公明子是一個很有個性的孩子。

他父親養羊賠進了一千多元,沉重的債務像一座山把一家人壓的擡不起頭來。跟師傅出來後,憑着自己的靈性,他很快掌握了木匠手藝甚至超過了師傅,最後在師傅的讚許聲中出徒獨立支撐起了門戶。他敢愛、敢恨,富有同情心:偶遇雙腿殘疾的紫薇,他主動幫助並且不計報酬幫助到底;遇上不把自己當人對待的主顧,他使壞心眼兒往人家的櫥板夾層中塞肥肉,“讓他臭了也不知道從哪裏來的味兒”;孤苦無助的鴨子是他的好友,苦等多天找不上活還捱打的小木匠得到過他的幫助。明子還是一個很有主見的孩子。同在窩棚,黑罐抵擋不了的誘惑最終深陷其中,是明子把他從火坑中救了出來,又一次走了正路。對師傅的冷眼善心,他看在眼裏,記在心上,敢於和師傅使臉色,最終使師傅屈服。得到外國錢幣,他去找懂行的教授幫助鑑別,讓自己儘早瞭解了真僞。正如三和尚的那句話,“好馬都是有點性子的。”當然,在他上也有很多不成熟的孩子缺點:打架、花200多元錢買票、割斷人家蘋果車上的繩子等等,這些缺點正把一個活生生的富有生活氣息的人物給表現了出來。

我們這一代缺少吃苦的精神,生活是艱辛的,但是在艱辛背後只有崇高的理想與堅韌的精神纔可以支撐我們走過困苦。至今,明子對這座城市還是沒有一點熟悉的感覺,他覺得這個他生活於其中的世界,是遙遠的,陌生的,永不可到達的,城市對他來說,是永不可解釋的,永不可捉摸的,也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因爲他本不屬於這城市,如果家裏沒有揹債,條件好。也許明子在無憂無慮的生活着。也不會過早的挑起生活的重擔。如果我們這一代人的身上多點明子的堅韌,勤勞,吃苦耐勞的精神,以後也會嚮明子一樣挑起生活的重擔,成爲建設好祖國的棟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