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鍊》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項鍊》教學設計

1. 體會小說精心的構思和巧妙的佈局;

2. 理解細膩、深刻的心理描寫對刻畫人物的作用;

3. 分析瑪蒂爾德的形象及其意義;

4. 培養學生德辯證思維、發散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體會小說精巧的構思

難點:瑪蒂爾德形象及其意義

【教學時數】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簡介作者、概述故事情節

教學步驟:

一、 簡介作者、作品

莫泊桑(1850——1893),19世紀後半葉法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世界短篇小說巨匠。他出生於法國諾曼底的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1870年,他中學畢業後剛到巴黎攻讀法律,普法戰爭就爆發了,他被徵入伍。戰後退伍,先後在炮軍部和教育部任小職員。1880年,以《羊脂球》登上法國文壇,一舉成名。

他創作短篇小說約300篇,長篇小說6部,遊記3部和其他一些作品。

二、 通讀全文,理清結構。

1、 口述故事梗概。

瑪蒂爾德,一心向往上流社會,在接到教育部長舉辦舞會的請帖後,卻“懊惱”“發愁”,她在舞會上大獲成功,眼看踏上了成功之路。不料,丟失了項鍊,使她再次墜入了厄運。用十年的青春賠了一掛項鍊,最後才得知項鍊是假的。

2.列出情節結構。

七個“夢想 四個“陶醉” 十年青春 一個“回想” 愛慕虛榮

借項鍊 丟項鍊 賠項鍊 假項鍊 苦不堪言

三、 討論

a、 這個故事中有兩處重要的曲折波瀾,誰能說一說?

——故事中問,路瓦栽夫人蔘加晚會大出風頭後樂極生悲,丟失了項鍊;另一處是故事結尾,洛瓦栽夫人經歷十年磨難,賠償了鉅額債款後,乃知所丟的項鍊是假的。

b、 設想一下,假使路瓦栽夫人大出風頭後,項鍊沒有丟失,以後的情節如何發展,(以課文內容作合乎情理的假設推想,力求符合原小說的主題思想)

——路瓦栽夫人第二次又去商店借了更昂貴的首飾,可是因爲招搖過市,遭到搶劫,從此落入苦難……(同後)

——路瓦栽夫人從此在虛榮的道路上陷得更深,每天與丈夫糾纏,要他購買貴重首飾,大吵三、六、九,小吵天天有,最後不得不上法院離婚。

——她終於成了一位顯貴的情婦,被玩弄後,又遭拋棄,她鬱鬱寡歡、最終自盡。

c、 再設想一下:路瓦栽夫人在償還鉅額債款後,忽然得知所丟的項鍊原來是假的,接着她又會怎樣?

——她震驚過度,發了瘋

——她回家後自殺了

——她老毛病發作,興致勃勃地用還給她的錢買了高貴的首飾去參加夜會,卻又因老又醜而遭冷淡、譏笑

——她接受了教訓,從此勤儉過日子,生活很美滿

——這個問題不重要,原作的結尾給人深深回味的餘地,妙不可言,硬要說出某一具體的`結局,是沒有必要的。不具體說出來,使人想得更多。

因爲一方面說明原作精湛的藝術,我們的設想往往有續貂之嫌;另一方面,我們的設想,也有原作異曲同工之處,不必妄自菲薄。

四、 作業

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導入

在小說的三要素中,處於第一位的是人物,情節與環境完全服從人物性格塑造的需要,因此,要讀懂小說,就要讀懂人物;要學習寫作,就必須學習人物形象的塑造。

提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瑪蒂爾德形象的塑造及意義

二、分析瑪蒂爾德形象

提問:

A.“失項鍊”形成了十年前的瑪蒂爾德和十年後的瑪蒂爾德,你喜歡什麼時期的?

有關瑪蒂爾德的評價,文壇一直頗有爭議,要求學生對照“練習二”進行討論。

提示

1.形象是發展的,也是豐富的,十年前與十年後的瑪蒂爾德有天壤之別,但但在分析人物形象時不能割裂。

2.從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這個角度去分析。人物描寫方法有肖像、心理描寫、行動描寫和語文描寫。《項鍊》在塑造瑪蒂爾德形象上成功地運用了心理描寫的方法。

B.師生結合課文共同討論,問題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