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山中訪友有感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讀山中訪友有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山中訪友有感

讀山中訪友有感1

愛有很多種,只不過每個人所表達的方式不一樣罷了。這件事雖然已經過了很久,但您對我的愛已深深的印在我的心裏。”她自己埋怨着!爸爸對我說:“阿姨叫你呢。它的眼睛亮晶晶的像一個黑色的水晶珠。

作者李漢榮把大自然當作是與我們息息相關的好朋友。他把老橋、鳥兒、露珠、樹、山泉、溪流、瀑布、懸崖、白雲、雲雀當成了認識多年的好朋友、老朋友和很熟悉自己、無話不談的知己。而看見《山中訪友》這個題目,很自然的想到作者是去山裏拜訪朋友,可是一看卻是想象作文,思想別出心裁,題目也很吸引讀者。

從前在人類的身邊,有一個高貴而美麗的女子,她的名字叫大自然。她擁有很多很多,綠茵茵的草坪、金黃的稻穀、湛藍的藍天、悠悠的白雲、挺拔的樹、鮮豔的花朵、清澈的'湖水等等。可是,人類的“傑作”讓她的美麗慘不忍睹。因爲這樣,讓這位高貴而美麗的女子“瘋”了,開始瘋狂的報復,沙塵暴、熱帶氣流、颱風、龍捲風、洪水和地震等一些自然災害在警告着我們人類。當這位女子冷靜下來時,人類已經開始保護她了,她欣慰的笑了。

說真的,因爲人類過度砍伐樹木,讓樹木逐漸減少;因爲人類亂扔垃圾,造成河流污染;因爲人類用水大手大腳,造成用水減少了,還有地方成了貧水地區等等。不如我們想一想,我們不浪費紙,用完紙就賣給回收站的人,資源利用,多種點樹,就可以抵擋沙塵暴、又可以保護環境。不亂扔垃圾,把垃圾扔到垃圾桶裏,河流就乾淨了。省點用水,讓貧水地區的人用上水……不好嗎?

讓我們一起來保護那美麗卻脆弱的大自然吧!

讀山中訪友有感2

你把多少人馬渡過對岸,滾滾河水流向遠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魚影、月影。歲月悠悠,波光明滅,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舊。——摘自《山中訪友》

我的感想:

這座橋已在這滾滾河水中屹立了上百年,已是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了。但它卻不能放棄自己的.使命。影子稍縱即逝,波光忽明忽暗,泡沫時聚時散,一切都在變化着……唯有橋,它依然保持着弓着腰的姿勢,靜靜地屹立着,目送一個又一個人,快速從它身上走過。

讀山中訪友有感3

學完《山中訪友》這篇課文後,我感慨萬千。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作者“帶着滿懷的好心情”走進茂盛的山林,探訪山中的“古橋、樹林、山泉、溪流、瀑布……”並與這些“朋友"互訴心聲。在作者眼裏,山中的一花一樹,一鳥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富有生命力的人,都是自己的`知己。

大自然是人類的家園。作者開頭就用輕快、舒適的心情去訪問山裏的"朋友”。形象地描繪了作者沐浴在心曠神怡的微風中感受大自然贈送的禮物!

俗話說得好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知己指山中的一切。作者拜訪的第一個“老朋友”是古橋,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這澗水中站立了幾百年了吧?作者把古橋比喻成一位老人,足以婚看出老橋的年齡大,而且突出了它默默無聞爲大衆服務的崇高品質,充分表答了作者對橋的讚美和敬佩之情。

作者走進樹林,鳥兒在婉轉地歌唱,露珠在調皮的跳舞,每一棵樹都在用自己獨特的聲音伴奏。就這樣作者沉迷在這裏,遲遲不肯離去。但是作者見多識廣的心驅使着他去探個究竟:我認爲在物質文明飛速發展的今天,能有迴歸自然的機會該是多麼珍貴啊!

此時此刻,我想對落葉說:“你好,繽紛的樹葉,你在風中慢慢飄落,是要投入母親的懷抱嗎?…

讓我們熱愛大自然,親近大自然,體會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快樂和幸福吧!

讀山中訪友有感4

《山中訪友》這篇有想象、比喻、擬人等的多種修辭手法的課文,是想象作文。我們很少“接觸”這類的課文。

作者李漢榮把大自然當作是與我們息息相關的好朋友。他把老橋、鳥兒、露珠、樹、山泉、溪流、瀑布、懸崖、白雲、雲雀當成了認識多年的好朋友、老朋友,和很熟悉自己、無話不談的好知己。而看見《山中訪友》這個題目,很自然的想到作者是去山裏拜訪朋友,可是一看卻是想象作文,思想別出心裁,題目也很吸引讀者。

從前在人類的身邊,有一個高貴而美麗的女子,她的名字叫大自然。她擁有很多,綠茵茵的草坪、金黃的稻穀、湛藍的藍天、悠悠的白雲、挺拔的樹、鮮豔的.花朵、清澈的湖水等。可是,人類的“傑作”讓她的美麗慘不忍睹。因爲這樣,讓這位高貴而美麗的女子“瘋”了,開始瘋狂的報復,沙塵暴、熱帶氣流、颱風、龍捲風、洪水和地震等一些自然災害在警告着我們人類。當這位女子冷靜下來時,人類已經開始保護她了,她欣慰的笑了。

據統計,淡水資源佔地球水資源的百分比3%;目前我國受污染的河流的比例達到90%;隨着人口的增加,水資源已經成爲一個世界性的問題,當今世界人均供水量已經比25年前減少了1/3,如今世界的缺水現象已經影響到80個國家。

說真的,因爲人類過度砍伐樹木,讓樹木逐漸減少;因爲人類亂扔垃圾,造成河流污染;因爲人類用水大手大腳,造成用水減少了,還有地方成了貧水地區等等。不如我們想一想,我們不浪費紙,用完紙就賣給回收站的人,資源利用,多種點樹,就可以抵擋沙塵暴、又可以保護環境。不亂扔垃圾,把垃圾扔到垃圾桶裏,河流就乾淨了。省點用水,讓貧水地區的人用上水……不好嗎?

讓我們一起來保護那美麗卻脆弱的大自然吧!

讀山中訪友有感5

讀了《山中訪友》,我深深地體會到了作者那融入景物的感情。他那豐富的想象力,把每一件事物都看做他的朋友,讓那些事物更能體現出它們的優美。他的文章,通過他的千辛萬苦、千思萬想,纔將文章寫得如此美妙、神奇。

作者寫每一件事物,都寫得娓娓動聽、栩栩如生:寫古橋,他把古橋當做他的老朋友,當他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然後,他就寫古橋的用途:古橋,你曾把多少人馬渡過對岸,滾滾河水流向遠方,歲月悠悠,波光明滅,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舊。這些詞、這些句用的多好呀!寫出老人的千辛萬苦,給老人記了多少“功”,寫出了古橋它萬古不朽的歷史精神……

我還發現了作者的寫作規律:第一段,作者用了看的動作來描寫;第二段,作者用了走的動作來描寫;第三段,作者用了說的動作來描寫;第四段,作者用了手上的動作來描寫。作者真是個奇才呀!

以後寫文章,我也要學習作者將文章裏的每一件事物寫得栩栩如生!!!

讀山中訪友有感6

《山中訪友》是一篇構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滿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

作者把自己想像爲一株樹,使樹與我融爲一體。又如:你好呀,懸崖爺爺!高高的額頭,刻着玄奧的智慧,深深的峽谷漾着清澈的禪心,擡頭望你,我就想起了歷代的隱士和高僧,你也是一位無言的禪者,雲霧攜來一卷卷天書,可是出自你的手筆?想像中,懸崖似乎成了一位智者。由此可見,想像使景物栩栩如生,靈氣飛揚,也使文筆生動活潑,如溪水暢流,不時激起美麗的浪花。讀這篇文章,絕不會有呆板、陳腐的感覺,你會時時爲作者的童心所打山中訪友讀後感動,時時爲流淌在字裏行間的激情所感染。真的,如果用你的心去感受作者

古橋——老朋友——德高望重、古老而堅韌的靈魂

這座古橋在澗水上站了幾百年,卻從不改變姿態。我們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位歷史老人。作者用逝川比喻歲月,而老人卻從未改變。不變的是靈魂,這靈魂古老而堅韌。由此,我們聯想現實生活,一個民族,一個人在變幻莫測、難以應對的世界面前,惟有保持優秀文化、歷史精神造就的自我,才能昂然挺立。這句話給我們帶來了深刻的啓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變的.堅韌的靈魂。

年輪──樹──成了樹

這是作者走進樹林,靠在一棵樹上產生的聯想。樹爲人友,人爲樹友,人和樹已融爲一體。這是多麼奇妙的一種境界!從這些聯想中,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和樹之間的那種知己情誼,那種走進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

火山──自然的迴歸

生命的輪迴、世事的變遷。這就是大自然的魅力。只有像作者那樣用心地去感受,才能感受得到的心 ,透過語言文字,看看那充滿詩意的畫面,你就會進入作者所描繪的童話般的世界。

讀山中訪友有感7

《山中訪友》是一篇極富想象力的文章。這篇文章行文流暢,字裏行間無不流露出作者對大自然的無限嚮往。

文章採用了排比,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使文章更爲詼諧幽默。“拾起一片落葉,細數精緻的紋理,我感受到大自然的無限奧祕。”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啊!老橋,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德高望重一詞也充分表達了作者對老橋敬愛,爲後文的“無私奉獻”埋下了伏筆。“捧起一塊石頭,我聽到了遠古火上暴發的聲音。”更加突出了作者已經被陶醉其中了,從而感受大自然,傾聽大自然!

大自然對人類的貢獻是巨大的',人類應該去敬重它,愛護它。作者能以如此的筆調去讚美大自然的美,而今天的人們對大自然的 破壞卻十分嚴重 。原本清澈的河水變得混濁不清,濃茂蒼翠的青山變得光禿禿的。由於廢水排放不當,使大面積耕地受到破壞,間接地發生泥石流,歷年來的大水淹沒了多少人的家!“取之有廢,用之不竭”在自然面前人類是渺小的。我們在征服自然的同時,也要保護自然。這樣,人類才能生活的更好。

“保護大自然”這是個永恆的主題,是造福子孫萬代的偉業。我們要從自己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保護我們的山,保護我們的水,保護大自然賜予我們的美好家園。

讀山中訪友有感8

《山中訪友》是李漢榮寫的一篇文章,初讀題目,我還以爲是寫作者去深山訪問多年好友。直到讀了第三段才明白作者訪問的朋友不是人,而是山中的動物、植物、景物,大作家寫得文章可真獨特。

他首先拜訪了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古橋,我從“在這澗水上站了幾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馬度過對岸,滾滾河水流向遠方”這句話中體會到作者不僅寫出了老橋的古老,還重點突出老橋默默無聞、服務大衆的品質。

接着,他踏進樹林,把見到的鳥兒、露珠擬人化,小鳥能叫我的名字,露珠能和我交換眼神,寫出了他們很有靈性。連樹木也望着我,成了我的知己,我靠着樹,卻覺得自己也成了一棵樹,身上的一切,都成了樹的一部分。

走在路上,作者認爲山中的`一切都是我的朋友,山泉捧出一面明鏡,要我重新梳妝;溪流吟誦一首奇麗的小詩,邀我一起唱和;瀑布是金嗓子,男高音十分有氣質……

在文章中,作者處處流露出對山中一切的喜愛之情。把一種種物體給予生命,令人回味無窮。

讀山中訪友有感9

過了一個暑假,終於開學了。我背起書包,投向校園的懷抱。

剛走出門,我就與秋風撞了個滿懷。風中含着泥土和花朵的芬芳,早晨,好清爽。

不乘車,不請夥伴,也不帶禮物,就帶着滿懷的好心情,踏着熟悉的小路,我去母校訪問我的朋友。

那棵雪松,是我要拜訪的第一個老朋友。啊,雪松,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校園裏站了二十多年了吧?每天,你默默地看着同學們上學,放學,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學生。不管春夏秋冬,你都傲然地聳立着,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波光明滅,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舊。

走進香氣四溢的小花園,丁香花呼喚我的名字,百合花與我交換眼神,每一朵花都是我的朋友。看着一朵朵花,彷彿我自己也變成了一朵玫瑰花,腳下長出的根,深深扎進泥土裏,頭髮變成花瓣,五官變成花蕊,身體變成花莖,胳膊變成綠葉,努力把香氣帶給大家。

這校園裏的一切,哪個不是我的朋友?我熱切地跟他們打招呼。你好,誘人的葡萄,你掛在高高的架子上,令我垂涎欲滴。你好,香甜的木瓜,你站在蔥蘢的樹枝上,是在享受舒適的日光浴嗎?你好,鮮豔的國旗,你多麼偉大,讓中國十三億人的右手,爲你敬禮。你好,親愛的主席臺,你寬闊敞亮,記錄了多少我們的故事。

撿起一枚樹葉,捧在手中,我看到了它對生命崇高的敬意;撿起一顆石子,握在手中,我理解了奉獻的含義;撿起一瓣落紅,託在掌心,我懂得了生命的真諦。

放學鈴聲響起,我該回家了。我輕輕地揮手,告別校園的朋友,帶回了滿懷的好心情,好記憶,還帶回一路月色。

讀山中訪友有感10

我腳下長出的根鬚,深深扎進泥土和岩層;頭髮長成樹冠,胳膊變成樹枝,血液變成樹的.汁液,在年輪裏旋轉、流淌。——《山中訪友》

這段話寫出了樹的各個部份,卻並非一張死板的樹之解剖圖那般生硬。而是用一種流動性的語言去描述。若說成“腳長根鬚,頭髮變樹冠,胳膊變樹枝,血液變樹液”,恐怕就雅性全無了吧。

讀山中訪友有感11

在一個微風習習的早晨,做着輕鬆的.去拜訪自己的“老朋友”。

文章運用了首尾呼應和時間順序。作者通過比喻、擬人的手法深深描寫出自己十分喜愛大自然。

作者將老橋、鳥兒、山泉等等很多老朋友都一一通過讚美它們來表現出深厚感情,肯定了山中的一切事物都是作者的朋友。當作者撿起落花、拾起落葉時,我感受得到那時間變幻,生命的奧祕。一陣雷雨,一陣清爽。在岩石下避雨,怎不富有詩情畫意呢?

結尾和開頭相呼應,更讓作者回味其中。

讀山中訪友有感12

初讀文本,無不爲作者新奇的構思,雋永的文筆所折服。而兩節課教下來,更讓筆者歎服的卻不僅僅是清新的語言,詩般的韻律,更多的是文本背後人文般的關懷和哲學命題。那就是——

(一)願你天天都有好心情

人若是有了好心情呀,覺得一切都可愛,看什麼都順眼:陽光是明媚的,下雨是及時的;花兒向你微笑,草兒向你點頭;就連麻雀都能爲你報喜,即使打雷都是鳴炮歡迎……所見之物,無一不喜;所觸之景,無一不美。沒辦法,咱有好心情。

文中顯示,作者“山中訪友”的時間應爲初夏(教參p4)的早晨。夏天本是一個令人心情煩躁的季節,而作者卻能帶着“滿懷的好心情”“與微風撞個滿懷”。因爲風之懷抱中含着“露水”,所以特別滋潤心脾;也因爲風中含着梔子花的氣息,所以在滋潤中還帶着一絲甜蜜。作者出門後的這一非比尋常的第一感受,爲文章的基調平添了一份“好心情”。

作者山中之行並非一帆風順。常人看來,訪友遇雨本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可是不慌,在作者視野裏,這雨下的多麼具有詩情畫意呀。莫說有岩石爲“我”撐起了巨傘,即使被淋了個通透那又如何,權作是我和“山之雨友”來了個親密接觸……作者能夠如此豁達,我也願你天天都有好心情,熱愛每一個,快樂每一天!

(二)一花一世界,一樹一菩提

捧一朵落花,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拾一片落葉,看到的是蘊含的生命的奧祕;捧一塊石頭,都能聽到遠古火山爆發的聲浪……這也許就是對“一花一世界,一樹一菩提”這一哲學命題的最好詮釋。

(三)山中之友何其多

那座古橋,是我的“忘年交”, 他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他便是我要拜訪的第一個朋友。而林中的樹卻是我的知己:樹爲吾友,吾爲樹友;我樹相融,渾爲一體。“清涼的山泉”、“汩汩的溪流”,猶如溫柔賢淑的女子;“飛流的瀑布”、“陡峭的懸崖”,堪比剛毅偉岸的丈夫;“悠悠的白雲”好像恬靜的少女,“淘氣的雲雀”卻似調皮的男孩……隨處可見的“落花”、“落葉”、“石頭”好比芸芸衆生。不管是老的還是少的,不管是溫柔的還是陽剛的,不管是寧靜的還是喧鬧的.……只要是山中的,皆是我的朋友。而這些只不過是我山中朋友的典型而已。山中的一切似乎在塵世有了某種照應,唯一所缺少的便是塵世的俗不可耐,而這恰恰是我們紅塵中人所孜孜以求的。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焉能沒有好心情?

如此好的心情,如此真摯的朋友。難怪作者該回家了還那麼的留戀,那麼的不捨得。作者如此,我亦如此。

讀山中訪友有感13

讀完《山中訪友》,羨慕作者這種與自然爲友的心境。

“你好,清涼的山泉!你好陡峭的山崖……”目之所及,這· 山中的一切自然景物都是作者的故交、密友。有百年好合的老橋;有暗送秋波的綠樹,這些與世無爭的山中景物在作者眼中都成了有情有義的知己,它們都有了生命有情感。不想我們人類,本來是好好的朋友,可一旦有了世俗之爭,有了名利之逐,變少了諸多人間真情,多了幾分虛情假意

即使是知己也會如此,即使親人也會如此。在利益面前,在權欲面前,人類首先考慮的只是自己如何能做大限度的攫取之,所以作爲人沒有永遠的友情,只有永遠的.利益。不像這些花草樹木,即便是作者的單相思,作爲一種精神慰藉,也是如此的令人羨慕,就像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一種自得的悠然足矣。

讀山中訪友有感14

作者的老朋友不是別人,是作者敬佩的老橋。在作者眼裏老橋就像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者的知己,不是誰,是彷彿就是自己的每一棵樹,當自己和每一棵樹交談的時候,自己也融入了這個集體。作者的好朋友不是任何人,是清涼的山泉、汩汩的溪流是飛流的瀑布、是陡峭的懸崖、是悠悠的白雲、是嘰嘰喳喳淘氣的雲雀。

大自然的`花、草、樹、木,也都是我的朋友,小動物們也都是我的朋友,我不能摘花砍樹,我要更進一步接近大自然,然後也和作者一樣成爲大自然的朋友,用心和大自然交流!

讀山中訪友有感15

它靜靜地站在那兒,方便人們穿過河流,任人們踩過它佝僂的脊背,卻無半點怨言。哪怕人們踩痛了它,它也甘之如飴,心甘情願,無怨無悔地爲人們付出。

我想,此時的.作者一定與橋產生了共鳴,他感受到了橋所做出的貢獻,他體會到了這座橋所歷經的滄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