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應臺雨兒讀後感

龍應臺是一名真正的文化批評家和優秀的文化建設者。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龍應臺雨兒讀後感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龍應臺雨兒讀後感

  龍應臺雨兒讀後感(一)

龍應臺的文字,橫眉冷對千夫所指時,寒氣逼人,如刀光劍影;俯首甘爲孺子牛時,卻溫柔婉轉仿如微風拂過。早些年我只是零星地讀過龍應臺的一些散文,這次有幸閱讀了她推出的思考、家族、人生、情感的作品《目送》。正像前面的幾位老師談過的那樣,龍應臺在書中寫了父親的逝、母親的老、兒子的離、朋友的牽掛、兄弟的攜手共行;寫失敗與脆弱、失落與放手;寫纏綿不捨與絕然的虛無。龍應臺的筆觸及到了人心中最柔軟的地方,哀而不怨。讓我們感受到了濃厚的柔情滋味。沒有豐富的人生閱歷是很難寫出來的,難怪龍應臺自己都說《目送》是人過中年才能寫出來的。

中年的龍應臺目送了父親的逝去、兒子的遠離,面對母親的衰老,她的內心是蒼涼的。讀了《目送》裏面的《雨兒》,使我內心始終難以平靜。在《雨兒》中,她年邁的、患了老年癡呆症的母親是個老小孩。因爲老年癡呆,所以吐字不清並伴有失憶症,以至於把女兒說成了“雨兒”,以至於至親的女兒都不認得了,以至於女兒剛剛對她說過的話,她馬上就不記得了。看似平常,想一想:這在女兒龍應臺的心裏是多麼的心疼、難過與無奈啊!當我讀到這裏的時候,心裏真的被深深地刺痛了!是啊,像我們這些臨近中年的人,越來越能感受到父母的衰老,越來越能感受到父母衰老的速度之快。或許是生活的節奏太快、壓力太大而無暇去顧及父母嗎?還是人到老年時,衰老的速度的確是更快了呢?我在家中排行老大,父母年齡尚不算太大,六十剛剛出頭。但我還是深有感觸:幾個月不見爸爸媽媽,再看到他們的時候,一下子就感覺到他們的銀絲又增加了,臉上的皺紋又加深了,身體的力氣又虛弱了……這種感覺真是隻有親身感受,才能體會其中的滋味,也可能正像龍應臺在《雨兒》的結尾處所說:“她看着我,微笑了。我這才注意到,她穿着黑衣白領,像一個中學的女生”龍應臺多麼希望自己的母親還處在青春年少,永遠不老啊!這句話也道出了女兒不捨母親的漸漸老去、漸行漸遠,既是本文的昇華之筆,又與《目送》的主題相互照應——“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着,你和她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着她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爲了讓大家感受一下《雨兒》帶給我們的感受,我請羅老師與我配合一下,讀一讀龍應臺母女的對話部分。

這樣簡單的對話,卻能給人最深的感動,她把這份對母親的愛輕描淡寫了,然而卻字字是關切,句句是牽掛。

即使再忙碌,也不要忘記經常給父母一句體貼的問候;即使再忙碌,也不要忘記經常與父母交流一下自己的近況,即使再忙碌,也不要忘記常回家看看年邁的父母……“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我們的父母在一天天漸行漸遠……

  龍應臺雨兒讀後感(二)

龍應臺老師的書我是第一次讀,這個第一次爲的是更接近別人的心扉在別人的`世界瞭解龍應臺。帶着有目的的心理去讀龍應臺老師的文章,現在想想,又怎能獲得多大的樂趣呢?以往都是草草的開場,又草草的收場,每每看到頭幾篇,便已無多大興致。五一假期無聊至極,拿起了龍應臺老師的《目送》,再次翻看。耐着性子,又看到了龍應臺老師所敘寫的《雨兒》,忍不住感慨萬千,感慨時光的匆匆而逝,使原本熟悉的情感頓時變得陌生,感慨儘管時光的匆匆而逝,也擋不住那一份永久的情,永恆的愛。

“我——是你的女兒”。對!我。一個普普通通的女性,因爲有了母親的寵愛,母親的養育,纔有了我後來的感恩,纔有了我後來的永不改變的“你的女兒”。反反覆覆地嚼着這句話,想把這簡簡單單的六個字讀透,卻無法透徹愛的力量;想把這簡簡單單的六個字嚼盡,卻無法嚼完這擺在我面前真真切切的情感。大概有太多的感想想要脫口而出,反而成了阻礙,阻礙地我不能出口成章。就像龍應臺老師對待她的母親一樣,想用盡自己的感情來跟母親敘述完自己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有趣事心煩事,卻因此成了阻礙,不得不反覆停留於“我——是你的女兒”。

面對那個離我身邊很近很近的女人,用時間編織的幾縷或幾撮銀絲替代了黑髮。面對自己,自以爲是的成熟早就已經包囊了原來的稚氣。簡簡單單的六個字“我——是你的女兒”,我很想對她說,自豪地對她說,驕傲地對她說。當真!一切都只是想,想了之後或許會有行動,或許會有“但是”。在這簡簡單單的六個字面前,我選擇了“但是”,選擇了去解釋,而她繼我的選擇之後,她選擇了微笑,選擇了釋然。當我準備說出這六個字時,好像一塊小石子,從心中拱出的小石子卡在了我發聲的部位,只要我一張口或動嘴,小石子就會如刀割般的疼痛割在我的肉體上。疼痛麻痹了我脫口而出的勇氣,使我膽怯地坐在這溫室裏,在筆與紙間來回着。寫完也只敢,將本子甩在她的面前,拍屁股走人,狂奔回房間罷了。

面對母親,我怯懦了。面對“我——是你的女兒”,我怯懦了。而龍應臺老師選擇的是不管母親是否清晰記得自己,依舊用自己熱血的心靈感化母親已逝的歲月。這種熱血,是讓我敬佩。不,不是敬佩。這種熱血,我可以擁有,只是,我害怕擁有。學着,用最真摯的心來學會、汲取。

  龍應臺雨兒讀後感(三)

“我——是你的女兒。”龍應臺與她母親的對話總是反覆停留在這句話上。

縱使那個曾經養大四個兒女的女人忘記了一切,甚至認不出就在面前的女兒,但她還是會用含糊的口音喊出一聲“雨兒”,那個記憶中的“雨兒”是怎麼也不會忘記的。

歲月爲母親織了一層無情的網,遮蓋住的不僅僅是她曾經似錦般的容顏,還有她小心翼翼地一直珍藏在心中的記憶。母親像是一個走失的小孩,在迷霧重重的歸途中忘了回家的路,無助地原地徘徊。龍應臺則是穿過霧靄,伸出雙手攙扶着母親,不厭其煩地告訴母親:“我——是你的女兒。”她並不介意母親的嘮叨、母親的遲鈍與無知。她與母親一起睡覺,幫她熱牛奶,和她一起塗指甲油、談天說地,幫她找回記憶。這一切是多麼的熟悉,怕是母親曾經也爲龍應臺做過吧!

龍應臺與母親的對話是全文最感動人的地方。母親說:“你好像我的雨兒。”龍應臺摸着母親稀疏的灰白色的頭髮,極盡溫柔地說:“媽,千真萬確,我就是你的女兒。”這樣簡單的話語重複了一遍又一遍,龍應臺把這份對母親的愛輕描淡寫了,然而卻字字是關切,句句是牽掛。

似乎天下的母親都是這樣的。

不知從何時起,我的母親竟也以我成長的雙倍速度老去。那些本該老人才有的皺紋,也毫無保留地爬上了她的眼角。本是烏黑亮麗的頭髮被歲月染上了蒼白,就連曾經讓她引以爲傲的身材也變得平庸臃腫。從前的母親就連出去買菜都會好好打扮一番,整整齊齊地出門,而現在的她可以將頭髮隨意地紮成一坨,髮絲滑落也全然不顧,然後趿拉着拖鞋出門,給我買需要的教科書。仍記得那次母親獨自在家做飯時突然想起還有一道我喜歡的菜沒有買,沒熄滅火就出門了,最後的事可想而知,整個屋子充斥着嗆鼻的燒焦味。父親爲此很是責怪母親,母親則像個犯了錯的孩子一聲不吭。那些沒放鹽的飯菜,那些混在一起清洗而互相染(來自:湖北教育考試網)色的衣服以及越來越緩慢的動作,都在宣告着那個我極不願意接受的事實——母親老了。

想起了丁立梅的那句:以前我總以爲青山青,綠水長,我的母親,永遠是母親,永遠有着飽滿的愛,供我們吮吸。而事實上不是這樣的,母親猶如一棵老了的樹,在不知不覺中,它掉葉了,它光禿禿了,連輕如羽毛的陽光,它也扛不住了。我的母親終於愛到無力。

我——是你的女兒,我會牽起你的手,漫步在小道的前方,以後的路還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