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秋暝》教學設計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學設計準備工作,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山居秋暝》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山居秋暝》教學設計

《山居秋暝》教學設計1

教案教學目標:

1、學習動靜結合的表現手法。

2、學習借景抒情的表達手法,體會詩人寄情山水的感情和追求高潔的人格志向。

教學重點:

1、學習動靜結合的表現手法。

2、學習借景抒情的表達手法。教學難點:體會詩人寄情山水的感情和追求高潔的人格志向。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朗讀古詩

二、介紹相關文化常識

王維,字摩詰,世稱王右丞,有《王右丞集》。有“天下文宗”,“詩佛”的美稱。王維的詩以描繪山水田園和歌詠隱居生活一類成就最大,與孟浩然同爲“山水田園”派詩人。

三、分析本詩

1、在這首詩中,作者描寫了什麼時間,什麼地點的景物?地點:山中。時間:秋天傍晚下過一場雨後。

2、作者爲什麼要突出“新雨”呢?是爲了突出秋雨之後山野間的明麗與清新,給人賞心悅目的感受。

3、作者在詩中描寫了哪些景物?明月,松林,清泉,山石,青竹,浣女,青蓮,漁舟。

4、蘇軾曾經這樣評價過王維的詩:“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頷聯和頸聯中的四句,每一句都是一幅畫,小組討論,用幾句話來描繪一幅畫面。

5、每一幅畫面就象電影中的一個鏡頭,把這些鏡頭連起來就是山中的整個景緻。這些景色給你什麼感覺?非常寧靜,清新,恬然。

6、我們可以看到,洗衣服的少女歸來時發出了喧鬧聲,漁舟經過時蓮花也隨之擺動,爲什麼它們給你的感覺仍然是“靜”呢?以動襯靜。正因爲有這些聲音,使得整個環境顯得更安靜。

7、哪些是靜景,哪些是動景?“明月鬆間照”是靜景,“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是動景。

8、詩的尾聯“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怎麼理解?任憑春天的百花凋謝,山中的美景還是讓我留戀。

9、王國維曾經說過“一切景語皆情語”,作者描寫了那麼美麗恬然的山中景色,所要表達的是一種怎樣的感情呢?(簡單介紹王維的生平)所表達的是一種對於山水的留戀,對隱居生活的渴望以及潔身自好,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10、 山中明明有那麼多美麗的景物,作者爲什麼還稱這之爲“空山”呢?結合作者的寫作背景思考。“空”字顯示了山野間的安靜與寬闊,這與作者希望遠離塵世與世俗的願望正好吻合。

四、翻譯全詩

五、分析格律

1、這首詩的體裁是什麼?五言律詩。

2、對偶句有哪些?“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3、哪些字是押韻的?後,秋,流,舟,留。

六、作業設計:

1、翻譯全詩。

2、請嘗試用一段話描繪這首詩呈現的畫面。(200字)

七、板書設計:山居秋暝王維王維,字摩詰,世稱王右丞,《王右丞集》。“天下文宗”,“詩佛”。“山水田園”派詩人。景物:明月,松林——靜景清泉,山石竹林,浣女 ——動景青蓮,漁舟

《山居秋暝》教學設計2

【創新設計】

一、教學目的

1、領悟詩的主旨,學習詩人潔身自好的品格。

2、品味詩的意境和風格。

3、品讀同類詩歌,古爲今用。

二、教學思路

1、用對比參悟的方法鑑賞詩歌。

2、活動:企業創意策劃。

三、創新意圖

在認真鑑賞的基礎上,組合同類詩歌,進行古爲今用的創新實踐活動。

四、教學過程

(一)講讀參悟詩歌。

1、自讀課後練習一,給本詩劃分節奏,弄清尾字的平仄。

2、按節奏和平仄規律朗讀這首詩,讀出抑揚頓挫之美。

3、把作者身世、寫作背景和詩歌內容結合起來,整體感知詩歌內容。

4、抓住頷聯、頸聯品味意境:景物構成了怎樣的畫面?融入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5、根據情感指出朗讀時應注意的語調、語速。

6、王維的詩與誰的詩風相近?誦讀類似的詩句。

7、認識詩中所體現出來的潔身自好的品格。

(二)企業創意策劃活動。

1、提出假設:假如王維生活於改革開放、人盡其才的現代社會,他除了作詩外,最適合參與哪一項經濟活動?

2、明確活動方向及任務。

選擇職業要根據自己的特長,同時又要與社會經濟形勢相適應。王維是著名的山水詩人,現代社會旅遊業正蓬勃發展,因此他可以開一家有“歸隱”特色的.旅遊公司。

3、完成企業創意書。

公司形象:本公司的“雙休遊”旨在讓遊客在緊張工作之後的雙休日裏,走進自然,走進農家,找到輕鬆、閒適而又不乏文化品位的感覺。

景區設置:桃花源村、陋室、故人莊、山居、田園居、南山。

日程安排:桃花源村(第一天上午及午餐),陋室(第一天下午),故人莊(第一天晚餐),山居(第一天晚),田園居、南山(第二天)。

具體景點設計:以“山居”爲例:

①松林散步,傾聽天籟,體味自然。倘有月亮,會有“明月窺人”或“月亮走我也走”的美景出現。

②清泉漂流,體會“清泉皮筏石上流”的趣味。

③湖中泛舟採蓮,時有“驚起一灘鷗鷺”的情景再現。

④泉邊浣衣、竹林篝火、歌舞晚會。

所有景點適當位置配古人詩詞歌賦。

企業人員:總經理、財務主管、公關人員、法律顧問、導遊(由深諳古文詩詞歌賦者擔任)。

經營方式:與中央電視臺合作開發,或與其他影視機構合資開發,既作旅遊景點,又作影視劇外景基地。

參讀詩文:《過故人莊》《桃花源記》《歸園田居》《陋室銘》等。

(以上條目爲創業計劃的框架,各條目的具體化設計僅供參考。)

  【創意說明】

此教學設計的亮點是在教學古典詩詞時,不僅要讓學生“學”,還要激發學生去“用”,而且在“用”中更能加深學生的“學”。

這節課的“企業創意”策劃活動是要求學生把已學過的同類詩歌與現代的經濟生活巧妙地結合起來進行創新設計。詩的學習,不能一首一首孤立地讀,那樣既不易領悟,也會使學習的內容零散;詩也不能過多地拆解,那樣會沒有詩意。如果把同類詩歌放在一起品讀,可起到滲透效應,自然參悟到其中的意境和風格。景區設置就在於組合同類詩歌,而景點的具體規劃,如“山居”部分,更能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體驗意境,加深了“學”;其他部分的策劃也能夠訓練學生思維的嚴密性和靈活性,可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整個策劃活動是一個師生共同參與的創新活動,這種創新活動不僅加強了學生對古典文學學習有用性的認識,增強了學習興趣,而且點燃了學生的思維火花,激發了創新意識,培養了創新能力。可以說,有了教師的創新教學,纔有學生的創新學習。整個創新活動中,教師是一個參與者、協作者,只需在必要時提出疑問,或對某些術語作出解釋,或提供相關案例,要留出足夠的時空,讓學生的主體性充分體現出來。

《山居秋暝》教學設計3

  一、課文說明

《山居秋暝》是唐代詩人王維所寫。這是一首寫山水美景的名詩,全詩八行四句。本首古詩是節選前面的四行兩句,描寫了秋天的傍晚一場新雨過後,青山清幽明淨的自然美景。

全詩四行兩句。第一句“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寫出秋天的傍晚,一場新雨過後,青山特別幽靜,天氣格外的涼爽。第二句“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寫明月透過鬆林撒落斑駁的靜影,清泉在大石上叮咚流淌。多麼美的秋天夜景圖哇!“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是千古佳句。

  二、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6個字。掌握新筆畫:橫折鉤,及“先外面,后里頭”的筆順規則。

2.朗讀並背誦這首古詩。

3.初步理解古詩的意思,感悟新雨過後青山清新幽靜的自然美景。

  三、教學準備

1.學生自己課外讀背幾首古詩

2.生字卡、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時數

2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哪些小朋友會背古詩?指名背。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2.今天我們來學習唐朝大詩人王維寫的古詩《山居秋暝》。(板書詩題)詩題稍作解釋。

3.指導學生讀一讀詩題。

(二)隨文識字。

1.教師範讀古詩,要求聽準每個字的字音。生領讀、跟讀。

2.生自讀古詩,畫出生字。3.利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記生字。

隨機指導學生識記字形的方法:加—加。

如:日—月→明,白—水→泉,木—公→鬆,門—日→間,親—斤→新,

屍—古→居。

4.(出示生字卡)認讀,同桌互查,開火車。

(三)朗讀感悟。

1.四人小組合作,組內自讀互讀相結合。讀時思考:

(1)你讀懂了什麼?

(2)學生質疑,鼓勵學生互相答疑。

(適時播放課件)展示動態畫面:秋天的傍晚一場新雨過後,青山清朗,明月透過鬆林撒落斑駁的靜影,清泉在大石頭上叮咚流淌。老師點撥引導。

2.師生交換讀,雙向反饋,感受詩的韻律節奏美,進一步理解詩意。

3.鼓勵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說一說自己所理解的詩境。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

5.教師描述詩意,引導學生背誦。

(四)小結

(五)課後活動。

在小組內比一比誰背的古詩多,推選代表。

第二課時

(一)複習。

1.背誦古詩。

2.(抽讀生字卡):空、新、晚、明、月、鬆、間、清、泉、石、後、門、有。

(二)學習生字。

1.學習新筆畫:橫折鉤。

(1)出示新筆畫,說明名稱,啓發學生說說書寫方法。

(2)教師範寫,學生書空。

2.指導書寫生字。

(1)(出示:門、月、有、間、石、後)。

觀察:哪些字中有新學的筆畫“”呢?找一找。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憶字形。注意區分“石”與“後”。

(3)指導書寫。

觀察每個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書空練寫筆順,重點是“間”,先外後內。

教師範寫,學生練寫,當堂反饋。

(三)課外活動。

詩歌背誦會——比比誰背的古詩多,小組推選代表在全班背誦。

板書設計:

山居秋暝

[唐]王維

空山/新雨/後,

天氣/晚來/秋。

明月/鬆間/照,

清泉/石上/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