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追風箏的人讀後感400字

也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風箏,無論它意味着什麼,讓我們勇敢地追,讓我們一起追尋那人格的風箏。下面是關於追風箏的人讀後感400字,希望大家喜歡!

關於追風箏的人讀後感400字

  關於追風箏的人讀後感400字1

兩天讀完了,很快,雖然是小說,看完就在想,如果阿米爾當時衝了出去,能否制止啊塞夫三人對哈桑的傷害,或者就算不能制止,結局是否會改變。同事他的父親爲什麼至死都沒有告訴他關於哈桑和自己的祕密,而是由他的好友拉米爾揭開了謎團。

當然也在懷疑,懷疑是因爲自己沒有經歷過。作爲小孩子的阿米爾是否被描寫的太過功利,自私,似乎表現除了不屬於童年小孩該有的那種大人小心眼,即使他出生在富人家庭,可畢竟哈桑是他童年最重要的玩伴。所以,我甚至覺得,在書中阿米爾被告知自己和哈桑是同父兄弟這一個線索是否需要,書中,阿米爾是知道後纔看哈桑寫給他的信的,最後決定去找他的侄子。

我們來個如果,如果卡勒德。胡賽尼沒有安排這樣的驚天祕密,而是直接在阿米爾講完他如何找到哈桑事後給了他哈桑親手寫的信,阿米爾最終會不會回到家鄉去尋找這個自己曾經深深傷害過的好朋友的侄子呢?在我看來,雖然沒有了親情的羈絆,卻更加深刻了小時候錯誤對現在內心的折磨,以及友誼的彌足珍貴。當然,這是我的如果。

這裏,又突然腦子裏冒出了魯迅筆下那個月光下的潤土了。文章中說“到最後,總是這的世界贏得了勝利”,於是所有都成了世界的孤兒,失敗的寵臣,故鄉、童年、回憶……美好的事物都被遠遠的拋棄,留下滿地傷痕,也給所有人一刀,這刀痕至死都留在人心中無法抹去。宗教給了信仰着內心的寧靜,可是,宗教卻也讓人與人之間的矛盾深如深淵,就算滴再多的淚水與血也無法在這深淵中蕩起回聲。

當你說謊,你就偷走了別人知道的權利。極端種族主義者對信衆說謊,大人與大人之間說謊,大人對小孩說謊,小孩與小孩之間說謊,小孩對大人說謊。

其實我相信,所有的錯都會得到原諒,只要你願意踏上那“那兒有再次成爲好人的路”。

  關於追風箏的人讀後感400字2

都說哈桑和阿米爾兩個人是朋友關係,我卻總想反駁這個觀點:他們真的是朋友嗎?我不這麼認爲。

在那個時候阿富汗人的潛意識裏就是哈扎拉人只能是他們的僕人。僅管阿米爾與哈桑情同手足,但是經過時間的推移阿米爾也被這個淺意識給同化。在有的時候,我又認爲阿米爾是恨哈桑的,這一層是建立在阿米爾父親的態度之上:每當阿米爾要父親給他什麼時,父親總會給哈桑一份,就連二十多年後買了一輛車,仍然會提到哈桑,所以阿米爾或多或少的是有一些嫉妒哈桑的。

所以說這層朋友關係我是不認可的,就算阿米爾最後知道了他們倆是手足情深,也不會在有所謂的朋友關係了!

不可描述出來的感情融入進去:一種對親人的愛、對哈桑的愧疚、對旁人的感激、對阿塞夫的恐懼,以及的自己曾經的贖罪,從中流露出來。

爲你,千千萬萬遍。

就這一句話穿插進文中,給文章昇華數次。多感人的一句話呀!一個人的一生又有幾人會對你說“爲你,千千萬萬遍”呢?又會遇到幾個“爲你,千千萬萬遍”呢?我不知道……

我的'記憶中只有父母對我說過:爲你,千千萬萬遍。

  關於追風箏的人讀後感400字3

我買書有些晚了,星期四在學校的時候看河馬的書,星期五放學回家就開始看,一直看到十點多才看完。

看完真擔心自己睡不着覺,它不是那種恐怖小說,卻讓我的心裏久久不能平靜。

週五信息課的時候,我看到哈桑死了,我驚叫一聲:“天哪,死了?”旁邊三個人,緊張地看着我:“誰死了?”我黯然回答:“哈桑……”

哈桑的身世令我大吃一驚,可下文他的死亡更使我“驚慌”,我一下子不敢看了。

想起書中開頭的哈桑的那句話“爲你,千千萬萬遍”,那是爲以後的事埋下伏筆,還真有道理啊!

全文中出現四次“爲你,千千萬萬遍”。這句話使讀者都印象深刻。那種,儘管知道他幹了很多對不起你的事,卻還願爲他獻身,到底是什麼心理啊!我無法理解,他何必呢?是什麼使他這樣做呢?是因爲主僕關係?我真的……不明白啊!

而索拉博的心靈,真的很脆弱,出生在那個年代,又猛地失去父母,這種缺愛的感受,是我們遠遠體會不到的,後因阿米爾的出現,給了他安全感,可又因再去孤兒院的恐懼,選擇自殺,被救回來一副生無可戀。我該同情他嗎?可憐的一生,相信他可以走出心理陰影的!

愛?恐懼?愧疚?贖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