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在我心》讀後感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孝在我心》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孝在我心》讀後感

《孝在我心》讀後感1

心靈的洗禮----讀《孝在我心中》有感俗話說:百善孝爲先。孝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從每一件小事中都會流露出來。慈鴉尚還哺,羔羊猶跪足。是啊,連動物從小都明白感恩父母,孝敬父母,我們人類難道還不如一隻烏鴉、一隻羔羊嗎?我細細地品讀着書中的一個個故事,一個個平凡而又偉大的故事。那些事,其實就在我們的身邊,正是“孝”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看了《堅強女孩》這篇文章之後,我早已泣不成聲,淚流滿面。

一個年僅16歲的孩子,爲了救自己的爸爸,不惜犧牲一切代價,心中僅有一個念頭:他是生我養我的父親,不論怎樣,我都要救活他。這讓我的心靈受到了很大的震撼,一個女孩,用她的孝心感染了每個人的心靈。父母對我們的愛是無私的,他們默默地爲我們操勞。如果你很細心,就會發現父親的臉上多了一絲皺紋,母親的頭上多了一絲銀髮。父愛就像山一樣偉大而深沉;母愛就似水一般細膩而溫柔;我們就猶如那一顆顆茁壯成長的小樹,父親就是包容我們的青山,母親就是養育我們的涓涓溪流。當我們做錯事惹父母生氣時,父母就會教育我們;當考試取得好成績時,父母就會獎勵我們;當衣服弄髒時,是父母用雙手把它洗得乾乾淨淨;當我們考試考砸時,父母就會鼓勵我們下次再努力;當我們遇到挫折的時候,可以躺在母親懷裏訴說受到的的委屈;當我們取得成功時,可以坐在父親膝上與他分享成功的喜悅。父母給予我們的太多太多,而我們還給父母的太少太少。孝順父母和長輩應該成爲我們的一種責任,一種道德,一種修養。哪怕爲媽媽洗一次腳,爲爸爸錘一次背,爲爺爺倒一次茶,爲奶奶盛一次飯。讓我們從小事做起,從點點滴滴做起,讓“孝”與“愛”在我們的生活中傳遞······

《孝在我心》讀後感2

今天我讀了《孝在我心中》這本書,裏面講了許許多多感恩孝道的故事,其中,讓我記憶猶新的是《生死約定》這個故事。

裏面主要講了主人公袁其美精心照顧妹妹整整58年,妹妹很小就得了重病,一直都很依賴姐姐。姐姐爲了妹妹,放棄了自己的青春,和妹妹做了生死約定,與妹妹廝守一生。70歲後袁其美也患了重病,但她爲了妹妹依然堅強的活了下來。

從這個故事,我體會到了袁其美爲了妹妹,而犧牲了自己的幸福,與妹妹不離不棄的深厚感情,她的這種精神,是非常偉大而神聖的!她58年以來一如既往地照顧妹妹的事蹟,體現了她高度的責任心和真摯的愛心。她照顧妹妹的事蹟讓我感動不已,我應該向她學習!

這個故事讓我聯想到我的一位好朋友,幾年前她的父母下崗了。更不幸的是,不久她的父母又患了重病。從此,她以幼小的肩膀撐起了這個家,每天,不僅要照顧患病的爸爸媽媽和年幼的妹妹,還要靠撿垃圾維持生計。她在學校,非常勤奮好學,成績名列前茅。

與她相比,我感到自己十分慚愧。我是個不懂事的孩子,在家有父母關愛着,我總是依賴他們,對弟弟妹妹也不懂得謙讓,我連自己的臥室還要媽媽幫忙打掃,媽媽催促我做作業,我總是找藉口不做。

從此以後,我下定決心我要向袁其美和我的好朋友學習。做一個有愛心的人和獨立學習的好學生。平時,在家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活,主動關心弟弟妹妹減輕父母的工作量。在學校,我要努力學習,爭取考得優異成績,學好本領,將來回報父母。總而言之,我要做個好女兒、好姐姐、好學生!

《孝在我心》讀後感3

常言道:“慈鴉尚還哺,羔羊猶跪足。”人不孝其親,不如禽與獸。是啊!小烏鴉還懂得把食物吐出來給父母吃,羔羊吃奶的時候還知道跪着向母親表示感謝;人要是不孝敬他的雙親,就連禽獸也不如啊!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這本書叫《孝在我心》,讓我對“孝”字有了更深一層的瞭解,使我想起了古代的兩個至孝的人。

人們耳熟能詳的《三字經》裏有一句“香九齡,能溫席。”說的是漢代因孝敬長輩而流傳千古的九歲時的小黃香,夏季,他幫父親把牀蓆扇涼,趕走蚊子;冬季,用身體溫暖牀蓆讓父親安心入睡。

無獨有偶在漢代,有一個叫郭巨的人,家有一母一嬰。母親已過九旬,嬰兒剛出生不久,家貧如洗的他擔心撫養孩子會影響贍養母親,所以和妻子商議:“孩子死了還可以再生一次,母親死了卻不可以再復活。”一天半夜與妻子將孩子抱到山裏,埋于山中。

現在,我們不需像小黃香如此辛苦溫席,夏夜扇涼,也無需像郭巨那樣爲母埋兒。我們只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聽從父母,少讓他們操心,不讓父母在工作之餘還要擔心我們的作業有沒有做完,在空餘的時間裏做一些家務,給父母多一些休息的時間。哪怕幫他們沏杯熱茶,把好吃的留給父母吃,好好學習,不辜負父母對我們的期望……這些都是孝的表現。如果連這點都做不到,那麼我們就是念再多的“香九齡,能溫席”也是沒有用的。

一個人如果不孝順父母,不熱愛自己的家人,長大以後就談不上熱愛故鄉、熱愛祖國了。孝是做人的根本啊!

“孝”在中華大地上傳揚了五千年,“孝”作爲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深深地影響着每一位炎黃子孫,就像長江、黃河經久不衰地滋養着我們一樣,難道我們不應該將其發揚和傳承下去?難道能讓“孝”消失在21世紀中嗎?

孝心無價,作爲炎黃子孫的我們一定要時刻謹記:“百善孝爲先”,做人要先做到孝,讓慈孝永遠留在我們心中併發揚光大!

《孝在我心》讀後感4

世界上有一種最美麗的聲音,那就是母親的呼喚;大自然中有一種最深沉的情感,那就是父親的叮嚀;生活中有一種最純樸的報答,那就是兒女的“孝”。

看到老師寫在黑板上的'幾個醒目的字眼——孝在我心中,我愣住了:什麼是“孝”?再看看藍天上飄過的白雲朵朵,我終於警醒:那就是“孝”。

父母賦予我們生命,哺育我們成長,教會我們自立、做人的道理,從十月懷胎的生命孕育,到出生後的嗷嗷待哺,從牙牙學語的幼兒到朝氣蓬勃的青春少年,我們成長的每一天,無不飽含着父母無限的深情和厚愛,這些愛是世界上最淳樸、最無私、最偉大的愛!所以,對父母的養育之恩,對父母的這份樸實的愛,我們要報答,要孝敬。

雲兒悠悠裝扮藍天,那是對天空的回報;樹葉飄飄落入土中,那是對根的情誼;羔羊咩咩跪乳,那是對母親的孝敬……大自然就是一面鏡子,教我們學會盡“孝”。給父母端一盆洗腳水,是一種“孝”;每天給家裏老人打一個電話問好,是一種“孝”;傾聽父母的嘮叨,是一種“孝”;給父母煮一餐飯菜,是一種“孝”;溫馨的一聲問候也是一種“孝”。

“臥冰求鯉”的故事大家一定知道,故事中的主人公給病中的後媽下冰河打魚,讓後媽吃到了美味可口的魚肉;早年當家的黃香因爲家境貧寒,沒有炕牀,爲了讓父母暖暖睡覺,他堅持每天晚上早早鑽進父母的被子裏,用自己的體溫把被子捂得暖暖的,再讓父母上去睡覺。是啊,不管是王祥臥冰求鯉還是黃香溫席,這都是孝敬父母的表現。

同學們,“岳母刺字”最後岳飛也能幹出一番事業,這不也是一種孝敬嗎?其實,孝敬父母是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現在的我們勤奮學習,奮發向上就是對父母的孝敬,我們應該能做得到。

吟唱“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詩句,讓我們時刻記住:孝敬父母是天經地義的事情,讓“孝”永駐我們心中,讓“孝”無聲傳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