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聲》教學設計方案

教學目標

《心聲》教學設計方案

(一)整體感知,把握小說情節,理清作者思路。

(二)品味語言,瞭解心理描寫對刻畫人物形象的作用。

(三)揣摩“心聲”的深刻含義,聯繫生活實際,探討小說的現實意義。

第一課時

一、導入。聽取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的感覺。

二、正音聽讀

捻niǎn噗pū蜷quán簪zān琅琅láng發窘jiǒng

抽噎yē恍惚huǎnghū抽泣qì棱角分明léng窸窸窣窣xīsū

2、聽讀課文,要求同學聽準讀音,整理故事情節。

三、整體感知課文。

學生朗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

1、京京爲什麼渴望朗讀課文?又是在什麼情況下實現了自己的願望的?他能不能讀好課文呢?

當李京京看到講義上印的《凡卡》時“他喜歡極了”,因爲凡卡使他想起鄉下跟爺爺在一起的幸福生活,想起了和妮兒一塊兒摘桑果、吃桑果的趣事。課後聽了趙小楨“軟綿綿、奶聲奶氣”地練習,更增強了他公開課上事先佈置好的趙小楨不敢舉手,別人更不敢舉手,只有李京京舉起了手。“程老師有點慌亂了”,在實在沒有人舉手的情況下,處於無奈,程老師只好叫李京京讀。凡卡的遭遇引起了有着相似經歷和同樣不幸命運的李京京深深的共鳴。他讀得聲情並茂,“教室裏一片寂靜”,大家都被感動了。

2、嗓子沙啞的李京京爲什麼想讀而且一有機會就能讀得很感人,而聲音又脆又甜的趙

小楨事先答應了讀,卻最終沒有勇氣在公開課上舉手,擔心自己讀不好。

李京京和趙小楨的區別在於,朗讀過程中是否有自己的'情感參與。(當然情感參與的前提並不限於相似的經歷,而應當是朗讀者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的體驗性閱讀。凡卡是個窮孩子,朗讀時要準確地把握住他的情感,而不能讀成愛撒嬌的小姑娘的情感。)

3、李京京在實現願望的過程中,吐露了怎樣的“心聲”?

心聲:凡卡的故事喚起了他深埋在心底的親情和友情,他渴望將自己內心的情感表達出來。

4、李京京爲什麼關注趙小楨等人練習?

明確:“他喜歡極了。那個窮苦的、可憐的小人兒凡卡,不知怎麼,總是纏在他心上,弄得他一整天都有點兒神情恍惚”。這樣的心緒,爲渴望表達又被粗魯地阻止李京京關注趙小楨等人練習提供了合理的心理基礎。同時作者再次突出表現了他讀書願望的迫切以及對課文情感的準確把握,爲下文李京京讀書的成功埋下伏筆,也爲戲劇性高潮的到來提供了合理性。這一筆不僅豐滿了人物形象,還顯出情節安排上不枝不蔓的特點。

5、怎樣理解“他真想念。不是要出風頭,而是心裏有種憋了很久的感情,想痛痛快快地念出來,吐出來”?

明確:“憋了很久的”,有渴望表達深埋與心底的親情、友情的心聲,也有壓抑已久渴望張揚的個性。

四、課堂小結

這些文字之所以感人得益與小說中細膩的心理描寫。小說刻畫人物有多種方法。本文主要是描寫李京京的心理活動。課文中有直接的心理描寫,如課前非常想讀課文的願望,樹林裏對爺爺、對妮兒的思念,課上想讀又不敢舉手的矛盾,真情投人而讀過了頭的懊悔等等;有間接描寫,如課前渴望老師讓他讀書的眼巴巴地望着老師的神態,結結巴巴的話語,課上“他咬緊了嘴脣,鄭重地舉起右手”,希望得到朗讀機會的動作等。這些描寫,細膩而真切地寫出了李京京的心路歷程,也突出了小說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