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山海情》觀後感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後,這次觀看讓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觀後感吧。在寫觀後感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電視劇《山海情》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電視劇《山海情》觀後感

電視劇《山海情》觀後感1

我本是圖着寫讀後感去看的《山海情》,這是部有關脫貧攻堅的電視劇。和我媽看了前三集就沒看了,因爲後面再看就要收費了,但是我媽看上了癮,連着幾天嚷嚷着要看,我實在忍不住她叨叨,就充了錢和她一起看完這部令人回味的電視劇。

我越看,越覺得自己和劇中的涌泉村村民相似:想要得到好處卻又不肯付出代價。

村民想要吊莊過上好日子又不甘受環境的艱苦;想要種菇賣錢又不肯出建棚的費用,只想白吃政府給的救濟糧。說到底都是因爲心中一個“貪”字太強大。如果人人都貪心眼前的小利而放棄未來的大利,那麼脫貧工作就永遠也無法完成。就像我吝嗇幾塊錢,差點錯失了這部好劇。讀書何嘗不是一樣?我們如果貪圖眼前的輕鬆和愜意,丟掉的一定是將來的前途。

而人貪,貪的又都是一個“利”。有個成語叫“重利輕義”,這個成語在劇裏第一集就有體現:水花的父親爲了一頭驢、幾隻雞和一口水窖就將自己的'女兒嫁了出去。雖然水花曾反抗過她的命運,但最後還是爲了父親選擇了妥協。兩人一個爲利,一個爲義,在這鮮明的對比之下,我們深刻體會到了人們受趨利思想的毒害之深和女性地位的卑微。

劇情後面馬得福、馬得寶兄弟也爲這“利與義”爭執過:得福爲了村民的生活說服得寶投資修建水利工程,在經濟最危難的時候,得寶用自己的買婚房的錢盡心幫助哥哥,而最後得寶因得福沒能將第一批政府資金分給他而心生埋怨。兩人因情誼而合作,又因利益而衝突。

董仲舒說過:“天之生人也,是人生義與利,利以養其體,義以養其心,心不得義,不能樂,體不得利,不能安,以義取利,利義共生。”追求利益是沒有錯的,因爲利益是一個人,一個團體,一個國家生存與發展的資本。同樣是“求利”,馬家兄弟與水花父親給人的感覺是截然不同的。馬家兄弟爲了衆人的利益而求利,是“公利”;而水花父親爲了個人利益而求利,是“私利”。所以,在義的範圍內適度追求利益,是值得提倡的。利是義的衡量,行多大義給多大利;利是義的鼓勵,義有利的吹拂,道德的芬芳才得以發揚。

在這部劇中,情義在各個情節中都有體現,小到朋友家人,大到政府國家。聯繫今天的抗疫戰爭,這種情義更是絲毫不減!在今天這個時代,無論是青壯還是老少,只要你關注着中國的青山綠海,就能感受到這份熾熱的中國情,而這,便是中國的山海情!

電視劇《山海情》觀後感2

這段時間扶貧類的電視劇在網絡上很流行,可謂是羣星攜手扶貧。像《山海情》和《江山如此多嬌》,這兩部電視劇都有很不錯的口碑。

《山海情》裏面的故事不是特別的離奇,它講述農村普通人的生活。它十分的真實,並且把很多細節都拍攝出來了。如果有在農村生活的經歷,一定會覺得這部劇活靈活現。讓觀衆越看越喜歡。

《山海情》的演員,可謂是衆星雲集。像閆妮,張嘉譯,姚晨,陶虹,熱依扎等等。都是有實力有演技的演員,之前也有很多經典的作品。

扶貧這種新題材,對他們來說也是一種挑戰。閆妮和張嘉譯之前播出的《裝臺》很好看,很也很吸引人,相信很多人也看過。

其實《山海情》之所以火爆的原因,不僅僅是因爲有這些有實力的演員參演。它很注重細節。我們可以在劇中看到。每一個細節其實都很貼近於現在農村的真實生活。

這都得益於導演孔笙。孔笙拍電視劇是出了名的嚴格。不得不說他也是一個細節控。

因爲是扶貧劇,所以也是農村的題材。要把這部劇拍好拍得真實,就要從人物的道具、服裝以及動作上下功夫。下面我們就給大家盤點幾個,劇中明顯的小細節。

張嘉譯飾演的馬喊水。他裏面愛穿着一件白色短袖。那件衣服的衣領已經破爛的不成樣子了。但是他仍然穿着。劇中很多農民跟他的情況是一樣的。

在現實生活中,農村也存在着這樣的.情況。壞了以後捨不得扔就接着穿,或者是在做農活的時候穿。因爲即便它髒了或者壞了也無所謂。

而劇中所處的環境是一個還未脫貧的村子,所以穿着這樣的衣服,其實也很反映他們生活的環境和生活水平。

還有很多情況下他們愛把布鞋當作拖鞋來穿。劇中的李大有,就有這種習慣。李大有的白色衣服經常是髒的。因爲隨時要幹活的原因容易弄髒,所以穿着髒衣服就不怕它再髒。

在農村這種情況也很常見,這並不是懶,而是一種習慣。一種生活的常態。

《山海情》不僅僅是反映了普通人在農村的生活,而且也有講述從農村到了城市生活改變的樣子。

當一羣女工來到城市。他們首先改變的就是她們的穿着,乾淨整潔。隨着在城市裏面的時間長了,皮膚也變得更加白嫩。這都是看得見的改變。

其實最反映現實和細節的還不只是農民。導演對領導的辦公室,也有很明顯的細節佈置。

閆妮飾演的馬縣長,她辦公坐的椅子已經脫皮。在早些年,沙發或者椅子脫皮還接着用,是很常見的事情。這也側面反映出了。地方普通官員的廉潔和節儉。

電視劇《山海情》觀後感3

近日《山海情》熱播,該部劇講述了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寧夏西海固地區的移民們在村幹部的幫助和國家政策的幫扶下,不斷克服各種困難,探索脫貧發展辦法,建設新家園,將風沙走石的“幹沙灘”建設成寸土寸金的“金沙灘”的故事。當前,我們正處於“十四五”的開局之年,作爲黨員幹部,要勤勤懇懇,胸懷人民,乘勢而上,帶領人民奮力書寫“十四五”新篇章。

要有“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紮根基層的'堅定之心。劇中馬得福從農校畢業之後,被分配到基層工作,不管是山荒坡陡,缺水沒路,條件艱苦,不適合生存的涌泉村,還是環境惡劣,沒有水沒有電,黃沙漫天的戈壁灘,馬得福都毅然決然地選擇完成“吊莊移民”工作,他那不怕苦、耐得住清貧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身爲黨員幹部,我們應該摒棄浮躁的心,勇於去基層,敢於去一線,甘於去羣衆需要的地方,儘管基層沒有城市的燈紅酒綠,但要相信,在基層一線,也會有另一番生活的色彩和人生的精彩,如今,正處於鄉村振興的關鍵時期,我們應該甘於清貧,不忘初心和使命,把自己的心在基層紮下根,奮力基層書寫了不起的人生。

要有“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憂國憂民的濟世情懷。劇中馬得福爲了移民們能通上電和水,想盡一切辦法拉移民,湊夠六十戶。好不容易能夠超六十戶了,中途卻因條件惡劣,三戶移民卻中途返回了,差一戶達到通電的標準,馬得福懊惱自己未能拼死留下那三戶。爲了能通上電,連續五天堵變電所所長的決心讓人感動,他那爲了人民能過上幸福生活拼命努力的身影讓人感動,身爲黨員幹部,我們應該胸懷人民,切實爲人民謀福利,真心帶領羣衆脫貧致富。如今,“十四五”的宏偉藍圖已經繪就,我們應該把人民放在心上,扛在肩上,努力奮鬥,和人民同心同德,帶領人民走上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

要有“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樂觀自信的頑強信念。劇中的馬得福苦口婆心勸返吊莊戶,他勸慰鄉親們,只要艱苦奮鬥,一定會越來越好的,他通過努力,爲鄉親們通上電,帶領鄉親們探索脫貧辦法,最終走上了致富的康莊大道。他那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紮實肯幹的品質值得稱讚。身爲黨員幹部,我們應該帶頭乘風破浪,揚帆遠航,通過努力奮鬥,相信一定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一定會創造更加燦爛的輝煌。如今,正處於奮力起航的新時代,我們相信用汗水澆灌定能有所收穫,用奮鬥鋪就定能抵達幸福,用實幹擔當定能托起中國夢。

電視劇《山海情》觀後感4

看了近期熱播的電視劇《山海情》,電視劇主題是圍繞“扶貧”展開的,講述的是上世紀90年代,從西海固地區吊莊移民到玉泉營地區,從無到有地建設着他們的新家園,村幹部馬得福操心着通電、灌溉用水等樁樁件件的問題,他足夠努力,卻不自信未來什麼時候來,大有叔說的好“未來是啥,未來就是都還沒有來”,在這個過程中,村幹部馬得福承受着很大得壓力,直到國家新的扶貧政策出臺,福建對寧夏的扶貧事業進行對口援助,並建立了合作樣板閩寧村,陳金山凌一農等一批優秀的福建幹部、技術人員爲閩寧鎮灑下奮鬥的汗水,幫助得福找到了未來的方向,村裏的年輕人通過勞務輸出,種植大棚蘑菇等收穫了自信。

電視劇開篇就是一望無際的黃沙戈壁,除了沙子就只有吃沙子的人,自行車是這裏唯一的交通工具。從農校畢業的馬得福工作接到的第一個任務就是把從吊莊移民逃回來的給勸回去,到一個逃回來的人家裏,大白天的`在炕上睡覺呢,不是因爲累了要休息,實在是因爲兄弟倆人穿一條褲子,兄弟出去辦事,把褲子穿走了下不了地。對於村民來說,最好的食物也就是個窩窩頭,一年到頭不開葷,就算有也是村主任帶頭偷吃政府下發的扶貧珍珠雞。深愛着德福的水花,因爲窮,被父親李老栓以一個水窖、一頭驢、兩隻羊和兩籠雞的價格賣給別人做媳婦,水花不想就此認命,連夜逃出了村,直奔還在修建的鐵路,準備去外面的世界打工。

當馬得福在火車上找到了逃跑的水花時,水花窩在車廂的角落裏,淚眼婆娑的問他:“你是要抓我回去嫁給安永福的嗎”,得福沒有說話,用他自己的話說即使是當了幹部,也還是一樣被別人看不起,也一樣娶不起水花,在他心裏也不希望心愛的人嫁給安永福,他掏出幾塊錢,躲閃着水花的目光,笨拙的遞給了心愛的姑娘,告訴她,有多遠就跑多遠,你一個女娃娃在外面,要好好照顧自己,保護自己。當第二次安家上門來時,就要打起來時,水花回來了,與得福對望時候,沒有言語,只是默默的流淚,水花已經下定決心,要嫁給安永福了,最後的對望是對過往的絕別。

《山海情》是國產劇的真正水準,主創們將其具象化,用極盡真實的刻畫讓人物從那個年代活過來,讓觀衆進到那個年代去。最後得福娶了水利局局長的女兒,得寶買了房,娶了麥苗,生意越做越大。他們都找到了自己的未來。

電視劇《山海情》觀後感5

最近電視劇《山海情》熱播,該劇藝術再現了閩寧扶貧協作的感人故事。1996年,中央確定福建對口幫扶寧夏,20多年來,一批批援寧扶貧幹部真心奉獻,一波波閩商在寧創新創業,一代代寧夏貧困羣衆在福建穩定就業,爲推動寧夏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像劇中馬得福這樣的扶貧幹部們是跨越山海共同致富的骨幹擔當,是“山”“海”“情”的最佳代言。

山花落盡山長在,終日看山不厭山。扶貧幹部要有山一般的`意志堅決響應黨的號召,聞令而動,盡銳出戰。劇中扶貧幹部馬得福也曾對政策一知半解,當村書記向他解釋清閩寧協作的重大意義時,他眼中看到了未來,腳下堅定了步伐。東部支援西部20多年來,黨中央不斷加大工作力度,國家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得到有效實施,形成了把扶貧開發作爲重心,把產業協作扶貧作爲關鍵,把生態環境改造作爲基礎,把激發內生動力作爲根本的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格局。在“馬得福們”帶領下,村民們的腰包鼓了,笑聲多了,村裏小康住宅鱗次櫛比,通村公路整潔乾淨,基礎設施一應俱全,村中一片繁榮盎然的景象。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扶貧幹部要有海一般的偉力努力克服艱難險阻,鉚足幹勁,攻堅陷陣。都說“貧困羣衆要脫貧,扶貧幹部先脫皮”,在艱苦條件下、在百般困難中“馬得福們”以“越雪山、涉險灘”的精氣神,啃下扶貧這塊“硬骨頭”,成長爲擔當重任、能打硬仗的高素質幹部。他們不斷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協同發展、共同發展的大戰略,不斷加強區域合作、優化產業佈局、拓展對內對外開放新空間的大布局,爲的就是實現先富幫後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目標的大舉措。

生成澤廣時芳茂,魚水情通樂韻諧。扶貧幹部要時刻情牽百姓,心繫民生。“馬得福們”深知脫貧攻堅是幹出來的,靠的是廣大幹部羣衆齊心幹。扶貧幹部要將輸血式扶貧轉變爲造血式扶貧,激發起鄉親走出貧困的內生動力,凝聚起脫貧攻堅的強大力量。要常奔波于田間地頭、常穿梭於農家小院,讓大家聞到扶貧幹部身上的泥土味兒。貧困戶貧困的原因千差萬別,因此,扶貧路上切忌搞“一刀切”,扶貧幹部務必要結合每個貧困戶的特點和原因,逐人逐項走訪摸底,詢查貧困現狀、探尋貧困根源,針對貧困戶不同致貧原因“靶向用藥”、“一戶一策”,真正做到量身定做、精準施策。

山海相會,東西協作。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任何一個地區、任何一個民族都不能落下。扶貧幹部當不以山海爲遠,勇挑責任重擔,提高工作水平,爲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有效銜接鄉村振興不懈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