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暑期農村社會實踐報告(精選6篇)

一段時間的社會實踐生活又將謝下帷幕,這次社會實踐讓你有什麼觸動呢?這時需要好好地寫一份實踐報告總結一下了。怎樣寫好社會實踐報告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學生暑期農村社會實踐報告(精選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大學生暑期農村社會實踐報告(精選6篇)

大學生暑期農村社會實踐報告 篇1

在團中央的的號召下,7月22日清晨,工程學院14名師生踏上了開往平度市邊陲小村周家村的汽車,開始了爲期5天的社會實踐活動。

周家村,地處平度市西南崔家集鎮,人口230餘戶,800餘人,全村擁有耕地1550畝,固定資產120萬,經濟收入多爲經濟作物制種,全年生產總值達1221萬元。從92年起全村開始陸續在6條主要街道及若干小巷衚衕栽種了6000株柿子樹,深秋時節,紅果綠樹,如彤雲,如朝霞,令人歎爲觀止。每年僅此一項可爲全村創經濟收入40餘萬,即美化環境又可創經濟收入,遠近諸村爭相效仿,成爲周家村的一大特色。

據瞭解,全村有果園200畝,年收入80餘萬元,目前正在積極培育新型品種。另外,全村正準備開創經濟作物深加工及諸多副業,以實現經濟發展的靈活性及自主性。

一安得廣廈千萬間

走進周家村,給我與想象中迥異的第一印象就是周家村的環境。

周家村,地處青島西北,離海已不再是一矢之遙。這裏沒有海風拂面,只能靠着一方方平坦的土地,一代代辛勤的勞作。這是中國農村的真實,也是中國農村的典型。

周家村的住房是集體式建築,大街小巷,樹木房舍,儼然有整飭的痕跡。很明顯這是改革開放的痕跡,同時也是農村發展的一個側面。改革開放近二十年來,對於擁有大多數人口的農村來說,"鄉村城市化"的觀念已深入人心。

當然,如今住房不僅僅是城市生活水平的體現,在鄉村他同樣代表着一個村莊的整體化實力。在我實踐的五天裏,周家村,交通阡陌,對"鄉村城市化"的要求把握的非常到位。"鄉村城市化",顧名思義就是在鄉村現有基礎上逐步建設,逐步向城市化模式邁進。其中"鄉村"是特色,"城市化"是目標。當然,在農村現有土地及民俗風情基礎上城市化是一件相當複雜的事情,我們知道城市與鄉村無論在地理位置,經濟基礎不可避嫌的存在着較大的差距,這裏面有些是微乎其微的,而有些卻是判若雲泥,由此也決定了這個過程必然是一步步邁進的過程。

運筆至此,讓我突然想到了華西村的建設。當然周家村的現有經濟實力比之華西村尚不能望其項背,然而,作爲中國農村的發展典型,他們其中必然存在着千絲萬縷的聯繫,而這就是我們要找的焦點。華西村的實踐證明,一個鄉村的建設必須有一個大的車輪帶動着,這個車輪可以是農,可以是林牧副漁。然而,從現如今成功的諸多例子來看,經濟發展是一個大的方向。從周家村的現行體制來看,作物制種的深加工是非常有必要的。

周家村的建設是成功的,然而,他同樣存在着諸多弊端。固然,統一住房是一個村莊經濟實力的體現。可是,如果不估計全村經濟實力的參差變化就容易造成某些方向的抑制,而這種抑制有時是非常巨大的。

從對周家村村民的調查來看,他們當中很多人都有改善現有住房的傾向,這就是說,無論哪個農村,統一住房是有難度的,築房建房必須慮及諸多因素,在參差不齊中尋求一個平衡點,而這不免又要違背了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政策,影響了整個城市化的進程。

茂密的柿子樹在微風的吹拂下,簇擁着一排排整齊的房舍。這裏邊有多少是鄉村特色,又有多少是城市化建設,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現實,它需要不同檔次的住房建設來回答。

二桑榆微霞尚滿天

來到周家村,另一個給我深刻印象的就是周家村人的生活。住房條件是物質文明的體現,而精神生活則關係到一個村莊精神文明的建設。

物質文明決定精神文明,精神文明又反作用於物質文明。對於農村來說經濟發展是前提,精神文明必須緊跟物質文明,這樣纔不至於在農村經濟底子薄的前提下失去協調性。

閒暇之餘,走了走周家村的街頭巷尾。每逢傍晚時分,夕陽西下,就有很多老人聚在一塊,他們有的打門球,有的則畫地爲局,用樹枝和石塊酣戰一場。此時,人們往往會圍成一團,歡笑聲不絕於耳,看得出村裏的老人過得非常幸福。

大學生暑期農村社會實踐報告 篇2

我作爲xxxx青年志願者服務隊的一名成員,跟隨服務隊在平度市崔家集鎮周家村進行了爲期5天的社會實踐活動。在"下鄉"期間,我無處不感到鄉親們的熱情樸實和村裏孩子們的天真好學。而最讓我感動和欽佩的還是村領導班子兢兢業業的實幹精神。

這還得從開始住進周家村村委大院說起,乍一看,簡簡單單的院落,兩排瓦房相對排開。我當時就在心裏犯嘀咕:這個村一定很窮,至少不會很富裕,要不,有哪個稍微富裕的村委不建座氣派的樓房來撐撐場面啊!然而,之後的所見所聞卻讓我改變了這種想法。

先是與村支書的一次聊天,聽周支書說,這滿村上下房前屋後,見縫插針栽的可不是一般的樹,那可是咱老百姓的一片不大不小的搖錢樹啊。原來早在前幾年村委一班人就商量着要爲老百姓栽一些經濟效益高的果樹,於是他們買來了幾千株柿子樹苗。現在,村裏共有5000多棵現在掛果的柿子樹,平均一棵柿子樹一年就可創利200多元呢!

這些果樹有村裏統一採摘,統一銷售,售後的收入根據各家住房四周的樹木比例分配到各家各戶,僅此一項就給老百姓增收不少。說到這些周支書的眼睛裏漾出了陣陣喜悅,說到這田間的農作物,他更是激動不已,喜的合不攏嘴了。前年,村委一班人出馬,給村民們聯繫了爲南韓一家公司育種的活計。現在全村的育種田已經達到100多畝,而農民的收入更是因此而上了一個新臺階。剛開始聽周支書這番話,我還真有點半信半疑。而7月26日,我們深入到農田進行調查,眼前的事實不禁讓我被這個村的經濟發展由衷的折服了。我跟一個同學去詢問了一位農家大嫂,據她說,他們家,三口人,一年下來僅僅是農作物的收入就有兩萬多元。而且村裏其他家庭的收入也都很高,有的家庭有大棚,有的家庭養牛養雞。另外,村裏還有800畝,村委爲此專門爲菸民們投資24萬元建起了烤煙房。總之,各家都有自己的發財經。這位大嫂最後告訴我們?這都是俺村裏幹部領導有方,給我們聯繫那麼多致富方法,還得感謝他們啊!"從她佈滿希望的眼神中,我才體會到,原來這個村的領導班子是一個受老百姓愛戴,踏踏實實爲老百姓辦實事的好班子啊。

還記得剛來村裏的時候,就跟一個同學討論這樣一個問題:農村要發展,依靠什麼?其實說到發展,無論是個人還是社會,首先科學文化不能少。可是要讓一個文化水平參差不齊的農村發展起來,沒有一個過硬的領導班子是如何也辦不到的,說到底還是得靠村裏領導的治理才行。試想一下,沒有村委班子的跑前跑後,怎麼會有蔬菜育種田的出現,假如沒有村委的狠抓治安,村裏秩序亂作一團,穩定尚且辦不到,經濟發展有何從談起?周家村能有今天這種秩序井然,經濟發展蒸蒸日上,村民安居樂業的喜氣景象,與村委的治理是直接相關的。

而村委一班人的'指導思想和動力有何在呢?周雲善支書說,周家村有黨員15人,所以黨員都本着爲百姓沒福利的原則,響應黨中心的號召,積極尋找致富道路。最近,全村黨員正積極聽同事"xxxx"的講話。他們要在"xxxx"及"七一"講話的指導下,做到責任到位,工作到位,精力到位,切實做到在其位謀其政。

當然,勤勞能幹的周家村人,並未因爲目前生活好了,就安於現狀。周家村村正在積極尋找更好的致富路子。從周支書自信的表情中,我們看到了希望,我想,幾年後,周家村又將是一派新景象。所有的農村也都會象周家村一樣,在黨的富民政策的指導下,在全村黨員幹部的帶領下,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奔向幸福的明天的。

大學生暑期農村社會實踐報告 篇3

暑期社會實踐是大學生必不可少的,我們能從中學到許多知識和學會處理好人際關係!這次,我就收穫頗多!

此次實踐主要任務是通過走訪農戶,以問卷調查的形式瞭解新農村建設方方面面的情況。隊員們行程之前也是做了充分的準備。上午8時55分,由小張帶隊,我們幾人的實踐隊伍抵達一鎮人民政府。

在會議室休息討論片刻後,9時55分,大家在曾鎮長的陪同下抵達於南村。於南村現有1280口人,是一個具有悠久商業傳統的村,商業1978年改革開放初期便抓住機遇搞活經濟,建立了集體所有的毛刷廠,後來由作坊模式逐漸發展擴大成較大型企業,現在農民人均收入已逾四千元。

大家在曾鎮長的帶領下首先到達了農戶曾凡勳的家。進門看到的是一個整潔寬敞的大院子,二層樓房修葺的也是十分齊整,家中一應設施很齊全。大家主要就對新農村建設的瞭解程度、瞭解渠道、村裏的基礎設施建設包括衛生、教育等各方面做了詳細的瞭解,村民做了詳細的回答,最後填寫了我們準備好的新農村建設村民調查表。村民對黨對農村的政策扶持大爲讚揚,像農業稅減免、良種補貼柴油補貼等,都給農民帶來了確切的實惠。通過了解得知村裏將準備爲農戶們辦理合作醫療,明年全村實現通自來水。曾凡勳的家庭經濟狀況相當不錯,大兒子大兒媳現在在大連工作,小兒子也已成家,在村裏企業工作,但他笑道在村子裏,這隻能算中游水平。比起自己辦企業的農民,這並不算什麼。

10時40分,大家告別曾凡勳的家,在他的帶領下到村裏四處轉轉。大家首先到達於南國小,校舍規劃很好,學生教室內部裝有電視機、空調,並配有電腦室。村裏人對教育都很重視,於南國小成爲遠近聞名的優秀國小。接着又到了村衛生所,村民們平時身體有什麼小問題都可以解決。

在此過程中,大家也詢問了路邊家庭的農戶,進部分農戶的家裏參觀並瞭解情況。村民們的生活相當充實,人人有活做,整個村子裏幾乎沒有閒人。治安管理也因此相對容易一些,滋事之人很少。

繞過大半個村子後,11時20分,大家結束了對於南村的調查走訪。返程路上,大家感觸頗深,在鄉鎮企業的帶動下,全村的經濟發展達到了想到高的水平,建立一個新型的農民具有高素質、生活停留在高水平的新型農村已經有了基本的基礎。

新農村建設不能停留在口號上,更不能流於形式,在新農村建設剛剛起步之時就應該做好定位,切實解決農村的實際問題,提高整理農民的素質,只有有了社會主義新型農民,纔有社會主義新農村。

此行,我們既充實又高興!爲人們的富足安康而快樂!也爲自己的收穫而開心!

當然,這次實踐活動,還豐富了我們的實踐經驗,提高了我們的團隊合作能力,使我們通過這次實踐更加了解社會,這次實踐活動意義深遠,對我們的幫助享用一生。作爲一個21世紀的大學生,社會實踐是引導我們走出校門、步入社會、並投身社會的良好形式;我們要抓住培養鍛鍊才幹的好機會;提升我們的修身,樹立服務社會的思想與意識。同時,我們要樹立遠大的理想,明確自己的目標,爲祖國的發展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大學生暑期農村社會實踐報告 篇4

2xx0年7月22日至7月27日,我隨青島海洋大學工程學院三下鄉隊伍來到平度市崔家集鎮周家村社會實踐。對於從小生活在城市中的我來說,是一次難得的經歷。短短的五天時間,感受了濃厚的鄉村生活氣息,也產生了很多感想。

周家村是遠近聞名的文明村,全村耕地面積1550畝,住戶面積2xx畝,230戶人家,8xx口人,其中黨員19名。村固定資產120萬,村每年平均收入38xx元左右。生活在附近鄉村中屬富裕水平。周村長自74年上任以來,爲村裏的工作耗盡心血,給村裏帶來了大量收益,村子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提起周村長,村裏的老少爺們兒們都直豎大拇指。

進村後,首先引起我注意的就是有序的道路和整齊的房舍,以及道路兩旁那既有經濟效益又能美化環境的柿子樹,與我想象中的農村有着相當大的區別。待融入到村中去以後,可以深切的感受到村裏的治安情況相當好。經濟上的寬裕和生活上的安寧,使我毫不誇張的用了"安居樂業"來作爲周家村給我的第一印象。

聽村裏的領導介紹,村裏的主要收入來源於種植業,其中2xx畝果園收益可達每畝4xx0元左右,而辣椒更是達到了每畝1xxxx元。但當我們問到村中是否有自己的企業和項目時,村裏領導向我們道出了苦衷:數年前曾有一木器廠,在村裏投入生產,但不到3年,木器廠就因接連虧損而在村中消失,而其後的幾次上項目的想法,都因缺資金少技術(尤其是少技術少人才)而夭折。

"人才、教育"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在其後幾天給孩子們上課的過程中,這個烙印日漸加深。

學校並不算大,還算明亮的教室和尚未殘缺的課桌,與偏遠山區相比,以令孩子們滿足。但與我從小生活的城市中的國小已有着天壤之別。僅從每天上完課孩子們必須將自己的凳子搬回家來說,這的學習環境並不能用一個"好"字來形容。但孩子們那對學習特有的熱情和認真把我深深的感動了,他們幾乎想要我們在5天之內把所知道的所有知識都教給他們。

在和孩子們的交流中我瞭解到,他們都很想成爲大學生成爲科學家,對外面未知的世界充滿了好奇和憧憬。但當我問他們以後回不回來的時候,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沉默了。也許是還是國小生的他們尚未明白我這個問題的含義,也許是一直以來伴隨他們左右的"考大學,去大城市"的話影響着他們。沒有一個孩子表示自己將回到自己的家鄉。

"人才、教育"再一次在我的腦海中迴盪着。

一位朋友曾對我講過一個真實的故事,某省重點中學有一位來自窮山村的學生,學習非常用功。他的牀頭貼着一句激勵自己學習的話,只有九個字:別忘了!你是農村戶口!

聽到這件事的時候,我的內心是沉重的。我國城鄉的巨大差異造成了教育觀念上一個極其偏激的錯誤。農村的孩子迫於自己農村戶口及生活環境的壓力,幾乎用盡自己所有的精力去學習考大學,以此來擺脫落後的環境,實現自己美好生活的夢想。但當這些村裏的驕傲考出去成爲大學生以後呢?他們中有幾個回到自己那還不富裕的家鄉,投身其中的建設呢?人都向往美好的生活,這本無可厚非,但村裏留下的是什麼?幾個大學生的名字,一個虛幻的榮譽而已。人才依舊缺乏,生活依舊貧困。

這種人才流向並非只存在於農村和城市之間,也同樣存在於小城市和大城市之間,落後地區和發達地區之間,以至於我國的西部和東部之間及國內和國外之間。

孩子們的想法和做法並非出自自己思考,而大部分都來源於家長和老師的言傳身教。在和一位老大爺的聊天當中,老人告訴我們他有兩個兒子兩個女兒都考學去了城市,在談到孫子時,老人很自豪的告訴我們,他的大孫子剛在一所省重點高會考了前十名,以後考大學,考名牌大學,到大城市去!老人的笑容讓我感受到了家長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迫切心情。我問老人想沒想過讓孫子回家鄉支援家鄉建設,老人說:"村子裏太苦,能到外面去,幹嘛回來。誰不想讓自己的孩子過點好日子!"

以周家村的生活水平來說,村子應屬富裕的行列。周家村的村民都不想讓孩子回來,可想而知其他貧困村的情況。

周家村之所以富裕,關鍵在於和韓國合作的2xx畝高效田,其實這對村裏既是一筆客觀的收入,又是一種勞動力的利用。韓國人出種子,出技術,村裏出勞力,出土地,收穫後,韓國人回收所有果實和種子,付給村裏的報酬只是收益中極少的一部分。而且還規定村裏不得留果留種,否則將受重罰。這完全是一種勞動力的欺騙,可是以我們的知識就是無法掌握其中的技術關鍵。而我們爲了這筆可觀的收入,還必須甘受韓國人的這種技術欺騙,其原因何在?人才不足!!試想如果村裏有這麼一批農業知識相當豐富的人才,我們完全可以掌握韓國人的技術,從而爲我們自己所用,那時所有的收益都將歸我們自己所有。村裏將遠比現在要富裕!

孩子們是渴望知識的,村裏也是需要人才和技術的。但一些客觀現實又使我們的教育觀念發生變化,造成了人才的流失。改革開放20年來,人們的思想有了極大的進步,越來越多的人已經意識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在周家村採訪的過程中,我們瞭解到,80%的家庭將孩子的教育費用作爲自己未來幾年內的最重要支出。在資金比過去有了保障之後,我們支持農村教育以不僅僅是財力上的幫助,還應是教育人才和教育觀念上的幫助。孩子們需要的不僅僅是知識,同樣需要做人的道理、適應時代的發展的觀念和大局觀。我們作爲新時代的大學生,有責任有義務盡我們最大的努力支持農村的教育事業!

下鄉過程中所見所聞很多,但我認爲最重要的還是教育問題。"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新時期農村的教育事業依然面臨很多的問題,解決好這些問題將極大的促進農村的發展。

大學生暑期農村社會實踐報告 篇5

首先,對於此次調查要做幾點說明:

1.本調查主要通過問卷、訪談和照片的形式獲取信息和資料,有三部分來源:鄉村幹部訪談、鄉村教師訪談和農戶訪談。

2.本次調查由負責訪問的大學生進行同步記錄,保證原始信息真實可靠。

3.由於問卷問題不足以概括我們所想了解的問題,之後調查主要以訪談爲主,回答都做了及時的記錄。

4.本次調查中社會實踐小分隊原計劃去十堰市竹山縣進行進一步調查,但在小分隊到達十堰後,十堰市開始降雨,在當地人的建議下,考慮到安全問題,小分隊在竹山縣的考察被迫取消。

調研內容和結果分析

經過對原始資料的收集和整理、分析,調查人員對湖北省農村的新農村建設得出幾點認識,並且嘗試提出必要的觀點,具體如下:

第一,國家政策好

全部被調查人員都說國家政策好,確實有利於農村發展,雖然部分文化程度較低的農戶無法說出具體有哪些政策,但從最近幾年新增補貼和村鎮的變化中都可以感受得到政策的好處。調查過程中我們還發現政策的宣傳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小的問題,可能也與目前農村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有關,國家政策的宣傳方式主要以開會、看新聞聯播等類似口頭的方式比較有效。而有些私下的口頭方式的互傳容易導致政策的誤傳,雖然調查過程中沒有對此類問題做進一步瞭解,但感覺是新農村建設中一個小的隱患。

第二,家長重視教育,但卻有部分學生不想讀書

調查過程中,我們發現我們的前輩們都認識到了教育的重要性。雖然很多爺爺奶奶們沒有讀過書,但他們從認識的那些讀書的朋友們的發展狀況也看到了其重要性,所以非常希望下一代、下兩代能夠好好讀書。調查過程中我們還發現現在農村基本沒有了不讓孩子讀書,特別是不讓女孩子讀書的情況。可以說絕大部分農村家庭供給孩子讀書的環境是相當寬鬆的,但卻有部分家庭的孩子不想讀書。對於這個問題我們也做了些簡要的調查,調查中發現:

1農村家庭中如果有孩子,收入的主要支出便是在教育方面,大部分家庭的純收入都只能是剛好夠教育的支出;

2考上了好的學校的學生,家裏無論如何困難都會讓其讀下去;

3農村的教育資源及質量相較於城市而言還存在明顯的不足,部分孩子考不起好的學校,而讀過書最後輟學的孩子都認爲差一點的學校學不到什麼東西,認爲讀書不如打工;

4輟學的孩子有的是沒考上好的學校後,差的學校讀不起,沒辦法纔出去打工,還有一部分是沒有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存在讀書不如打工的思想;

大學生暑期農村社會實踐報告 篇6

今年暑假我很幸運地獲得了鍛鍊自我,提高自我能力的機會——參加本地農村商業銀行組織的大學生暑假社會實踐活動。這個活動不僅給了大學生課外教育的機會,也促使我們進一步地提高並完善自己適應社會的能力,它使我受益匪淺。

我所參加的社會實踐活動主要任務是替本地信用社完成crm系統信息採集並推廣它們的特殊優惠政策。我們21人共分成5個小組。我所分配到的地區是本地的楚東居委會、蔡莊和沙壩。沙壩我還熟悉些,它離我家不遠,但村莊分散很廣,需要騎車採集,並不容易。後來在開始時我們聽行長介紹說楚東居委會是一片很大的範圍,在那裏跑客戶可不容易。當時我就想:我都在馬壩住了這麼久了,也沒發現它有多大呀。可是開始實行活動時我才發現遠不止我所想象的那麼簡單。居委會嘛,自然比蔡莊那些小村莊大多了,不僅是大路兩邊的商店、居民戶,還延伸到它一條條巷子裏的衆多戶人家。我們起初沿着食府街兩邊採訪客戶,因爲幾乎全是商販,店主根本沒空搭理我們。在碰了好幾次釘子之後,我們重新制定了計劃,上午採訪居民區,下午採訪商業區。事實證明我們的新計劃還是有效的,果然方便了很多。商業區採訪結束後,我們組又重新修改計劃,把下午的時間改成4點到7點,因爲在傍晚時分居民會在門口聊天什麼的,而在天氣很熱的2、3點,幾乎沒人開門。正是我們組成員的精心計劃,才使得我們的效率提高了很多。

其實社會實踐不單單訓練了我們的交際、適應能力,它還在無形中讓我們更深入地瞭解到了社會的複雜。在當今社會,凡是有些學問的人都知道個人、家庭的信息之類情況是不能隨便地泄露的,這就使我們要花很多時間來解釋我們工作的嚴密與正規。爲了完成任務,以往很少說話的小組成員開始變得禮貌,熱心,臉上時時帶着笑意。“阿姨”、“叔叔”這類用語我們見人便要嘮嘮。當然,光有溝通技巧和膽量是不夠的,除了信息採集外,我們還要跟人聊聊天,拉拉家常什麼的,也算是進一步瞭解吧。不過呢,並不是每一位居民都很好說話的,有的羣衆在我們說了半天之後他們仍然以“不懂”、“不需要”、“沒意思”之類的話來拒絕我們;也有的居民看到我們以爲我們是搞傳銷的,直接攆我們走,連解釋他們也不願聽;更有一些居民十分頑固,自己不願意配合採訪也就罷了,卻還教唆其他人不要理我們,這使我們十分尷尬,估計當時我們也都感受到了絕望的恐怖。不過好在我們心裏還都算強大,呵呵,笑笑就過了,人家不願意也不能硬逼着非要別人接受採訪,不是嗎?畢竟還有一些人很配合我們的呢。但凡萬事開頭難,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呢?

我個人覺得吧,社會實踐歷程雖然只有短短的40天,但它有可能給我們帶來甚至我們窮其一生也不一定能獲得的感悟與真諦。認真聆聽那些居民的話語,你會發現每個人失敗時的沮喪、奮鬥時的努力、成功時的喜悅,與此同時,我們會和那些樸實的居民一起或悲傷或歡笑。做他們最忠實的聽衆,記載他們的最真實的生活點滴。那些酸甜苦辣,不是簡單的生活軌跡,它們上演了不一樣的人生幾何。

這次的社會實踐 ,有悲傷也有歡樂。要知道,預先嚐試在社會上生活的過程,是並不容易的。遇到的困難,我們不能隨隨便便的全部傾吐出來, 因爲並不是每個人都會正真地聆聽你,安慰你。於是更多的時候,我們學會了自己承受,自己慢慢消化那些難以言說的失意與悲傷。我們感謝那些配合我們,接受我們採訪的羣衆,是他們給了我們堅持到底、永不放棄的決心,讓我們堅信,陽光總在風雨後,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

總的來說,實踐的過程,就是嘗試在社會上生活的過程。社會上的關係很複雜,像我們成員與成員之間,員工與顧客之間,員工與領導之間的那些關係。而我們,必須掌握好這些關係,讓我們的工作或生活更精彩,這是一門必修課。當然,個人的社會歷程還得自己走,我們要學會感謝那些輔助我們,給予我們機會讓我們登上社會實踐活動平臺的熱心人士!感謝農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