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絲讀後感(精選10篇)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苔絲讀後感(精選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苔絲讀後感(精選10篇)

  苔絲讀後感1

《苔絲》是哈代代表作,也是世界文學寶庫中的一顆燦爛的明珠。這部小說以主人公苔絲的遭遇爲主線,描述了美麗的詩化形象與周圍的陰暗現實的衝突,具體形象生動地描寫了十九世紀末資本主義社會侵入英國農村之後,小農經濟的解體以及農民走向貧困和破產的痛苦過程,小說通過一個純潔的女子在精神和肉體上受到的雙重迫害的描寫,通過對一個女性豐富深刻的精神世界的揭示,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法律、宗教、倫理、道德和婚姻制度以及資本主義社會實質等作出了大膽而無情的揭露與控訴。

主人公苔絲這一形象也是詩化的形象,她有着詩一般的優美,清新的氣韻,也有着詩一般的激情。她本身就是一首非人工的抒情詩,被大自然所創造,被人類文明所扼殺,她本人就是美的化身,被大自然所賦予,被社會習俗所毀滅。小說中尤其是通過安琪·克萊爾與亞雷克·德伯維爾來突出展現了她詩般的美麗特徵,展現了他的火熱的愛與強烈的恨,並且通過男性主人公與她交往來集中豐富完善這一形象。

安琪·克萊爾與亞雷克·德伯維爾都以各自不同的方式,與苔絲性格典型化的過程中,在苔絲奇異的性格和詩歌力度的認識中發生了作用。而我,從此篇小說中悲劇的發生告訴我,凡是有小鳥歡唱的地方,總是有毒蛇在嘶嘶叫:當她精神上康復了,動身去塔爾勃塞時,可以在每一隻鳥兒的叫聲中,聽出她對生命的渴望,但鳥兒快樂的音符卻很少出現。

  苔絲讀後感2

這是我第二次看《苔絲》,看着的時候,自我有點憤怒,怎樣能是這樣的呢?不一樣社會,不一樣東西,不一樣結果。

一個那麼好的姑娘就這樣被這個社會玷污了,碰到了錯的人,家庭的原因,讓她沒能看清這個社會的樣貌,不知是否相信那些關心她的人,人的誘惑也是一樣的,憑什麼男女之間是那麼的不公平哈。是女的真的就那麼珍貴嗎?

苔絲,從你身上我看到了,你的寬恕,你的諒解,你對愛的堅持,你一向在追求着自我的真愛,過程是艱辛的,可是結局有點完美。有點厭惡安奇,明明那麼愛苔絲,就因爲她被世俗給污染了,你對她冷冰冰的,都不給人家機會,嘴上說能夠寬恕人家,結果類。還不如對苔絲狠點呢,就不要有那麼多的依靠了,就不會抱有那麼多的期望了。可能還會有另一種結局。

突然發現,無論是愛還是被愛,都是一種杯具了。被一個你不愛的人愛上,他有那麼固執,那麼庸俗,像個流氓,和你說話帶着有點調戲的感覺,對你肉體上總是佔有慾的,真是想想都覺得可怕,又因爲某種原因,不能擺脫他,哎,怎一個杯具呢?愛上一個你愛的人,他以往和你說,無論做了什麼錯事,他都會原諒你的,可是,絕對不可能的,這種情景實現的機率不大,自我還是看着辦吧,不是什麼事都能夠那麼坦白的。最可靠的人就是自我了。

  苔絲讀後感3

《苔絲》被稱爲英國文學和世界文學的瑰寶,出版於十九世紀末,作者是英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一個聳立在維多利亞時代和新時代交界線上的憂鬱形象”——托馬斯.哈代。

《苔絲》寫的是社會把一個純潔、質樸、正直、刻苦、聰明、美麗的農村姑娘逼得走投無路,最終犯案而被判絞刑的故事。這是一個杯具,它無情地批判了社會現實,也從一個側面揭露了英國上流社會的腐朽墮落,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苔絲是一個普通的農村姑娘,但作爲女人,她擁有迷人的外表。漂亮的臉蛋,和恰到好處的身材。哈代給這個人物以重墨描繪,那就是着重寫了她的外在形象。這個形象年輕美貌,天真活潑。給我映象最深的是她性感的嘴脣,和她脣上的曲線。粉嫩嬌豔,如花沾露的脣,再加之細緻分明,乖巧柔美的線條,在顧盼流轉間,不動人也難。就是這樣一位年輕美麗質樸的姑娘,她善良純真的天性卻被狠毒自私的上流社會的一位青年貴族亞力克利用欺騙,始終不能擺脫亞力克的陰影,而走向黑暗的深淵。她無力擺脫這種悲慘命運,只能用極端扭曲的方式對加在她身上的壓迫進行反抗。可是這反抗又有什麼用呢?只可是是大海中的一朵浪花,瞬間就會消失,被人們所遺忘,完全不可能動搖整個冷酷殘忍的社會。所以說,只靠個人力量的反抗,根本不起作用。這也是人性乃至社會的悲哀。

當她好不容易逃離亞力克的魔掌,隨後去農場工作,並遇見了自我今後所愛的人——克萊爾,克萊爾欣賞苔絲的純真可愛,在工作中交流頻繁,感情不斷升溫,最終墜入愛河並義無反顧地結婚了。就在幸福快要來臨時,因爲苔絲的對過去不堪往事的吐露,導致兩人從幸福的高空一下子跌入了現實的谷底。克萊爾因爲理解不了這一事實,毅然離開苔絲,遠走他鄉,無情地拋棄了可憐的苔絲。就是這樣一位遭到命運戲弄的可憐人兒,想要與愛的人在一齊幸福生活,就連這樣一個簡單平凡的願望也沒法實現,最終走投無路,惶惶不可終日,再加上亞力克的騷擾,她萬念俱灰,對生活完全失去了期望,而動了殺念,殺死了侮辱她的,一向讓她痛不欲生的亞力克。在殺死了亞力克之後,苔絲並沒有爲此後悔難過,而是一下次簡便了,因爲死對於她來說是一種解脫,她最終自由了。她以死來證明自我對感情的忠誠,來成全自我和克萊爾純潔完美的感情而沒有遺憾。亞力克也爲當初拋棄苔絲而感到後悔,帶着巨大的悲痛與歉疚歸來,並與即將被處死的苔絲度過了她生命最終五天歡樂的時光。可是他失去了一個深愛她的人,一個把他當做生命一部分的人,一個能夠爲了他去死的人。可是後悔已經來不及了,因爲他的自私和所謂的虛僞道德的約束,而使苔絲陷入悲

慘的境地。對於苔絲來講,克萊爾是她的期望,是她一切歡樂的源泉,她爲認識他而感到幸福,可是克萊爾把她最終一點期望也給抹滅了,即使之後克萊爾請求苔絲的原諒,以及在苔絲死後懷念追憶她,也無濟於事。能夠說,克萊爾也間接促成苔絲的死亡,可是直接促使她走向死亡的還是這個社會,是社會的杯具。其實社會中像苔絲這樣的可憐人很多,他們雖然身份卑微,但他們作爲獨立的人格,不應當被社會歧視拋棄,而是應當爲他們供給一個能夠傾訴的平臺。這樣纔不會出現如此多的杯具。

如果說卡門的美在於野性叛逆,簡愛的美在於倔強頑強,那麼苔絲的美必須在於純淨自然,她是大自然的女兒。她的純潔就像藍天一樣,雖然偶而會被烏雲遮住,可是當烏雲散去,世界上最純淨透明的依然是藍天。雖然小說女主人公身份低賤,遭受了無恥之徒的玩弄和侮辱,歷經重重磨難,最終走上了錯誤的道路,但我們依然讚美苔絲不屈服於命運,敢於和不公平命運做鬥爭以及爲愛奉獻的精神,她單純善良的形象將永遠留在我心中,揮之不去。

  苔絲讀後感4

今日,我讀了《苔絲》這部小說,使我受益匪淺,教育名著讀後感。這篇課文主要講了:艱苦黯淡的鄉村生活,蘊藏着苔絲的夢想和期望。十六歲的苔絲,在家人虛幻的期望下,攀附豪門貴親。她躍身成爲了幸福的貴婦人,之後從此墮入萬劫不復的痛苦深淵。

感人的就是苔絲在忍無可忍的情景下,拿起了刀,將她多年以來所受到的屈辱與艱辛都發泄在刀頭,刺向了那個毀了她一生的男人。一切平靜了,苔絲在生命的最終一段時間裏最終和她愛的人體驗了真正的蜜月,那是她生命中的最終一站,是她最終解脫的日子,

苔絲在對的時間遇到不對的人,或許她的命運本該這樣,在所謂貴族家庭後代光環的後面,她那不思進取的爸爸和她那一心想要女兒嫁進豪門的媽媽,註定純潔的苔絲要遭受捉弄。我同情苔絲,但我加懂得了人要學會保護自我,世界不是天堂,多一個處處留心的心眼,會讓你的人生更加順利。懂得愛護自我的人才會去創造財富,美化生活。

  苔絲讀後感5

一個原本安靜的生命旅程,不料,偏偏遇上了一個撒旦和一個天使,就這樣,生命中出現了漩渦,出現了彩虹和閃電。就這樣本該安靜生活的苔絲就這樣走上了不平凡的命運。

“我希望我的胸脯將變成你的眠牀,讓你安睡”在莎士比亞的苔絲戲劇中這樣陳述。苔絲她的愛,是那樣的感天動地,但又深深的印進悲劇的色彩。最後,在某個晴空下,慢慢走上絞刑架,雖然最後是死亡的命運但她在生命的最後又得到了屬於她的愛情,雖然看似圓滿但她本身所帶有的悲劇色彩又是那麼的濃烈。

《苔絲》這本書主要記述了一個平窮的家庭的女兒的感情的經歷,但這個家庭又是一個沒落貴族,所以,因爲要爲了維護那個可笑的面子問題,苔絲的父母只能把苔絲交給那個沒落的家族,讓她去討好,讓她去爲了自己的家庭做出最大的犧牲,不惜讓她去嫁給阿里克·杜伯維爾,然而,杜伯維爾是一個感情的騙子,在一個夜晚,侮辱了苔絲,就這樣,懷着屈辱回到那個平困的家,後來竟發現自己懷孕了,生下了那個有着黑色回憶的孩子,但是上天並不喜歡這個孩子,最終讓這個孩子在一個夜晚死掉了。於是苔絲選擇了逃離去了另一個牧場,這時他又遇到了她的天使,安琪兒·克萊爾。兩人經歷一段曲折後,最終結婚,但苔絲不想隱瞞戀人自己曾經失身的經歷,所以就說了,但結果是丈夫接受不了,所以兩人的愛情就這樣暫時的結束了。苔絲回到家,只有羞辱和絕望。在以後她去了另一家農場,迫於生計,她四處打工,卻沒有逃過命運的捉弄,碰上了杜伯維爾,在他的誘惑下成立她的情婦。再後來,克萊爾想通後回來尋找苔絲,但一切都是那麼的晚了,苔絲與他想面對而立,卻再也回不到最初,在克萊爾轉身離去的一剎那,苔絲原諒了他。回到房間,苔絲不能容忍杜波菲爾對克萊爾的侮辱,殺死了他。就這樣,她轉身去找了克萊爾,最後兩人和好了,雖然在三天後,警察帶走了苔絲,但苔絲卻微笑着面對。

太陽升起了,這座城市沉寂了。

苔絲是偉大的,因爲她的愛情,但又是可憐的,以爲世俗的約束,因爲在那個年代,男人們對自己的放縱覺得理所當然,而對於自己的妻子卻是專屬自己,他們眼裏容不進沙子,如果當初,克萊爾能夠理解自己的妻子,那麼,一切都不會失去。

美麗的苔絲,也許因爲自己的美麗才讓自己陷進這場紛爭。但美麗又怎能成爲苔絲的錯呢。

這點應該值得思考吧。

  苔絲讀後感6

這是我第二次讀這篇小說了,可從次數上來看雖是第二次,實質上只能說是第一次,或者說是一次多一點點。我第一次看這篇小說的時候才只是一箇中學生,對文學作品的理解本事有限,並且讀得也很粗略,那時,我對《苔絲》的唯一印象就是挺好看的,苔絲這個人物挺可憐的,除此以外便所剩無幾了,根本沒有把自我融入整個情節中去,根本沒有對苔絲這個杯具性的人物作過任何有意識的評價,根本沒有想過苔絲一步一步走向毀滅是與其性格,與她所處的環境是如此密不可分。這一次閱讀,我不敢說我已經看懂了,但我對整個情節有了比以往更深刻的瞭解。

《苔絲》的作者托馬斯·哈代在這篇小說中體現出了他悲觀的宿命論,主人公苔絲陷入悲慘境地,但她無論如何掙扎都無濟於事,改變不了命運的安排與戲弄,最終走上絕路。但她走上絕路,絕不像某些低俗小說那樣一味追求情節曲折而硬讓主人公死去,而是有其必須的必然性。

苔絲天性純樸,厭惡趨炎附勢,她性格中最不容忽視的一點便是她強烈的職責感了,正如苔絲堅決地要把與亞歷克·德伯的那一段不快的往事告訴她所深愛,並且也深愛她的丈夫安吉爾一樣,她原本能夠完完全全地把這件事隱藏起來,說像她母親教她的,然而,苔絲沒有,她把這件事原原本本地告訴了安吉爾。

我所說的都是苔絲,也許你會問起安吉爾爲什麼會理解不了苔絲曾被亞歷克玷污併產有一子這一殘酷事實而提出與她分居,他不是很愛苔絲嗎?難道他對苔絲的愛並不是高尚的嗎?那麼,我要說,他是因爲太愛苔絲了,他心目中的苔絲是如此美麗,如此善良,是一切純潔的象徵,他忍受不了他眼中所見,心目所想的苔絲有任何過錯,他努力扼殺自我對苔絲的感情,他覺得那個屬於他的苔絲已經不存在了,在他眼前的,已經不是他以前所深戀的苔絲,而是有着苔絲形貌的另一個女人。新婚之夜,也就是苔絲把往事告訴他的那個夜晚,也就是他們開始分居的那個夜晚,他曾夢遊,抱着苔絲走到了樹林中,把苔輕輕放在一口棺材中,看過這篇小說的人必須不會忘記他當時所一向重複說的那一句話:“死了,死了,苔絲,我的妻子死了,死了。”在他的心中,最最完美的那個苔絲死了,不存在了,他的悲痛,他的絕情,他的棄苔絲而去的行爲,正是因爲他覺得自我失去了當初最真最純的苔絲。

至於亞歷克,我不想多說,他給苔絲帶來的災難是顯而易見的,他對苔絲所做的一切,根本不是出自他對苔絲的愛,因爲愛是高尚的,他對苔絲僅有情慾可言,絲毫沒有愛的根據。然而,苔絲並沒有因爲亞歷克給她帶來的打擊而不純潔,她自始至終都是那麼的純潔,善良,都顯得那麼美麗。

上文也就是我對《苔絲》的一點感想,寫好後,一陣簡便,這些話,一向是我在閱讀過程中想要說的,在那裏一吐爲快,真是爽心。

  苔絲讀後感7

《苔絲》這本書是英國作家托馬斯·哈代的作品,當之無愧的世界名著,我買的是譯林出版社的版本。我從小到大買世界名著還是蠻認準這家出版社的,翻譯的不錯並且每本書的序都寫的很好。建議先讀書最後再去看序言,不然劇透過後讀書的意願就沒有那麼強烈了。

這本書的劇情猶如過山車一般,起伏非常的大有的時候主人公的情緒變化甚至就在一瞬間。全書的第一頁寫着:苔絲,一個純潔的女人。這便是全書討論的主題了,苔絲是否是一個純潔的女人?我給的答案是肯定的。個人認爲這本書不僅好在作者大師般的寫作功底,他有用大量的環境描寫、側面描寫等來渲染,這本書更可貴之處是可以引發讀者的思考的。

全書我還很喜歡的一個點就是作者把人物塑造的很好。在許多作品中都會或多或少存在那麼一兩個完美的人,他們的言行舉止竟顯人性的光輝。但是這本書的主角們都不是完美的。男主角愛的真誠,他絲毫不嫌棄苔絲的貧窮,我一開始還以爲是那種霸道總裁的戲碼,讓人直呼好一個癡情男,奈何他卻十分在意女性的貞潔和家族的名望。男二號是個沒落的貴族子弟,他囂張跋扈、自大狂妄,雖說在故事中有點浪子回頭的感覺,有一段時間還給別人去說道,但是很遺憾“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一次意外的邂逅還是將他打回原形。女主角,苔絲,是全書中近乎完美的角色,她美麗、善良、勤勞、忠誠,擁有很多很多優秀的品質。但是她愛的卑微又缺少足夠的定力,最後就是她爲數不多的缺點導致了悲劇的化身。

我看到女性題材的文學作品就很容易與《簡愛》這本書進行對比,當然《簡愛》一直都是我心中這類小說中的top1。我看《苔絲》看到一半的時候覺得這兩本書的母題不是一樣的嗎?但是等我看完後我發現雖說都是以女性爲主人公和書名但是側重的主題是不一樣的。《苔絲》討論的是女性的貞潔和男性對女性的固有看法,而《簡愛》更多的是教一個女孩子如何去愛。我想,如果苔絲有簡的一些灑脫,那麼故事的結局一定會不一樣了。

  苔絲讀後感8

令人心疼的受了傷害的名字!我的胸脯將變作你的眠牀,讓你安睡!

——莎士比亞

也許連上帝也嫉妒苔絲的美,所以讓她的一生短暫而又黑暗……

如果說簡·愛的美在於倔犟頑強,那麼苔絲的美一定在於純潔自然,因爲她是大自然的女兒。她的純潔就像透明澄澈的藍天,抑或如輕柔晶瑩的白雪,雖然偶爾有烏雲出現、有泥水濺污,但是隻要烏雲散去、泥水拂去,依然是最無瑕的藍天白雪。

也分不清是苔絲的家族還是她的母親把她推向地獄,但可以說,被德伯維爾姦污是苔絲不幸的開始。在此之前,她至少還懷有少女那甜美的夢想。但從那以後,她的世界變得灰暗。

而安吉爾的愛讓苔絲一步一步走出苦痛的深淵,溫暖了她的心。她曾多次想向他坦白她悲傷的過去,她希望他可以理解她,但始終沒有找到機會說。

悲劇的高潮在於苔絲與安吉爾新婚之夜的到來,這是她命運悲劇的頂點——她遭到了拋棄。或許在此之前,苔絲還有一絲生活的希望,她相信安吉爾的愛和寬容可以理解她的無奈,原諒她的過去,撫平她的傷痛,但這一次的打擊無疑具有毀滅性,她的希望徹底破碎了,她的世界徹底坍塌了,她的心也隨之而死,只剩下一副皮囊。

令我氣憤的是,爲什麼安吉爾不能像苔絲原諒他不堪的過去那樣理解他的妻子呢?爲什麼吃虧的總是手無縛雞之力的女人?

她是那樣的愛他,她把他融入自己的生命。而安吉爾呢?聽完妻子那令人心碎的過去,他猶豫了。愛人的不理解和對感情的不堅定讓苔絲選擇了離開。而後,她的心無時無刻不在受着煎熬,心愛的人始終沒有回來,而身旁卻一直有個魔鬼在徘徊。誰來救救可憐的苔絲,讓她安心地睡?

雖然苔絲和安吉爾度過了最後幾天美好的時光,可純潔的苔絲的結局依然悲慘。苔絲真的是爲自己的行爲而死嗎?不,她是爲那虛僞的道德而死!她只是女流之輩,她掙不開命運的枷鎖,所以只好爲那可笑的道德思想而獻出自己的生命!

在經歷深愛——離別——等待——惶——後悔之後,愛還剩下什麼?是回憶?還是後悔?

也許,最刻骨銘心的傷和深入骨髓的痛纔是愛的真諦,但純潔的愛情完全可以摒棄世俗的觀念,即使沒有傷沒有痛,它也照樣令人沉醉。可苔絲呢?她的愛情究竟毀在誰的手裏?

苔絲的愛情擁有着那種遺憾的圓缺,這也成爲我心頭揮之不去的陰雲。有時驀地想起,心頭便是一緊,接着便是欲哭無淚的惆悵。

漂亮是天生的,而純潔則來自心靈。

愛是偉大的,也是無私的。

如果你深愛一個人,那就愛她的全部,也包括她的過去,因爲人總有許許多多的過去,過去也是她的一部分。如果不能接受,你就永遠不要走進她的內心,走進她那顆深愛你的心。

  苔絲讀後感9

這是一本催人淚下的英文小說,從來沒有一本外國小說像英國十九世紀作家托馬斯﹒哈代書寫的《苔絲》這本書一樣,能讓我第一次閱讀就完整的讀完全書,並且在最終一章,看到苔絲走向絞刑架之後升起黑旗的時候,竟然讓我忍不住地掩面流涕。以至於以往在大學時期整整一個月的時間裏手不釋卷地反覆研讀這本書的中文版,由於太喜歡這本書,嘗試讀完了《苔絲》英文版,最終它成爲了我學習英式英語的典範學習教材,時至今日,我還一向反覆聆聽小說英文版《苔絲》。

苔絲在五月節舞會上繫着的紅色髮帶,還在美麗的布萊克摩爾谷熠熠閃光,五月節的舞會上她靜靜地看着自我鍾情的男孩挑選了其他的姑娘作爲舞伴,這是一次緣分的錯失。在德伯家的農場她遭受阿萊克的欺凌之後,一個人靜靜地離開。在奶牛廠裏她靜靜地愛着安琪兒,又靜靜地等待安琪兒回來。就連她的掙扎與反抗,都是那麼沉默,悄無聲息。

她出身於德伯維爾家族,有着純正的貴族血統,又生在淳樸的鄉村之中,這一切造就了她的純潔和質樸的優雅。哈代賦予了她至真至美的個性,她是大自然的女兒。她的生命就如同一棵傲立的小樹,雖然有寒冬落葉,但等到春暖時,又是枝葉喧鬧。苔絲自始至終都是純潔完美的,一如她的外表。女人珍視美麗,而美麗給女人帶來的,卻往往不是幸運。世人也珍愛美麗,可是卻沒有人真正明白怎樣去愛,然而被生活所迫,苔絲被阿萊克無情地玷污了。

苔絲走出陰影之後,重新生活,並遇到了相愛的安琪兒,他們幸福的戀愛並最終結成伉儷。可是安琪兒因爲理解不了苔絲的過去,痛苦地離開了苔絲,孤身一人前往巴西。安琪兒走後,阿萊克又找到苔絲,再次提出豢養她,這是出於佔有的慾望還是內心對苔絲的愛戀呢?在苔絲已經窘迫得走投無路的時候,他是落井下石,也是拉了一把苔絲,給了苔絲一家一條生路。阿萊克是精神上的'虐待者,她是把苔絲推向深淵的直接兇手。

安琪兒,有着良好教育的正人君子,與苔絲深深相愛,他的愛的確比阿萊克高尚的多,可是他的所做作爲,對於苔絲的毀滅,卻有着比阿萊克更甚的推動作用。怎樣能夠忽略哈代對苔絲與安琪兒戀愛的浪漫描述呢?在漲了水的河道上,安琪兒一步一步慢慢把苔絲抱過河去的情景,讓細心閱讀的讀者怦然心動,那種青澀與純潔,是那樣的自然。安琪兒對苔絲的愛,是君子之愛,他愛的是苔絲的內心,苔絲內心的純潔和憂鬱的結合,正是吸引安琪兒之處,這種內心的場域,是阿萊克這樣的淺薄之人所永遠無法到達的,這樣的區別,也正是苔絲深愛安琪兒卻從不對阿萊克施捨一點溫柔的原因。然而,這個能觸及最深刻感情的男子,卻因爲嚴重的感情上的潔癖和傳統觀念的束縛,把自我的愛人按壓在沒有空氣的深水之境。

可憐的苔絲,父母因爲生活的重壓,能夠把自我作爲交換物質的籌碼;垂涎於自我美貌的阿萊克,也能夠輕而易舉地傷害苔絲的身體,但苔絲聖母般的靈魂彷彿有着天生的自我淨化功能,她沒有在這些苦難面前低頭。但安琪兒,不是苔絲靈魂的伴侶嗎?爲什麼還難以包容一顆被傷害過摧殘過的心靈?在我看來,安琪兒就是苔絲毀滅的最大推手了。可憐的苔絲,爲愛而生存,因愛而毀滅。苔絲的愛,源於對父親、對母親、對妹妹、對弟弟,更大的傷害也來自於她對愛人的愛,小說將苔絲最終被警察抓捕的場景安排在英國著名的景點——巨石陣,她像祭壇的祭牲一樣,爲愛犧牲了自我,包括自我的生命。

哈代的女性主義情結,在他的筆下,苔絲的幾個女性工友,瑪麗安、伊茲和萊蒂身上都閃爍着人性的光輝。她們都深愛着完美的男子安琪兒,也從來對此毫不掩飾,當她們明白唯一有幸得到安琪兒的僅有苔絲一人時,她們不但沒有絲毫的嫉妒,反而深深地祝福苔絲。當安琪兒出走,苔絲被阿萊克糾纏,她們化名寫信,請求安琪兒快快回到苔絲身邊。哈代完全把她們神聖化了。哈代的這種筆觸,讓我不禁想到曹雪芹:女兒是水做的,乾乾淨淨,男人和時代,用他們的骯髒玷污了這聖潔。整篇書中,毀掉苔絲一生的是三個男人——她愛慕虛榮的父親、假稱她表哥的阿萊克、與她結婚的克萊爾,最終把苔絲推向死亡深淵的確實與她結婚,號稱最愛她的安琪兒(即angel),在英語一詞中,angel是天使的意思,可是正是苔絲摯愛的安琪兒最終把苔絲推向了死亡的深淵,這真是莫大的諷刺。

整篇小說除了苔絲少女時期五月節、苔絲走出陰影之後到奶牛場工作這兩段篇章充滿陽光和歡快的氣氛之外,杯具氣息籠罩全文。每當人物即將發生杯具時,托馬斯哈代在小說中的自然環境和宗教色彩也相應變得異常凝重,主人翁苔絲的杯具色彩異常濃重,小說場景甚至將苔絲最終逃亡的被捕點設置在英國著名的巨石陣放祭牲的石頭上,這在閱讀過程中仔細品讀,更能理解《苔絲》小說中的意境。

托馬斯.哈代,“一個聳立在維多利亞時代和新時代交界線上的憂鬱形象”,是英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他有着悲天憫人的文豪氣質,他借苔絲之口,表達了對幻滅的熱烈迎接。《苔絲》在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托馬斯.哈代個人生活經歷和思想狀態。

我深深地喜歡《苔絲》這本書,它教會了我如何去愛自我的愛人,如何去保護我所愛的人。我閱讀這本書已經十七年了,未來還將繼續閱讀。

  苔絲讀後感10

《苔絲》發表至今已經有一百多年了,一度遭到資產階級的猛烈攻擊。但是,攻擊未能掩蓋他的光輝。如今《苔絲》作爲一部震撼人心的悲劇傑作已成爲世界文學寶庫中一顆絢麗的明珠。

苔絲,一個善良美麗的農家姑娘,卻不幸的被地主少爺亞歷克玷污,懷着身孕回到家鄉。孩子夭折後,他遇到了安琪·克萊爾,兩人產生愛情。新婚之夜,苔絲出於一片忠誠向克萊爾坦白。卻爲丈夫所不容,克萊爾立即丟下妻子,獨自前往巴西。後來,在父親去世,母親重病,弟妹失學,一家人淪落街頭,克萊爾有杳無音信之際,苔絲只好“捨身救家”,答應與自己的仇人亞歷克同居。誰知克萊爾回心轉意,從巴西回來尋找苔絲。苔絲悔恨交加,失手刺死欺騙自己的亞歷克。他在逃亡過程中與丈夫亞歷克共同度過了幾日幸福生活,終被逮捕並判刑。

苔絲的悲劇,說到底是一場社會悲劇。苔絲在還是少女之時,就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擔。爲了謀生,他不得不到處飄蕩,受盡剝削和欺凌。特別是在他父親死去時,住了幾代人的房子由於租期已到,不得不被狠心的地主逼着搬出去,其狀殘不忍睹。這些不正真實地描繪了當時社會中窮苦農民所受到的階級壓迫嗎?

苔絲身爲一個貧家女子,不僅遭受階級壓迫,而且還遭到紈絝子弟的恣意蹂躪和舊道德觀念的無情摧殘。

亞歷克就是這個紈絝子弟,他輕薄好色,厚顏無恥。先是利用苔絲的年幼無知,以卑鄙手段玷污了她,給她造成了終生的陰影和遺憾。其後又在苔絲一家走投無路之際,欺騙苔絲說克萊爾不會回來了。從而迫使苔絲痛苦的投入自己的懷抱,再一次毀了苔絲的幸福。最後,這個惡少死在了苔絲的刀下,其完全是罪有應得。

苔絲的丈夫克萊爾則是個比較複雜的人物。表面看來,他溫文爾雅,和藹可親;實際上並沒有完全擺脫傳統觀念和世俗偏見。因此,當苔絲向他坦白的時候,儘管他自己也有過不清白的歷史,他卻始終抱着傳統觀念不放,是苔絲爲不潔的女人。

縱觀全書,哈代是把克萊爾當成一個正面人物來處理的。誠然,克萊爾後來醒悟了,給泰絲帶來了幾日的幸福時光,說明他與亞歷克有着本質的區別。但是我認爲,他的罪責並不輕於亞歷克。如果說亞歷克是從肉體上殘害了苔絲,那麼克萊爾則是從精神上摧殘了苔絲,使他陷入絕境,最終走向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