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物教學論考試總結

總結是在某一特定時間段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或其完成情況,包括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問題及得到的經驗和教訓加以回顧和分析的書面材料,它在我們的學習、工作中起到呈上啓下的作用,讓我們來爲自己寫一份總結吧。但是總結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中學生物教學論考試總結,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中學生物教學論考試總結

★中學生物學教學論

中學生物學教學論是由生物學、教育學、心理學和教育技術等諸多學科相互交叉、滲透形成的學科,兼有文理學科的特點,課程內容主要涉及中學生物學教學的基本規律、教學手段和方法。本課程的主要培養目標:培養學生從事中學生物學教育工作所必備的一些專業技能和持續發展自身專業素養的基本能力,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就業指導課程。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可以幫助師範生克服初爲人師的困難,儘快勝任生物學教師的工作;也有助於在職生物學教師進一步提高專業技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要勝任當代中學生物學教師的工作,一個人不僅要有堅實的生物學專業知識和實驗技能爲基礎,同時還要具有哪些專業知識及技能?答:

(1)理解中學生物學課程的性質和價值

(2)理解生物科學和技術的本質和特徵

(3)掌握學生的學習規律和學習特點

(4)能夠使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

(5)能夠利用多種評價方式來反映學生的進步

(6)專業素養的持續發展

★中學生物教師的任務

1、發展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和生物技術素養,使他們能夠在生物科學技術占主導地位的二十一世紀中更加富有成果,有效的生活。

2、要努力滿足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渴求生物科學知識和生物技術的需要,使學生們瞭解生物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並能領悟這些領域的工作和成就。

★課程改革的焦點聚集在“面向全體學生”和“倡導探究性學習”。

★在生物新課程標準中體現的教育理念是什麼?

國中:

(一)面向全體學生

(二)提高生物科學素養

(三)倡導探究性學習

高中

(一)提高生物科學素養

(二)面向全體學生

(三)倡導探究性學習

(四)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繫

★中學生物學課程的性質和地位?

答:性質:學科課程;科學課程;技術課程。地位:必修課程

★我國的課程標準框架主要包括以下內容:前言、課程目標、內容標準、實施建議

★課程標準:課程標準是由教育部頒佈的帶有指令性的、重要的國家課程文件,是國家對基礎教育課程的基本規範和要求。

《基礎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課程標準是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和考試命題的依據,是國家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

國家課程標準體現了國家對不同階段的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態度情感與價值觀等方面的要求。生物課程標準則是具體規定了中學生物學課程的性質、目標和內容標準,並提出了教學評價及編寫教材等方面的建議。它是我國基礎教育階段生物學課程的基本規範和質量要求,是每個中學生物學教材編寫人員、生物教師和教育管辣哼開展工作的依據和準繩。

★標準和大綱的異同是什麼?

標準和大綱的共同之處是它們都是教育部頒佈的指令性的課程文件“編教材、教學、評估、命題”的依據,也就是常說的“4個依據”的作用。課程標準有一些與大綱不同的特點:

(1)課程標準主要描述了學生在某一階段學習後的學習成果,而大綱則強調的是具體的學習內容

(2)生物課程標準是國家制定的國中、高中階段共同的、統一的基本要求,不是最高要求,而生物教學大綱是統一的要求

(3)生物課程標準中的要求包括了認知、情感和能力三個領域,而生物教學大綱則主要側重在知識方面的要求

(4)生物課程標準對於學習結果的描述是可見的行爲

(5)生物課程標準隱含地指出了教師的任務是要落實課程標準,而不僅僅是教好一本教科書。

★我國的中學生物學目標分爲:知識、情感、態度情感三個領域

★課程目標包括總目標和課程的具體目標,它指出教師在實施課程中的努力方向。

★中學生物學課程的總目標是什麼?

答:

(一)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生物學課程的學習,學生將在以下幾方面得到發展:

(1)獲得生物學基本事實、概念、原理和規律等方面的基礎知識,瞭解並關注這些知識在生產、生活和社會中的應用。

(2)初步掌握生物學實驗操作技能,具有一定的科學探究和實踐能力,養成科學思維的習慣。

(3)理解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意義提高環境保護意識

(4)初步形成生物學基本觀點和科學態度,爲確立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奠定必要的基礎。

(二)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是一門學科類基礎課程。學生通過高中生物學課程的學習,將在以下幾個方面得到發展:

(1)獲得關於生命活動基本規律和生物技術的基礎知識,瞭解並關注這些知識在生產、生活和社會方面的應用。

(2)養成科學的態度和科學的精神,樹立創新意識,增強愛國主義情感。

(3)初步學會生物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較強的生物學基本操作技能、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4)認識科學的性質、技術的性質,理解科學、技術、社會的相互關係,逐步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價值觀

(5)初步瞭解生物科學及相關的應用領域,爲日後進會生活做好必要的準備。

★自然科學的四個維度?

答:自然科學主要由以下四個維度構成:

(1)科學是一個知識體系

(2)科學是一系列的思維方式

(3)科學是一套探究的方法

(4)科學要與技術和社會相互作用。

★學習:是指學習者因經驗而獲得知識或者引起行爲、能力和心理傾向較持久的改變的過程。

★行爲學習理論(behaviorallearningtheory):把學習看作是外顯行爲改變的過程,是能夠由選擇性強化形成的,學習者外顯行爲改變主要顯示在刺激與反應之間的聯結,學習者對原本不反應的刺激而表現出反應,即表示產生了學習。因此,行爲主義學習理論強調外在環境對學習的影響,在教育上主張運用獎勵和處罰。

★行爲學習理論中對教育影響最大的有三種:

(1)巴甫洛夫華生爲代表的經典條件作用理論

(2)桑代克的聯結主義理論

(3)斯金納的操作條件作用理論。

★建構主義的學習觀:學習不是知識由教師向學生的傳遞,而是學生建構自己的知識的過程,學習者不是被動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主動地建構信息的意義,這種建構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強調學者的經驗;注重以學習者爲中心;創造衝突的真實的學習情境。注重互動的學習方式。

★建構主義教學觀的內容:建構主義的教學是基於建構主義的認識論和學習觀上的,學習者必須自己通過主動的、互動的方式學習新知識教師不再是以自己的看法及課本現有的知識來直接傳遞給學生,而是要把教學植根於學生的經驗世界中。

★建構主義教學強調以下幾點:

(1)從學習者的經驗出發

(2)角色的調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是一個知識的提供者,而是一個“協助者”)

(3)佈置良好的學習情境

(4)鼓勵學習者反省和思考

(5)重視合作的學習方式。

★教學技能是對教師專業技能的基本要求,它主要包括導入技能、教學語言技能、提問技能、講解技能、變化技能、強化技能、演示技能、板書技能、結束技能、課堂組織技能

★導入技能:是爲了引起學生注意、激發學生興趣、引起學習動機、明確學習目的和建立知識間聯繫的教學活動方式。

★導入技能的目的:

(1)激發學習興趣,引起學習動機。

(2)引起對所學課程的關注,引導進入學習情境。爲學習新知識、新概念、新原理和新技能作鼓動、引子和鋪墊。

(3)明確學習目的,使每個學生都瞭解他們要做什麼,他們應到何種程度。

★導入技能的類型

(1)直接導入

(2)經驗導入

(3)舊知識導入

(4)實驗導入

(5)直觀導入

(6)設疑導入

(7)事例導入

(8)懸念導入

(9)故事導入

★導入應用原則:導入的目的性和針對性要強、導入要有關聯性、導入要有關聯性、導入要有趣味性,有一定藝術魅力

★基本語言技能的五要素:語音和吐字、音量和語速、語調和節奏、詞彙、語法

★提問是通過師生的相互作用,檢查學習、促進思維、鞏固知識、運用知識和實現教學目標的一種注意方式。是最能體現師生互動的重要教學技能

★備課:是教師在教學前的一切準備活動。它是制定藍圖、預先謀劃。尋求策略的過程。

★備課程序包括:備學生、備任務、備目標、備檢測、備過程

★備學生大體包括的內容:瞭解學生在接受新學習任務前的預備狀態、瞭解學生對目標狀態是否有所涉獵、瞭解學生對學習新任務的情感態度、瞭解學生對學習新任務的自我監控能力

★備課的意義:

(1)加強教學的預見性和計劃性

(2)教學理念轉化爲教學行動

(3)有利於教學把握教學的成功

★備課的依據:

(1)教學理論和方法的指導

(2)教學目標的指向

(3)教學對象的需要

(4)教材內容的需要

(5)教學經驗的借鑑

★科學教育和生物教育的宗旨:培養全體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STS教育:科學不僅在於傳授科學知識,更應通過對科學-技術-社會相互作用問題的探究、培養了解社會、致力改善社會問的科學人才,以及培養了解科學技術及其影響,並能參與科學技術事物決策的公民。

★STS教育特點:

1、概念領域:sts教學中,學生通過教學會發現科學概念在他們自己的生活中是有用的。概念被看作是處理問題的工具,概念的學習是活動的結果,學生能記住在經驗中習得的經驗,並關聯到新情境中。

2、過程領域:把科學過程技能看作是學生自己可以運用的技能,並能明確科學技能與本身的生活之間的關係。

3、造力:鼓勵學生提出更多的問題,學生提出意見。

4、態度:使學生對課程興趣增加,充滿好奇心,把老師當作學習的促進者或引導者,把科學看作是處理問題的方法。

5、應用與連結:涉及社會問題的解決,學以致用。

★STS教育的最主要的目的在於:讓學生對科學產生興趣,培養科學素養

★學習:學習是指學習者因經驗而獲得知識或者引起行爲、能力的心理傾向較持久的改變的過程。

★華生的.經典條件作用理論:頻因率和近因率;桑代克的三個率:準備率聯繫率和效果率

★講解的兩特點:在知識傳授中,語言是唯一的載體;信息傳輸由主體傳向客體,具有單向性其優點是省時省力講解必須遵循漸進分化和整合協調的原則

★變化技能分類:聲音的分類、停頓、目光接觸、面部表情、頭部動作和手勢、身體的移動

★板書設計的目的:提示內容,體現內容結構和教學程序、激發興趣啓迪思考、強化記憶減輕負擔

★課堂組織的目的:組織和維持學生的注意、引起學習興趣和動機、加強學生的自信心和進取心、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行爲標準、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

★概念圖是組織和表徵知識的工具,它包括衆多的概念,以及概念或命題之間的關係。概念圖中每個概念是一個專有名詞,在一個概念圖中只出現一次。

★概念圖在教學中的功能:教的工具,學的工具,評價的工具。

★合作學習是將學生分成小組,按小組接受任務,然後小組成員一起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務的過程。

★合作學習的五大的原則:積極主動相互依賴,面對面的促進性互動,成員負起責任來,人際間的社會協作技能,評價和過程監控。

★科學探究通常包括: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交流

★生物學實驗的類型:形態學實驗、解剖學實驗、生理學實驗、分類學實驗

★實驗課教學的主要環節:組織教學、指導性談話、學生實驗操作、檢查實驗效果、實驗小結及結束清理

★演示實驗教學的概念:爲了加深對抽象要領的理解、突出教學重點、解決教學中的難點、啓發學生積極思維,教師還要結合教學內容進行演示實驗

★教學評價的目的:瞭解學生起點行爲,適當配置學生、規劃教學活動,調整教學進度、診斷學習困難,激發學習動機、評定學習成就,報告學業成績

★語言技能的目的

(1)教學語言技能要保證準確、清晰地傳遞教學信息,以完成教育教學任務。

(2)教學語言技能要使學生的智力得以發展能力得到培養這就要求教學語言形象生動具有啓發性

(3)不斷提高教學語言的水平,可以促進教師個人思維的發展和能力的提高。

★語言技能應用原則與要點

(1)學科性和科學性原則

(2)教育性和針對性原則

(3)簡明性、啓發性原則

★什麼是提問

提問是通過師生的相互作用,檢查學習、促進思維、鞏固知識、運用知識和實現教學目標的一種主要方式.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師生互動的重要教學技能.

★提問類型

(1)回憶提問

(2)理解提問

(3)運用提問

(4)分析提問

(5)綜合提問

(6)評價提問

★提問原則

(1)要設計適應學生年齡和個人能力特徵的多種水平問題,使多數學生能參與回答。

(2)注意明確問題的重點,問題在於內容要集中。

(3)問題的表要簡明易懂,最好用學生的語言提問。

(4)結合教學內容的實際情況利用學生已有知識合理設計問題並預想學生可能的回答及處理方法

(5)依照教學進展和學生的思維進程提出問題,把握提問的時機。

(6)以與學生一起思考的心情提問,不用強制回答的態度提問。

(7)提問後不要隨意的解釋和重複,有時用詞稍微不同,問題的意思會發生微妙的變化。

(8)當學生思考不充分或抓不住重點,對問題不能正確理解時,教師不要輕易代替學生回答。應從不同的側面給予啓發和引導,培養他們的獨立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9)教學過程中教師頭腦中浮現的問題不要脫口而出,要考慮它在教學中作用與意義

★什麼是講解技能

講解又稱講授,它是用語言傳授知識的一種教學方式。是人們用語言交流思想、情感和知識的一種表方式。

★什麼是變化技能變化技能是教學過程中信息傳遞、師生相互作用和各種教學媒體、資料的轉換方式。所謂變化是變化地對學生進行刺激,引起學生興趣,是把無意注意過渡到有意注意的有效方式。它能使教學充滿生氣,是形成教師教學個性與鳳格的主要因素。

★什麼是結束技能

結束技能是教師結束教學任務的方式,是通過歸納總結、實踐活動、轉化昇華等教學活動,對所學的知識和技能進行及時的系統化、鞏固和運用,使新知識有效地納入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中

★教學策略:在教育心理學中是指教師教學時有計劃地引導學生學習,從而成教學目標所採用的一切方法。廣義地理解是指一般教學上所考慮採用的教學取向。狹義的理解是指用於某種科目的教學方法。從教學取向來說,教學策略可分爲兩種,一種是以教師爲主導的教學取向策略,另一種是學生自學取向的教學策略。

★繪製概念圖的步驟

(1)從繪製者熟悉的知識領域開始

(2)選擇了知識領域之後,接下來是確定在這個領域中所要用到的概念

(3)畫出概念圖的草圖;對草圖進行修正

(4)草圖完成後,開始尋找交叉連接。

★探究教學的目標主要有:

①使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來解決問題或回答問題;

②保持學生的好奇心;

③讓學生參與需要高水平認知和技能的活動;

④形成積極的對待科學的態度;

⑤爲學生提供具體的經驗。

★探究形式

發現式探究;推理性探究;實驗式探究。

★直觀教學的類型

直接直觀;間接直觀;語言文字直觀。

★直觀教學的優點

有助於學生對生物學知識的理解;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有助於引發學生探索的慾望;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

●問答題:什麼是所謂教學評價?其類型、目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教學評價:是指一系列系統的科學的和專業的過程。包括鑑別、獲取和提供可供教育或教學決策之用的資料、意見和價值判斷。

★生物教育評價又包括下列兩種過程的評價:生物教學中的評價和生物教學的評價。前者評價的對象是:“學習過程”,而後者評價的對象則是“教學過程”。

★教學評價的目的

(1)瞭解學生起點行爲,適當配置學生

(2)規劃教學活動,調整教學進度

(3)診斷學習困難,激發學習動機

(4)評定學習成就,報告學業成績。

★從教學評價的直接目的來劃分,生物教學評價可分爲:

①配置性評價;

②診斷性評價;

③形成性評價;

④終結性評價。

★從教學評價的標準來劃分,生物教學評價可分爲:

①效標參照評價

②常模參照評價。

★教學評價的基本原則:

①依據教學目標;

②兼顧多重目標;

③採用多元方法;

④進行多次評價;

⑤重視反應過程;

⑥善用評價結果。

★教案的編寫:題目;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學手段;教具;課時分配;板書提綱;教學過程;課後作業。

★備課的依據

教學理論和方法的指導;教學目標的指向;教學對象的需要;教材內容的規定;教學經驗的借鑑。

★常用教學方法:講授法,談話法,實驗法,演示法,討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