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鄉子·淚咽卻無聲 原文及賞析

南鄉子·淚咽卻無聲

南鄉子·淚咽卻無聲 原文及賞析

朝代:清代

作者:納蘭性德

  原文

淚咽卻無聲,只向從前悔薄情,憑仗丹青重省識,盈盈。一片傷心畫不成。

別語忒分明,午夜鶼鶼夢早醒。卿自早醒儂自夢,更更。泣盡風檐夜雨鈴。

  註釋

盈盈:形容舉止、儀態美好。

鶼鶼:比翼鳥,古代傳說中的一種鳥。《爾雅·釋地》:“南方有比翼鳥,不比不飛,名曰鶼鶼。

雨鈴:謂雨中聞鈴聲。唐黃滔《明皇回駕經馬嵬賦》:“雨鈴制曲,空有感於宮商;龍腦呈香,不可返其魂魄。”參見“雨霖鈴”。

  賞析

納蘭愛妻爲兩廣總督盧興祖之女,康熙十三年(1674)十八歲時與容若結縭。兩人伉儷情篤,琴瑟音通,可惜盧氏三年後即去世,年僅二十一歲。葉舒崇撰盧氏墓誌雲:“抗情塵表,則視若浮雲;撫操閨中,則志存流水。於其歿也,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多”,足見其悽咽深摯的心誼。納蘭當仕途得意而文名震動海內之際,愛妻逝去帶來的心靈創傷至爲沉痛,“側帽”風流頓成“如魚飲水,冷暖自知”的慘苦。此爲其詞風播遷的一大關捩,讀者不可不知。

本篇爲亡妻題照,當作於盧氏歿後不久,一片深情,和血和淚,真令人不能卒讀。開篇“淚咽卻無聲”五字突兀而起,絲毫不假鋪墊塗飾,一下子攫住讀者心底脆弱的部分。對着遺照,無聲咽淚,想起與愛妻結縭以來,正是自己走入仕途的“上升期”,奔競勞碌,扈從侍衛,以至少有時間與愛妻相伴相守,如今生死暌隔,怎不痛悔自己的“薄情”!詞人“悔薄情”,我們卻從中看到他感人肺腑的深情和多情。“憑仗”三句進入“題照”主題,“盈盈”二字兼有多層意思,既指圖中盧氏姣好的態度,又指搖曳飄蕩的傷情,不作意於筆墨而自然入妙。“一片傷心畫不成”七字乃詞人深心無限傷痛釀酵而得,與陳維崧“一幅生綃淚寫成”之句各極其妙,同爲千古名句。至此,小詞達到第一個高潮。

下片“別語忒分明”五字承上“傷心”而來,此爲最傷心的一刻。那溫柔的、荏弱的'最後叮嚀當然會一遍又一遍地在“午夜”的“鶼鶼夢”中迴盪,令人迷幻和痛楚。可是“大都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碎”,“鶼鶼夢”(鶼鶼,比翼鳥——筆者注)又豈能長久?不是很早就醒來了嗎?這句以“早醒”煞尾,下句即驚人地指出“卿自早醒儂自夢”:逝去的人原來是早醒的人,活在世上的人卻在夢寐。這該是一個怎樣無聊無味的人間!此句深得道家哲學的根源,但又是與納蘭此際的心境特別契合的,因而令人無比驚悚地將詞人的悲悼情懷最深切地表現出來,也將全篇推向催人肺肝的第二個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