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閱讀蘇軾傳的讀後感

蘇軾是北宋時期大文豪,是文學史上少有的全才,自古以來便是許多文人羨慕和學習的對象,在文學和政治上均取得了極高的成就。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了蘇軾傳讀後感,僅供參考。

關於閱讀蘇軾傳的讀後感

  蘇軾傳讀後感篇一

在中國珍貴的文化寶藏中,詩詞所佔有分量一直是令人無法忽視的,其在世界上的影響力也是不容小覷的。詩詞以其特有的美妙以及其深刻的寓意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而詩人詞人也如天空中的繁星閃耀在這歷史的天空。蘇軾即是我最喜歡的詞人。大家對於蘇軾肯定並不陌生,從國小、中學、甚至大學蘇軾幾乎貫穿了我們的學生時代。《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蘭亭集序》……蘇軾的詞以一種異常強勢的姿態闖進了我的生活也影響着我的生活,他的詞就如夏日裏冰凍的汽水,從肉體上和精神上給人以衝擊,他那傳奇般的`經歷更是給了我不小的震撼。

蘇軾的一生是過分曲折與坎坷的,經歷過太多的大喜大悲,大概也正是因爲如此才造就了後來的蘇軾。二十歲之前的蘇軾是生活在一個相對較安逸的環境的,一家人過得倒也平淡,與弟從母程氏讀書,二十歲時娶妻王弗。然而古時的讀書人都是逃不開科考從仕的,弱冠之後蘇軾便於父,弟三人一同步入了仕途。或許那時的蘇軾並未想到此後自己的人生竟會遭遇到如此變故。初入仕途的蘇軾以起飄逸灑脫的文風收到了大文人歐陽修的青睞,也因此得以與其修有忘年之交。之後他又遇上造成他一生坎坷命運的主人公——王安石,這位不斷造成他貶謫的政敵……

蘇軾的一生遭受過貶謫五次,最遠的一次被貶謫現今的海南,最終喪於北歸途中,可以說他的一生都是在顛沛流離中度過的。豁達如蘇軾,在遭受了一次又一次的貶謫,政敵的迫害,甚至幾欲喪命。於常人,怕是早已身心俱疲、萬念俱灰了吧,然而他卻像是那隨風的蒲草,落地便是家,總是在用一種樂觀積極的姿態來面對人生面對未來。這種精神體現在他的詞裏,形成了東坡居士特有的詞風。他的詞他的精神都在不斷的影響着我們。我們何不如蘇軾這般笑看人生,勇敢的面對挫折呢。

  蘇軾傳讀後感篇二

不知誰人曾經說過:上帝像精明的生意人,給你一份天才,就搭配幾倍於天才的苦難。不知是不是蘇軾太過於天才,連上帝也要在他的命運裏刺上普通人幾輩子纔會經歷到的苦難。不過從另一方面來說,正是這些苦難,造就了現今名震天下而且歷久不衰的“長青樹”——蘇軾。

蘇軾生在一個言論尚算自由的年代,在他年輕之時有很好的環境展現自己的鋒芒。而從他坐上“大宋狀元”這把交椅的那個時刻開始,上帝就賜給了他際遇、同時還有不可預測的危機在前路潛伏。

蘇軾兩兄弟丁憂結束重返京城時,正值王安石變法進行得火熱之際,朝中大臣多因反對變法被迫離京,出任地方官。蘇軾的沉默並不能持續太長的時間,他很快就站在了反對王安石變法的立場。作爲蘇軾這個狀元來說,他原本可以一直沉默,在官場裏碌碌無爲、像當時的部分高官那樣求“平安”不求“義”,可是他不然,他選擇了呼出自己的聲音。這就是蘇軾,無畏而忠誠的蘇軾。

不久以後蘇軾經歷了第一次挫敗,他自請外任,之後的幾年他在幾個地方歷任太守等職。天生快樂的蘇軾,並沒有因爲這挫敗而消沉,相反地,他更加積極“爲人民服務”,同時也在一點點積累政治經驗。

很多追求功名利祿的人,一旦進入了官場,就多會不顧一切地追求官位、哪怕後世的唾罵。蘇軾夾在這樣的一個旋渦裏,他的直言無忌自然會給他帶來禍患,芸芸小人、一衆莫須有之罪,將蘇軾煽到了那個著名的火坑——“烏臺詩案”當中,然後被貶黃州長達四年,常人難以想象蘇軾經歷過的折磨與痛苦。在他的青年時代,仕途可謂是“一帆風順”,但是到了中年,已經積累了一些政治經驗的時期,蘇軾卻被困在了狹小、潮溼的黃州。本來我們應該說,這是人類文化史上的一大恥辱,當朝的文壇領袖,生命中的顛峯時刻卻被如同囚籠的罪名扼殺。然而作爲後來人的觀點來看,我們必須感謝黃州,是黃州讓蘇軾變得更加堅韌,他在黃州里平靜地思索了自己前半生的沉浮。從那時起他開始超然物外了,縱觀他的心路歷程,我們現在的很多人恐怕都未能做到如此的“一蓑煙雨任平生”,這也正是蘇軾過人之處。”人生肯定不能是“也無風雨也無晴”的坦途,而當遇到坑坑窪窪的泥濘小路、或是一浪接一浪的起伏,我們又當怎樣面對?這個問題確是頗有值得探討的魅力。

  蘇軾傳讀後感篇三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數,故壘西邊…”蘇軾的詞,經人們傳誦數百年,至今我們依然能夠感受到蘇軾被貶黃州後,從鬱悶到豁達的人生態度。

經歷“烏臺詩案”,蘇軾被貶黃州創作的每首詞,我們都能從中感受到他對自己經歷地抑鬱,對美景的讚歎,更有對人生新的感悟,對自我心態的改變。

被貶黃州後,蘇軾在生活上沒有經濟來源,他的朋友就幫他求來了一塊地,蘇軾給這塊地命名爲“東坡”,在他耕種這塊土地時,他對人生有了更現實的看法,他寫出了“ 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 ”;蘇軾晚上睡不着的時候,經常與百姓聊天,蘇軾給他們講自己的故事,苦中作樂。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在《記承天寺夜遊》中,我們能體會到,他試着一點點的改變自己,吸收生活給他的挫折,而不是在困境中放棄,他擁有了更加堅強的毅力,篤定的信念,以一個普通人的身份去體驗人生百味,。

接受挫折,改變心態,在困境中找到快樂,像蘇東坡一樣,在困境中改變對人生的觀念,提高自己的精神追求,必定能獲得內心的豐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