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試複習計劃安排

引導語:複習計劃要兼顧全面。有的考生對喜歡的科目就先複習,不喜歡的科目放在後頭;有的考生把自己的強項放在前面複習,弱項的複習受到影響,導致強項越來越強,弱項始終沒得到實質性的提高。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期末考試複習計劃安排,歡迎參考!

期末考試複習計劃安排

  一、準備時如何着手:

1.要回歸基礎知識。到了最後階段,不宜再複習所有知識點,把重點要深入掌握,爭取不讓自己會的東西再丟分,基礎要好的話,保證拿到基礎分的前提下,細化知識點。

2.做好查缺補漏。應該把做過的練習進行總結和歸類,對於自己不明白並且是考點的,不僅要注意而且要進行細緻分析,不要放過任何可以拿分的知識點。

3.要及時解決發現的問題。有針對性地複習對最後階段提高成績很有幫助。

4.注意一些應試技巧。在考前複習時,要總結一些技巧,並要梳理一下做題的思路。對於老師沒畫重點的科目,自己要對知識點系統總結,把握規律,找出認爲是重點的地方升深度記憶(平時上課反覆強調的地方)。

 1、語文

(1)一個星期複習3個單元,背誦部分要背的非常熟練

(2)多做一些閱讀題,提高閱讀水平

(3)作文都複習一遍,學會列提綱,考試時時間不夠的話就要學會在腦子裏把提綱列出來,這樣寫出來的文章會有條理,也不會因爲慌亂而寫的沒頭沒腦。平時寫多一些讀後感練練筆。

  2、數學

(1)一個星期複習2個單元,要點要記住。最好複習一單元就寫一套單元複習題,然後做一套包含了幾個單元要點的練習題;

(2)多做數學題,提高運算水平及解題能力

(3)做題過程中要注意粗心大意的毛病

  3、英語

(1)一個星期複習兩個單元

(2)背誦部分背書,必背單詞背熟,語法要清楚、記牢

總結:

對於學過的內容要重新翻一遍,重要知識點要牢記,平時考過的試卷如果時間允許的話也可以再過一遍。總的來說,期末考試是對一個學期的總結,基礎牢固,避免粗心大意,基本上就不會有什麼大問題啦!

  二、複習目標:

基礎知識版塊

1、生字詞:掌握本冊要求學生學會的150個生字。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瞭解在語言環境中的字義,正確書寫。

2、詞語:理解常用的詞語並學習運用,主動積累課文中出現的`四字詞語和成語,正確認讀,正確書寫,大致瞭解意思,理解常用的詞語並學習運用。

3、多音字:結合課文的朗讀,讀準多音字。對課文中帶【】的多音字,要重點複習。

4、句子:語句通順,表達清楚。根據要求寫句子。

5、讀讀背背:能背誦要求背誦的課文、段落、古詩詞。熟記積累運用中要求讀背的詞語、名言警句、諺語,歇後語、古詩詞。

閱讀版塊:

1、有一定的速度,每分鐘不少於300字。

2、能讀懂程度適合的文章。

3、能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揣摩詞句的意思。

4、能把握文章的敘述順序,領悟表達方法。

5、能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6、能聯繫上下文,生活實際,背景資料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7、能結合閱讀資料,聯繫生活實際獨立思考,勇於發表自己的見解。

8、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體會頓號與逗號,分號與間隔號的不同用法。

9、擴展自己的閱讀面,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0萬字。

習作版塊:

1、能寫簡單的記實作文和想象作文,做到內容具體,感情真實。

2、能按一定的順序寫,根據表達需要分段敘述。

3、做到語句通順,不寫錯別字,正確使用標點符號。

4、書寫規範,

5、養成想清楚再寫和寫後認真修改的習慣。

  三、複習措施:

新理念:即減少頭緒,加強綜合,引導學生積累語言,感悟語言,運用語言,着力於培養學生的語文素三、複習措施:

新內容:即依據大修訂教科書,並適當想課外拓展,以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爲經,以識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語文實踐爲緯,組織複習內容。

新教法:即從學生已有知識基礎出發,從課文入手,引導學生主動複習,多讀書,多積累,精做題,做好題,舉一反三,掌握規律。

  四、複習方法:

分爲:聽寫訓練、基礎知識、積累運用、閱讀、寫作等五個部分。

1、聽寫訓練、基礎知識穿插在每節課中進行復習。

2、積累運用總結出題型重在平時的練習。

3、閱讀部分的分類方法很多,可以從文章內容來分,也可以從文章的表達方式上分。

4、作文的分類也很多,可以從寫人、記事、寫景和應用來分,也可以從命題的形式來分。

在進行總複習的過程中,注意以下兩點:

1、突出重點。從學生的角度看,我們要特別注意差生,多幫助他們一點,從而提高及格率。從整個學習內容看,閱讀和作文是重點。在閱讀的複習中,詞、句、段的理解是重點。在作文複習中,怎樣把話寫通順,把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寫清楚是重點。從學生的學習方式來看,探究性學習是重點。提出自己需要了解的問題,是探究性學習的關鍵。

2、講練結合。在整個複習階段,以引導、歸納練習爲主,在一堂課上學生應該有口頭的練習,又有筆頭的練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