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國小數學教案模板10篇

作爲一名老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國小數學教案10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推薦】國小數學教案模板10篇

國小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圓,知道圓的各部分名稱.

2.使學生掌握圓的特徵,理解和掌握在同一個圓裏半徑和直徑的關係.

3.初步學會用圓規畫圓,培養學生的作圖能力.

4.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和掌握圓的特徵,學會用圓規畫圓的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圓上的概念,歸納圓的特徵.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

(一)教師提問:我們已經學過哪些平面幾何圖形?

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

(二)談話引入:今天我們繼續學習一個新的幾何圖形.

二、教學新課

(一)圓的形成過程

1.教師敘述:體育課上,教師和明明做遊戲,老師固定在操場中間不動,爲了保持與老師之間的距離不變,明明拉緊一條繩子開始走動,形成這樣一個圖形,這是什麼圖形?

2.教師提問

(1)明明拉着繩子圍着教師走動,他的位置發生了變化,但是有一點是沒有變的,你知道嗎?(明明和教師的距離沒有變化)

(2)老師的位置在哪裏?(引出圓心)

(二)聯繫實際

生活中的圓形物體處處可見,你能舉一些例子嗎?

(三)畫圓

1.介紹圓規的歷史.

2.教師介紹畫圓步驟

(1)把圓規的兩腳分開,定好兩腳間的距離;

(2)把有針尖的一隻腳定在一點上;這個點就是圓心,用字母O來表示.

(3)把裝有鉛筆尖的一隻腳旋轉一週.

3.教師強調

(1)圓規兩腳距離不能變;

(2)重心放在針尖一腳上;

(3)起點和終點要重合.

4.學生練習

(1)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畫圓

(2)學生自己練習畫圓

(3)學生按要求畫圓(兩腳間距離爲3釐米)

(四)認識半徑、直徑和兩者間的關係.

1.認識半徑:教師在圓內畫一條線段,線段的一個端點在圓心,另一個端點在圓上.

(1)教師說明:這樣的線段叫圓的半徑,用字母r表示

(2)比賽:我給同學們10秒鐘時間,請你們在自己的圓中畫半徑,看誰畫的多?同時還要說明半徑的長度.

(3)學生反饋:你畫了幾條?長度呢?如果還有時間你還能畫多少條?

(4)教師小結並板書:所有的半徑都相等.

教師追問:你圓中的半徑和老師黑板上畫的圓的半徑爲什麼不相等呢?

(5)補充板書:在同圓或等圓中,所有的半徑都相等.

2.認識直徑:教師示範畫直徑

(1)觀察:什麼叫直徑?直徑有多少條?長度呢?

(2)教師小結並板書:在同圓或等圓中,所有的直徑都相等,直徑用字母d表示.

3.用彩色筆標出下面各圓的半徑和直徑.(出示圖片:練習)

4.半徑與直徑的關係

教師提問:在同圓或等圓中,半徑和直徑有什麼關係?

國小數學教案 篇2

1.使學生會口算整十數除整十、幾百幾十的數(商一位數)。

2.使學生掌握兩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的計算方法。

3.使學生經歷探索過程,瞭解商的變化規律。

4.使學生能夠結合具體情境進行除法估算,並說明估算的思路。

5.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材說明

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是國小生學習整數除法的最後階段,它是在學生學習了多位數乘一位數、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單元主要內容有:口算除法、筆算除法。本單元教材內容的編排加大了教學步子,例題從原義務教材的16個減少爲6個,留給學生更大的探索和思考的空間。

教材內容安排如下:

用整十數除整十數、幾百幾十數的口算,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同時又是學習除數是兩位數筆算除法的重要基礎。因此教材仍保留了原義務教材這部分口算內容,並把它安排在筆算之前教學。

學生在前面學習除數是一位數的筆算除法時,已經掌握了筆算除法的基本方法,如除的過程中要看被除數的前一位或前兩位,商的書寫位置、餘數必須比除數小等。除數是兩位數除法的計算原理與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相同,只是試商的難度加大。在用一位數除時,利用乘法口訣就可以求出一位恰當的商。而在用兩位數除的過程中,要確定一位商是幾,不僅和除法十位上的數有關,而且還和除數個位上的數有關,計算過程比較複雜有時需要試兩三次才能求出一位恰當的商。因此,學習除數是兩位數除法的關鍵是引導學生掌握試商方法,這也是本單元教學的難點。

爲了解決試商這個關鍵問題,教材按照計算的難易程度分兩段編排:①商是一位數。主要解決商的書寫位置、除的順序、突出基本的試商方法,幫助學生理解筆算的算理。②商兩位數。讓學生將除的過程、試商方法遷移至此。

對於試商的方法,本單元主要採用“四捨五入”法,即用“四捨五入”的方法把除數看着與它接近的整十數去試除被除數。這種試商方法學生比較容易掌握,並且在大多數情況下,試一兩次就能確定出一位商。在教學一般的試商方法的基礎上,教材還注意教學在特殊情況下,靈活地運用試商方法。

本單元加強了“解決問題”的教學。首先,把計算內容置於實際生活的情境之中,如給書打包、看書、餵豬,寄特快專遞等。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理解計算的意義和作用,探討計算方法。之後,爲學生提供豐富、有趣、有意義的、聯繫生活的情境材料,讓學生髮現、提出問題,並運用所學計算方法解決問題。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同時培養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建議

1.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探索計算方法。

計算知識是人們在長期生產實踐中逐步發展起來的,原本是十分生動的數學活動。把計算教學置入現實情境之中,把探討計算方法的活動與解決實際問題融於一體,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經歷除法計算方法形成的過程,還數學以本來面目,這正是促進學生的發展所需要的教學。教材爲學生學習除法計算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教學時,應利用教材提供的資源,或結合當地實際選擇學生熟悉的事例,創設生動的具體情境,讓學生經歷發現、提出數學問題、探索計算方法,解決所提數學問題的全過程,使計算教學成爲學生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這樣,既有利於學生理解、掌握計算方法,又可以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同時,有利於培養學生從數量觀察身邊事物的興趣和習慣,促使學生形成計算意識。

2.讓學生主動探索計算方法。

以往的計算教學,把總結、記憶計算法則作爲重要環節。當前的數學課程改革,強調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理解概念和法則,避免死記硬背。本單元教材不僅爲學生提供了探索除法口算、筆算的現實問題情境,而且爲學生創設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間。教學時,要放手讓學生嘗試、探討口算、筆算方法。在此基礎上,適時組織討論、交流,提升學生對計算過程的認識,完善學生對算理的理解。學生在主動探索中經歷除法計算方法的形成過程,既可以加深對計算方法的理解,又能使學生逐步學會用數學解決問題。給學生創設主動探索數學知識的空間,爲學生蠃得不斷體驗成功的機會,將有效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3.本單元可用15課時進行教學。

三年級數學教案——《一位數除兩位數商是兩位數的筆算除法》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初步學會一位數除兩位數,商是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2.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

一位數除兩位數,商是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教學難點:

讓學生理解算理,掌握除法算式的演算格式。

教學過程:

一、溝通舊知,建立聯繫1、口算

600÷627÷3240÷8160÷4

2、筆算

3)99)37

二、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出示P19植樹情境圖,讓學生說圖意。

2.引導觀察:圖中告訴我們哪些信息?根據這些信息可以提出什麼問題?怎樣列式?(根據學生的回答師板演)

42÷252÷2

3.師:42÷2等於多少(生:42÷2=21)

你是怎麼想的?

(生:40÷2=202÷2=120+1=21)

同學們會口算出答案,那麼怎樣用豎式計算呢?(揭示課題)板書:一位數除兩位數。

三、自主探索,領悟算法

1.教學例142÷2=21

(1)用豎式計算,你們會嗎?試試看

(2)比較一下,你喜歡哪一種算法?說說理由。

學生髮表意見:(學生多數會喜歡地一種算法,簡單、豎式短,很少有學生喜歡第二種也就是課本例題的形式)

師:其實第二種方法有自己的優勢,它能讓大家很清楚地看出計算過程。

(3)師邊用電腦演示邊講解:筆算除法的計算順序和口算一樣,要從被除數的最高位除起。請哪位用第二種方法做的同學上來講解一下。(師配合補充)

(4)讓學生質疑

(還會有一部分學生會提出第一種豎式也很清楚地看出計算過程.)

師:現在就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列豎式算52÷2

2.教學例2:

52÷2

(1)學生獨立計算後反饋。

第一種第二種

2626

2)522)52

524

012

12

(2)你們同意哪一種算法?

學生討論後得出:第一種是先口算出26的,應該用第二種方法才正確。

(3)師:讓我們藉助小棒來驗證(師生共同擺小棒,師邊演示邊講解)

52÷2也就是把52根小棒(5捆和2根)平均分成2份。先把5捆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捆(20),還餘1捆;再把多餘的1捆拆開與2根合併是12根也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根,加起來共分得26根,所以52÷2=26

師指第二個豎式,被除數十位上餘下的“1”,這個1是怎麼來的?表示多少?

指商個位上的“6”,這個6是怎樣得來的?同桌互相說一說。

(4)我們再看一看電腦是怎樣算的?(電腦演示)誰願意當小老師把電腦演算的過程再說給大家聽聽?(指名學生敘述計算過程)

(5)比較例1和例2筆算豎式的區別,強調:筆算除法時,如果十位上除後有餘數怎麼辦?餘數和除數有什麼聯繫?

(6)指導看書質疑

3.練習反饋P20做一做1

4.引導概括總結:從哪一位除起?商怎樣寫?被除數十位上除後有餘數怎麼辦?每次除得的餘數和除數有什麼聯繫?

四、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1.完成下面的除法算式。

1□□□

4)486)84

4□

00

2.比賽,看誰算的又對又快?

P20做一做2

3.請你當小醫生,先診斷,再“治病”。

34111

2)686)965)60

6865

061

6

五、全課總結

蘇教版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 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商是兩位數的除法)

教學目標:●使學生掌握商是兩位數的除法的計算方法;●鞏固學生的口算及估算;●培養學生的合作與共同探索知識的精神;●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增強環保意識。

教學過程:

一、複習商是一位數的除法

口算1:用課件出示如下幾題,學生搶答(開始上課,搶答題目,用於調動學生本節課學習的情緒)。

180÷30=420÷60=240÷80=

183÷30≈420÷59≈240÷77≈

2.()裏最大能填幾?

40×()<31690×()<64320×()<165

30×()<28250×()<40880×()<505

筆算:指名學生板演,教師出示如下幾題:

22405174

師:選一題,說產筆算的方法

師強調以下幾項注意點:

①要看被除數的前一位或兩位;

②商的書寫位置;

③餘數必須比除數小。

二、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1.呈現問題(課件出示例5情景圖)

出示例5主題圖,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及描述例5第(1)題。

2.請學生思考,根據條件,用什麼方法解決“可以組成多少組?”的問題,從而列出算式:

576÷18=________(組)

師板書18

3.組織學生討論小精靈的問題:“先算18除什麼數?”“商怎樣寫?”學生可以獨立嘗試計算,也可以討論交流。

4.請學生彙報嘗試及討論的結果,注重學生“說”,即說一說筆算過程。

5.出示例5第(2)題,如何解決“平均每天收集廢電池多少節”這個問題,要求學生獨立嘗試完成。

930÷31=________(節)

6.討論這題中新出現的問題,除到十位餘下數是〇怎麼辦?學生通過討論和計算,弄明白高個位應該寫〇的道理(師引導)。

7.討論比較除數是一位數筆算方法及除數是兩位數的筆算方法的異同。

8.師生共同歸納總結:除數是兩位數(商是兩位數)的除法筆算方法。

三、課堂練習:

1.練習十六第1題,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講評

2.練習十六第2題,請學生口答並說一說自已試商及完成本題的方法,在班級裏交流。

四、作業:練習十六第4題和第8題

五、總結

1.小組討論怎樣筆算?

2.師強調商是兩位數除法的筆算方法中的幾個要點:

①試商②商的書寫位置③餘數比除數小

國小六年級數學教案——除法是兩位數的除法的計算法則

(一)教學目標

1.學會除法是兩位數,商是兩.三位數的筆算方法,掌握正確的試商方法.

2.理解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的計算法則.

3.在總結法則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概括.表達能力.

(二)教學準備

投影.口算卡片.

(三)教學過程

1.複習鋪墊.

(1)口算

28×20 42×7 15×30 18×100 4×7+1 32×10 15×60 63×7 26×20 8×2+4

(2)計算

644÷7 644÷4

學生計算後,說說試商方法和計算過程,比較兩題的不同點(投影出示一位數除法的計算法則。

2.猜想引入

(1)以前我們學習的除數是兩位數的筆算除法,商有什麼特點?(商是一位數)

(2)結合多位數除以一位數的計算法則,猜想:除法是兩位數的除法,也可能出現什麼情況?

(3)揭示課題

(4)猜想較完整的計算法則.問:除法是兩位數的計算法則應該是怎樣的?

3.驗證猜想,探索法則。

(1)提出問題.這樣的猜想是否正確?該怎麼辦?(猜想-驗證)

國小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的:

1、根據現實情境,通過遊戲,進一步識別簡單幾何體。

2、在遊戲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3、初步學會表達,學會傾聽,發展初步的數學交流能力。

4、發展學生空間的觀念,並識別幾何體的位置關係

 教學重點、難點:把簡單的數學問題用遊戲放之於現實情境中應用。

 課前準備:一些簡單的幾何體。

 教學方法:以問題情景爲中心,引導自主學習。

  教學流程: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中學習。

一、問題情境

師:你知道了四種物體名稱,我們來研究一下它們的數學問題。

研究一下

你想用什麼方法來研究?(分組討論)

二、建立模型

1、分組研究討論。

學習要求:(1)討論這些物體擺放的不同。

(2)準備向全班同學介紹你們的研究結果。

2、彙報交流,初構模型。

師:物體間位置可以用上下左右來分析,在小組中交流、彙總的基礎上討論出結果,明確空間關係。全班確定一下其空間位置關係。

3、情境遷移,再構模型。

情境呈現:幾個幾何體積木。

你說我擺,同桌互相進行遊戲,隨着空間位置關係確立,其積木的個數可以隨之增加,說和擺的身份可以變化。

三、解釋應用

1、 說一說,寫一寫。

讓學生仔細地觀察,想一想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長),正方體(正),圓柱(圓),球體(球)。再同桌互說,並用單個漢字寫下來。再用空間位置關係來說。(其形狀只要大致正確即可)

2、 看一看,填一填。

讓學生自主完成。

3、 摸一摸,說一說。

這是一個遊戲,可以讓學生把操作活動與表達結合起來,可以是學生摸一個物體並說出它的名稱,也可以先結合名稱再支摸出相應的物體,這一活動可以分組進行。

4、 看一看,數一數。

對本題的解答有一定難度,可以用搭積木的方法先協助解答。

四、總結回顧,拓展延伸

1、 這節課你學了什麼?

2、 前後的關係在生活中應用。

3、 自選一場景,進行位置關係的描述。

教學建議:

1、 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使這學有所用。

2、 關注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3、 重視學生的學習經歷和體驗,強調理解和感悟。

4、 力主營造一個寬鬆、和平、溫情的學習環境。

你說我擺

課後評析:

國小數學教案 篇4

教學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數學第一冊第54~55頁。

教材簡析

"10的認識"是國小生認數的一個重點內容。這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0~9的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的編排與前面類似。教學內容包括數數量是10的物體,10的讀、寫,10以內數的順序、大小比較,10的組成等知識。由於日常通用的計數法是十進制計數法,滿十就要進1,所以10的組成特別重要,它是10以內進位加法的基礎。本節課通過讓學生數、擺、寫、比、分等實際操作認識10。培養學生的有序思維,逆向思維,同時,配合課本主題圖,有機滲透熱愛祖國和民族團結的教育。

教學目的

l.能數出數量是10的物體的個數,知道1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10以內數的大小。

2.會讀、寫10,掌握10的組成。

3.學習按照一定順序和從不同方向想問題的方法。結合主題圖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10認識。

教學難點:10的組成。

教具準備:電腦課件、主題圖、1~10的數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課題

1.電腦顯示數字娃娃圖,講數字娃娃比大小的故事引出數字10。

2.通過質疑方式提出學習目標。

二、進行新課

1.認識10。

(1)出示主題圖,指導學生看圖數一數,抽象出數字10。圖上有幾個小朋友?有幾個汽球?可以用幾來表示?

(2)動手操作:從學具盒中數出數量是10的任意一種學具。

(3)想一想,我們身體哪一部分的個數可以用10來表示?

(4)電腦屏幕上出示10根小棒,直觀展示數字10包含的意義。

2.書寫10。

(1)老師示範在田字格內寫10。

(2)學生在田字格里寫10。

3.10以內數的順序。

(1)電腦顯示撥珠過程:先撥了9顆,又添上1顆。

問:現在是幾顆珠?

9添上幾是10?

10去掉1就是幾?

那麼,10應該排在誰的後面?

(2)按數的順序,讓學生把直尺上的數字填完整,然後,屏幕上的直尺圖抽象成數軸圖,再把數軸上的空白位置填上數。

4.比較10以內數的大小。

(1)比較10和9的大小。

(2)觀察直線上的數說一說,除了9小於10,還有哪些數小於10?比10小的數都排在10的哪邊?排在10的右邊還有很多數,它們比10怎麼樣?誰能說出一兩個?

5.區別10個和第10個。

10可以表示10個物體的個數,還可以表示排列順序中的第10,誰能說從左往右數,閃藍光的珠子排第幾?(電腦屏幕上第10顆珠子閃藍光。)

學生聽口令,伸手指,親自體會"10個"和"第10個"的區別。課間休息(活動一分時間)。

6.10的組成和分解。

(1)分小棒。

用學習9的組成的方法來分小棒,學習10的組成,同桌合作,一個分,另一個記錄。問學生:可以分幾種?你是怎樣分的?根據學生回答電腦顯示:

10 10 10 10 10

/\ /\ /\ /\ /\

9 1 8 2 7 3 6 4 5 5

10 10 10 10

/\ /\ /\ /\

1 9 2 8 3 7 4 6

(2)歸納記憶10的組成的方法。

10的組成一共有幾種?你用什麼方法能很快地記住它呢?(引導學生討論、發表自己的意見。)

(3)強化記憶10的組成。

請幾個學生每人說一個10的組成,其他學生馬上說出想到的另一個組成。

三、鞏固練習

1.完成課本練習:把第55頁組成填上,完成"做一做"的第2題。

2.記組成。

(1)擊掌組成10:老師先拍,學生後拍,所拍次數要組成10。

(2)說數組成10:老師說的數與學生說的數組成10。

3.10的組成和分解的運用。

小動物舉行投圈比賽,每個小動物投10個圈,根據投中的圈數讓學生搶答說出有幾個沒投中?

四、遊戲

1.遊戲。

2.讓學生。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

五、聰明題練習

今天,我們學習了10可以分成兩個數,10能不能分成三個數?四個數?試一試。

[板書設計]

教學設想

"10的'認識"是在學生認識了0~9各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是國小生認數的一個重點內容,也是20以內進位加法的基礎。本節課知識點多、容量大,面對厭靜好動的低齡兒童,我力求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在愉悅和諧的課堂氣氛中獲取新知。

1.開講激趣,萌發學生求知慾望。

以新穎的故事(數字娃娃比大小)創設情境、巧設疑問:10比9大嗎?從而激起學生求知慾望,把學生帶入積極思維的學習境地。

2.重視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感官,獲取知識。

本課教學設計遵循學生的認識規律,讓學生通過數、擺、寫、比、分等實際操作認識10,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在教學中,首先通過觀察主題圖初步感知10,再通過動手擺數量是10的學具,進一步增加對10的感性認識,最後,在學生積累了豐富的感性認識後從中抽象出數10,培養學生從形象到抽象的思維能力。

10的組成是本節課的重點,先讓學生同桌協作探求10的各種分法,充分發揮學生動手能力、合作,再讓學生觀察每種組成左邊和右邊的數,分別是按什麼順序排列的,教會學生有序記憶的方法,充分調動了學生獲取新知的主動性。

3.通過多媒體計算機的演示,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突破教學的難點。

區別"10個"與"第10個"是本課難點,我藉助多媒體屏幕演示:圈住的10顆珠與閃動的第10顆珠,使學生建立清晰表象,加以對比從中發現"10個"與"第10個"的不同點。另外,在本課的開始、學習10的含義,1o的書寫及重點處都分別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通過形象生動的畫面,多層次、多角度地刺激學生感官,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國小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情景中理解“等式的兩邊同時乘或除以一個不爲0的數,所得的結果仍然使等式”,會用等式的這個性質解只含有乘法或除法運算的簡單方程。

2、使學生在觀察、分析、抽象、概念和交流的過程中,進一步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發展初步的抽象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對等式的性質進一步的理解,解含有乘、除法的方程。

教學過程:

一、教學新課

1、教學例5。

(1)我們已經學會了根據“等式的兩邊同時加上或減去一個數,結果仍是等式”的性質解方程,今天我們將繼續學習解方程的知識。

(2)出示例5第一組圖。

根據左邊的圖,你能列出等式嗎?(x=20)

右邊的圖與左邊的圖比較,有什麼變化?

你認爲天平還會平衡嗎?

你能根據右邊圖物體的質量相等關係再列出一個等式嗎?(2x=20×2)

這個等式又告訴我們什麼呢?在小組中說說你的發現。

小組中互相說想法,彙報。

(等式的兩邊同時乘一個數,所得的結果仍然是等式)

想像一下,如果20=20的左右兩邊同時乘3,所得的結果仍然是等式嗎?

用等式如何表示呢 ?(20×3=20×3)

如果左右兩邊同時乘0呢?可以嗎?

(3)出示第二組圖。

左邊的圖能看懂嗎?用等式怎樣表示?(3x=20×3),也就是3x=60。左邊的圖與右邊的相比,物體的質量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天平還會平衡嗎?

你能根據質量的變化情況列出等式嗎?

這又說明了什麼?

(等式的兩邊同時除以一個數,所得的結果仍然是等式)

你能自己寫一個等式,並把等式兩邊同時除以一個數,看看結果還是等式嗎?

嘗試練習,彙報。

有什麼發現?兩邊同時除以0呢?爲什麼?

指出:等式的兩邊同時除以一個不爲0的數,所得的結果仍然是等式。

(4)歸納。

通過對兩組圖的觀察,你認爲等式又有什麼性質呢?

(等式兩邊同時乘或除以一個不爲0的數,所得的結果仍然是等式。)

指出:這也是等式的性質。

(5)完成練一練第1題。

獨立完成填寫。

X÷6×6和0.7x÷0.7化簡後應是多少?

2、教學例6。

(1)出示例6。

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是什麼?

你能根據這個數量關係列出方程嗎?(40x=960)

40、x、960各表示什麼?

應該怎樣解這個方程呢?小組討論。

彙報討論結果。

你怎樣想到方程兩邊都除以40的呢?

這樣做的依據是什麼?

學生在書上完成,展示學生解題過程。

40x=960

解:40x÷40=960÷40

X=24

檢驗:40×24=960

答:試驗田的寬是24米。

如何檢驗?

誰能說一說解這個方程,最關鍵是什麼?

(2)完成試一試。

要使左邊只剩下x,應該怎麼辦?

獨立完成解答,集體覈對。

(3)完成練一練第2題。

說說每題應該怎樣解,獨立解答。

彙報解題過程,集體覈對。

二、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二第1題。

獨立完成,小組交流。

2、完成練習二第2題。

每題中解方程時分別省略了什麼?

指出:我們在解答時,也可以應用這樣的方法。

3、完成練習二第3題。

獨立完成,展示作業,集體覈對。

4、完成練習二第4題。

從圖中可以看出什麼數量關係?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是什麼?

獨立完成。

三、課堂總結

本節課,你有什麼收穫?說說你得到的知識?

在解方程時,關鍵是什麼?要注意什麼?

板書設計:

等式的性質和解方程

等式兩邊同時乘或除以一個不爲0的數,

所得的結果仍然是等式。

40x=960

解:40x÷40=960÷40

X=24

檢驗:40×24=960

答:試驗田的寬是24米。

國小數學教案 篇6

教學目的:

通過進一步的練習,讓學生熟悉的掌握整十數整十數的口算方法。

在練習中,進一步鞏固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

進一步發展數學思考,提高學生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口算

1.小黑板出示

14+5954-2316×5230×4

168÷830×20xx×1050×80

2.完成複習的第1題

提問:13×30,你是怎麼口算的?

80×30,你又是怎麼口算的?

二、估算

在黑板上寫上算式。

23×58

師:如果要估算這個算式,你可以怎麼進行口算?

完成複習的第3題

要讓學生說明是怎麼估算的,把多少看作幾十,然後口算出積即可。

三、筆算

小黑板出示:

43×2125×2356×7863×80

並要求第一二小題進行驗算。

集體反饋時,要注意讓學生口述計算過程,特別是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的書寫格式。

要注意強調,乘法的驗算方法,可以調換兩個乘法的位置即可。

四、填表找規律

完成複習的第3題

集體討論,你從中發現了什麼?

通過引導與板書,讓學生初步發展,一個乘數不變,另一個乘數擴大幾倍,積也跟着擴大幾倍。

五、解決問題。

通過條件與問題的分析,讓學生感覺到圖中的3個書架是個多餘的條件,並沒有用的。

六、課堂作業。

複習第2、4題。

國小數學教案 篇7

教學內容:三角形的面積第84-85頁

教學目標:

1、經歷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探索過程,理解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2、通過操作和對圖形的觀察、比較,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使學生知道轉化的思考方法在研究三角形的面積時的運用,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和運用轉化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合作精神。

教學重點: 理解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正確計算三角形的面積.

教學難點: 在轉化中發現內在聯繫及推導說理。

學具準備: 每個學生準備三種類型三角形(每種類型準備2個完全一樣的)和一個平行四邊形。紅領巾等。

教學過程

複習導入

1、複習:想一想,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怎樣計算?這個公式是怎麼推導出來的?

指名說一說,師可再現推導過程。

2、導入:出示紅領巾,它是什麼圖形?它的面積該怎麼計算?揭示課題。

二、探究三角形的面積公式.

1.啓發提問:你能否依照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方法把三角形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再計算面積呢?

2.用兩個完全一樣的直角三角形拼.

(1)教師參與學生拼擺,個別加以指導

(2)演示課件:拼擺圖形

(3)討論

①兩個完全一樣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個大三角形能幫助我們推導出三角形面積公式嗎?爲什麼?

②觀察拼成的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每個直角三角形的面積與拼成的平行 四邊形的面積有什麼關係?

3.用兩個完全一樣的銳角三角形拼.

(1)組織學生利用手裏的學具試拼.(指名演示)

(2)演示課件:拼擺圖形(突出旋轉、平移)

教師提問:每個三角形的面積與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有什麼關係?

4.用兩個完全一樣的鈍角三角形來拼.

(1)由學生獨立完成.

(2)演示課件:拼擺圖形

5.討論:

(1)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都可以轉化成什麼圖形?

(2)每個三角形的面積與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有什麼關係?

(3)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是什麼?

6、引導學生明確:

①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②每個三角形的面積等於拼成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同時板書)

③這個平行四邊形的底等於三角形的底。(同時板書)

④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高等於三角形的高。(同時板書)

(3)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是怎樣推導出來的?爲什麼要加上“除以2”?(強化理解推導過程)

板書:三角形面積=底×高÷2

(4)如果用S表示三角形面積,用a和h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那麼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可以寫成什麼?

7.教學例1

紅領巾的底是100cm,高33cm,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釐米?

1.由學生獨立解答.

2.訂正答案(教師板書)

三、總結: (一)總結這一節課的收穫,並提出自己的問題.

(二)教師提問:要求三角形面積需要知道哪兩個已知條件?求三角形面積爲什麼要除以2?

四、反饋練習 計算下面每個三角形的面積.

1.底是4.2米,高是2米;

2.底是3分米,高是1.3分米;

(三) 判斷

一個三角形的底和高是4釐米,它的面積就是16平方釐米。( )

2、等底等高的兩個三角形,面積一定相等。 ( )

3、兩個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 )

4、三角形的底是3分米,高是20釐米,它的面積是30平方釐米。( )

板書設計

三角形的面積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三角形面積=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一半, 100×33÷2=1650(cm)

三角形面積=底×高÷2

S=ah÷2

上一篇:上一條:國小數學教案: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 應用題的對比

下一篇:下一條:國小數學教案:《梯形的面積計算》教學設計

國小數學教案 篇8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國小數學五年級下冊第二章《因數和倍數》第1節例1(教材第13頁)及練習二的第2題,第四題的前部分。

教材分析:

本節教學是在學生學習掌握了因數和倍數兩個概念的基礎上,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運用乘法算式及除法中的整除自主嘗試、探究“求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同時,通過多種形式的訓練,使學生能熟練找全一個數的因數。另外,通過引導學生用集合的形式表示一個數的因數,一方面給學生滲透集合思想,更重要的是爲後面教學求兩個數的公因數做準備。

教學目標:

1、應用嘗試教學法鼓勵學生自主嘗試探究求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及規律特點,並能熟練找全一個數的因數;

2、逐步培養學生從個別到全體、從具體到一般的抽象歸納的思想方法。

教學重點:

探究求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及規律特點。

教學難點:

用求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熟練找全一個數的因數。

教具準備:

投影儀、小黑板、卡片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設想:

運用嘗試教學法,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通過教師引導、學生自學例1,自主嘗試、探究求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方法,並能運用所獲得的方法、經驗找全一個數的因數。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

師:同學們,前面學習了因數和倍數的概念,老師很想考考你們學得怎麼樣,可以嗎?

生:(預設)可以!

師:出示小黑板。

1、利用因數和倍數的相互依存關係說一說下面各組數的相互關係。

21和7 2×7=14 30÷6=5

2、判斷。

(1)12是倍數,2是因數。 ( )

(2)1是14的因數,14是1的倍數。 ( )

(3)因爲6×0.5=3,所以,6和0.5是3的因數,3是6和0.5的倍數。( )

教師根據學生完成練習的情況對學生進行恰當的表揚激勵,同時進入新課教學:……

二、新課教學

過程一:嘗試訓練。

(一)出示問題

師:同學們,老師有一個新問題,想請大家幫助解決,行嗎?

生:行!(預設)

嘗試題:14的因數有哪幾個?

(二)學生解決問題,教師巡視並根據實際適時輔導學困生。

(三)信息反饋。

板書:

1×14

14 2×7

14÷2

14的因數有:1,2,7,14

過程二:自學課本(P13例1)。

(一)學生自學例1。

教師提出自學要求(投影):

1、18有哪些因數?

2、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樣找出18的因數的?他們找完了嗎?如果沒有,請幫助他們完成。

3、你還有別的找法嗎?請試一試,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寫出18所有的因數。

(二)信息反饋

1、反饋自學要求情況;

板書:

1×18

18 2×9

3×6

18的因數有1,2,3,6,9,18。

還可以這樣表示: 18的因數

2、知識對比,探索發現規律。

(1)師:同學們,根據求14和18的因數時獲得的體驗,再思考下面問題:

投影出示問題:

思考一:你用什麼方法找出?

(2)學生思考,教師適時引導。

(3)同桌交流思考結果。

(4)師生互動。總結方法、點出課題。

求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用乘法計算或除法計算(整除)

過程三:嘗試練習

(一)用小黑板出示練習題

1、找出30的因數有哪些?36的因數有哪些?

2、結合14、18、30、36的因數個數,請你談談一個數的因數有什麼特點?〖提示:一個數的最小因數是( ),的因數是( )。〗

(二)信息反饋:師生互動總結特點。

板書:

一個數的因數的個數是有限的。它的最小因數是1,的因數是它本身。

三、課堂作業

練習二第2題和第4題前半部分。

四、課堂延伸

猜一猜:(卡片)只有一個因數的數是誰?

五、課堂小結

師:今天你學會了求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嗎?你知道一個數的因數特點嗎?

生:……

板書設計:

求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

1×14

14 2×7 方法:用乘法計算或除法計算(整除)

14÷2

14的因數有:1,2,7,14

1×18

18 2×9

3×6

18的因數有:1,2,3,6,9,18 特點:一個數的因數的個數是有限的。

還可以表示爲:

它的最小因數是1,的因數是它本身。

國小數學教案 篇9

教學目標: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年、月、日的有關知識,能比較熟練地判斷大月、小月和平年、閏年,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判斷、推理能力。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口算。

練習九第4題。小黑板出示,指名口算。

2、揭示課題。

猜謎:小寶寶,真稀奇,身穿12件衣,每月它要脫一件,脫到年底剩張皮。(打一物)謎底:掛曆。

提問:日曆上第一張和最後一張各是幾月幾日?每天一張,撕完一本日曆要多長時間?一年裏有多少月,是多少天?

說明:這些知識都是上節課中學到的關於年、月、日的知識,這節課就進一步練習年、月、日的有關內容。

板書課題。

二、整理知識

1、出示下表:

世紀

31天( )

30天( )

29天( )

28天( )

2、提問整理。

1個世紀是多長時間?(板書:100年)

說明:1901-20xx年是20世紀,20xx-2100年是21世紀。

1年是多少個月?(板書:12個月)

有31天的月份叫什麼月?大月是哪幾個?(板書:一、三、五、七、八、十、十二)

是30天的月份叫什麼月?小月是哪幾個?(板書:四、六、九、十一)

是29天或28天的是哪個月?哪個年份二月是29天,哪個年份是28天?

(板書:閏年二月 平年二月)

你是怎樣記住大月和小月的?怎樣判斷某一年是閏年還是平年?平年全年多少天?閏年全年多少天?

3、介紹上旬、中旬和下旬。

我們習慣上還把一個月分爲上旬、中旬和下旬。每個月1-10日是上旬,11-20日是中旬,21日到這個月的最後一天是下旬。

提問:每個月的上旬或者中旬都是多少天?一月下旬是多少天?四月下旬多少天?二月下旬多少天?

 三、組織練習

1、口答。

(1)一年中有( )個月,分成( )個季度。

(2)一年中有( )個大月,( )個小月。

(3)3月1日前一天是( )月( )日或( )日。

(4)1988年是( )年,1998年是( )年。

(5)平年二月有( )天,閏年二月有( )天。

(6)平年第一季度有( )天,閏年第一季度有( )天,第二季度有( )天,第三季度有( )天,第四季度有( )天。

2、練習九第5題。

小黑板出示,讓學生做在書上。

學生口答練習結果,老師板書,並要求說明判斷的理由。

3、補充判斷題讓學生判斷,說明理由。

(1)一年中有6個大月,6個小月。…………( )

(2)每年都是365天。…………………………( )

(3)頭一年2月29日爸爸去了一次北京,第二年2月29日記他又去了北京。………………………………………………( )

(4)1998年是閏年。………………………………( )

4、練習九第6題。

小黑板出示。讓學生看題目要求,說明要怎樣做。

第(1)題:第一個答案經過了8個月對嗎?爲什麼?第二個答案經過了5個月對嗎?爲什麼?第三個答案,經過了4個月對嗎?爲什麼?

括號裏該填哪個答案?

第(2)題:讓學生做在書上。提問:你選擇的第幾個答案是正確的?爲什麼?

5、練習九第7題。

學生填在書上,口答覈對。結合進行思想品德的教育。

6、練習九第8題。

學生獨立思考後口答,如有困難,老師提示。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練習了什麼內容?對年、月、日的知識你知道了哪些?

猜謎:

我們已經知道了時間單位年、月、日的許多知識,猜猜這個謎語是什麼:最短又最長,最慢又最快,最便宜又最寶貴的,是什麼?

學生猜出是“時間”後,結合進行珍惜時間的教育。

五、課堂作業

練習九第9、10題

國小數學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通過生活事例,使同學初步瞭解圖形的平移變換和旋轉變換。並能正確判斷圖形的這兩種變換。結合同學的生活實際, 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轉現象 。

2、通過動手操作,使同學會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後的圖形。

3、初步滲透變換的數學思想方法。

教學重難點:同學在方格紙上畫出平移後的圖形。

教學具準備:投影儀、課件、學具

教學過程:

一、 引入:

小朋友們,上個週末我和聰聰、明明一起去了一個地方。想跟我一起去看看嗎?

(課件出現遊樂場情景:摩天輪、穿越機、旋轉木馬;滑滑梯、推車、小火車、速滑)

遊樂園裏各種遊樂項目的運動變化相同嗎?(不同)你能根據他們不同的運動變化分分類嗎?(同學說分類方法)在遊樂園裏,像(點擊出現滑滑梯、推車、小火車、速滑定格畫面)滑滑梯、小朋友推車、小火車的直行、速滑這些物體都是沿着直線移動這樣的現象叫做平移(板書:平移)。而(點擊出摩天輪、穿越機、旋轉木馬現定格畫面)摩天輪、穿越機、旋轉木馬,這些物體都繞着一個點或一個軸移動這樣的現象,我們把他叫做旋轉(板書:旋轉)。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平移和旋轉”。(齊讀課題)

二、 新課:

1、生活中的平移。

平移和旋轉都是物體或圖形的位置變化。平移就是物體沿直線移動。明明想問問你們:(課件出現明明和聲音。“在生活中你見過哪些平移現象?”)先說給你同組的小朋友聽聽!再請同學回答。

說得真棒,瞧,我們學校的觀光電梯,它的上升、下降,都是沿着(一條直線移動)就是(平移)。“只要是物體或圖形沿着直線移動,就是平移。”

你們想親身體驗一下平移嗎?(想)全體起立,我們一起來,向左平移2步,向右平移2步。真棒!!請坐。我們生活中的平移現象可多了,你能用你桌上的物體做做平移運動嗎?(生說怎麼做的)

假如要把平移的現象表示在紙上,我們又該怎麼做呢?聽!聰聰在邀請我們呢!(聰聰:“小朋友,快來移移看!”)

2、移移看

(1)圖上有一所小房子,現在我們要把它向上平移5格,你知道該怎麼移嗎?(生說)好,讓我們一起來移移看!(課件中小房子整體移動。)再問,小房子是向哪個方向移動的?(向上平移)移動了多遠?(5格)(2格)

你是怎麼知道的?

圖形的每一條邊都向上平移了5格。

(2)現在小房子要向右平移7格,小房子又該怎麼平移呢?(自身說說看)

(生:小房子向右平移7格,也就是它的每一條邊都要向下平移7格。)

說得真棒,瞧!(課件出示移動)小房子向右平移7格,也就是它的每一條邊都要向下平移7格。小房子向( )平移了( )格。

平移時,我們先確定物體平移的方向,再通過某一條邊確定平移的距離。

(3)小房子又平移了兩次(課件出示定格畫面),你能完成下面的填空嗎?翻開書41頁,填在書上。

兩生彙報,問怎麼想的。(展示臺)

我們再來看看,(課件出示)小房子……一樣的舉手!

3、生活中的旋轉

你們真是聰明的小朋友,不只認識了平移的現象還學會了平移的方法。剛纔我們還見到了另一種現象,是什麼呀?(旋轉)

旋轉就是物體繞着某一個點或軸運動(明明還想問問你們:“你見過哪些旋轉現象?”)(先說給同桌聽聽,然後彙報。)

像鐘面的指針,指南針它們都繞着一個點移動,這些都是旋轉現象。

小朋友們的思維真開闊,下面我們一起來體驗一下旋轉的現象吧!起立,一起來左轉2圈,右轉2圈。旋轉可真有意思,你能用你周圍的物體體驗一下旋轉嗎?(師在生中看說。)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輕鬆輕鬆,去看看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轉吧!

(課件欣賞)

三、 小結:

你能用你自身的話說說什麼是平移,什麼又是旋轉嗎?

四、練習、活動

1、 區別平移、旋轉。

你能區分平移和旋轉了嗎P43、3

2、老師想送給你們一條小船。請你把向右平移四格後得到的小船塗上顏色。P43、1

3、活動

今天我們學習了──平移和旋轉,下面就用我們的學具來拉一拉,轉一轉,去感受平移和旋轉給我們帶來的快樂吧!

(同學活動,然後請上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