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大學生節的簡介

“國際大學生節”又稱“世界大學生節”、“世界學生日”、“國際學生日”。1946年,世界各國學生代表於布拉格召開全世界學生大會,宣佈把每年的11月17日定爲“世界大學生節”,以加強全世界大學生的團結和友誼。節日的設立是爲了控訴暴徒血腥的罪惡行徑,爲了紀念反法西斯的大學生運動,爲了在大學生中倡導追求和平、民主、自由和進步。

國際大學生節的簡介

在時代的感召下,當代大學生不僅關注中心,也不忽視邊緣。 而更傾向於創造的樂趣。

厭惡徒有虛名的形式和毫無意義的重複,傾向生氣勃勃的內容和絢麗多彩的差異。

不再純粹膜拜文本,而是自我解讀和領悟。

不再盲信所謂的真理和權威,而是相信創造與獨立。

不再被動地繼承傳統或盲目地反對文化,而是主動地去甄別和選擇,從傳統中汲取精華爲營養,接受現實的風雨和陽光來生長文化。

不再祈求彼岸的拯救,而是抓緊此岸的每縷陽光。不再在虛幻的想象中企望幸福,而是在現實的追求中體驗幸福。

大學生該做什麼

儘快發現自己擅長什麼,喜歡做什麼、想要做什麼工作、能夠做什麼工作。在茫然中探尋自己的夢,然後爲自己的夢去奮鬥前行。在學校期間,去交一些朋友。人生在世,沒有人能夠一帆風順,在遇到荊棘時,總會有需要別人幫助的時候,朋友多了以後的路相對來說會更好走一些。

有時間的話,儘量去找一些類似於自己以後想要從事的工作的兼職做,現在就開始積累經驗,爲以後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瞭解這項工作的發展趨勢,讓自己早有準備。保持良好的新聞素養,經常關注社會的發展與需求,現在就爲以後的工作做好迎戰的準備。

大學的文化是追求真理的文化,是嚴謹求實的文化,是追求理想和人生抱負的文化,是崇尚學術自由的文化,是提倡理論聯繫實際的文化,是崇尚道德的文化,是大度包容的文化,是具有強烈批判精神的文化。把握好今天的時光,拼搏出美好的明天。

點擊查看更多內容>>>

大學生需要的是一次機會

大學生並不是沒有經驗而是沒有人給他們一次積累經驗的機會,如果可以,可不可以給大學生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我們有着自信的說道,不會讓任何人失望。

我們不會我們可以學,我們做的不好我們可以改,我們認真吃苦耐勞,我們有着獨特的思想,可是我們卻找不到工作,所以我不得不想這個社會需要的難道不是人才而是機器?

朋友說,等以後我對象要是有錢,我什麼也不幹就給大學生一個平臺。

沒有人可以理解,這不是一句玩笑話,而是發自內心的想法, 因爲每次中介的欺騙都令我們憤恨,我們還是依舊一次次的上當受騙,就是因爲我們只想找到一次機會,不忍心放棄每一次可能。

點擊查看更多內容>>>

大學生涯

大一新生的生活是一杯熱熱的鮮牛奶,甘甜醇香。面對新的環境,新的集體,我們無憂無慮,自由自在,享受這天經地義的一切。這裏,給了每個人一個新的起點。大學的生活是自由而散漫的,沒有老師時時刻刻期許的目光,空虛中的迷茫更是令人生畏的東西,我們必須靠自己選擇要走的路。

大二,生活的主旋律依然是快樂。然而生活中總會有煩惱,我們要學會獨自處理一些小麻煩。也許偶爾會被人忽略,因此難免有些失落,但是總的來說,生活還是呈現甜美的一面,正如微苦之於清茶,淡淡的,讓人回味。

進入大三,就開始了專業課的學習,很多人可能對自己的未來又進行了新的規劃。興趣使然,我更加認定自己當初選擇的專業是明智的.,忙碌的日子總是過得很快,我不想做時間的流浪漢,雖然無法享受所謂的“自由”,但,我無怨,亦無悔。相反,內心因此而獲得的那一點小小的喜悅已讓我滿足。

大四,很多人會在就業與考研之間徘徊,不知何去何從。這一年來,每個人都在忙碌,爲了自己的前途和夢想。我的目標非常明確,考研。人生永遠是一種Balance,無論你得到或失去什麼,都是要付出代價的,只不過有些代價你能看得見,有些代價你看不見。

結語:

梁啓超先生說:“故今日之責任,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樑公所謂的少年和責任,正是我們當下大學生羣體當仁不讓的責任擔當。

魯迅先生也說:“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爲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樑”。“只要脊樑不彎,沒有扛不起的山”。而大學生正是“鐵肩擔道義”的“鐵肩”和“脊樑”。這道壓不彎的脊樑,不僅是大學生個人的、家庭的,也不僅是社會國家的,更是時代和民族的。

學生是充滿着朝氣與創造力的羣體,是愛心與拼搏精神同時具有的高素質羣體。“大道之行也,天下爲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這是社會今天應有的境界,也是社會應有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