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銘》讀後感

讀完某一作品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陋室銘》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陋室銘》讀後感

《陋室銘》中詩人把陋室寫得如此優美,一方面表現出詩人的豁達大度,氣量恢宏,另一方面也是對當時官府的抗議和控訴。

我國曆代的名人賢士都對個人品格德操的'完善與修養很注重,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如晉朝陶淵明人生態度十分達觀,無窮達之念,無貴賤之憂,無生死之慮,“不爲五斗米折腰”的品格被後人廣爲傳頌,“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就是他們的寫照。

住房是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當今世界,老百姓住房條件的好與差,也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發展水平和改善民生的一把尺子。人們不會忘記,在抗戰時期,國難當頭,人民生活在水生火熱之中,哪有蹲身之處?即使是大學教授也難以安身。當時華羅庚和聞一多在西南聯大任教,兩家合住一間16平方米的房子,只是中間用一塊木板隔開。他們夜以繼日工作,在教學、科研兩方面都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就在這個時期,華羅庚先生寫出了《堆壘素數論》和《數論導引》兩本專著及十幾篇論文,讓他成爲數論學領域的新星。

一個國家的發展,一個民族的振興,離不開國民的共同奮鬥。第二次大戰後,德國的城市幾乎變成一片廢墟,當時有兩個美國記者到柏林區採訪。他們走到一個地洞裏,採訪一家工人,看到此景此情,一記者說:“我看德國沒有希望了。”另一名記者卻不同意這種看法,他說“我看德國人還是有希望的。”“何以見得”?前一位記者問。另一名記者說:“剛纔你沒有看到,住在地洞裏的工人,還中了一盆蘭花,這就是德國的希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