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學年教學工作總結

本學期以區教委工作思路爲指導,以新課程改革爲中心,以提高教學質量爲目標,以科研爲龍頭,深化課堂教學改革。開發校本課程,建立校本培訓機制,開展校本教研活動。加強教學質量監控,提高教師實施新課程的能力。關注每一位學生,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學校學年教學工作總結

  一、加強理論學習,樹立新的教學理念

我校緊緊圍繞學習新課程,構建新課程,嘗試新教法的目標,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注重把學習新課程標準與新理念有機的結合起來。通過學習新的《課程標準》,教師逐步領會到教學的終極目標是改造、創建新的現實,培育出有創造能力的人。從而形成了“實施新課程的成敗在教師,教師的要務在於更新教學觀念”的共識。確立了“一切爲了人的發展”的教學理念。樹立“以人爲本,育人爲本”的思想。樹立學生主體觀,樹立學生髮展觀,將學生的發展作爲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關注學生情感的體驗,關注學生學習興趣等非智力因素,重視了學生獨立性,自主性的培養與發揮,使獲取知識,學會學習,掌握知識和技能的過程,成爲學生豐富情感完善自我,學會合作,學會做人的過程。

  二、加強校本培訓、提高教師素質

提高教師隊伍的業務水平是提高師資素質和教學質量的關鍵。本學期我們在自己反思的基礎上,加強案例式分析,參與分享教學診斷,強調合作等,使教師在做中學,在實踐中領悟,使老師走上學習中研討,實踐中總結,總結中提高的成長曆程。針對自己的實際狀況,制定出階段性學習努力目標,提出具體的實施步驟,在自修自研的基礎上對照自我發展目標,進行自我評價和自我總結,並在教師中進行交互式討論、開放式探究,使教師既研究了自己,又分享了別人成長的經驗,提高了反思能力,自覺調合教與學的行爲,提高課堂的教學效能。

上學期北京市下發了《中國小課堂教學評價方案》,結合我校實際情況我校進行了認真的學習。本學期在此基礎上,思考我們在教學中如何在教學中逐步達到評價內容要求。在聽評課中讓老師們應用評價指標進行評課,逐步理會評價的意義。

  三、狠抓教學常規工作,重務實,重實效

1、我校建立健全了教學管理制度和教學質量的綜合評價體系,加強了學校內部各項教學工作的科學管理。在宏觀上體現管理的目標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從微觀上,對學校的授課計劃、備課、教學、批改、輔導、複習、考試、成績評定等項教學規章制度,做到嚴格要求,嚴格管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是教師,每位教師必須備好每一節課,積極從教材中挖掘出培養學生能力的因素,建立教學上的最佳工作點,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使大部分學生在克服一定困難的前提下學到更多知識,增長能力。

2、堅持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訓練爲主線的教學模式,教學中注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思維。在課堂上,教師要刻意創設問題的情景,積極引導學生對事物進行分析比較,培養概括和判斷推理、綜合的能力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教師在以學生爲主體,認真研究教法。根據學科的性質和教材的特點、學生的年齡特點及班級的實際情況,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及自學能力。努力改進教法的同時,也注意對學生進行學法的指導,以學法的優化推動教法的優化。

3、深入鑽研教材。掌握教材體系、基本內容及其內在聯繫,抓住主線、明確重、難點,把握關鍵。精心設計教案。每課教案要做到“五有”:有明確的教學目的;有具體的教學內容;有連貫而清晰的教學步驟;有啓發學生積極思維的教法;有合適精當的練習。要提前兩天備課。堅持寫教後記。授課後及時記載本課教學的成功和失誤;以便不斷總結經驗,吸取教訓,改進教法,不斷提高。

4、重視集體備課。按學期初制定的教研活動計劃正常開展教學研究活動。教師應當將備課的主要精力放在明確教學目標,理清教材思路,規劃教學流程,創設問題情境,化解教學疑問,促進學生心智發展上。單純依賴教參,備課就缺少源頭活水。備課應多方擴充信息,不斷充實,完善備課資料,做到與時相和,與時俱進。創新教案,培養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能力,擴展思路,加強課改認識,重點反思一節課存在問題的解決。爲此,我們專門搞了一次教學錄像課觀摩活動。在活動中,學校要求每個年級組在組內輪流做課。然後推薦一節好課,全組再對這節課進行研究確定最佳教案,最後進行錄像。在全校會上進行展示、交流。我們共推出了六節課,包括語文、數學、音樂、體育。各科都充分展示了各科教學特點,達到了互相學習。

5、抓好學生基礎知識、基本技能

爲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鼓勵學生學習,我校積極開展學生的比賽活動。期末,我校進行了學生口算比賽、語文百詞比賽、英語百次比賽,學生的積極性較高。每班都有半數以上的學生取得優秀,使學生具備了一定的基本功,對四、五、六年級,我校聘請了校外書法教師講課,舉辦了書法比賽,又開展作業展覽、作文展覽、英語比賽。期末對數學、語文、英語檢測中成績優異的給予獎勵,這極大的鼓舞了學生,使整體水平有了提高。

  四、以科研促教研

本學期,我校繼續開展課題研究,通過課堂教學評價促進學校學業情感的發展。每位課題組老師都在教學實踐中實施教學評價,並且每位老師都作展示課活動。展示課後,再進行研討,總結經驗。老師們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提高了自己的教學水平,促進了教學水質量的提高。我校另一個課題是評語評價改革的研究,老師們嘗試鼓勵性的評語來激勵學生,並已總結出評價工具,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五、開展觀摩課活動

每年一度的觀摩課活動形成了特色,它爲教師,特別是中青年教師提供了一個展示教學技能技巧的舞臺。此次活動宗旨,讓家長走進學校、走進課堂,能親身感受課堂教學氣氛,全程參與課堂教學活動,讓家長進一步瞭解孩子在校的學習情況,切實感受新課改所帶來的變化,使教學工作取得家長的全面理解和支持。加深對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瞭解,向家長宣傳新課程教育理念。

在課堂內,家長與孩子共坐在教室裏,找到了自己當學生的感覺。參加活動的家長說:聽了老師生動的教學,知道了孩子的進步與老師的辛勤是分不開的。

我校在聽課後,給家長們發放了意見反饋表,認真傾聽了家長們對本次開放課活動的'看法以及家長們對學校的建議和意見,通過家長與家長、家長與教師、家長與學校領導之間的互動交流,大家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達成共識。家長們一致反映,通過參加學校的開放課活動,感覺到學校與家長之間的距離拉近了,這樣的活動對他們幫助很大,對孩子的教育很有啓發。他們認爲孩子在這個班級學習讓他們放心。“家長開放課”使家長與學校、老師又多了一個溝通、聯繫的橋樑與紐帶,希望經常聽這樣的開放課。

  (六)開發校本課程

我國基礎教育已走向多元化的軌道,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這爲我們創辦特色學校,培養多元化人才開闢出一條重要途徑,隨着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推進,我們更清楚認識到開發適合自己學校的校本課程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本學期,學校校本課程的建立立足於學生的需求、社會的需求、學生的興趣愛好、家長的願望、教師的特長、學校的辦學理念等實際情況構思了校本課程體系。首先,我校根據以往的圍棋特色,開設了以圍棋爲主的校本課程,我們在二、三、四年級分別開設了圍棋課程,每週兩節課,又專門培訓的教師上課。然後我們又結合德育教育,開設了以文明禮儀、傳統節日、法制安全的課程,每週安排一節課。班主任教師編寫教案。校本課程開發還剛剛開始,我們感到它得到學生、家長的熱烈歡迎和認可,它對發展學生興趣、培養特長有重要作用,是對學校現行課程的必要的補充。同時對教師提出了挑戰,教師由過去的課程被動執行轉變爲課程的創造者、成爲校本課程的積極參與者、開發者、利用者。期末,我們開展了第一屆圍棋級位比賽,評選了十名獲獎者。這極大鼓舞了同學們的學習熱情。

  (七)畢業班工作

畢業班工作是學校教學工作的重點,爲了讓每一名學生都順利畢業,合格升入國中,完成區教育局要求的合格率達100%的任務。學校領導高度重視,並把畢業班工作列入重點工作之一,及時召開畢業班教師工作會議,瞭解學生狀況,要求教師以教材爲主,打好學生雙基,制定系統的、科學的、周密合理的複習計劃,採用抓兩頭帶中間的辦法,認真上好每一節課,做到段段清、課課結、特別對過去學習底子薄的孩子,更要關心照顧,保證完成教學任務。在此,我校及時召開六年級學生家長會,提出本學期畢業班的要求,要求家長配合學校做的工作,並得到家長的支持。六年級學生全部考上了中學,部分學生考取了市區重點中學。(北師大二附中、十二中、十五中、十四中、趙登禹中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