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化學下冊教學計劃選登

 九年級化學下冊教學計劃(一)

九年級化學下冊教學計劃選登

一、指導思想

根據會考命題指導思想,以能力測試爲主導,考查學生對國中所學化學學科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綜合應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命題遵循教學大綱但不拘泥於教學大綱.根據區九年級化學學科計劃和我校九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特制定我校今年會考化學總複習的指導思想.:

(1)立足於教學基礎,堅持走基礎性,自主性,和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新路。

(2)充分引導學生自學,質疑,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複習中要提高學生解題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4)培養學生的實踐年能力和創新能力及基本實驗的動手能力。

(5)重視化學與社會,生產,生活的聯繫。

(6)複習過程中強調學生的學生的化學專業術語以及規範性的書寫。

 二、學情分析:

我所教學學科共有二個班,這些學生基礎高低參差不齊,有的基礎較牢,成績較好。當然也有個別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行爲習慣。這樣要因材施教,使他們在各自原有的基礎上不斷髮展進步。從考試情況來看:優等生佔41%,學習發展生佔27%。總體情況分析:學生兩極分化十分嚴重,中等生所佔比例不大,一部分學生對學習熱情不高,不求上進。而其中的優等生大多對學習熱情高,但對問題的分析能力、計算能力、實驗操作能力存在嚴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和知識拓展和知識的綜合能力等方面不夠好,學生反應能力弱。

 三、方法與措施

1、重視基本概念和理論的學習。

化學基本概念的教學對於學生學好化學是很重要的。在複習中,既要注意概念的科學性,又要注意概念形成的階段性。由於概念是逐步發展的,因此要特別注意遵循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原則。對於某些概念不能一次就透徹地揭示其涵義,也不應把一些初步的概念絕對化。在教學中要儘可能做到通俗易懂,通過對實驗現象和事實的分析、比較、抽象、概括,使學生形成概念,並注意引導學生在學習,生活和勞動中應用學過的概念,以便不斷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和提高運用化學知識的能力。

2、備課、上課要抓重點,把握本質。在平日的備課、上課中要把握好本質的東西,

3、在平日講課中學會對比。

要在區別的基礎上進行記憶,在掌握時應進行對比,抓住事物的本質、概念特徵,加以記憶。如分子和原子、他們在構成物質時區別很小,不易記憶,要列表分析,就較爲容易了。

4、講究“巧練”

在對比學習的同時,練習必不缺少的,關鍵在於“巧練”,要注意分析,習題的數量不要太大,關鍵在於“精”,從而達到“巧練巧學”的目的和完善的結合。

5、在平日要注意化學實驗。

實驗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幫助學生形成概念,獲得知識和技能,培養觀察和實驗能力,還有助於培養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的學習方法。所以在複習中在加強實驗教學的指導和練習。

6、跟蹤檢查。

加大對學生所學知識的檢查,搞好今學期化學課的“單元綜合課”模式探索和自考工作,並做好及時的講評和反饋學生情況。

7、加強課堂教學方式方法管理,把課堂時間還給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使課堂教學真正成爲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場所。講全面,提倡以學定教,以學定講,努力增強講授的針對性、實效性,努力減少多餘的講授,不着邊際的指導和毫無意義的提問,從嚴把握課堂學、講、練的時間結構,根據學科特點和不同課型確定適宜講授時間,嚴格控制講授時間和價值不大的師生對話時間。

四、教學進度表

我校的化學新課結束的時間在第五週末,在一診考試後進入總複習,總複習按四大板塊進行復習。我校化學每週安排5節課(包括自習輔導課),其具體課時安排如下:

第六週:一診試卷分析(2課時),物質的性質和變化(2課時),講評作業(1課時)。

第七週:物質的組成和結構(3課時),物質的分類(1課時),化學用語和化學量(1課時)。

第八週:溶液(1課時),基本概念和原理檢測和評講(3課時),空氣和氧(1課時)。

第九周:水、氫(2課時),碳和碳的化合物(3課時)。

第十週;鐵(1課時),酸鹼鹽(3課時),元素化合物檢測和評講(3課時)

第十一週:二診考試及評講(3課時)。

第十二週:常用儀器的用途和名稱(1課時),實驗操作(1課時),三大氣體的製取(1課時),物質的鑑別(1課時)、物質的性質、檢驗、除雜(2課時),綜合實驗設計(2課時)。

第十三週:化學式的計算(1課時),化學方程式的綜合計算(3課時),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的計算(1課時),化學計算檢測及評講(3課時)。

第十四周:選擇題的解題方法(1課時),填空題的解題方法(2課時)。

第十五週:推斷題的解法(2課時),實驗題的解法(1課時),計算題的解法(2課時),開放題的解法(3課時)。

第十六週:強化知識訓練(6課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