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多芬傳》1000字讀後感

他沒有豐衣足食的生活,沒有溫情無比的家庭氣氛,沒有氣宇軒昂的高大外表。母親的早逝,肩上的家庭經濟負擔給那些可憐的“沒有”雪上加霜。四歲多時,他被父親整日關在屋內,面對的是洋琴、提琴。或許爲了家庭,他一開始是不得不觸碰它們。但漸漸地,他熱愛上了音樂。音樂是他生命中能給他足夠激情的東西,是他生命的一個大部分。然而,疾病讓他苦不堪言,使他的聽覺慢慢喪失。

《貝多芬傳》1000字讀後感

熱愛音樂的人失去了聽覺就如同美食家喪失了味覺,在音樂的道路上應如何走下去?許多人會絕望,會放棄,會抱怨上天不公,然而貝多芬的堅持追求便註定了他是一個不平凡的或者說是偉大的音樂家。維也納音樂廳響起的音律展現了他的氣魄,他對命運的理解,他對遠大追求的註釋。自始自終,他終究是個艱難的行者,潦倒一生,與病魔抗爭,但他無怨無悔,即使再艱難,也要爬着向夢想走去!勿容置疑,貝多芬是個成功者,他堅定地登上了自己的人生之巔,終於含笑含淚閉眼。

司馬遷受盡侮辱,卻筆耕不輟,海倫凱勒雙目失明卻胸懷夢想,張海迪失去行走能力,卻從未沉淪言敗,愛迪生遭到數百次失敗,卻仍堅持發明。楊利偉飽受訓練折磨,卻年年如一日。這些或是折了翅膀的天使,或是忍辱負重的健兒,都帶給我無限力量。這些平凡的人們在路上磕磕碰碰,步履蹣跚,卻始終不忘自己的方向,他們在自己的路上不停地行走,不去想身後是否會襲來寒風冷雨,既然目標是遠方,留給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十八九歲的我們,對未來充滿憧憬,幻想着美妙的大學生,追求着高品質的詩意人生。然而,我們的`心靈又是如此的脆弱,是如此不堪一擊,所謂的“夢想”“追求”在殘酷的現實面前顯得如此蒼白無力。偉大的夢想瞬間被拋之腦後。有的人選擇放棄,有的人選擇輕生。與貝多芬相比,我們變得那麼渺小。追求的過程本事就是困難的,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我們難道不應該懷揣夢想,忍受一切風風雨雨的洗禮,戰勝所有艱難險阻嗎?有了內心真正的追求,才能支撐我們一路向前。它的力量有多大?貝多芬告訴我們,很大很大,大到可以用心來傾聽音樂的氣息,用心來感受生命的意義。而我們的?一樣可以!風雨折斷了我們的翅膀,我們就用自己的內心來拯救。我們要學會直面苦難,一次一次更加堅強,讓自己的強大內心來指引我們走向理想高地。

貝多芬不爲名,不爲利,甘於清貧,甘於寂寞,爲了夢想,他走上了一條艱難的小道,他不怨也不悔,不悲也不喜。平凡卻不平庸地走過了一生。

我們的追求是什麼?它們在何處?但願我們能定位好自己的人生目標,然後風雨無阻地勇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