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背景下科學教學設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編寫教學設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麼大家知道規範的教學設計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雙減背景下科學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雙減背景下科學教學設計

  雙減背景下科學教學設計1

2021年8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印發《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像春風般,吹響了爲學生減負的號角。作爲一名一線教師,對於此政策的出臺,我是擁護和贊同的,讓教育迴歸更本真的狀態,是我們每個教育人的初心與支持。根據雙減制度制訂了教學設計如下:

學習目標:

1.認識“依、歇、喪”等5個生字。會寫“精、希、卻”等12個生字。能讀寫“精心、希望、依然”等13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感悟“我們”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不同心情,能讀出“我們”的情感變化。

3.樂意通過上網或查閱書刊蒐集有關風箏的資料,或動手做一做風箏,舉辦一次小小風箏展覽會。

A案

第一課時

課前準備:

教師:蒐集有關風箏的文字資料和圖片,放風箏的片斷,製作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製作風箏的有關材料。

喚起情感,導入學習

1.喚起情感:童年是五彩繽紛的,既有歡聲笑語,也有滴滴淚水。你覺得童年最大的快樂是什麼?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好嗎?

2.導入學習:有這麼一羣孩子,他們童年最大的快樂就是做風箏、放風箏,讓我們走進課文,走進他們中間,分享他們的快樂。出示課題,帶着情感朗讀課文第一段。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讀幾遍。

2.指名學生讀,一人讀一個自然段,注意正音。

3.再讀課文,邊讀邊畫出寫“我們”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心情的句子,畫好後自己讀一讀這些句子。

4.交流找到的句子,反覆朗讀。

5.引導發現、生疑:讀後有什麼發現,產生什麼疑問,與大家交流交流。

(交流要點:一是讀中發現:“我們”的心情在做風箏是挺高興的,放風箏的非常高興,找風箏時很難受。二是讀中生疑:我們的心情爲什麼會起這樣大的變化?)

細讀深究,體悟情感

1.學習第2自然段。

a、讀一讀:激勵學生多人次地讀這一段。

b、說一說:讀了這一段,你知道寫了些什麼嗎?

c、想一想:角色轉換,想象:如果是你在做着風箏,你心中會想些什麼呢?

d、找一找:同學們所想象的可以用這段內容中的哪幾個詞語來表示或代替。

e、結一結:(師)原來做風箏的快樂就在於它充滿着憧憬和希望。

f、賞一賞:讓我們帶着自己的體驗和感受(嚮往、渴望、喜悅)朗讀全段。

2.學習第3自然段。

a、角色轉換:風箏做好了,此時你最想幹什麼?

b、創設情境:讓我們一起去感受一下孩子們放風箏的歡樂場面吧!播放多媒體課件,展示放風箏畫面。

c、引導表達:剛纔同學們欣賞了放風箏的畫面,你們看到了什麼,與大家交流交流。

d、角色轉換:當你奔跑在空曠的田野中,看到高高飄蕩在天空中的風箏,你的心裏產生了一種怎樣的感受?

e、品味課文:用心多遍朗讀第3自然段,想一想哪些地方寫出了文中孩子和我們一樣的感受。

f、深入賞讀:讓我們帶着自己的體驗和感受(興奮、激動、自豪)再讀全段課文。

課堂練習。

1.自學生字,交流學法。

a、出示生字,指名組詞朗讀。

b、觀察生字,交流識字寫字經驗。

c、練習書寫生字、抄寫詞語。

2.把自己喜歡的句子抄下來。

課外延伸

上網蒐集或查閱書刊蒐集有關風箏的文字資料或圖片資料,製作資料袋,放到班級園地裏展示。

第二課時

誦讀回味,表現情感

選擇第1自然段至第3自然段中你最喜愛的一段話讀給大家聽,表達出感情。

細讀深究,體悟感情

1.學習第4自然段

a、讀一讀:用心讀讀第4自然段,能發現“我們”的心情有什麼變化嗎?

b、說一說:說說你讀後的發現。

c、試一試:能不能用讀表現出不同的心情來?(可採用多次讀的方式進行)

d、評一評:你們覺得這些同學讀得怎麼樣,從哪些語詞的朗讀上能感受到“我們”的快樂或難受。

2.學習第5.6.7.8自然段

a、師問:假如你高高飛着的風箏斷了,飛了,你會怎樣呢。

b、師引:我們來看看這些小朋友們是怎麼做的,請讀讀5.6.7.8自然段。

c、生讀:在讀中讓學生逐漸表現出孩子們的難過而又不甘心的心情來。

d、體驗:你是從哪些地方感受到孩子的難過而又不甘心的情感來的?

回顧課文,暢談感受

1.放箏時,線斷了,風箏飛走了,孩子們很難過、着急,爲什麼還說放風箏是快樂的呢?你有過這種生活體驗嗎?

2.學生交流。

實踐活動,親身體驗

親自動手做一做自己喜歡的風箏,到田野、到操場、到廣場去放一放風箏,感受一下做風箏、放風箏的快樂。

  雙減背景下科學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掌握課文寫景特點:

①抓住江南春天"新“、"美“、"充滿活力"的特點來描寫景物;

②分層次寫出春景畫面。

2、準確把握作者的感情脈絡,經過朗讀訓練,要使學生能讀出作者在文中要表達的感情。

3、理解文中準確而生動的詞語和句子,初步掌握比喻、擬人的修辭方法。

教學重點

1、揣摩文中準確而生動的詞語和句子,體悟作者語言表達的巧妙;

2、體會語言中蘊涵的感情,能理解作者在文中所抒發的"熱愛春天,讚美春天"的思想感情;

3、結合課文實例,講清比喻、擬人兩種修辭手法的特點和作用;

4、狀物抓住特徵,寫景注意層次。

教學難點

1、結合課文實例,講清比喻、擬人兩種修辭手法的特點和作用

2、狀物抓住特徵,寫景注意層次。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投影儀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

飽受嚴冬寒冷的人們最渴望春回大地,因爲春天讓大自然生機勃發,給人溫暖,給人希望,給人力量。每當春回大地時,人們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詩作文。唐代的杜甫寫下了《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韓愈在《初春小雨》中說"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杜牧的《江南春》中有"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這些詩句都是古人對春的描寫和讚美,今天我們共同欣賞一篇今人贊春的散文。

二、作者及作品

[提出問題]在國小同學們就學過朱自清的《匆匆》,對朱自清先生也有一定的瞭解,那麼現在就請你來說說你所認識的朱自清。

(學生回答)

[教師明確]朱自清,字佩弦,號秋實。"詩人、散文家、學者、民主戰士“。朱自清先生的一生:在大學讀書後期,開始創作新詩;1920年他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曾任中學教師,後任清華大學教授,這期間從事散文創作,做學問;1946年7月著名民主戰士李公樸、聞一多遭國民黨特務暗殺,血的教訓使他成爲一個堅強的革命民主主義戰士。1948年,他貧病交加,但堅決不向反動派屈服,8月在北平逝世。

朱自清一生勤奮,共有詩歌、散文、評論、學術研究著作26種,約200多萬字。其散文以語言凝練、文筆秀麗著稱,代表作有《背影》、《綠》、《荷塘月色》等。

本文是一篇散文,全文以作者熱愛春、讚美春的感情作爲線索,繪出了一幅幅動人的春景圖。朱自清在揚州生活了十多年,在漫長曲折的人生旅途上,那裏是他的首發驛站,他曾在一首小詩裏寫道“我的南方,我的南方,那兒是山鄉水鄉!。所以多年後,當他孤獨地處身於春寒料峭的北平時,他想到了故鄉的春天。

三、研習課文

1、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A、掌握課文中的生字詞

水漲(zhǎng)捉迷藏(cáng)醞釀(yùnniàng)應和(hè)籠(lǒng)着一層薄(bó)煙黃暈(yùn)蓑(suō)衣巢(cháo)

欣欣然:歡歡喜喜的朗潤:明朗潤澤賣弄:炫耀

醞釀:文中是說各種氣息在空氣裏,像發酵似的,越來越濃。

繁花:密密的開着的花

趕趟兒:文中是各種果樹也爭先恐後地開花。舒活:舒展,活動。

呼朋引伴:呼喚朋友,招引同伴。宛轉:形容聲音圓潤柔媚

花枝招展:比喻姿態優美。招展,迎風擺動。

烘托:本是畫畫的一種方法,從旁邊或者周圍塗抹淡墨或淺的顏色,使畫的主要部分更鮮明,更突出。

四、慧眼看春天——春景在我眼前

[提出問題]江南是作者刻骨銘心時常思念的故鄉,江南之春更是讓他魂牽夢繞,那麼江南的春天到底是怎樣的呢?作者阿災文章中爲我們描繪了幾幅畫面呢?下面請同學們認真聆聽,到文章中去尋找答案。

(播放朗誦)

教師引導學生把平面的語言變成立體的畫面用自己的語言概況描繪畫面

1、春草圖——浸染着生命之色的圖畫

春回大地,萬物復甦,出生的小草讓人感受到春意的萌動,於是人們忍不住要遭草地“坐着,躺着,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這裏的了綠色,已不是單純的自然色彩,而是浸染了生命的色彩。

2、春花圖——飽蘸着生命繁華的畫卷

這裏處處彰顯着生命的活力,果花鮮豔、熱烈;野花繁茂、亮麗。一個美得熱烈,一個美得愜意。特別是蜂蝶的加入,更是平添了幾分喜氣,給人無限的生機和美感。

3、春風圖——一卷彰顯着生命氣息的畫軸

作者從觸覺、嗅覺、聽覺幾個角度寫風,把無形的春風寫成一幅有聲有色、有人有物、有情有感的畫面。在柔和而又芬芳的春風中,樹上枝葉扶疏,繁花似錦,花香鳥語,樹下輕風流水,叮叮咚咚,再加上牧童的短笛,真是到處都涌動着生命的活力。

4、春雨圖———紙浸潤着詩情畫意的描摹

江南春雨綿綿不絕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着,人家屋頂上全籠着一層薄煙,富有詩意。在春雨的滋潤下、洗滌下,花草變得鮮亮、奪目;人們都變得安靜、平和,連他們的房屋都變得靜默。這淡雅的畫面確實情味十足。

5、迎春圖———一條歡騰着生命氣息的畫廊

從孩子到大人,從城市到農村,人們都歡天喜地地迎接春天,都洋溢着對新春的嚮往,都歡騰着對生命的歌頌。

[小結]帶着這份欣喜請同學們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自己的體會讀出自己的感受。修正策略

增加朗讀,讓學生通過朗讀進而感受文章的美感,感受散文的意境美。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五、慧心賞春天———精彩在我身邊

[提出問題]朱自清先生用他質樸秀麗的文筆和非凡卓絕的才情爲我們描繪了五幅美妙的圖畫,把江南春天的美景一一定格在了我們的面前,那麼你最喜歡其中的哪一幅呢?結合文章中描繪春景的語句,從景物特點、修辭手法、描寫順序、作者感情等方面談談你的發現與感受。

[師生互動]引導學生精度課文,並在最能打動你地方做出勾畫和評點(可以引導學生抓住表現景物特點的字詞、近義詞比較、寫作技巧,學生還可自行想象),組內交流討論,最後展示成果。

[示例]

①春草圖——鮮嫩、勃發(學生自己概括)

“小草偷偷地從土裏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寫出了小草嫩綠、富有生機的特點,特別是“鑽”字寫出了小草衝破土層的擠勁兒,表現了春草旺盛的生命力,讓人感受到了一種勃發的力量。“偷偷地”將小草人格化了,賦予了小草人的情態。它們彷彿是一個個調皮可愛的孩子,你急切找尋的時候它躲藏着,在人們稍一鬆懈的不經意間,竟不知它們什麼時候就活潑潑地出現在了你的面前,既寫出了春草報春的可愛。又透露出了作者的欣喜之情同時這樣寫也是無意識無情感的小草似乎有了意識有了情感。如果換成“悄悄地”“暗暗地”就只表達了不知不覺的意思,缺少了一份情趣。

從句式上來說,這是一個倒裝句“嫩嫩的,綠綠的”本來應該放在“小草”前面。但是卻把它們單獨拿出來放在句末主要是爲了表示強調,突出小草嫩綠的特點;同時也使句子變得生動活潑,富有生氣。

[提出問題]那作者在描繪春草圖中穿插了這些小孩子的畫面,你讀了有什麼感受呢?(提示二者具有什麼特點)

[展示]作者將將小孩子的畫面和小草的畫面組合在一起,也就是將兩個最富有生命力的景象組合起來,交相輝映,使得整個春草圖顯示出了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②春花圖(也能到分析)

[提出問題]春花圖有什麼特點?哪些精彩的描述吸引了你?

[參考]花兒多、花色豔、花味甜。

因爲花味兒甜招來了成千上萬的蜜蜂嗡嗡地鬧着,一個鬧字不僅寫出了蜜蜂煽動翅膀的'聲音,同時也烘托出了花香之濃花蜜之多,又照應了“花裏帶着甜味兒”,而且還使畫面有了一種熱烈的動感,進一步變現了果樹開花的繁盛景象。

[提出問題]你能抓住“鬧字”,發揮你的想象把那種蜂蝶在花叢中忙碌的、熱鬧的情形生動地描繪出來嗎?

示例:有的陶醉在香甜的花蕊上,忙碌地採集着香噴噴的花粉;有的煽動着有力的翅膀,在空中“嗡嗡地”唱着歌曲,有的小蜜蜂飛到花的海洋,擺動着,挑起了八字舞。還有的竟雙雙跳起了華爾茲,真是快樂極了!

另外這幅圖還有比較精彩的地方,在寫野花時運用了比喻吧野花比作眼睛和星星。寫出了野花多而繁茂、顏色亮麗的特點。多但不像桃花、杏花、梨花一樣擁擠,而是零零星星的,讓人感到一種悠閒和自在,這是和果花不一樣的美。更妙的是。在這裏作者沒明寫風,但風寓在其中;沒有明寫太陽,但太陽寓在其中,構思巧妙,匠心獨運。

[全班朗讀此段]

[小結]這簡直就是一個花的海洋,讓我們似乎看到了那種千朵萬朵壓競相開放的景象。雖然外面這兒的花在春天也會如時次第開放,但卻總是各開各的,而在江南,它們都是趕着趟兒開,非常擁擠,異常熱烈。同學們不光眼睛明銳,而且心思細膩,讓大家都進一步感受到了春花的魅力。

③春風圖

[提出問題]作者筆下的風具有什麼特點?你看出了作者是怎麼在寫風的?

[參考]和煦溫暖芳香。風是無形的,但可以感覺到它的存在。作者分別用觸覺、嗅覺、聽覺寫春風。觸覺:引用詩句,又打一個比方,讓人感到春風的溫暖;嗅覺:"泥土的氣息“、"青草味兒“、"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溼的空氣裏醞釀“,讓人聞到春風的芳香;聽覺:鳥鳴的清脆、婉轉,風聲水聲的輕盈,笛聲的嘹亮,讓人聽到春風的柔和。風是無形的,但作者筆下的春風卻有形、有味、有聲、有情。

④春雨圖

[提出問題]這段描繪了一幅江南春雨圖,這幅圖着力表現了春雨什麼特徵?

[參考]這段着力描寫了雨中靜謐的鄉村景色。表現了雨給鄉村帶來的安靜、祥和的氣氛。體現出了春雨溫柔可柔的特徵,變現了春雨與人們的田園生活或相融。

[引導]這裏最能顯示江南地方色彩的一句話是什麼?字裏行間透露着作者怎樣的感情?

[參考]鄉下去,小路上,石橋邊,有撐起傘慢慢走着的人;還有地裏工作的農夫,披着蓑,戴着笠。字裏行間洋溢着對春雨的喜愛,從側面寫出對春天的喜愛。

[提問]朱德熙在《漫談朱自清》散文中曾經這樣說:他的文章嚴謹不苟,風格平易而自然,不像大紅大綠那麼顯眼,它的好處要細心玩味才能體會。粗心的讀者往往是發現不了的。同學們用你們一雙睿智的眼睛和一顆細膩的心去探尋,你還能發現美的景緻。下面就請自己賞析迎春圖(學生各抒己見,尊重體驗個體差異,注重過程與方法)

[參考]迎春圖。"風箏"是春天的信使,寫風箏漸漸多了,實質是寫屋外的人多了,因爲春天來了。全段都用短句,讀來富有節奏感,讓人感到精神抖擻,充滿希望,充滿力量。

[總結]朱自清先生不愧是一位丹青高手,他通過細緻的觀察,以含情的畫筆,用心靈描繪了春天的各種景物,賦予它們了鮮明的感情色彩。下面就讓我們選擇自己喜歡的圖畫,動情地誦讀。

六、感受春之意

【提出問題】江南的春天如詩如畫,令人陶醉,那麼作者在描繪它時帶着一種什麼樣的情感呢?(自主體會)

[參考]盼春:感情明朗、歡快、昂奮、抒發了終於盼到春天降臨,那種按捺不住的歡欣鼓舞的心情。

繪春:展現的是一幅欣欣向榮、多姿多彩、全方位的春天。作者流露出無盡的舒暢快意。

"贊春":作者連用三個比喻謳歌春天,把春天比喻爲新生的娃娃,美麗的姑娘、健壯的青年。寫出了春天的新、美、麗。形象地點名了春天的發展過程表達了作者追求美好未來的強烈願望。

最後全班朗讀贊春部分

七、慧心悟春天

[參考]朱自清屬於他那個時代,1927年大革命失敗,他覺得心上的陰影越來越大,苦悶中埋頭研究古典文學。“九一八事變”,他的思想開始轉變。《春》寫作於作者赴英留學歸來之後的1933年,作者經過了一場“精神危機”,幾年留學使他改變了心境、開闊了視野。看到了新的生活前景。面對春意盎然的原野,他又重新找回了一種自信和自尊,早春野景就展示了他要在春天的引領下“上前去”的人生信念。春天來了,希望還會遠嗎?

[教師總結]喧鬧的春花是繁華的美,嫩綠的春草是靈動的美,馨香的春風是溫和的美,細密的春雨是詩情畫意的美,歌唱的鳥兒是喧鬧的美,寧靜的水鄉村莊是淡雅的美,靜止的是凝固的美,活動的是流動的美。在朱自清的《春》處處都蘊含着美,甚至是那吹笛子的牧童,抑或是那披着蓑笠的農民,只要你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你就一定不會錯過每一處景緻,只要你有一顆感悟美的心靈,你就一定能悟到生命的真諦。

其實,朱自清留給我們的美文不僅僅是春,他的《荷塘月色》《背影》都是不朽的篇章。課後同學們可以去讀一讀,在此感受朱自清心中那些美好!

【課外】補充寫景的基本方法

作業佈置課時一作業:1、掌握本篇課文的生字詞。2、完成作業本相關內容。

課時二作業:1、學習運用擬人、比喻等手法,寫一篇寫景文章。2、背誦全文。

  雙減背景下科學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2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讀中想象課文所描繪的景象,在讀中體會作者對山雨、對大自然的情感。

3、培養對文學作品初步的欣賞能力。

【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讀中想象課文所描繪的景象,在讀中體會作者對山雨、對大自然的情感。

2、培養對文學作品初步的欣賞能力。

【教具的準備】

錄音機及示範朗讀帶、投影儀。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啓發談話:

自然界中,美無處不在,只要細心觀察,它準會讓你一飽眼福。

2、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就是作者留心觀察後爲我們描繪的美麗的自然景觀。

(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播放教學錄音,注意字音。

2、指名讀自己喜歡的段落,注意以下讀音:

水淋淋(lin) 啼囀(zhuan) 傾吐(tu)

3、談談對課文的初步印象。

4、提出疑難之處。

三、再讀感悟,探究解疑

1、自讀感悟。

2、小組內討論交流。

3、彙報交流、教師點撥:

⑴ 感悟雨聲的美妙、神奇:

① “沙啦啦,沙啦啦……”這是實實在在的雨聲。

② “像一曲無字的歌謠”和“一首又一首優雅的小曲”這是由雨聲而產生的聯想,給人以美的感受。

③ “每一個音符都帶着幻想的色彩”,這句寫出了山雨的聲音神奇、美妙,給人以無限遐想的空間。

④ 播放雨聲的錄音,讓學生尋找文中作者的感覺,或產生自己獨特的奇思妙想。

⑵ 感悟雨色的明麗、迷人:

① “綠得耀眼,綠得透明”,這是實寫雨霧中的色彩,給人以清新、舒暢的感覺。

② “這清新的綠色彷彿在雨中流動,流進我的眼睛,流進我的心胸”。這是作者對雨色的想象,因爲作者發自內心地喜愛這綠色,所以講“流進我的心胸”。

③ 點擊教學軟件,通過電視屏幕顯示雨中山林美景,感受雨中的綠色之美,同時印證課文中作者的感受。

④ “記憶宛若一張乾燥的宣紙,這綠,隨着絲絲縷縷的微雨,悄然在紙上化開,化開”

點撥:這句話突出了雨中的綠非同一般,給作者的印象也格外深,從而使記憶變得鮮活而具有靈性。

⑶ 感情朗讀,加深理解:

① 自己練習,邊讀邊體會。

② 組內朗讀比賽。

③ 各組代表在班上展示讀,並配以音樂,讀後師生評議。

四、總結

1、配樂朗讀課文。

2、談談學了課文後你的感受。

五、拓展延伸

1、畫一幅《山雨》的彩色圖畫,可以發揮自己的想象。

2、寫一篇讚美自然景觀的習作。

【板書設計】

雨前

山 山林 鮮

雨中 喜愛

雨 雨聲 美

雨後

【課後反思】

教學本課很成功的是重點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個性化的感悟,通過生生之間合作交流,深入探究,體現了以學生爲主體的教學思想,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及小組合作學習的能力。讓學生在讀中想象瞭如詩如畫的山林雨景,欣賞了優美抒情的語言,感受到了其中蘊含的情感;同時,幫助學生體會作者的細心觀察和學習表達方法;給詩加題目和最後山雨詩欣賞,使學生感受到精煉語言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