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數學活動教案《表情娃娃》含反思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教案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中班數學活動教案《表情娃娃》含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園中班數學活動教案《表情娃娃》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在遊戲中運用多種感官感知8以內的數,理解數的實際意義。

2、培養幼兒對計算活動的興趣

3、喜歡數學活動,樂意參與各種操作遊戲,培養思維的逆反性。

4、有興趣參加數學活動。

重點及難點:

運用各種感官感知數量;通過觸摸感知數量。

活動準備:

屏風一個,紙箱制操作人手一個,上有魔法書(紅、黃、綠、黑)4本及圓點卡片(2-8)一套,內藏一串珠子(4顆)、錄音機、磁帶。

活動過程:

(一)語言引導、激發興趣

表情娃娃和我們一起玩遊戲,動動腦筋把它們找出來。

(二)感官練習、感知數量

1、運用視覺感知數量。

(1)打開紅魔法書:6只蘋果,找出6號房間的娃娃:鬼臉娃娃。

(2)打開綠燈魔法書:8條魚,找出8號房間的娃娃:驚訝娃娃。

說明:注意幼兒點數習慣的培養,鞏固幼兒手口一致點數的.能力。

2、運用聽覺感知數量。

打開黃魔法書,請小耳朵幫忙一起找娃娃。

(1)5下鼓聲,舉起5點卡片,找出5號房間的娃娃:開心娃娃。

(2)7下鼓聲,舉起7點卡片,找出7號房間的娃娃:生氣娃娃。

說明:聽、默數對大部分幼兒來說尚有困難,老師予以適當指導並提醒幼兒數在心裏。

3、運用觸摸覺感知數量。

打開黑魔法書,請小手幫忙一起找娃娃,摸出箱子內的珠子數(4顆),舉起4點卡片,找出4號房間的娃娃:傷心娃娃。

說明:通過觸摸感知數量是幼兒從來未嘗試過的形式,教師可提醒幼兒摸一顆、數一顆,使幼兒能獲得成功體驗並瞭解方法。

4、請寶寶們學做各種表情,隨着音樂歡快起舞。

教學反思:

基本完成了本節課預設的教育教學目標,幼兒對老師的提問積極響應,與老師的互動很好。老師的有些引導還不夠到位,要多讓幼兒表達,以後上課要多注意對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

小百科:表情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biǎo qíng,意思是表達感情、情意。表現在面部或姿態上的思想感情。現代年輕人聊天多用圖片類表情來代替語言進行交流,並衍生出海峽兩岸表情大戰等年輕文化交流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