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改變了我讀後感

1.

讀書改變了我讀後感

自古以來,書便是人類靈魂的伴侶,在中國,有“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的警示;在西方,有“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的格言。處於不同的社會時期,身在不同的術業當中,名家學者們各抱着不同的閱讀心態,有些是書迷,有些是書癡,有些是書的攫取者,有些是書的捍衛者;同時他們形成了迥異的閱讀習慣,甚至由此產生了許多佳話。當我們走進這個名家閱讀的大觀園,一定會被他們讀書的故事深深吸引,更會爲他們的讀書心得和做人智慧頷首讚歎。 習慣是一個人如影隨形的伴侶,不同的習慣往往會形成不同的結果。縱觀古今中外名人的閱讀習慣,我們會驚歎閱讀的方式是如此多樣:一目十行型、水滴石穿型、還有“餓狼”型、“牛嚼”型等等……但無論是哪種方式,他們都去粗存精,將知識的營養吸收最大化。 一代文豪老舍的閱讀習慣有一個優美的名字—“印象法”。他說:“我讀書似乎只要求一點靈感。‘印象甚佳’便是好書,我沒功夫去細細分析它……‘印象甚佳’有時候並不是全書的,而是書中的一段的最入我的味;因爲這一段使我對全書有了好感;其實這一段的美或者正足以破壞了全體的美,但是我不管;有一段叫我喜歡兩天的,我就感謝不荊”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則喜歡“厚北法。他認爲,讀書的第一步是“由薄到厚”。就是說,讀書要紮紮實實,每個概念、定理都要追根尋源、徹底清楚。這樣一來,本來一本較薄的書,由於增加了不少內容,就變得“較厚”了。這一步以後還有更爲重要的一步,即在第一步的基礎上能夠分析歸納,抓住本質,把握整體,做到融會貫通。經過這樣認真分析,就會感到真正應該記住的東西並不多,這就是“由厚到北這樣一個過程,才能真正提高效率。 當代著名作家秦牧的閱讀法有極爲幽默的名字:“牛嚼”與“鯨吞”。“老牛白日吃草之後,到深夜十一二點,還動着嘴巴,把白天吞嚥下去的東西再次‘反芻’,嚼爛嚼細。我們對需要精讀的東西,也應該這樣反覆多次,嚼得極細再吞下。”而“鯨吞”則是指,鯨類中的龐然大物是以海里的小魚小蝦爲主食的,一大口一大口地吃,整噸整噸的小魚小蝦就進入鯨的胃袋了。“人們泛讀也應該學習鯨的吃法,一個想要學點知識的人,如果只有精讀,沒有泛讀,知識是強壯不起來的。”。

2.

“書山有路勤爲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書堆的山,只有勤奮好學,多看書才能開出一道路來,知識是無邊的海洋,只有愛讀書,才能學到其中的'知識但不管多讀書是否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讀書卻改變了我現在的習慣。

本來我是一個什麼都不做的小孩,無論誰叫我做什麼事,我都不會答應,就連同桌的小尺子掉到了我的桌子下,我也不會幫它撿起來,真是因爲我讀了《雷鋒的故事》。改變了我,書上說雷鋒從小不僅十分愛看書,而且還很勤奮,勤勞,他不僅幫助家裏做事而且還幫助別人,不管是小弟弟,小妹妹或爺爺奶奶,只要別人有點困難,他都主動幫忙。

現在,我也很勤奮,勤勞我以雷鋒爲榜樣,在家裏幫助媽媽做事,大掃除的時候,我也十分積極,搶着拖地,幹粗活,同學們都十分喜歡我。除此之外,我還要感謝書,是它教給了我知識,讓我懂得了更多的道理,本來,我連中國的四大發明都不知道,現在通過讀課外書知道了,是指南針,印刷術的,造紙術,火藥等。

原來我關於讀書的一些名言是不知道的,現在我知道了:“書山有路勤爲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現在我好喜歡讀書,我撲在書上就像飢餓的人撲在麪包上,書是開闢人類大腦的一把神奇的鑰匙,書像是一個太陽把溫暖的陽光照進我們冰冷的心房。

大家一定要向勤奮的人學習,也一定要多看書,正如高爾基所說:“書籍的命運更能讓你增長知識,即使你的成績基礎比別人差,只要你愛讀書愛看書照樣是可以成才的”。

我不僅愛看書,愛讀書,我更愛那些既勤勞又愛看書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