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城的讀後感合集15篇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邊城的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邊城的讀後感合集15篇

邊城的讀後感1

《邊城》是沈從文的一部長篇小說。沈從文的作品在中國文學史上也是有重要的地位,據說差點得了諾貝爾獎,趁着週末空閒我翻開了《邊城》。

書中的邊城是湘西,這個地方有從四川到湖南的一條官路,故事就從一個叫做“茶峒”的小山城說起,這裏有一個小溪,小溪旁邊有一座白色的小塔,塔下住了一戶單獨的.人家。這人家只有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隻黃狗。這個女孩就是翠翠。

“翠翠在風日裏長養着,把皮膚變得黑黑的,觸目爲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老人靠渡船維持生計。小城是非常安靜的,小小的邊城裏面的日子悠閒而自在。這種神仙一樣的日子隨着翠翠的長大就發生了變化。

天保和儺送這兩個土生土養的湘西小夥,從小在父親的訓練下跟船各處旅行,培養出健康正直的人格,懂得做人的勇氣和義氣。“對付仇敵必須用刀,聯結朋友也必須用刀”到需要用刀時,他們就從不讓它失去那點機會。這可能就是野夫說的那片土地上“多遊俠子弟氣”,“弄得兩個人結實如老虎,卻又和氣親人,不驕惰,不浮華,不倚勢凌人。”他們都有責任心,有擔當,真性情。兄弟倆同時愛上翠翠,卻手足情深沒有因此反目,而是公平競爭,對待愛情也敢於爭取。

這部小說是沈從文的代表作品。借船家少女翠翠的愛情悲劇,凸顯了人性的善良和心靈的澄澈。總之《邊城》唯美中帶着傷感,意境裏也充斥着難以言喻的快樂。總之,我很推薦這本書。

邊城的讀後感2

一部《邊城》使湘西揭開神祕面紗,走進大衆視野,湘西成就了沈從文,沈從文也成就了湘西。在書中的湘西,我一度被眼前的風景和民俗所吸引,甚或分不清是在現實中還是小說裏。如畫的山水,氤氳的燈光,揉碎在一灣碧水間,遠處閣樓上傳來細碎的聲音,間或聽到有人在唱歌。那是儺送唱給翠翠的情歌嗎?每天守侯在渡船旁的翠翠,還能等來她的情郎嗎?一曲哀婉的歌,總免不了讓人傷神。回到現實,美好的時光已一去不復返。沒有得到的總是最好的。它至少深藏在心底,耐得住一遍遍咀嚼回味,幾十年來相伴着,且一直會伴下去,直到地老天荒。

讀罷此文,只覺得清澈靈動,厚重哀傷。小鎮茶峒,猶如一幅清麗卓絕的山水畫,它孕育出了一個黝黑靈秀的`女孩——翠翠,她在爺爺的寵愛中慢慢長大,她天真、懵懂、羞澀,那雙美麗的眼睛使她被船總的兒子天保、儺送同時愛上。她對英俊的儺送情根深種,他才華洋溢,她芳心暗許。天保爲了成全弟弟,放棄了對翠翠的追求,不幸淹沒在無盡的海水中。儺送因這事生了嫌隙,他選擇了離開。當爺爺去世後,這個單純、善良、脆弱的女孩,將獨自面對世間的疾苦與磨難。翠翠等候的那個人或許永遠不會歸來,她守着一個美麗的念想,也守着一首夜色中的歌。孤獨,卻乾淨。“他也許永遠都不會回來了,也許明天就回來。”——文章在此處戛然而止,這就是最好的結局。

《邊城》是一部淡然優美的小說,它不似我們平常閱讀的小說那般波瀾四起、矛盾從生,對於衝突做濃墨重彩的刻畫。它是淡到極致的濃,儘管用着寡淡平凡的語氣,卻蘊含着濃重的哀傷,令人震撼。

邊城的讀後感3

茶峒,小溪,溪邊白色小塔,塔下一戶人家,家裏一個老人,一個女孩,一條黃狗。太陽升起,溪邊小船開渡,夕陽西沉,小船收渡。《邊城》就是一幅古老靜止的邊城風景畫,這意象與味道,有永不褪色的價值、濃厚的鄉土氣息。

翠翠,一個聰明、美麗、乖巧的山區女孩;儺送,一個純真、善良、勇敢的鄉下小夥。兩顆年輕的心自然的靠攏了,他們按照自己的標準同時選擇了對方。既沒有山盟海誓的'豪言壯語,也沒有離今叛道的驚世之舉,更沒有充滿銅臭的權錢交易,有的只是原始鄉村孕育下的超乎自然的樸素純情。愛意眷眷,他們在每個飄滿思戀的碼頭,擺渡他們的人生,那樣平凡,卻又那樣絢爛、美妙。

美麗總是令人憂愁的。《邊城》在給我們展現這一幅人與自然相得相融、優美和諧的圖畫的同時,卻又流露出一幅面對人生悲涼命運的無奈與困惑的面孔。

翠翠從小就過着與爺爺相依爲命的生活,他們的孤單與悲涼時不時的涌上心頭。以歌聲讓翠翠心飛翔的儺送卻離家出走,與翠翠朝夕相處的爺爺也在雷鳴的夜晚悄然離世……但正是天保對儺送的這種忍痛割愛的寬闊的胸懷,儺送對翠翠無限的愛,老船伕對女兒、孫女的摯愛,與當時社會的你爭我奪、弱肉強食形成鮮明對照,呼起那已失去的善良人性,追求那無怨無悔的遠古社會,去維護那遵從古禮的美德。

《邊城》體現出來的人性美與藝術美珠玉生輝、高度一致,譜寫了一段至純至美的理想的生命旋律,是一曲湘西生活的牧歌,也是一顆晶瑩圓潤的藝術明珠。

邊城的讀後感4

沈從文《邊城》是沈從文的代表作,從字面上理解,可以理解爲發生在城市的邊緣,現代文明的邊緣,戰爭的邊緣的一個故事。

沈從文《邊城》以20世紀30年代川湘交界的邊城小鎮茶峒爲背景,描述了船家少女翠翠的愛情悲劇。翠翠是這篇小說的主人公,她是湘西山水孕育出來的一個精靈,天真善良,溫柔清純。在那時,人們依舊是包辦婚姻,二老儺送已被一富人指定做女婿,且有碾坊做嫁妝,因此,二老與翠翠之間的自由戀愛很難達成。沈從文《邊城》的故事就這樣開始了......

邊城寫的是一個戀愛的故事,情節簡樸優美,湘西山城茶峒掌水碼頭順順的兩個兒子天保和儺送,同時愛上了城邊碧溪老船伕的孫女翠翠。但翠翠心裏愛的卻是儺送,當天保明白了這個三角戀愛的'實情,深知不能勉強,主動退出了競爭,駕船下辰州,好忘卻那裏的一切,卻不幸遇難,儺送雖然仍然愛着翠翠,但哥哥爲此而死,使他心中壓抑,又對老船伕有誤會,也在痛苦中離家去了桃源。而翠翠獨自承擔所有的變故,在等着,等着那個也許永遠不回來,也許明天回來的人。

流水墜月,遮不了山的青蔥;寂靜憶風,蓋不了水的閒適;時間流淌,帶不走你對他的等待。你一直在等待的味道中,一直地等,等着他再次出現於渡口。

邊城的讀後感5

讀過《邊城》,便不由自主地想到沈從文先生的故鄉——鳳凰去看一看,讓那裏清涼的微風吹過臉龐,然後坐在翠翠曾劃過的那條小舟上,看看那的端午龍舟賽,看看那兒的大白鴨與綠油油的菜地,還有古香古色的建築,吊腳樓。翠翠是一個在自然中長大,清秀活潑美麗的女孩。她從小跟着擺渡的外祖父,祖孫倆過着不富足但幸福的生活。

隨着翠翠的成長,慢慢認識了兩兄弟:天保與儺送。天保是大哥,他忠厚老實,儺送是個陽光又有能力的年輕人,大家都親切地叫他“岳雲”。天保找了媒人去翠翠家,而儺送在前一天晚上對翠翠唱了很久的山歌,翠翠本打算在清晨告訴祖父。當知道哥哥也喜歡翠翠時,儺送決定跟村人出外經商以成全大哥。天保知道後去追弟弟,不料出了意外,死掉了。儺送因爲內疚,還是走了。不久,外祖父也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去世了。只剩下翠翠一個人在渡頭守望着。“那個人可能明天就回來,可能永遠不回來。”這是最後的一句。

一個淒清的結局,但是卻深深地感動了我。故事中那份厚重的感情,是那麼樸實,是我們在現在這個浮躁不安的世界裏找不到的.。

因此,推薦沈從文老師的《邊城》給大家,它的文字清新,明快,沒有華麗的詞藻,每個字卻又像是經過精雕細琢,絲毫沒有文字的堆砌,還可以提高我們的文學素養。曾用了一星期的時間,每個詞、句都沒漏下,中間沒有停頓,很盡興地讀完,愛不釋手,也激發了我讀更多書的慾望。希望它也能帶給你們更多感觸,更多啓發。

邊城的讀後感6

邊城,由書中所說,應處在川湘邊界,由一條官道延伸過去,有山有水的一個地方。說是憑水依山,但水顯然在茶峒人生活中據有更重要的地位。

端午的賽會,沿河的吊腳樓,載着棉花棉紗以及布匹雜貨同海味的篷船,無一不是水的恩賜。翠翠和她爺爺就住在一條溪水的旁邊,老船伕管着過溪的渡船。這溪水就匯入了白河,白河就流進了茶峒。“三丈五丈的深潭皆清澈見底。深潭爲白日所映照,河底小小白石子,有花紋的瑪瑙石子,全看得明明白白。”不僅如此,它還將茶峒人的心洗得透徹。

翠翠是純真的女孩,儺送是正直的男孩。而也正是翠翠的純真刺傷了那些深愛她的人,正是儺送的正直使他無法正視自己內心的愧疚。如果給善良的人一個美滿的結局,《邊城》就不會如這般直擊人心。如果作者在營造了這般蘊藉溫婉的意象之後,又去親手將其打破,才成就了一個永遠追不回的美好。讀完這本書,雖然深深爲茶峒旖旎明澈的風光吸引,爲茶峒人的質樸潔淨感動,但卻同時也感受到一種徹骨涼薄。這之中,不僅是對兩位主人公悲劇命運的追嘆,也有對那美好邊城徒勞無功的尋求。

邊城在哪裏?“邊”,就意味着它永遠不會在我們視野中招搖,而選擇在青山綠水中安居一隅。我們僅僅是知道,那裏有高腳樓和船伕,有清晨欸乃的槳聲和夜晚悠長的歌調,有從容飄去的'空豆莢和滿滿一籃子的虎耳草。這一切都裝進了湘西的一個水鄉,雲霧繚繞的某處。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

翠翠的愛情,就正應屬於她的這個年紀,純澈卻淒涼。走過那麼多路,行過那麼多橋,看過那麼多次雲,喝過那麼多種酒,但那個在月下唱歌,使我們在睡夢裏爲歌聲把靈魂輕輕浮起的年青人,還不曾回到茶峒來。也許明天回來,也許真的不回來。

邊城的讀後感7

沈從文的《邊城》中所描繪的茶峒是一個夢幻般的地方,山清水秀,美不勝收。在這樣一個唯美的地方,一切都很淳樸,生活淳樸,風俗淳樸,以至於連愛情也很淳樸。茶峒邊白塔下有一家人——一位擺渡老人,老人的孫女翠翠與一隻黃狗。一年端午節,翠翠與祖父走散了,卻碰巧得到了船總的二老儺送的幫助,回了家,那一刻,他倆情竇初開了。誰知大老天保也喜歡上了翠翠,但是天保最後成全了儺送自己外出闖灘,卻不幸遇難,二老也因此離開了翠翠,而老船伕也因擔心翠翠的婚事而在一個雷雨天溘然離去。一切都沒了,但那段悽美的愛情卻在讀者的記憶中揮之不去。

《邊城》雖是一個悲劇,但是二老爲翠翠唱情歌的那段故事卻是無比美好。沒錯,走車路看似平坦,但是怎麼能與馬路的浪漫相比呢?整個故事,妙就妙在這條彎彎曲曲的馬路,是最淳樸的愛了,而真正牽動翠翠的心的,也正是這種淳樸浪漫的愛情了。這段故事,也正詮釋了少男少女之間的感情。

但是,在整個愛情中,翠翠似乎起了主導作用,翠翠喜歡二老,這點翠翠自己也一定清楚。而二老也喜歡翠翠,這原本是一拍即合的`事,但是翠翠卻太過羞澀了,甚至連一句“願意”也不肯說,這麼一個悲劇,也可以說是翠翠一手造成的。羞澀本身並沒有錯,但是在面對這種事時有時真應該果斷一點,因爲在面對樸實而單純的人時,過分的羞澀也許比什麼都可怕。

邊城的讀後感8

短篇小說《邊城》,是著名作家沈從文先生寫於1933年的一篇作品,這座《邊城》,最爲濃郁地飄繞着沈從文先生的湘西風情。

《邊城》以清末時期的湘西茶峒地區爲背景,以“小溪”渡口爲起點,繞山岨流的溪水匯入茶峒大河,展開了曠野渡口少女“翠翠”與山城河街“天保”、“儺送”兄弟的動人愛情故事。沈從文先生極爲優美而流暢的`語言文字,如詩如畫般描繪了白河沿岸恬靜幽美的山村,湘西邊城濃郁的風土民情:“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裏,春天只需注意,凡有桃花處必有人家,凡有人家處必可沽酒。夏天則曬晾在日光下耀目的紫花布衣褲,可做爲人家所在的旗幟。秋冬來時,房屋在懸崖上的,濱水的,無處不朗然入目。黃泥的牆,烏黑的瓦……”。這些充滿了自然真樸與生息傳神的描寫,給人以極美的享受。隨着故事的展開,《邊城》描述了河街繁華祥和的碼頭市井,湘西淳樸厚道,善良篤信的世道民風。河街雖有“一營士兵駐老參將衙門”,有地方的“厘金局(稅收徵稽)”,卻彷彿並不存在,林林琅琅“五百家”,各處是一片繁忙的勞作、古樸的店鋪、悠閒的生活景緻。“船來時,遠遠的就從對河灘上看着無數的縴夫……帶了細點心洋糖之類,攏岸時卻拿進城中來換錢的。大人呢,孵一巢小雞,養兩隻豬,託下行船伕打副金耳環,帶兩丈官青布或一

邊城的讀後感9

《邊城》裏的文字總是不經意的撩撥着我的心絃,文中處處浸潤着湘楚景色,處處是淳厚質樸的風味人情,字裏行間飄散着一種淡淡的詩意。讀起它時你便會被憂傷圍繞,像是觸及到了什麼,是懷念兒時那個有着暖陽的冬日午後?還是現在這個讓我有些把握不透的世界?

“由四川過湖南去,靠東有一條官路。這官路將近湘西邊境到了一個地方名爲“茶峒”的小山城時,有一小溪,溪邊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戶單獨的人家。這人家只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隻黃狗。”

這便是沈從文先生帶給我們的他的邊城,一座沉默的城,一座質樸的城,一座宿命的城,從開始到結束似乎都在默默的隱忍着什麼。翠翠,這個像觀音一樣的女孩子,她就是這座城的化身,從戀上了那個在夢中可以用歌聲將她帶到很遠地方的人兒開始,她便選擇了沉默,雖然內心起伏不定,表面卻始終如一。文中的結局疼愛她的祖父在雷雨夜裏去世,天保淹死,白塔坍塌,默默相愛的青年戀人離去。翠翠依然重複着母親的命運,惟有等待,“那人也許永遠不會回來,也許明天就會回來。”

沈從文先生從人物的內心深處,以簡練而又細膩,散淡而又自然的筆法刻畫着人物的心理,使人不由自主的融入人物的心靈世界,融入湘西這片純樸漂亮的`土地,融入那羣溫良率直的人們中,他用詩一般的語言的輕聲述說着整個民族的悲哀,召喚我們炎黃子孫本性的良知,正是因爲愛得這般深沉才孕育了這些帶着哀思的文字。

我在想,爲何取名《邊城》,在心裏它就這麼“遙遠”嗎?還是在沈從文先生心靈深處正守護着什麼?其實我們每個人心靈深處不都有一座“邊城”嗎?也許那座悲天憫人的城已經隨着歷史的洪流沉入那厚重的底色中,而留給我們的是對人生與社會的深深思考。

邊城的讀後感10

走進沈從文先生的《邊城》,一座白塔,一個老人,一個女孩,一隻黃狗。故事的開頭樸素又溫柔浪漫,小說裏描繪的湘西,風光秀麗,民風淳樸,儼然是一個世外桃源,邊城之美在裏面描繪得淋漓盡致。

如畫的山村,汩汩的小溪,沈從文先生以一種樸素,平和的文字,塑造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形象。整個故事看起來像大段大段的沉默着的電影,沒有轟轟烈烈,沒有風起雲涌,只是用簡單文字勾勒出生命的理想之歌,看完整個故事,感受到的是意猶未盡的治癒。

翠翠和祖父祖孫倆的感情讓人羨慕,翠翠從出生開始就跟着祖父,對祖父百般依賴,跟着祖父撐渡船,翠翠天真可愛,勇敢活潑,可以說她是沈從文先生筆下愛與美的化身。自從翠翠母親去世後,祖父把翠翠撫養長大,十分疼愛翠翠,翠翠心情不好時給她唱山歌,帶她到鎮上玩,知道翠翠愛慕二佬,暗地裏想幫翠翠撮合。

大佬和二佬對於翠翠的愛慕是最純真美好卻又充滿遺憾的,大佬意外離世,二佬遠走高飛。殊不知,白塔邊上一個水靈靈的姑娘正摘着一大捧虎尾草盼着他回來。隨着老船伕祖父去世,白塔崩塌,故人還未歸,翠翠還在盼望。

故事的結尾是讓人惋惜的,白塔重新建起,茶峒的溪水緩緩流淌,渡船接過來來回回的`客人,虎耳草在歌聲中給予翠翠多少幻想,一切恍然未變卻物是人非。整個故事於平淡寧和中起筆,於餘韻未盡中消散,邊城之美貫穿其中,沈從文先生並沒有寫二佬是否歸來,留下了一抹淡淡的冷月光,籠罩着邊城朦朦朧朧的婉約美。

邊城的美不是一眼驚豔之美,而像一杯香茗,越品越有味道,它沉澱的,是喧囂浮世沒有的桃源之美,從頭到尾是優雅的基調,讓人感覺很舒服,我有幸與這種美邂逅。

邊城的讀後感11

實在夠不成什麼真正的讀後感,也僅僅是淺讀一遍多了一點自己的體會。

邊城,就是邊城。讀到的筆法,淺淺的讀去,卻盪漾着無限的深意……

我是一箇中文的學生,雖說也將開始自己的人生路,將邊城淺淺的掠去,竟也似乎順應老成起來。心靈如叢林環抱,綠意盎然的湖面上驀然滑落的一粒水滴,淡淡的微波 懶散散的在寂靜的水面上盪漾、散盡……

從未接觸過沈老先生的文章 這是第一次 讀後感倒是看過很多,電影也粗略的看過,不過90年代的音像製品實在是略感粗糙,也是一路而過,降低了品味,增加了懷疑——

好的文章 一般是不敢染指的 也自然也不敢貿然留下自己的'什麼東西自覺才疏學淺 ,委實不能讀出其中味來。然邊城不同 花了半天的時間咀嚼它 讀着讀着 不禁爲老先生清淡的文筆 所吸引。情節簡單 我這個一貫冷漠的人 也不禁隨着情節流動,伴着翠翠和爺爺的喜怒哀樂、起伏起來,一個淡淡的憂傷的結尾 讓我許久不能回過神來,陶中其中 想着單純、失落、悽清的翠翠 ……

聽着熟悉的老歌,忘着略顯褶皺的邊城,哀婉悽清!眼睛也潮潤潤的……

邊城 一個湘西小鎮 一條小溪 古老的渡船……淒冷的小屋下發生的人事,那麼平常,那麼澄明 ……也許此時此刻 翠翠的黃狗依舊呆愣愣的看着上天 望着那淡淡的雲兒慢慢的散去……消逝…… 目光柔和 日暮蒼茫……

邊城的讀後感12

連日的陰雨,心情本就有些鬱郁,更那堪是夜晚,似乎寂聊也隨之侵襲而來。不想陷入一種空洞和無助,就起身去泡了杯咖啡,讓自己溫熱和活力起來。然後端坐在電腦前,慢慢地閱讀起數日前朋友推薦的沈從文先生的《邊城》。

初讀,許是習慣性的讀小說的方式,急切的想尋讀裏面的人物或情節,故對於小說開篇大段的景物描寫似乎看不進去,可漸漸的,一幅曼妙的風情畫卷隨着文字徐徐展開,使人不由自主的沉浸其中,彷彿置身湘西那美麗的世外桃園。翠翠就是在這樣一個淳樸、天然、優美的環境中孕育出來的自然之女。

就是這樣一個懵懂、嬌憨、不食人間煙火的純美女孩,卻遭遇了一段似乎尚未開始就已結束了的綿長而憂傷的愛。也許越是急切得到就越容易失去,難道這就是宿命麼?“那個人明天會回來麼?”故事的結尾以這樣的反問戛然而止,讓人唏噓不已。掩卷,腦海中似乎浮現翠翠燈下托腮喃喃自語的神情:“那個人明天會回來麼?”她的糾結讓人生生的心疼起來:這漫長的日子她是否能夠靠着那個初見時的甜美回憶安然度過呢?

很久沒有讀到這樣使人驚豔的文字了,這驚豔不是華麗。而是不染塵世的純美愛情遭壓抑帶給人的'一種柔軟、一種憐惜,一種淡淡的憂傷,一種對命運不解的扣問。不由感慨有時男子如何竟有比女子還極致的細膩,沈從文先生如何知曉那樣一個情竇初開的女子那麼隱微的心理,難道真如他所說:“在最好的年紀遇到了一個正當最好年紀的女子?”

有時間,有合適的心情,再讀《邊城》。

邊城的讀後感13

一直聽說過《邊城》的大名,但由於各種原因,一直都沒有看過。這一次在語文課本上與《邊城》結緣,感觸頗深。

人性是世間最漂亮的東西。在現代都市裏,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森林裏,我們又保留了多少純淨的人性呢?在城市中終日奔波勞累的我們實在無力去呵護,只任塵埃將它一點一滴淹沒,甚至吞噬。人性中太多的漂亮德將塵封的心靈在一角,疲倦的我們如何有閒暇將其開啓?或許有很多人早已忘記了它的存在。可是在邊城,在這個幾乎被世界遺忘了的邊城,我找到了人性的歸宿。

湘西山漂亮、水漂亮,但人更漂亮。青山繞水,水環青山,纏綿不已。在大自然母親的寵愛中出落得亭亭玉立的翠翠,山教會了她堅強,水賦予了她柔漂亮。在清澈的見底的溪水的眷顧下,她的心純潔無暇。年少的懵懂,初開的情竇,她的心裏喜愁摻半。因爲純樸,她無法拒絕大老,也無法向儺送表白。一切都是源於善。然而終是湊巧,落得個孑然一身獨守空船,爲了一個未必會回來的人作無期的等待!

其實不管悲慘也好,完漂亮也罷,我們都要走下去,不管我們高不高興,花開花謝,潮起潮落。昨日隨風已逝,明日迎風將來,世界從不理會任何人。

翠翠的'愛情隨着儺送的悄然離開逝去,就這樣,愛情之花還沒盛開就已凋落了。也許沒有開始的愛情纔是最完漂亮的,因爲錯過,纔會刻骨銘心,沒有結局。纔會意味着永恆的存在。

屬於邊城的故事結束了,但我們的故事纔剛剛開始,人生路漫漫,吾等切記珍惜。

邊城的讀後感14

喜歡讀書評,也就知道了沈從文先生的邊城,很早就讓我有讀它的想法,然而,當我把這本篇幅不大的書捧在手裏的時候,卻發現這並不是一本容易讀的書。

說這本書不容?讀並不是說這本書有多麼複雜的情節,衆多的人物,相反,這本書講的故事很簡單,就是渡口的老船伕臨死前希望能給自己外孫女翠翠找個靠得住的孫女婿,在所謂的船總順順的兩個兒子,大老和二儺中選擇,結果大老在一次載船運貨途中溺水身亡,二儺遠走他鄉,老船伕也死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渡口上只剩下孤零零的翠翠。

那麼爲什麼說這不是一本容易讀的書呢?這個故事發生在川湘邊境,稱爲“茶峒”的小鎮,特有的風物讓沒從未到過此地的人沒法想象作者到底說的是什麼。不信?你說說什麼是桐油,青鹽,還有什麼是?子?

而作者特有的.敘事方式也給讀者帶來困難,當然可以稱爲一種語言特色。例如“在這小城生存的,各人也一定皆各在分定一份日子裏,懷了對於人事愛憎必然的期待”,這樣只能意會的句子到處都是,無疑會給“農人”和“士兵”帶來閱讀的困難。

上面還只是說了一下小說的語言特色,從內容上來說,對我來說簡直是一種折磨;原本很簡單的事情,作者故意搞得很複雜。對於大老託媒人提親和二儺山崖唱歌,老船伕都沒有給出正確的迴應,彷彿在藉着外孫女不斷地調兄弟倆的胃口,我沒法理解一個鄉下的船伕怎麼會有如此細膩的情致和技巧。直到最後兄弟倆先後離開家鄉,順順也失去了對這個婚事的興趣,而老船伕也無奈地死在風雨交加的夜晚,這是誰釀成的呢?

我只能說是作者杜撰了一個美麗而糾結的故事。

邊城的讀後感15

每個人都向往自已的居住的地方有一片一望無際的藍天,一片鬱鬱蔥蔥的森林,一片充滿生機的大地,但很多在城鎮居住的人又希望自已能居住在農村,居住在一個簡單的世界裏。可能這就是作者寫作的思路吧!在邊城裏,到處都顯現出淳樸、勤儉、友善、和平的景象!

在現今的`時代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顯得是那樣的陌生和功利。爲了自身的利益,大家似乎都捲入你爭我奪的潮流當中。在建築物空間越來越狹小的同時,人與人的心靈同樣顯得狹窄;在交通便利的今天,人與人來往的途徑是那樣的便捷,但人的溝通卻是那樣的艱難。一道牆,不單是隔絕了人與人之間的居住場所,也同時隔絕了人心靈的來往;一扇防盜門,似乎避免了外人的闖入,但同時也囚牢了自己與外界的聯絡。但是在邊城裏,到處都顯現出淳樸、勤儉、友善、和平的景象!這也是邊城最吸引我的地方。現在許多人都爲了利益生存,沒有了利益什麼事情都不答應。這也正是中國人從古到今的一個“陋習”吧。這也是爲什麼現在有這麼多貪官的原因。貪官們本來就是知識份子他們知道是違法的行爲,但是他們卻鋌而走險知法犯法。這都是“金錢”所驅動。又例如在現實生活中爲什麼有這麼多人販子專門去拐賣小孩去賣,他們明知到被人抓到會承受巨大的懲罰。但是他們也要去做這些作奸犯科的事情。這都是“金錢”所驅動。三字經裏也說過人之初,性本善。人本來都是純潔的善良的,但在當今世界許許多多的人都或多或少的受到利益的驅動。

所以,我是嚮往一個簡單、淳樸、勤儉、友善、和平的世界!大家一起行動起來吧,喚醒心中的“本性”,使我們的世界變得更加簡單、淳樸、勤儉、友善、和平,更加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