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三國演義讀後感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三國演義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薦)三國演義讀後感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

大家都認識曹操吧!人們對它的評價都是:罪惡滔天、惡霸、亂世之奸雄……其實,曹操有時也不壞,讓人敬佩……

有一次,曹操來到一個城鎮,便佔領了這裏,可有一些士兵卻亂搶百姓的糧食,所以,這個城鎮非常討厭曹操的來到,幾乎每一天,人們都死死地鎖住門,一刻也不出門,生害怕士兵來搶糧食,有些百姓,想除掉曹操這個惡霸,可都偷襲失敗了,每一次都被士兵給抓住了,還有的'被當場凌遲了。一天,曹操準備出去散散步,結果剛出門,竟發現大街小巷上居然沒有一個百姓的人影,只有自己的士兵正在巡邏,曹操很納悶,便隨手找來了一個屬下問問,那位屬下說:“因爲有些士兵要搶百姓的糧食,所以不肯出門。”曹操一聽完,火冒三丈,因爲曹操知道,只要百姓不順他,那就打不了勝仗,因爲百姓隨時都可能要造反,而且必須要有順於他的百姓,這樣纔會有打仗的糧食。於是曹操馬上召集士兵,命令士兵不許動百姓的糧食和財務,就連踩一下也不行,違者砍頭後凌遲處理!士兵一聽,嚇得都成了縮頭烏龜,都不敢欺壓百姓了,百姓自然就放心了。

一天,曹操騎着一匹馬經過一個稻穀田時,突然,飛來了一隻鳥,他的寶馬一嚇,把蹄子給擡了起來,曹操也被寶馬給嚇着了,一夾馬背,馬便跑進了稻穀田,踩死了許多稻穗,曹操見自己違反了自己定的軍令,便跪下馬來,摘下頭盔,準備拔劍自刎,讀到這兒,我嚇出了一身冷汗,曹操真不愧是厲害,說到做到!周圍的百姓和士兵連忙勸阻,才保了曹操的性命。曹操用寶劍把自己的頭髮給割了,因爲在那時候,割頭髮就相當於砍頭,所以,曹操用割發代替了砍頭。

從此,百姓就更加欽佩曹操了!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2

早就慕名了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這次,我想和大家一起煮酒論英雄。

三國時期,有魏蜀吳三分天下。其中也肯定有當世的真英雄。

就說說蜀國的漢昭烈帝劉備,他雙耳過肩,雙臂過膝,雖說樣貌平平,卻有着高尚的品德和義氣。就在劉備得知關羽被殘害時,他爲失去了這個曾在桃源裏結過兄弟而哭到在地,那一刻,他的面龐上在也看不見平日裏嚴肅,正經的一面。取而代之的是兄弟手足之間的'情誼。他的二弟關雲長也非常重情誼,竟因曹操有恩在華容道放過他,要知道,他可是做了軍法保證的。

在我看來,這當之無愧的智多星就是諸葛亮。他爲劉備做過的豐功偉績簡直數不勝數,這都是靠他的智慧來慢慢積累的。三國中的許多計謀也都是他去想出來的,如將計就計使周瑜賠了夫人又折兵,他的錦囊妙計也讓劉備在危急時刻得意脫救,他的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又是讓周瑜一敗塗地。由此可知,諸葛孔明可不是什麼好惹的人。

再來說的就是衆人皆知的‘奸雄’——曹操。有的人認爲他是一個完全奸詐的小人,但我並不這麼認爲。在我眼中,曹操是一個偉大的軍事家和政治家,他一生親自指揮戰場大大小小30一次,卻沒有幾次敗仗,可見他在軍事方面可謂是一個天才。最著名的赤壁之戰就是因爲曹操的陸軍不習慣水戰,從而使用連環計,最終,被諸葛亮解開從而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也從此成了諸葛孔明的一大成就。說他奸詐卑鄙也不恰當,因爲他畢竟也有想過除暴安良啊。想當年曹操刺殺董卓的事不也被人們千古流傳嗎?那爲什麼現在人們就不能把他的奸詐當作是計謀呢?

三國中這麼多英雄好漢,怎麼能一聊而盡呢?我這笨筆也是寫不出來的,如果你們有什麼相同或不同的看法,可以與我交流哦。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3

輕輕地翻開《三國演義》,彷彿迎來了毫無止境的亂世,走進三國,沐浴古樸書香的氣息,閉目着讓我身臨這悠遠歷史的偉大場景……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輕輕地誦上一段,感受那滄桑的歲月,彷彿又迎來了那刀光劍影的亂世,驀然回首,那一個個能文能武的謀士與將士,似乎還歷歷在目,劉備的大仁大德,張飛的萬夫不當,關羽的過五關斬六將的豪情,卻又怎麼能忘得了?回想起他們的桃園三結義,三人大戰呂布的那種豪情,當真是驚天地,泣鬼神。擡頭仰望,一位老人神情嚴謹地看着。臥龍這位曠世奇才,靜靜地出現在我眼前,雖然年事已高,但仍舊保持着昔日的威嚴,空城計、草船借箭、借東風、火攻、八陣圖,那一個個傳說,近乎不可實現的事實,竟一一被臥龍淋漓盡致地實現了。

坐看滾滾長江,一艘艘船隻乘風而來,我的心飄向了更遠:回想起孫權的沉穩;念起那錦帆遊俠甘寧;憶起白衣渡江呂蒙;大都督周瑜,不得不讚嘆東吳將士驍勇善戰,在水上作戰如魚得水。“孫堅跨江擊劉表”、“斬蔡陽兄弟釋疑”、“魯子敬力排衆議”、“孫權設計破曹操”、“獻密計黃蓋受刑”、“三江口周瑜縱火”、“甘寧百騎劫魏營”、“陸遜營燒七百里”…。.遙望江面,船已經駛遠。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無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惟有杜康。”那魏國武將的`豪情:張遼威震逍遙津、曹仁大戰東吳兵、曹孟德大戰呂布…。.他們用血鋪向魏國成功的道路。

合上書本,揉了揉鼻樑,我告別了夢魂縈繞的三國,可那古樸的氣息,並未散去,它們依然縈繞在我的心頭,久久不能散去…。.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4

今天又讀《三國演義》,不覺感悟頗深,中間的不少情節都讓人敬佩不已,《三國演義》以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統治集團相互鬥爭爲主要描寫內容。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關羽這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爲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不覺對他可貴的精神感到敬佩,心想:要是現在人與他一樣,社會將會多麼和諧。

國家的統治不僅需要也需要忠臣,需要一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這就是諸葛亮。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火燒新野,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七擒七放孟獲,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爲這種人應該相貌非凡,可書中描繪的卻十分簡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他的智慧無人能比,連聰慧的司馬懿也稱絕

曹操從積極的.方面爲結束東漢末年政治黑暗和軍閥混戰做了傑出的貢獻,曹操治下政治清明,社會生產力得到了恢復和發展。他打擊了地方的士族門閥加強中央權力,奠定了當時的社會秩序,暫緩了土地兼併的壓力。但是他生性多疑,爲人嚴厲且頭頂漢賊大帽,而且曾經有過盜墓,拿人肉充做軍糧的醜聞。故歷來爲中國的文人和傳統價值觀所唾棄,這些都無法掩飾他作爲一個英雄的光輝,這就是一個奸雄的一生。

還有趙子龍長阪坡單騎救主,巧用苦肉計、三江口周瑜縱火等等。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各具其態,有長有短。總的來說,讀過這本書之後我大開眼界,而以上幾人也給了我很深的感受,他們很值得我學習。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5

這周我終於拜讀完了《三國演義》這本名著,我真是太佩服作者羅貫了,我想知道他是怎麼把這本書寫得這樣生動、具體,文中 許多英雄好漢塑造得個個個性鮮明,活靈活現。東吳孫權,西蜀劉備,北魏曹操,三國鼎立,烽火狼煙,戰爭不斷,最後被曹操統一天下。

這本書有很多著名的故事,如:“三顧茅廬”、“草船借箭”、“赤壁之戰”“七擒孟獲……

這本書中的角色都各有特長,如諸葛亮神機妙算,料事如神,老奸巨猾又十分謹慎的曹操,過五關斬六將的關羽,心胸狹隘的周瑜,攻無不克的趙雲……這些都是著名的文官武將,他們每一個人都令後人稱讚。

我特別敬佩諸葛亮,因爲他飽讀詩書,滿腹經綸,又識大體,顧大局。《三國演義》中他的故事最多,比如:”七擒孟獲“、”六出祁山“、”三氣周瑜“等,但不管他怎樣厲害最終都沒有用,因爲劉備死後劉禪繼位他只想吃喝玩樂,最終導致蜀國滅亡。諸葛亮寫《出師表》死也不放心阿斗。

當我讀完這本書後,我不禁恨幼主劉禪,我恨不得穿越過去讓他重視一下國家大事。讓他學他的'父親,親賢臣,遠小人!重振朝綱。

看完這本書後,我覺得自己也應該多讀書,雖然不能像諸葛亮一樣才智過人,但起碼也要做一個腦子夠用的人吧。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正是我們應該好好領悟的一句話,我們應該、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做一個像諸葛亮一樣的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讓書給我們智慧,讓知識武裝我們的頭腦,從而讓我們有個美好的未來吧!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6

《三國演義》是我最愛讀的一本書。兩三釐米厚的一本書,讓我癡迷了那麼久。皆是因爲諸葛亮這個人。

《三國演義》講究的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它講述了自東漢末年以來,天下分成三個大國:魏蜀吳。從桃園三結義開始,一直到晉國一統天下。塑造了諸葛亮、劉備、孫權、曹操、司馬懿等性格鮮明的人物。

這本書令我最愛不釋手的原因,方纔已經透露了。是諸葛亮,蜀國的丞相。徐庶對他的評價是非常高的,說他:如漢得張良,周得呂望。還有水鏡先生司馬徽也說:鳳雛、臥龍,得一人,可安天下。

我很欣賞他神機妙算,用計謀行雲流水,好一個真軍師!還有他那一心只爲酬三顧的精神更令我欽佩。他有句話說的.好,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用在他身上,毫不爲過。有一幅對聯寫出了諸葛亮一生的功績:收二川,排八陣,六出七擒而這麼多功績,卻只爲了報答劉備對他的三顧茅廬的情義。一心爲蜀,只爲劉備出謀劃策,幫劉備成就了蜀國大業。

我還看過一篇文章。一個植物學家想培養出純白的金盞花的種子,就貼發了一則廣告:誰能培養出純白色的金盞花,就重重有賞。一個愛花的老太太聽了,就想培養出純白色的金盞花。

她先去買了一些金盞花的種子,種在地裏,細心培養。等花開了,她就挑出顏色最淡的花的種子,第二年接着種。

就這樣,10年匆匆就過去了,她的老伴離開了她,她的兒女們也拋棄了她。可她一直堅持着,不管是颳風下雨,她都要去看她的花。終於,有一天,當她來看她的花時,一朵純白色的金盞花綻放在最耀眼的枝頭她成功了!當老太太把一袋純白色金盞花的種子交給植物學家時,她已經95歲了!

看了這篇文章,再看《三國演義》的諸葛亮,我發現,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一顆專一的心!做事堅持不懈,勇往直前,不論多大年紀,永遠懷有一顆赤子之心。

我喜歡《三國演義》。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亮是我的偶像,他的聰明才智,我們是望塵莫及,但他那矢志不渝的精神,卻是值得讓我們每一個人一生學習。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7

放下沉甸甸的《三國演義》,那淋漓盡致的情節、拍案叫絕地計謀,還是餘音繞樑,豐富的、富有表達性的好詞佳句,都深深在我腦子裏紮了根。

讀了《三國演義》一書,使我受益匪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歷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三國演義》刻劃了近200個人物形象,其中有庸主獻帝劉禪,氣量狹隘的周瑜,忠厚的魯肅,勇猛的張飛,重義的關羽,納賢的劉備……但是在這些人物中最喜歡的還是諸葛亮。被稱爲是儒家的理想人物,他的“才“。“學“。“識“都注入了“仁政“的道德內容,他有獨特的人格,擇梧而棲,擇主而事,他盡忠於劉備,盡忠於蜀漢,最後中獻身於統一的大業中。“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隨著蜀漢的衰亡悲劇,他也成了悲劇人物!

再說關羽,他也是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爲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啊。

還有猛將張飛,長坡橋單騎救主,智奪瓦口,義釋嚴顏,可謂功不可沒,只可惜關羽一死,便失去理智,不務正業,無故鞭打士兵,導致自己被手下兩名小將刺殺,還陪上了黃忠、劉備和蜀國七十五萬大軍的性命,使蜀國狀況一落千丈。相反,魏國名將司馬懿對諸葛亮的`辱罵置之不理,態度樂觀,使一代奇才諸葛亮無計可使,以病死五丈原爲告終。可見當遇見悲傷、痛苦、氣憤的事情時,應該理智地控制情緒,用樂觀的態度去戰勝它,如果意氣用事,後果將不堪設想。

總而言之,《三國演義》可以說是四大名著中的精品小說。作者在用筆上不僅有實寫、虛寫、詳寫、略寫、插敘、倒敘,而且採用了沿線索來記敘的文學手法。它的社會影響,遠遠超過了它的文學價值。它留給我們青少年,乃至於整個中華民族的意義是深遠的。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8

謙虛的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不要因爲坐擁了成功者的高位就擺出一副盛氣凌人的樣子。

謙虛待人,纔是明智之舉,纔是德行之道。劉備就是因爲有這樣的覺悟才能三顧茅廬請出了諸葛亮,才能使那麼多的名人志士紛紛來投奔他輔佐他,對他忠心耿耿,助他南征北戰,不惜用自己的生命成就蜀國的大業。

在春秋時期,政治家晏嬰用一匹良馬贖回了奴僕越石父,將他帶回了齊國,到了齊國之後,晏嬰對越石連一個招呼都沒打就回家去了,越石父十分生氣,認爲晏嬰不尊重自己,要與晏嬰,斷絕交往,晏嬰知道之後非常慚愧,便親自去見了越石父,恭恭敬敬的向他道了歉。一般有功之人常常會露出驕矜,目中無人之態,而像晏嬰這樣把人從困境中救了出來,又虛心接受了批評,畢恭畢敬的對待他,這才能叫居功不傲,而這也正是晏嬰能夠成爲一個成功的政治家的原因。

中國5000年的歷史,謙虛待人,接受別人建議的例子數不勝數,可到了現在,能做到虛心待人卻好像變得很難了。當你取得成功正洋洋得意的時候,當別人當面指出了你的不足時,人們往往都會大發雷霆,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卻不去想這樣做對我們並無好處,只會使那些真心對我們的.人傷心失望。良藥苦口,忠言逆耳,等你意識到了這些,就可能已經晚了。

古人云“滿招損,謙受益。”,我們在生活中更要本着虛心的態度去和同學交流,虛心的接受別人的建議,這樣我們就才能收穫更多的朋友,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才能去改正。如果我們因爲眼前的一點成功就驕傲自大起來,不聽別人的意見,對人毫無尊重可言,那麼那些對你付出真心的朋友都會紛紛遠離你,而你也只能走向下坡路,並逐漸失去當前所擁有的一切。

虛心是每個人都應該具備的一種優秀的品質,無論身處高位或是低落塵埃,無論資產豐盈或是薄地貧瘠,我們都要虛心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虛心接受別人誠懇的建議,發現身上的不足,並及時去改正。這樣一個謙虛和遜,受人歡迎的你,離成功還會遠麼?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9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這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在烽火連天的世界裏,卻引發一個又一個驚心動魄的故事!那正是在羅貫中筆下的著作《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描寫的是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一百年的歷史,反映了三國時代的政治軍事鬥爭以及各類社會矛盾的滲透於轉換。書中內容豐富,人物衆多,雖然看起來比較麻煩,但是恢弘的戰爭場面,栩栩如生的人物描寫能讓我們真正領會作者的藝術才華。

在這本書裏面我最喜歡的是被評爲“治世之能人,亂世之奸雄”的曹操。曹操是一位縱橫捭闔的政治家。曹操參與的大小戰役有許多。如破黃巾,斬劉闢、黃邵,攻下邳,絞呂布。特別是官渡之戰,曹操以“公兵不滿萬,傷者十二三”的情況戰勝“衆十餘萬”的袁紹。他的勝利是僥倖嗎?不,絕不是!這說明了曹操過人的'軍事才能。有人說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是卑鄙。但我不這樣認爲。曹操處在一個羣雄角逐的年代,英雄們四處割據,四處擴張,在這樣一個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年代,“挾天子以令諸侯”正說明了曹操有高超的政治手段,有非於常人的膽識與魄力,他的成功也就成爲必然!

想想在當今社會的很多成功人士,不也是曹操的縮影嗎?他們有能力、有膽識、有魄力,敢爲人先,想別人之所不敢想,做別人之不敢做。亞洲首富的馬雲,他作爲一名優秀的英語教師,工作穩定,在翻譯界也小有名氣,但他不安於現狀,敢闖敢拼下海經商,憑藉着獨特的想法,守望未來,堅持夢想,最終他成爲了互聯網的靈魂人物,成爲全球矚目的商人。

《三國演義》這本書令我受益匪淺,我明白了作爲少年我們更應該向曹操學習,從小掌握真本事、鍛鍊膽量,在學習上敢闖敢拼,有夢想,有追求,做最優秀的自己。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0

“滾滾長河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每當這首《臨江仙》出現在我的視野裏,耳畔就彷彿想起《三國演義》中楊洪基那深沉而雄渾的音調,令人神往,令人深思。心底平靜的湖面也泛起美妙的漣漪,思想也像插上了翅膀一樣隨着歌聲穿越千年時光,去追隨令人嚮往的歷史。這都源自《三國演義》,我心中永遠的經典。

《三國演義》被學者們列入“四大名著”之一,而它確實也無愧於這一美譽,翻開它,就猶如展開了一幅巨大的歷史畫卷。作者用並不華麗卻十分準確的文字就像點點筆墨給這幅畫卷中描繪出朵朵奇葩,使每一位讀者都深深陶醉於其中。這裏既有鼓角爭鳴、硝煙瀰漫的戰場,也有文臣武將爭奪權力、勾心鬥角的紛爭,也不乏風花雪月、情意深長的愛情。引人入勝的情節讓人忘卻了這是在講述故事,述說歷史,我想這就是經典之作與衆不同吧!

《三國演義》對於戰爭前後經過的細緻描寫和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更是獨樹一幟,劉備的.仁德,張飛、趙雲、許諸、典韋的勇猛,魯肅的傻憨都被描寫的淋漓盡致,“寧可教我負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負我”的曹操,陰險毒辣,還有“降漢不降曹”“義拔雲天”的關公,忠義凜然。他們形象都被刻畫的入木三分。讀完《三國演義》,掩卷沉思,滿腦是殺聲陣陣的戰場,各個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不禁佩服作者自然流暢的文筆和巧妙的構思。那種宏大而一氣呵成的氣勢,使人讀完有種無可名狀的快感,深深地感受到經典之作無法抗拒的魅力。

如今,硝煙散去,英雄不在,千古往事已俱付塵灰,只剩那“暗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爭鳴”的淡淡哀傷,但我心中永遠的經典《三國演義》卻不會隨着時間的流逝而淡忘。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1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閱讀可以使人快樂,閱讀可以使人獲得知識。在我讀過的書中,對我來說最耐人尋味的要屬《三國演義》了,一句“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陶盡英雄……”把我帶入了《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是一部長篇歷史小說,作者是羅貫中。小說主要講述了東漢末年魏、蜀、吳三個軍事集團之間發生的鬥爭和一系列的故事。內容不但豐富多彩,而且人物刻畫得淋漓盡致。

我喜歡裏面的諸葛亮和關羽。其中關羽對我感觸最深:溫酒斬華雄,降漢不降曹,過五關斬六將。但是最後由於他太過於驕傲和大意,導致蜀國的戰略要地――荊州拱手讓給了吳國。這就是“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關雲長因此丟了性命。由此我想起了我期末考試的數學成績:由於我的驕傲和粗心,我的數學成績考得不盡人意。這真是:關羽大意失荊州,而我大意失分數。由此我悟出了一個道理:做任何事都不能驕傲,要用心去做。驕兵必敗,我要爭取在下一次考試中取得好成績。

諸葛亮複姓諸葛,字孔明,號臥龍居士,人稱“臥龍先生”。他未出茅廬便知三分天下,劉備請了三次纔將他請出山。關於諸葛亮的故事我最喜歡“草船借箭”。故事是這樣的: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能,便想害死他讓他十天造十萬支箭。諸葛亮說:“只要三天”。周瑜很高興並讓他立下軍令狀。剛開始我還擔心他三天怎麼會造出十萬支箭,簡直是天方夜談,直到了解了他的計劃才恍然大悟,原來他已算好三天後江上必有大霧,魯肅一定會幫助他並保守祕密,曹操定會射箭。第三天果然不出所料,大霧漫天,如願以償,收穫了十萬只弓箭,諸葛亮真得很神,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這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他的勤奮努力的結果。

讀完這本書我不禁感慨:天才出於勤奮,只要我們努力學習知識,一定會收穫像諸葛亮一樣的智慧。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2

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三國演義》刻劃了200左右個人物,其中我最喜歡諸葛亮.劉備.五虎將.曹操……《三國演義》以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統治集團相互鬥爭爲主要描寫內容。

我覺得給我最深印象的是諸葛亮,他是蜀國的軍師,他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火燒新野,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走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七擒七放孟獲,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書中描寫諸葛亮的外貌是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

第二印象的是關羽,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爲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關羽的.外貌卻是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後來加上赤兔馬,刮骨療毒不怕疼,斬顏良,誅文丑,幾乎變得天下無敵。

還有劉備,他是蜀國主公,爲人仁德,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爲三國蜀漢開國君王。東漢靈帝末年,與關羽、張飛一道討黃巾賊有功,遂爲安喜寨縣尉。密誅曹操不成,潛逃。三顧茅廬始得諸葛亮輔佐。後與孫權聯合大敗曹操於赤壁,取得益州與漢中,自立爲漢中王。二二一年,於成都即位稱帝,國號漢,年號章武。伐東吳兵敗,損失慘重,退回白帝城,因病崩逝。

還有趙子龍長阪坡單騎救主,巧用苦肉計黃蓋受罰、三江口周瑜縱火等等

《三國演義》之所以精彩,如三國開書所說,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國多少英雄,多少故事,都已灰飛煙滅,可是那些經典的道理是值得我們後人學習,我要把這些學到的知識用到生活中來。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3

假期讀《三國演義》讓我有了很深的感悟。而且,我還認識了一些傳奇人物: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周瑜、呂布......我最敬佩的是人物是諸葛亮。

諸葛亮,複姓諸葛,名亮,字孔明。他喜歡作《梁父吟》,他自比管仲、樂毅,就連司馬微都覺得他可以和姜子牙、張子房相比。諸葛亮他才高八斗,學富五車;他洞悉天下,瞭解天氣,而且忠心耿耿,從不背叛他的主公。諸葛亮,他真偉大,我以後一定要多多讀書,多掌握知識,我也想成爲像諸葛亮那麼聰明的人,以後做大事!

我最討厭的就是呂布了。雖說呂布是個勇猛的人,可是他卻是個見利忘義、有勇無謀的小人。其中有一回,寫董卓給呂布金銀財寶,他馬上殺了他的乾爹,又認了董卓爲乾爹。可見,他是多麼見利忘義啊!

我認爲最有意思的.人是曹操。曹操,他很聰明,但是他把這聰明用錯了地方,反倒是聰明反被聰明誤,所以我認爲他最有趣。

書中我最喜歡閱讀的是第七回。這一回是講曹操煮酒論英雄,曹操請劉備去喝酒,可是劉備一到,天空一黑,準備下雨了。這時,曹操說:“劉備,當今天下,你認爲誰是英雄啊?”劉備說了幾個他心中的英雄,曹操又說:“英雄一定要胸懷大志,而當今之,只有你我二人才能稱英雄。”劉備以爲他被識破了,嚇得筷子都掉到地上了。這時正好天空中打雷,於是劉備藉着古代聖人聽到雷聲也會害怕爲由掩飾過去了。曹操見他這樣膽小,就不再懷疑。

《三國演義》這本書刻畫的人物形象可真生動,我好敬佩羅貫中呀,我現在要閱讀更多的優秀圖書,將來也寫出像《三國演義》這麼好看的作品。